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

沈樹人的話,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所以他說得很是理直氣壯。

如果此刻對面換個水平次一點的文官,或者是想要和稀泥、收了銀子就不管是非的傢伙,此刻說不定已經徹底信服了。

不過張國維畢竟是有點節操的忠臣,歷史上他最後在魯王政權覆滅後,還能投湖殉國。可以說,他和蔣德璟兩人,算是明朝最後期戶部系統裡僅有的節操經得起考驗的了。

幾十年的思維定式,讓他越聽臉色越複雜,雖然已經信了七八分,但仍然堅持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就算你說的有道理,那秦漢以重農抑商富國強兵,隋唐也多少靠重農固國本。放任逐利、只重商稅的話,沒人種地怎麼辦?

昔管仲以哄擡魯縞、誘騙魯人棄黍粟而事蠶桑,最終魯國大飢而削,前車之鑑不可不防。我大明如今天災不斷,百姓饑饉,重商而多收商稅,不會變本加厲讓人棄農麼?”

聽了這個問題,沈樹人總算精神一振,也對張國維多了一兩分欽佩,至少他態度還是挺正的。

沈樹人也換了一個很嚴肅的表情,鄭重說道:

“此事確實不得不防,但朝廷沒有重商、沒有多收商稅。蘇鬆之地,種植蠶桑、棉花已是十有七八,也沒見禁止得住呀。所以,這不是重不重商的問題,是朝廷有沒有能耐訂立律法、管理土地用途的問題。

至於秦漢隋唐重農,本質是因爲那時天下還有很多未墾之田,無主荒地,人民鮮而財貨衆。天下之民總數不足以盡耕天下宜耕之田,所以要重農抑商,確保種更多的田。

但自宋以來,形勢劇變。北宋時,南方或許還有未開發之地。但到了南宋,便是福建、江西,哪怕是羣山之中,但凡有點河流灌溉,都被開墾出來了。

至於我大明,如今連江西之地,人口都能多於北方各省,那是羣山中的省份,可見漢地田土,已經開荒殆盡。

天下人口一億、壯丁五千萬時,漢地全部田地便有足夠人手去種了,而且是精耕細作。人再多,往地上投也不會高產。多出來的人丁,自然該往工商上投注,還能讓一部分本來打算用於兼併土地的錢財,改爲盯向別的產業。”

農業所需的生產力要素,無論勞動力還是別的生產資料,都達到了土地所需的值之後,再往裡多投,也不會多產出,這部分浪費就叫“內卷”——

這個後世很時髦的詞,最初的本源就是形容“無法再提高產量的浪費勞力、無效的堆砌精耕細作”。

這個問題上,明朝從朱元璋開始的重農抑商,顯然是有問題的。朱元璋壓根兒沒考慮到人口的增長,沒考慮到“天下種田的總人口夠用、漢地十八省開荒開完”之後,怎麼給繼續增長出來的人主動找出路。

偏偏明朝還禁了海,還沒法向海外殖民移民屯墾。

而漢地的北面和西面有寒冷草原和大漠、西南有險峻羣山,西和北是找不到新耕地的(東北除外,如果科技發達一點不怕冷,滅了滿清還是可以搶過來種田的,那樣還能多容納幾千萬農民)

禁了海,就等於斷了“尋找耕地總量增長”。

多出來的人口不反噬明朝的制度,那才叫見了鬼了。

張國維聽到這兒,才徹底目瞪口呆,心悅誠服。

誰讓儒家從古到今不研究人口增長,不研究如何應對呢?沈樹人的話,忽然就給他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張國維還算讀書多,有見識的,呆滯了一會兒後,嘆道:

“古者人民少而財有餘,故民不爭。今人有五子不爲多,子又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人民衆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

李自成張獻忠,便是韓非子所言的‘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吧。太祖皇帝也不可能看得清幾百年後人丁繁衍的下場,這大明,真是不改不行了。

厘金之法,縱然會導致地方財權下放,其害也遠小於李、張屢撲不滅。我大明好歹比唐時藩鎮多了各省三司分治,但願能興利除弊。”

