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

七月十五中元節很快就到了。

蘄縣縣衙內,沈樹人擺開了幾十桌樸素的宴席,宴請各縣官員和有頭面的士紳。

衆人都知道,同知大人今天要聊軍糧攤派和減免租稅的事兒。

好在那些豪紳,都已經團結在有後臺的袁忠義周圍,想好如何跟官府扯皮、搞“非暴力不合作”了。

傍晚時分,袁忠義和幾十家士紳準時來到縣衙。

“趙父母,江知縣,別來無恙,兩位真是勤政愛民吶,聽說新來的沈同知年少,沒少讓二位操心吧。”

一見到趙雲帆和江城這幾個知縣,袁忠義也不見外,直接跟他們套起了近乎。

他遠房叔父是前任道臺,正四品的大員,還在黃州擊敗過馬守應。雖然已經調走了,可餘威還在。他作爲江西袁家的代言人,根本不用在知縣們面前謹小慎微。

江城見狀,一時也是有些唯唯諾諾,似乎又回憶起了當年被袁道臺壓制的日子。

趙雲帆則明顯更有骨氣一些,挺着腰桿正色說道:“袁公子,莫欺沈同知年少,他可是實打實的兩榜進士,施政也是真有本事的,不然也不會被吏部破格重用。

今日之事,還請你約束各家以大局爲重,我儘量幫着周旋,好歹周全你們雙方面子。”

袁忠義聽了,心情便有三四分不悅。

但趙雲帆官聲不錯,做事謹慎,當初袁繼鹹做湖北兵備道的時候,趙雲帆幫着籌措後勤頗有苦勞,袁忠義也就暫時不跟他計較。

“看來這沈樹人有點本事,這麼快就讓趙雲帆折服了,一會兒倒是不能託大。原先只聽說沈樹人很年輕,家裡又有錢,該是撒錢走門路弄的官纔對。”袁忠義心中暗忖。

客人很快就到得差不多了,沈樹人也恰到好處出現,衆官員和士紳連忙跟他見禮。

沈樹人說了幾句場面話,然後就宣佈開宴。

衆人心情忐忑,總希望同知大人先把價碼挑明,他們纔好安心吃喝。但沈樹人堅持不說,他們也只好食不甘味。

不過,袁忠義等人很快還是察覺到了異常。

今晚的席面看起來很樸素,酒水是很單薄的濁酒,已近乎醪糟。

菜也是蔬菜爲主,本地產的蓮藕、芋頭被變着法兒弄出了三五種做法,僅有的葷菜,也只是一道雞、一道魚。

雞的數量比較少,每桌才一隻雞。魚倒是多些,一桌能有好幾條,還是變着法兒烹飪了數種口味。

其實,大災之年,這已經不差了,只是跟那些高高在上吸血豪紳的生活方式頗有落差。原先其他官員要攤派時,怎麼也會請好一點。

“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莫非是裝窮哭窮,逼我們多捐少收租?罷了,那咱也裝窮,就假裝平時在家連這些雞、魚都吃不到!”

袁忠義爲首的衆豪紳們都是這麼想的,於是假裝抓起雞肋啃得很香,又用筷子小心挑着魚肉細細品嚐。

他們其實也想假裝吃魚吃得狼吞虎嚥,但這不是怕被魚刺扎死得不償失麼,只好退求其次。

“這雞肉好柴好乾,也沒什麼一絲一絲的嚼勁,跟吃豆渣似的,世上哪有這樣的雞?”

