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他鄉遇故知

臨近中秋,白天的陽光已經沒那麼猛烈。

這幾日,新招募的團練鄉勇們,在沈家家丁的監督下,一排排地站在日頭底下,進行着令行禁止的隊列訓練。

新兵內心大多數是不理解的,但好在這樣的訓練也不費太多體力,更多隻是磨鍊意志,磨鍊對曝曬和其他痛苦的耐受,忍忍也就過去了。

自古就沒聽說人靠曬太陽站軍姿能減肥成功的,這種訓練看似出汗多、對意志有磨鍊,實際上卻不消耗多少能量,多喝水多補充電解質就不會出事。

沈福等軍官,也沒搞什麼過分的體罰。這些隊列訓練的士兵,每隔半個時辰都能得到一次統一喝鹹菜水補充體液的機會,農曆八月的陽光也就不至於把人曬中暑。

實在站膩了,心情浮躁,那就拉出去保持隊形登山,搞點爆發性心肺訓練。哪一隊回來時沒人掉隊、整隊行軍隊形保持得好,晚上就可以加餐一塊鹹菜豆腐。

幾天下來,隊伍的紀律還真有了一點起色。至少不會遇到事情一哄而上、受到驚嚇一鬨而散了。

時間轉眼來到中秋節當天。隨着局勢漸漸穩定,沈樹人日盼夜盼的後方補給船隊也到了,給沈樹人帶來了他急需的軍械物資、人才,還有少量護送的家丁水手。

沈樹人一直有跟蘇州老家保持書信溝通,也知道這趟來增援的有哪些人,所以親自去黃顙口鎮的碼頭迎接。

……

“嘖嘖嘖,沈同知,大半年沒見,真是今非昔比吶,下官拜見同知大人。”

黃顙口碼頭上,沙船隊中第一艘也是最大的一艘船剛剛靠岸,也不等踏板徹底鋪好。

一個二十五六歲、看起來頗爲英武高壯的文官,就身手矯健地一躍到棧橋上,跟沈樹人扣肩搭背開起了玩笑。

沈樹人一把拍開對方手臂,戲謔地迴應:“行了表哥你別寒磣我了,又沒其他上官,還說什麼大人不大人的。明天我給你引見本州其他幾位知縣,你再公事公辦也不遲。”

原來,此人正是張煌言——去年鄉試之後,沈家贊助了他五千兩銀子,買了隔壁安慶府桐城縣的八品典史。

張煌言自己也還算爭氣,這十個月裡,政務勤謹,在史可法手下做事,政績也還不錯。

而史可法黃得功這段時間也頗有建樹,據說是擊退了藺養成,把藺養成往淮南平原擴散的那部分賊軍勢力都剿了,賊軍主力不得不退回大別山區深處。

如此一來,張煌言跟着立了點小功勞,加上沈家又肯在這潛力股身上花錢打點,他總算是從八品典史,升到了正七品的知縣。

這樣的升遷速度,放在正常環境下是不可能的。

但張煌言也是有膽子,聽說沈家需要在黃州佈局勢力,而黃州的府治黃岡縣如今在劉希堯手上,原本的知府、同知、知縣都是在黃岡失守時被殺了。

於是張煌言自告奮勇願意當黃岡知縣,史可法幫他報上去之後,楊嗣昌也點頭,這事兒就破格辦好了。

畢竟他這個知縣的轄區,如今還在流賊手上,需要自己把地盤收復、才能實際上任。這種苦差換了別人壓根兒就不想接,賣官都賣不出去,吏部還不如破格提拔張煌言呢。

……

“那麼久沒見,你也正七品知縣了,這十個月裡經歷的事兒可太多了。”沈樹人頗有幾分物是人非的感慨。

張煌言推了他一把:“得了你就別賣乖了,誰不知你都正六品同知了,還是正兒八經兩榜進士考出來的,前途不可限量呢。咱就是混點功名罷了。

真是看不出來,你一個去年鄉試都沒去的,最後會試居然能行,運勢無常,真是不能不信命吶。”

沈樹人自嘲一笑:“行了,自家兄弟,這些虛僞的話就不說了,今晚好好請你喝酒賞月敘舊,讓亭林兄作陪——不過說好了啊,不許玩那些吟詩作對詠月的花活。”

