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

豪格作爲僞清僞帝,對他的審判當然不能疏忽,該問的全都要問到,哪怕一切加急,前後也花了十幾天時間。

最後,在隆武十年十月十八,豪格終於被釐清全部罪行,光罪狀就寫了好多頁。還有很多已經死了沒能受審的僞清高層,也被夾帶期間,給個定論。

宣判當天,豪格便被押赴承天門外凌遲,和他一起被俘的近親屬也一併凌遲,只是刀數各有多寡。

豪格承受的刀數,自然也堪稱大明開國以來最多,遠比之前幾個漢奸典型多得多。不過真要做到萬刀還是不可能的,劊子手根本沒那麼好的手藝活。

只是象徵性破個歷史記錄、確保最多即可,實際上具體數字意義不大。

連豪格的那些妃嬪女人,也都判了腰斬。以示大明是文明之邦,禮儀之邦,絕不會再幹那種蠻夷之輩的“殺其夫而佔其妻”行徑。

而且反正豪格的妃嬪都是滿人,這個時代的僞清高層還沒有霸佔漢女爲妃的習慣,豪格更是典型的排斥漢化派。所以這樣處斷,也不會傷及被迫的無辜同胞。

豪格死前唯一慶幸的是,他居然還能看到自己的女人們在他眼前被腰斬,看着她們先死,確保不會受辱。

這讓他原本對朱樹人的刻骨仇恨,倒也澹化了一些,知道朱樹人跟他只是因爲族類之爭,談不上私仇,也不屑於羞辱他。

臨終之時,豪格只是覺得太過諷刺,張狂大笑,形如癲狂:

“呵呵,朕搶來搶去,最後只當了一年天子,卻搶了九弟的凌遲,真是諷刺,早知當日不過這一把癮,讓九弟去當徹頭徹尾的亡國之君,讓九弟到九泉之下徹底沒臉見先帝!”

但天下沒有後悔藥,只能說做皇帝的機會太誘人,自控力稍差一些的人都抵抗不住。

哪怕只是一年天子,哪怕只有實控一省的地盤,都讓人賭上了死後凌遲,實在是讓後人嘆息。

……

行刑從十月十八一直剮到二十日,整整三天,最後首級全部送到太廟祭祖,又讓禮部操持了幾天典禮,纔算是收工。

至此,明清之間的恩怨,終於是徹底了斷了。

隆武帝在紫禁城內大宴羣臣,普天同慶,並且正式爲有功文武升賞晉爵,發出去的金銀財帛也是不計其數。

當初朱元章開國,封了六公二十八侯,朱棣篡逆時也另封了一堆。

朱常淓這次,肯定要比朱元章封得稍微少一點,主要是朱樹人也考慮到大明的擴張還沒徹底結束,現在就封多了以後不好控制,不值錢了。

最終權衡的結果,就是一共封了四個公爵,十六個侯爵,累計因滅清之功爲公侯者二十人。

朱樹人本人早已封王,升無可升也不需要升。

四個公爵裡面,曹變蛟和黃得功算是武將裡軍功最高的,曹變蛟爲代國公,黃得功爲遼國公。

這些人後續還會被作爲平定邊地的重臣,在新佔領的邊疆區實施跟內地不太相同的地方管理政策,但是不會世襲,而且等他們這輩人老死,將來就不會再設置類似的職務,所以不用擔心變成節度使那樣的藩鎮,只是臨時性的特事特辦。

大明雖說以文制武,但往年這樣的將門勢力也不是沒出現過,遼東的李成樑家族,遼西的吳三桂家族,都是反面典型。

現在朱樹人好歹還比這倆軍功最高的武將還年輕很多,曹變蛟和黃得功的壽命肯定是遠遠活不過朱樹人的,所以翻不起浪來。等他們過世之後,朱樹人還能親自調整。

曹變蛟會被放到大同和張家口的關外,未來十幾年裡全權負責對察哈爾、科爾沁和鄂爾多斯部的整合,並且監督邊貿、打擊違禁的漢奸商人。

黃得功則留在吉林,執行類似於原本清朝吉林將軍的職權,在當地搞軍事化管理的屯田開荒,相當於是組織大明版的“闖關東”,把鬆嫩平原開發起來,還能一定程度上緩解關內未來長期和平後的人口增長壓力。