雙方又聊了些厘金之法的細節,張國維算是打心眼裡支持力推這個變法了。

沈樹人見態度已經敲定,這才把後續的推進節奏和盤托出:

“既如此,小侄也不客氣了,這麼說吧,在湖廣和福建,小侄自有辦法另尋盟友推行厘金,而南直隸這邊,就多虧世伯爲國請命了。

其餘四川、江西、浙江,可以夾在湖廣、南直隸、福建之間,隔一個省推一個省。沒推行的省,商旅如果不出省,也就不會被徵收厘金,出省就徵,可把阻力降到最小。

此事必然會受到言官彈劾,不過倡議之過,家父自會一力承擔。世伯只是南直隸這邊的執行者,到時候執行有功,陛下必然大悅。家父若是失勢平息了言官之憤,將來這厘金之法,就靠世伯擎天架海了。”

沈樹人很有分寸,把“出了事兒,我爸會被貶到南京來養老,你去北京”的意思,用委婉的措辭表達了出來。

更露骨的說法,現在不適合,畢竟旁邊還有四個外人歌女在唱曲勸酒。剛纔那兩句含蓄之辭,就完全不怕女人能聽懂了。

果不其然,沈樹人話說完後,張國維臉色微變,表情也轉換了數次,最後嘆道:

“六年前,我在蘇州修海塘時,初次與沈賢弟見面,便知他是個急公好義、仗義疏財之人。沒想到六年後,你們沈家父子兩代,都能如此忠義,慚愧。”

旁邊陪酒四女,聞言也是肅然起敬。

今天沈知府和張侍郎雖然沒有舞文弄墨,聊的都是國家財政,有些話她們也聽不懂。但單單把那些聽得懂的挑出來,聽起來都是那麼擲地有聲。

關鍵是那股憂國憂民的氣概,至少不輸范仲淹吧。

四女之中,只有年紀最大、閱歷最深的柳如是,柳眉稍稍一皺,覺得事情似乎沒那麼簡單。

她見過無數文官雅士,也曾是“宰相下堂妾”,就沒聽說過大明朝有這麼公忠體國、奮而忘身的人。但願是自己多疑,以女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吧。

不過,沒人在乎她們怎麼想。沈樹人聽了張國維的自謙後,只是務實而又輕描淡寫地收尾:

“那就有勞世伯了,家父近日也已組織海運漕船,準備親自押送今年的首批漕糧北上了,他到京城後,就會向陛下上奏。具體詳情,等朝廷有舉動後,小侄再跟世伯詳談,隨機應變。”

張國維點點頭,酒也喝得差不多了,便起身告辭。沈樹人自然也起身相送,還使了個眼色,讓柳如是、顧眉稍微在旁邊扶着點,伺候張侍郎下船。

柳如是、顧眉也不覺得不妥,她們本就是迎來送往的。張國維已經四十六歲,不年輕了,還喝了點酒,平時又不是經常坐畫舫,萬一踩踏板失足可就不好了。

……

趁着沈樹人和柳、顧二女下船送客,留在船上的李香君、卞玉京也一改剛纔的拘束,形象神態都鬆懈了幾分。

她們都還是十五六歲的清倌人,待客經驗不多,跟柳、顧等熟門熟路的前輩不能比。原先也沒接過單獨到別人畫舫上伺候人的活兒,緊張怕出錯是難免的。

少女對新認識的同齡人多少有些好奇,此刻趁着沈樹人不在,她們也就壯着膽子,拉着陳圓圓說話。

年紀最小的卞玉京隨口問道:“姐姐你是哪兒人?你這麼漂亮,我們怎麼都沒聽過見過呢。”

李香君比卞玉京稍微年長一歲,也多些閱歷,眼光自然也更準些。她聽了這話便暗暗叫糟,連忙從旁阻止:

“賽賽不可唐突!陳姑娘未必是我們一行的。”