袁忠義吃了一口雞肋後,臉色不由自主就垮了下來。他家錦衣玉食,從沒吃過這麼又笨又沒纖維感的雞肉,一時出乎意料,自然會露出破綻。

其他豪紳也多半如此,入口之後都流露出難吃的神色,隨後才意識到應該假裝好吃、裝窮。

他們唯恐露出破綻,嚐了之後紛紛偷偷擡頭觀察沈樹人。卻見沈樹人也是與民同甘共苦,吃的也是這種雞和魚,並沒有搞特殊化。而且沈樹人吃這種雞肉時,表情非常平靜,只有一絲欣慰之色,看起來完全沒嫌肉柴。

“這沈樹人表面功夫倒是有一手嘛,聽說是蘇州首富之家,連這麼爛糟糟的雞都能面不改色吃下去。”衆豪紳對他的印象,也稍稍有點改觀。

不過,這雞肉雖然難吃,很快衆人也發現了這種奇怪雞的另一個好處——那雞肋上的肉着實是厚得可以。

衆人連忙補救式裝窮,紛紛讚美:

“古有楊德祖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話今日算是過時了,這雞肋上的胸肉可真是夠厚的,這一隻雞得多少肉呢。”

“要不是在同知大人這兒,咱一輩子也見不着這種肉質肥厚的美味啊!”

吃着吃着,衆人似乎是爲了彌補一開始吃到印度雞時流露出的難吃表情,吃相也越來越難看。

雞吃完後紛紛開始集中吃魚,同樣裝出狼吞虎嚥的樣子。

一開始大家還怕被魚刺卡,演戲時還小心翼翼,但多吃幾口之後,很快就發現這種魚肉質肥厚,而且只有肋骨大刺,並不似其他鯽魚之類有細碎小刺。

於是衆人演技更加誇張,不一會兒就把桌上的羅非魚全部啃食殆盡,連魚湯都沒剩下。羅非魚的口感也確實可以,並不像剛纔的印度雞一樣只有分量沒有口味。

沈樹人等大夥兒靜靜吃得差不多了,纔開始說正事兒。

他首先呵呵一笑,旁敲側擊地說:“諸位,你們都是黃州各縣排得上號的體面人,本官早就知道你們錦衣玉食。

不過,大災之年,連陛下在京城都節省開支、讓諸文武共度時艱,本官請客,也只好拿這些高產一點的雞、魚搪塞。

剛纔我也看到了,大家吃到這種新雞時面露難色,但是本官告訴你們一個消息:這種雞產肉高於土雞數成,生長時日也短得多,也一樣可以散養。普通佃農家稍微養上三五隻,也不用操心飼料,讓雞自尋蟲蚓就夠了。

至於這種魚,大家也知道其肉質鮮美、肉厚少刺,而且從產魚籽算起,不過五個月便能長成。

這都是本官委託福建海防鄭總兵家、與海外紅夷商人貿易來的良種,原產地可以追溯到當年鄭和下西洋去過的最遠的地方‘竹步’。這些魚可以適應微鹹之水,卻不能完全在海中長期生存。

這萬里迢迢弄回來,可是要連着竹步的淡水一起運,中間途徑天竺和滿剌加還補充換了兩次淡水、前後半年多,來之不易吶。

不過,本官今日要爲平劉希堯、藺養成籌措軍糧,所以給諸位一個機會,誰更能響應朝廷號召,這些良種將來就優先給他們培育。

除此之外,本官還帶來了如今在福建已經有不少地方引種的紅夷土豆、玉米。我看這湖廣之地罕有人種植,本官就幫人幫到底。”

沈樹人提到的“竹步”,就是後世東非索馬里的“朱巴”城,鄭和下西洋時紀錄的譯音還是“竹步”。

同知大人提出了這麼優厚的條件,一些心思比較活、能理解新物種引進好處的豪紳,立刻就動搖了。

若是未來能提前養殖高產作物,眼下這兩年放棄一些佃租、或者多給官府攤派一些軍糧,總的算下來還是賺的。

至於那些紅夷原產的農作物,雖說福建就有,但這些本地豪紳多半也沒能力組織船隊去福建進貨,沈樹人給他們省了事兒,何不各退一步爭取雙贏呢?

一時之間,衆多鄉紳都開始主動詢價,想試探一下沈樹人的要求:“不知同知大人,要我等如何配合。”

沈樹人也不客氣,終於圖窮匕見。他伸出兩根手指頭:

“本官也不多要,如今黃州還在與流賊交戰的戰區,朝廷也不用黃州上繳稅賦。本官只照原本國稅和剿餉,一畝地累計徵四鬥軍糧,用於和劉希堯等作戰。

另外,本官過去一個半月,已經組織新附流民恢復屯墾,把之前因鄉紳逃亡而荒棄的田莊重新種上了莊稼。具體這種土地有多少,都已登記在冊。希望你們認領,凡是在冊土地,兩年內不許向農民收租,這些農民只承擔官府的軍糧!