說着,旁邊沈福已經牽來兩匹馬,伺候少爺和表少爺上馬。

張煌言卻似是想起了什麼,連忙吩咐:“怎麼才兩匹馬?再讓一匹出來。”

說着,他轉向沈樹人:“剛纔剛見面太興奮,有個驚喜忘了和你說了——看後面這幾條船上,下來的是誰。”

沈樹人扭頭看去,剛纔說話的工夫,碼頭上第二、第三艘船也都靠岸了,從棧橋往下卸客呢。

第二艘船是打着武官旗號的,下來幾十個訓練有素的威武士卒,爲首軍官沈樹人看着也有點眼熟。

沈樹人仔細分辨了一會兒,才認出是去年初次在淝水給史可法運糧時、跟他一起驅除流賊的左子雄。

“左兄不是淝水衛的麼?這還真是意外之喜。”沈樹人迎上去,三人一起敘舊。

張煌言在旁解說:“我這一年裡,頗得史撫臺照顧、賞識。這次見我自告奮勇到淪陷區做官,他也是惜才,怕我有閃失,把左兄從黃總鎮麾下調來——

其實嚴格來說,也不算改換門庭。這邊黃州地界以後光復了,也算是黃總鎮的防區嘛。左兄從正規衛所調到團練,可以直接升任都司。立了功還能再升,咱也不算耽誤人前程。”

一個衛所有好幾個千戶,都司則是更高一級的“都指揮使司”,也是衛所的一把手。

左子雄原本在正規軍,現在調到團練,當然要升級。原本千戶和都司之間還有半級“守備”,也因此直接跳過了。

張煌言介紹時,左子雄小步快跑地過來見禮,看樣子對文武尊卑還是頗爲忌憚。

沈樹人稱他左兄時,他也是慌忙擺手連稱不敢:“末將早就覺得同知大人天縱英才、並非凡品。後來果然聽說大人少年得中兩榜進士,前途無量。能與大人共事,是末將的榮幸。”

沈樹人也不糾結,只是善意地點點頭:“罷了,即是如此,以後大家就以官職相稱。左都司,這黃州團練衛,可就靠你了,我估計劉希堯秋收的時候就會入寇,一些日常操練、整頓軍紀,也要靠你多操些心。”

三人聊着,一邊策馬回城,留下碼頭工人和家丁在那兒卸貨清點、裝車轉運。

“這次帶來了多少物資?我要的軍械都齊了麼?會說漢話的紅夷教官也到了吧?”沈樹人隨口問道。

張煌言如數家珍地答道:“紅夷教官在後面的船上,一會兒會讓人安頓的。我這次帶來了又一千支火器,其中鳥銃六百,外面弄的雜牌火銃二百,斑鳩銃等紅夷銃二百。

族中爲此花了不少銀子,有些還是問鄭成功勻的,他給的價錢也還算公道。

刀槍這些自不用說,也給你補了一批精良的,專門供咱自己的家丁水手應該也夠——你自己信裡說的,黃州武庫裡那點存貨,夠裝備鄉勇新兵應該夠用的。

甲冑方面,弄了幾十副昂貴的紅夷甲,還有三百來套軍中的鐵札棉甲,一千副沒有鐵札的低價棉甲。火器一共花了六萬多兩銀子,甲冑更貴,這種事兒多來幾次,你家百萬家產怕是也頂不住吶。”