卞玉京一愣,這才意識到自己大大咧咧第一句話可能就說錯了。

她看今日都是被沈樹人請來陪酒唱曲的,還以爲所有女人都是同行呢,壓根兒沒多想。

陳圓圓果然臉色稍稍不愉了一瞬,但也轉眼恢復了。她深呼吸一口,平靜地說:

“李姑娘不用苛責,卞姑娘也沒看錯。奴家叫陳沅,藝名圓圓,曾在崑山唱過兩年曲,要不是公子,也不知何年才能逃出火坑。

所以,我原本跟你們一樣的。只是運氣好,最後能以完璧之身侍奉公子。公子前前後後爲我花了六七千兩銀子,哪怕暫時不得名分,我也知足了。”

陳圓圓說這番話時,最後提到完璧之身幾個字,竟有幾分不自覺的驕傲,似乎這樣就能強調自己曾經跟對方一樣,但又不一樣。

卞玉京知道自己的話讓對方敏感了,激起了對方曾經不愉快的回憶,連忙認錯:“姐姐這麼漂亮,又待人這麼好,這都是姐姐應得的。小妹剛纔說錯話了,姐姐千萬別往心裡去。”

另一邊原本事不關己的李香君,聽了陳圓圓簡單幾句自述,卻是有些傷懷,似乎被觸動了什麼事兒,不由自主就滴下淚來。

她趕緊拿團扇不經意地拂過面龐,自然地把淚痕抹了,淺笑八卦道:

“那真是恭喜姐姐了呢,入了我們這一行,最後還能以完璧之身侍奉所愛,得個善果,真真是難得。”

陳圓圓也是心細之人,立刻就聽出李香君有難處,略一揣摩,便隨口反問:“妹妹可是遇到了負心薄倖之事,因此傷懷?”

李香君無奈一笑:“談不上負心薄倖吧,我這種人,就算遇到肯重金爲我贖身的,也不過是想把我當成禮物送人、攀扯官場交情。這纔是我們這行原本的樣子,姐姐這樣的例子,本就萬中無一。”

兩人竊竊私語着,另一邊沈樹人也已經送完客,剛好回到船艙內。

他對陳圓圓李香君的對話本不在意,不過恰好聽到李香君抱怨自己要被賣被送,也是激起了他的好奇和政治警覺。

“這貌似跟歷史不符吧?李香君不是應該被侯方域贖麼?怎麼會有人打算買她送人、攀官場交情?還是說孔尚任的《桃花扇》是瞎寫的,完全不符歷史原型?”

沈樹人的腦子,不由自主就運轉起來。

一想到侯恂、侯方域父子和左良玉是一黨,而且自己跟侯家人、龔鼎孳前年就結了點小怨仇。沈樹人覺得還是打探一下比較好,說不定能摸到一點政敵的把柄或軟肋呢。

於文於武,沈樹人都是要對付侯左聯盟的。

侯家代表了戶部的保守勢力,說不定有門生故舊會反對厘金稅制變法,左良玉則是在湖廣戰場的軍事方面跟沈樹人不對付。

不管逮到誰,都可以摟草打兔子。

——

PS:半夜12點之後上架,會盡快更幾更,考慮到系統延遲,大概12點半之前更完。不過大家別熬夜了,明天起牀再看好了。

明天白天還會有兩更的。

。wap.

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338張 汝可識得此陣?!第256章 有病就早點治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61章 初戰告捷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30章 兩千年來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203章 連自己人都看不透國姓爺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61章 初戰告捷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349章 豪格弒叔多爾袞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166章 無巧不成書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謀過蔣幹,智勝郭圖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25章 奮勇爭先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81章 買紀錄片送遊戲的好處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317章 多爾袞的應對之策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94章 一波又起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22章 反攻序幕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20章 鮮廉寡恥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53章 心有猛虎第317章 多爾袞的應對之策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81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62章 一步幹到工業歌命前夜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338張 汝可識得此陣?!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220章 招降李定國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270章 韃子最擅長這種事情了第127章 用流言擠兌流言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43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