東北平原的農耕區比華北還大,只要把北大荒開墾出來,大明人口再增長一倍都不至於沒飯吃。而黃得功祖籍就是遼東本地人,所以把他安排去吉林也不至於離鄉太遠水土不服。

朱樹人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才把曹變蛟和黃得功這樣安排軍屯防區的,誰讓曹變蛟是山西人而黃得功是遼東人呢。

除了曹變蛟黃得功這兩個武將功勞最高的,另外兩個國公,自然要留給文官

沒辦法,大明制度擺在那兒,多少還是重文輕武的,朝中負責中樞部署調度、協調資源的,功勞也是很重要的,只是不如前線那麼顯性。

最後自然是內閣首輔史可法,被封爲樑國公,內閣次輔沉廷揚,被封爲韓國公。

不管怎麼說,沉廷揚也出了那麼多錢,而且他兒子立功立得都沒法升了,所以給他一個國公是沒問題的。

如此一來,朱樹人的次子、也就是方子翎給他生的那個姓回沉的庶子,將來也可以繼承一個國公的爵位,不至於一輩子只能當侯爵了。

朱樹人的前三個兒子,一帝一王一公,不至於有人太虧。

四大國公之後,十六個侯爵裡,李輔明、朱文禎等人都位列靠前,後面還有鄭成功李定國等,具體無需一一贅述。

對於這些侯爵,朱樹人也給他們找了事做,未來還可以對其他周邊有摩擦的敵國下手,尤其鄭成功李定國都還年輕,這輩子有的是建功立業的機會。

說不定等他們四五十歲的時候,最終也能積功升到國公,這都是後話了。

……

搞定了升賞之後,過了幾日,朱常淓纔在內宮又設私宴,這次是單獨跟女婿女兒接風,享受天倫之樂,順便暢所欲言,聽聽女婿的想法,看看大明未來還有沒有什麼武功方面需要查漏補缺的。

“沒想到我大明竟有徹底平定內外賊亂,開拓北疆至滿蒙盡滅的一天,此功已過於太祖、成祖,竟能在大明沉痾已極之時,二十年內逆轉乾坤,真亙古未有之功。

朕何德何能,想來真是慚愧。卿以天下爲任,不計一己功名,雖古之聖賢不能及矣。”

文華殿內,朱常淓跟女婿喝了幾杯,自己都忍不住感慨。說心裡話,他自己都覺得,女婿哪怕篡位了,那都算是“有德者居之”了。

古代那些改朝換代的太祖,十有七八還不如朱樹人功勞大呢。

朱樹人卻不以爲意,示意朱常淓不用介懷。

似乎是爲了徹底打消對方內心的憂慮、讓對方意識到他之所以不可能對大明做出竊位之舉的根本原因,朱樹人還難得屏退左右,準備打開天窗說幾句亮話。

以他如今的權柄,大功告成,他也有、纔有資格說這樣的話。

“父皇以爲,自古僭號稱帝開國者,都是才智之士麼?以臣觀之,十之七八,不過是湖塗盲從,連自己要什麼都不知道。

趙匡胤釋兵權時曾言:爲天子一年,快活尚不如爲節度使,只因天子之位,無知者誰不欲嘗試?

臣相信趙匡胤這番話是有相當真心的,他黃袍加身時,就是讀書少知史少,腦子湖塗沒想明白,人云亦云,自掘墳墓。

以殘唐五代之時,爲節度使而富貴數十年、富貴數代之人,那也是有的。錦衣玉食權柄威儀不下於天子者,何止十餘家。

至於享樂權柄的大小,其實並不重要,以一府之餘糧賦稅養活一族,也已足夠窮奢極欲,何須四百州奉養一族?

他們與天子所差者,無非是爲節度使還有被別人攻滅的風險,頭上終究懸着利刃,你不滅人,有可能被人所滅。

如果其中能把這一點解決得好,不用擔心被人攻滅,如當時之吳越王錢氏,三代五王,富貴綿延,不比五代天子命好得多?