明末官方的火器定價並不貴,按照《兩浙海防類考續編》,萬曆初年戚家軍的採購,每支鳥銃材料費才九錢銀子。哪怕崇禎末年通貨膨脹,最多也就三兩。

不過官方定價只是計算了材料的費用,也就是鋼材和工具折舊的錢,沒算工匠的人工開支。

沈樹人這種不能走正式政府採購的路子,肯定享受不了那麼低的報價。實際上鳥銃這種加工複雜的武器,工費會是材料費的數倍。

而刀槍、棉甲之類,纔是材料錢佔大頭。一套上等嵌鐵片的棉甲,光是主料就要八兩銀子,輔料全算上至少要十幾兩。

明末的鐵甲已經不會把甲片弄得太小,所以打磨起來沒有宋和明初的鐵甲那麼費事,也不用給甲片鑽孔穿線縫紉。

只要把大鐵片直接襯在幾層輥壓結實的棉花之間,然後縫上一道道縱橫的網格固定住就好,跟後世的防彈衣插板原理有點類似。代價是接縫處防禦力比較低下,比札甲還低不少。

張煌言把賬目大致說了之後,也是勸表弟以後還是想辦法自己造工坊聘工匠打造軍械,會省些銀子。直接買現貨溢價太厲害了。

沈樹人也表示贊同,說明年他就會在大別山自建工場打造軍械,今年因爲要得急,才先花大價錢買的。

沈樹人前世也看過不少穿越小說,知道作爲主角,就該把供應鏈全部抓在自己手上,確保自己的“戰略供應安全”。

誰要是把自己的軍械供應交給外人,就會被冠以跟“常凱申身邊的宋姓敗家娘們兒,把買飛機的錢存銀行吃利息”一樣的惡名。

但他也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眼下是事急從權,那些誰都能造、沒有技術秘密的東西,暫時外包也沒什麼。就像小米這種供應鏈公司,剛起家的時候就是個組裝廠,將來做出技術含量了,自研率當然要提高。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沒有定法。

一行人敘着舊,很快策馬回到蘄州縣城。

左子雄住進了團練衛所,張煌言則跟沈樹人一起,繼續在趙雲帆的縣衙裡借住。

誰讓黃岡縣在敵人手上,這蘄州縣衙已經塞進了兩個知縣、一個同知,所有房間都佔滿了,只能再佔用左近的幾座民宅。

今天是中秋佳節,一會兒還要賞月喝酒,能有幾個親友來訪,沈樹人也是挺開心的,就先沐浴更衣一番,免得灰頭土臉不能盡興。

回到後宅後,他才眼前一亮,注意到幾個被自己留在家中的貼身婢女,居然也在今天被接來的親隨眷屬之列,此刻已經收拾好了衣服和浴桶,要伺候他更衣。

沈樹人不由一愣:“墨菊黛蘭,你們也來了?剛纔表哥怎麼都沒和我說。這裡兵荒馬亂的,我特地沒多帶女眷上任,就是怕不安全。”

貼身侍女們見到少爺,也都是眼睛紅紅的,咬着嘴脣表忠心:“能跟在少爺身邊,我們什麼都不怕。家裡夫人和姨娘們也都是吩咐了的,讓少爺身邊伺候的人都跟來——

少爺,您也該體諒老爺夫人的用心。都還沒成親留後,就來這種兵荒馬亂的險地爲官,身邊還是多些人伺候纔好。

其實聽說之前四月份的時候,你剛中了進士、被授翰林,老爺就已經在幫你議親了。可惜後來聽說你主動要外放黃州,那些原本有意向的京官才放棄了聯姻,老爺在家書裡跟夫人都說了,讓夫人可得上心,不管你娶不娶妻,都要儘快留後。”

沈樹人聽了,也是非常無語。只能說封建時代的父母,對於兒子做官之後能不能儘快弄出孫子,太上心了。尤其當兒子去危險的地方做官,這種考慮就變得愈發強烈。

這是禮教的需要,跟好不好色無關。

沈樹人扶額嘆息:“就你們兩個來了?”

黛蘭墨菊雙雙承認:“其實……陳姑娘和董姑娘也被送來了,夫人和姨娘們已經知道,陳姑娘已經是少爺的人了,董姑娘去年有孝在身,如今也已經出了孝了。不過她們不會伺候人,正在廂房沐浴呢,我們兩個來伺候少爺沐浴。”

果然。

對這種事,沈樹人說不上上心,但也說不上排斥,那就順其自然吧。

“你們也辛苦了,緊趕慢趕好不容易中秋佳節趕到,一會兒也洗洗塵土,晚上一塊兒賞月吧。”

——

PS:只是過渡章節密集交代一下人物重新出場,不會有什麼感情戲的,放心。

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22章 反攻序幕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6章 天下泰斗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98章 虛實相濟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71章 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45章 白漂的快樂你不懂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68章 哥就喜歡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滅通匪豪紳滿門第46章 忽略不計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256章 有病就早點治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256章 有病就早點治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267章 摟草打兔子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61章 先生繆矣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19章 站着把官買了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162章 李自成用計第36章 天下泰斗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51章 不要做重複發明車輪的傻事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389章 工人的人頭稅,當然找老闆代扣了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45章 白漂的快樂你不懂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25章 奮勇爭先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