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買紀錄片送遊戲的好處

沈樹人把對刺刀的要求講解得很詳細,周鐵膽和一衆工匠也很認真地分析了一遍。

出於穩妥考慮,他們並沒有直接全盤接受,而是先試圖讓府臺大人調整一下訴求。

旁邊一個三十歲光景的年輕鐵匠,似乎是周鐵膽的徒弟,就拿來一根本地造的魯密銃成品,演示給沈樹人看:

“大人,您要的‘刺刀’,按照您描述的用處,應該是跟銃劍差不多的。如果非要做成箍環式樣,會額外費不少工時工料。就用魯密銃銃劍一樣的設計,一體鑄在銃尾不好麼?”

說着,他就擺弄這這把有銃劍的特殊型號魯密銃。

原來明朝早就已經有火槍刺刀了,只是大部分火槍沒用。爲了可靠性和穩定性,省掉複雜的拆裝鎖死機構,魯密銃的刺刀是鑄在尾部的。

當時的火銃也不存在槍托,也不用抵肩射擊,所以可以正面朝前的時候開火,需要近戰的時候就掉轉頭拿刺刀捅人。

槍柄上的刺刀,當然無論怎麼裝都不會影響射擊了。即使考慮到防止後坐力回彈、銃劍捅死射手本人,一般也會考慮在銃劍上加個劍鞘來保護,遇到戰鬥就把鞘拔了。

還有極少數高端魯密銃,會把尾部銃劍做成摺疊的,平時可以往前彎折,一樣可以防止後坐力捅死射手。

不過這種加工難度就更大了,好處則是平時火銃拿着比較短,不會超過五尺。把摺疊刀翻出來後,還能加長一兩尺總長度,對付騎兵時的有效攻擊距離能更遠。

沈樹人的部隊原先沒有裝備這種帶銃劍的火槍,以至於他今天也是第一次看到,着實被明朝人那些花裡胡哨的騷操作給驚到了。

他是知道歷史最佳過河路徑的,怎麼會容許手下人再亂摸河裡的石頭、浪費時間,當下很快就指出了這些花裡胡哨的不足:

“你說的摺疊式銃劍,效果倒是跟我的套箍式差不多,對付騎兵時也都能及遠,但加工成本已經不比套箍式便宜了,還麻煩。

套箍式刺刀,完全可以做成在槍管外壁下面、再多鑄接一個半圓形鐵環。然後刺刀的套箍尾部,也加兩個鐵環,插進去後一左一右夾住槍管上的鐵環,再加一根插銷把三個鐵環插在一起,不就好了麼?這不比你生產摺疊刀方便?

至於那種帶個刀鞘、裝在銃尾上的貨色,以後想都別想了,這種做法一是不安全,加了刀鞘也未必安全。

二來這種火銃任何時候整體長度是不變的,如果佔用槍托原本的長度,那就是肉搏時總長仍然只有五尺,對騎兵太劣勢了。如果平時就長七尺,士卒端着銃射擊時又太長,拿不穩。”

沈樹人簡簡單單指出兩個最致命的常識性錯誤,剩下的小問題也懶得慢慢摳了,他也不懂。

周鐵膽和徒弟們聽完,這纔算是知其然又知了其所以然,沒有再對府臺大人的創新提出任何異議。

大家最後覈定了一下參數要求。新式刺刀要求套管部分長八寸以上,刺刃部分至少長一尺二寸,與槍管重合的固定部分不算。

這樣一來,刺刀裝上去之後,就能增加兩尺的總長度,而鳥銃魯密銃原本的自身長度在五尺不到一點,大約是折後世一米四到一米五。

加上兩尺後,總長可以到兩米至兩米一,拼刺刀抗騎兵也夠距離了。

……

搞定了刺刀的思路後,沈樹人又讓鐵匠們幫着看董小宛畫的斧頭。

這個斧子的形狀,跟華夏自古以來的斧子,也多多少少有點區別。它的斧刃背側並不是平的、完全跟斧柄貼合,而是往前彎曲凹陷,把刃的寬度降低,有點近似於彎刀。(見評論圖)

從而在同等鋼鐵用料和重量的前提下,可以把斧刃的有效殺傷長度加到最大,隨便怎麼掃劈都能帶到刃口。而不至於跟傳統短刃斧那樣稍微沒控制好接敵距離、就直接掃在斧柄上。

周鐵膽大致看了一下,也估計出這種斧頭是用來掃騎兵斬馬腿的,斧刃加長變窄,確實更能及遠,而且距離上不用瞄太準。

但他還是沒看出來,府臺大人爲什麼不直接上類似陌刀、偃月刀或者倭國薙刀那樣的武器,那樣雙手握持時的重心平衡感不是更好麼?