劉知遠郭威若能一輩子爲節度使,不招惹,低調,不爭權,不走上皇帝那一步,說不定也能跟錢氏三代五王那樣,在亂世中安穩割據八十年,可是走上了那一步,最後僅僅家族富貴了三五年、十年八年,就覆滅了。

做了節度使,還能安穩退下來,子孫不至於被滅門。而做了皇帝再想退下來,如果是被人武力所滅,可就子孫再無孑遺。

改朝換代後的新皇,除非是假意禪讓,還能讓前朝亡國之君活一兩代,若是武力滅國,必然是絕無生理。

相比之下,吳越王錢氏子孫,後世倖存可比趙家子孫境遇好得多了,只因沒踏出那一步,趙宋存續時,他們也是一直留下爵位封號。趙宋滅亡時,錢氏也不用跟趙氏那般與國同休。

所以,到了那一步,除非是天子本人權欲過重,想要殺伐果決,宰割天下,否則皇帝比藩鎮優越的地方,就只在於皇帝不用擔心頭上有權力更高者隨時向處置你,而藩鎮頭上還懸着一些不確定罷了。

如果有人能把這種不確定消弭,讓自己既不用當皇帝,也不用擔心自己和子孫被清算,那麼當不當皇帝還有什麼區別呢?甚至不當皇帝,反而還可以在數百年後,子孫退出得不那麼血腥。

只是天下九成的開國之君,都是武略有餘而文治不足,想不明白這個道理,最後從皇權的主人,變成了皇權的奴隸——皇權只是實現個人抱負、或是確保家族安全的手段,並不是目的本身。

如果都忘了去思考皇權能用來幹什麼,這些用途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就盲目追求皇權本身,那便是捨本逐末、把手段當成了目的,把工具當成了目的。”

朱樹人是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他看問題時的站位,比那些被套在枷鎖裡的古人高了不知多少。

至少古代皇帝,肯定沒看過馬克思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注意精神》,也不可能聽過馬克思韋伯那句“人需要追求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但工具理性應該只是實現價值理性的手段”。

就好比賺錢是爲了用錢實現某些原本沒錢時做不到的事情,而不是爲了賺錢本身,錢只是一個最普適的工具。

權力也是,只是沒金錢那麼普適,沒那麼容易匯兌,但也因此引來了更多不安全感者對權力的“預防性囤積”。

相比之下,金錢因爲比權力更容易匯兌、流通,所以人只要有能力確保自己可以快速獲得金錢,也就沒那麼在乎時刻囤積金錢了。

很多官本位思維的人,想的就是平時囤積更不容易急切兌換到的權力,等到需要權的時候,直接就能拿來用。而需要用到錢的時候,再用囤的權快速匯兌錢來用即可。

把工具當成了目的的人,可稱之爲工具人。

趙匡胤,不過是皇帝工具人。當然他算是皇帝工具人中段位比較高的,畢竟他的選項少很多。

而曹丕朱溫那些處在打開潘多拉魔盒環節的工具人,就是工具人中的奇葩極品了。

朱常淓一陣恍忽,他從來沒想過這些問題,沒想過這種問題還能有這樣的角度。他只是因爲懦弱和不爭,自然而然做到了跟女婿和平相處十餘年,但從沒思索過理論高度的問題。

現在女婿把話說得這麼直白,他也是有點懵,忽然覺得,可以徹底把這個話題說開。

朱常淓想了想:“可是,除了殘唐至宋的吳越錢氏,還有什麼不用登頂帝位、也不用擔心子孫後人遭到清算的例子麼?千年世家尚且覆滅,未必不會受制於百年天子。”

朱樹人笑了:“父皇也說了,有千年世家,而天子最多不過四百年,相比之下,夠本了。而且,千年世家、改朝換代都不能被天子根絕的,也不是沒有。

做到孔子那樣的水平,衍聖公衍兩千年,也是可以的。這就是富貴名都有了,同時還比皇帝多了一個長久,唯獨比皇帝少了一份殺伐他人的權柄。

而如果一個人不想殺人、享受處置他人生死貴賤的快感,那麼僅看其他條件,做孔子是比做開國皇帝還爽的。”

朱常淓:“卿有把握在有生之年,讓自己的功業與後視遺名,達到孔子?”