另外,打仗不光需要糧食,也需要軍資、火藥、鋼鐵。在納糧之外,還願意攤派這些軍資的,本官就優先給他們雞、魚、土豆良種。”

他的條件開完,剩下就看誰支持,誰反對。

一些蘄州、蘄水等縣的豪紳們,聽完條件後竊竊私語,很快有一批服軟了,隨後黃梅縣來的鄉紳也有些服軟了,眼看就有被各個擊破、擴散瓦解的趨勢。

袁忠義一看心中大急,連忙仗義執言:

“同知大人!這怕是不合規矩吧。哪有因爲家主離開、田地暫時擱置,就讓人兩年不得回來收租的道理!哪怕按《大明律》,按戶部多年的成法,這也說不過去!

咱也不是不肯捐這幾鬥糧食,是那些佔田的刁民一旦兩年不交租,將來怕是腰桿子就硬了,要想方設法耍賴扯皮,這種事兒古已有之,不可不防吶!

至於攤派軍資,自然是我等應該的,這點您放心!”

袁忠義也沒敢直接全面拒絕,所以最後才用“願意攤派”堵住沈樹人的嘴,好歹同知大人的要求,他們也是配合了的。

但實際上誰都知道,明末的“士紳攤派”就跟崇禎讓朝臣捐款一樣,最後象徵性給點就好了。

袁忠義真心也不是差這點糧食,他是怕那些窮人緩過氣來,以後趁着災荒土地兼併更不好辦了。而且窮人一旦站穩腳跟,說不定就會變成釘子戶,佔着田生出其他想法來,將來不利於統治。

而就算沈樹人要按照攤派捐款多少來排序新物種的推廣,他袁忠義也是不怕的。

那些沒有水路商貿渠道的普通鄉紳,或許得指望着沈樹人給他們雞蛋魚種玉米。

可他九江袁家,那可是在江西頗有水路商貿實力的,九江湖口那些富商,貨通整個贛江流域,最南邊的商貿範圍已經靠近福建了。

既然沈樹人都說了這些東西他也是託了福建鄭家弄回來的,那袁忠義沒必要受沈樹人的勒索啊!他完全可以讓自家內河商船隊,利用贛江內河貿易,把福建貨弄來嘛!

說不定到時候還能賣給其他不願意跟沈樹人合作的豪紳,讓他們繼續唯袁家馬首是瞻。

整個湖廣與江西交界的數座州府,誰不知道他們袁家的船隊是有兵備道的後臺的。沈樹人能弄到的東西他們也能弄到。

沈樹人並不知道他內心的心理活動,但是看了他的表態,就知道這廝是有恃無恐了。

他也動了真怒,臉上卻是皮笑肉不笑:

“今日請大家商議,本來就是可以談的。大家暢所欲言。不過,如今劉希堯猖獗,不比往年。朝廷也沒錢在黃州、武昌部署江防水師,本官籌措軍糧軍資,也是爲了大家的安全,希望你們好自爲之。”

第68章 哥就喜歡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滅通匪豪紳滿門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19章 站着把官買了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17章 入國子監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352章 生死賽跑第84章 惹火燒身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325章 得國本第42章 塵埃落定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18章 鄉試揭曉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16章 忠奸難辨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125章 光復長沙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298章 江陰圍城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62章 一步幹到工業歌命前夜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196章 煉丹煉出無煙發射藥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270章 韃子最擅長這種事情了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20章 鮮廉寡恥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82章 新年計劃第220章 招降李定國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198章 領旨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313章 多鐸:終於從既生又死的疊加態,坍縮回純死態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98章 虛實相濟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110章 轉戰湖南張獻忠第50章 整軍備戰第6章 天下英豪盡入吾彀中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80章 塔山血第220章 招降李定國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