他又仔細看了一下,終於在斧柄頭部看出一些蹊蹺:斧柄最上面的末端,居然還畫了一個開叉的效果,就跟晾衣服的叉子似的,但是這個分叉很短,都沒超出斧刃的上邊緣,應該沒法拿來殺敵。

沈樹人也不賣關子,看他們注意到這點,立刻就解釋了:

“這個斧頭,是給用斑鳩銃的重型火器兵用的。普通鳥銃重量最多六七斤,輕的五斤多都有,再加上刺刀,也可以做出捅刺動作。

但斑鳩銃比鳥銃重兩三倍,至少有十幾斤了,最重的能到二十斤,這樣的兵器,再加上刺刀,就絕對揮舞不動了。

所以,我軍必須給裝備斑鳩銃的重火器兵,也配上近戰防騎兵的自衛武器。這個長柄凹背斧,比其他長柄戰刀、薙刀最大的好處,就是柄的頂端可以空出來。

斑鳩銃手射擊時,可以把長柄斧插在地上,然後把重型火銃架在這個柄頂端的凹槽內。這樣長久舉槍也不會手痠,還更穩便於慢慢瞄準。

敵騎靠近了就拔起戰斧直接橫掃馬腿,就算來不及拔,或者是有些斑鳩銃手在對射中就被敵軍射死了,光是插在地上的長鉤斧刃,也能起到一定拒馬的作用。”

沈樹人這番見識,則是他前世玩另一個遊戲《帝國時代4》時,從戰役模式附帶的紀錄片裡看來的,微軟做的戰略遊戲,據說還都有找考古學家做過復原。

《帝國時代4》裡,羅剎國的射擊軍用的就是這種凹背長刃戰斧,開火時把重型火槍擱在上面。

羅剎射擊軍的這種近戰武器一直用到七年戰爭(1760年)前後才徹底淘汰。所以歷史上跟清朝尼布楚的時候都還在用,當時的羅剎本身也是遊牧韃子,對付另一個遊牧韃子的騎兵也很在行,雅克薩之戰前期給清騎兵造成了不小麻煩。

沈樹人信奉的是拿來主義,既然可以“師夷長技以制夷”,那當然也要“師韃長技以制韃”。

鐵匠和隨同視察的軍官們聽完後,對這種描述中的斧頭到底有多少戰鬥力,內心還是存疑的。

不過,對於這種斧頭作爲重型火槍“兩腳架”的用途,倒是可以很快驗證。

左子雄和西班牙教官皮薩羅就對此頗爲感興趣。左子雄立刻讓人拿來一根長木棍,柄部大約與人肩膀同高,然後頂端稍微削個凹槽,把斑鳩銃架在上面,裝彈開火,果然穩了很多。

原本明軍當中,也不是沒考慮過解決“火槍太重拿不穩”的問題,但實戰中往往是跟晚清的“擡槍”一樣,改成兩個人用一把槍,前面的人把槍管扛在肩膀上。

既然能夠用一根木頭就解決的問題,何必用人當支架呢!

衆人立刻交口稱讚,而皮薩羅則是若有所思:

“府臺先生,這種斧頭我在歐羅巴戰場也見過。二十多年前,波蘭人佔領了莫斯科,後來羅曼諾夫等羅剎貴族反擊波蘭人的時候,就普遍用了這種武器配合重型火槍,對付翼騎兵,您不會是從羅剎人那裡借鑑來的吧?”

沈樹人也不好說自己是從《帝國時代》裡學來的,當下就順水推舟,表示自己確實是博覽羣書,遍觀古今中外,採集了衆家之長。

其餘幕僚、軍官自然是歎服不已:“府臺大人不愧是文曲星下凡吶,這什麼書都讀過什麼都見識過。不但熟讀《天工開物》,居然連羅剎人的戰史都這麼瞭解。”

。wap.

第67章 當初放出去的長線,終於有釣到大魚的時候第61章 先生繆矣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26章 前有劉國能,後有沈樹人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64章 將噴子進行到底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56章 風水寶地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67章 當初放出去的長線,終於有釣到大魚的時候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102章 精神攻擊(六千字大章,今天合併更新)第88章 不是誰漂亮誰就能當秦淮八豔,而是誰被我睡了誰才能當秦淮八豔第81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29章 簡在帝心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279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31章 拉攏關寧軍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220章 招降李定國第102章 精神攻擊(六千字大章,今天合併更新)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44章 初到黃州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395章 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115章 互相欺騙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125章 光復長沙第44章 初到黃州第36章 天下泰斗第18章 鄉試揭曉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198章 領旨第317章 多爾袞的應對之策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謀過蔣幹,智勝郭圖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59章 戚少保能幹的咱也能幹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82章 新年計劃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256章 有病就早點治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