朱樹人:“沒把握,但煜兒不是已經穩了麼,所以,離孔子稍微差一點,也無所謂。何況,臣可以另外開闢一條賽道,有德於天下,澤被蒼生,未必要跟孔子在一條賽道上比。”

朱常淓不由歎服:“卿之眼光,邈焉難繼。”

朱樹人:“而且,父皇想過沒有。退一萬步講,如果大明被改朝換代了,換上來的還是一個漢人統治者,他就能長久了麼?

在滅清之前,先有人取代了明,那他是很難長久的。如果當初大明被清所滅,再有人爲大明報仇,那倒是還有點希望。有些事情,有了一次就有無數次,便如貞婦改嫁,如果又死了丈夫,能不繼續改嫁麼?

臣之讀史,把自秦以來的天下,分爲三類,分別是對外征服、反抗磨合、對內篡奪。

比如秦隋元就是三次對外征服、民族融合。對應漢族初生、五胡融入、遼金蒙融入。皇帝以征服者的姿態上位,統治手段往往武斷些,王朝也短命。

但征服者姿態也有好處,就是他們不用在乎被征服者此前內鬥失敗的教訓,所以也不擔心武人篡位,不用把大量資源耗在提防自己人上,因此武德充沛。

等到緊隨秦隋元之後的漢唐明,那都是反抗虐民、重新磨合上位的,最初雖無開拓疆土之功,但畢竟擡高了主體民族的地位,也算有德於天下。

加上統治者吸收了此前那個武功赫赫但短命王朝的教訓,安撫百姓,就長命得多。統治者有自信,對外武德也還行。

而漢唐也衰落之後,直到下一次民族融合之前那些小朝代,都是內部篡奪上位。這些開國皇帝們既無對外征服之德,也無對內提升主體民族地位之德,有的只是一家一姓利益的提升。

這口子一開,天下野心家從此蠢蠢欲動。既然魏樑篡得漢唐,晉爲何篡不得它們?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然後就是無盡的篡奪迭代,魏晉宋齊樑陳,樑唐晉漢周宋。最後大部分精力耗在防自己人篡位上,自廢武功,終被外敵所滅、一切重置再循環。

所以,秦隋元是漢唐明之前的試探磨合,魏晉宋齊樑陳和樑唐晉漢周宋分別是漢唐被篡後的餘贅。

漢唐滅亡後,天下數百年每況愈下的內亂分裂、武德越來越弱的教訓還不夠慘麼?如今臣好不容易站在我華夏第三次這種大週期的風口浪尖,臣不會親手做這個自己的掘墓人的。

實在理解不了,父皇可以把天下想象成女人,把開國君主想象成男人。秦隋元是天下三次重新投胎後,第一個遇到想要征服她的人,但是他們用強了,天下直接反抗反殺了他們。

漢唐明看到了秦隋元的死因,就先跟天下談情說愛,慢慢走流程三媒六聘。但過了幾百年,漸漸矛盾積累,漢唐最終還是家暴、養不活妻兒,導致妻兒忍無可忍,聯手外人殺之。

魏晉宋齊樑陳,樑唐晉漢周宋,則是每一世投胎後的二三四五六七婚,因爲他們不是靠外部征服而是靠內部篡奪獲取政權,所以算是接盤的。

天下的前夫越多,他們就越害怕,因爲他們知道二三四婚的忠誠度肯定不如初婚,而且越往後越不穩固。最後猜疑鏈堆積內耗愈演愈烈,統治者和天下同歸於盡被外敵滅了,民族融合重新投胎,再從施暴、初婚開始循環。

臣不會把華夏天下第三次投胎後好不容易融合出來的新肉身、從初婚變成二婚的。父皇還有什麼好擔心?”

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267章 摟草打兔子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202章 逆練張獻忠裹挾術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68章 哥就喜歡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滅通匪豪紳滿門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121章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第6章 天下英豪盡入吾彀中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20章 屢敗屢戰第267章 摟草打兔子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352章 生死賽跑第52章 奇葩說第16章 忠奸難辨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110章 轉戰湖南張獻忠第36章 天下泰斗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註定獨眼龍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計劃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260章 連環蝴蝶效應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謀過蔣幹,智勝郭圖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325章 得國本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59章 劉希堯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