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明軍突然繞後登陸的消息,自然給清軍高層造成了巨大的心裡混亂。

面對豪格的憤怒質疑,只是負責通報軍情的信使當然無法回答。

但豪格旁邊的禮親王滿達海,聽到豪格居然打算回師反包圍寧遠、錦州的明軍,卻覺得不妥,於是越衆而出建議:

“肅親王!既然明軍已經在我軍後方登陸,眼下或許不該計較是否能反包圍寧遠、錦州的明軍了。

他們敢來,肯定是有恃無恐,說不定另有倚仗,咱不如避其鋒芒,求個穩妥。就別走沿海的遼西走廊退兵了,直接翻越燕山撤退吧!”

豪格想都沒想就一擺手回絕了:“不行!且不說現在明軍剛冒險繞後登陸偷襲,寧遠、錦州是否失守都還不知道。

若是這兩處任何一處沒有失守,我大清天兵卻被嚇得連救援都不敢去救援,最後任由寧遠、錦州守軍在絕望中被明軍消滅,

那將來遼東任何一城的守軍,除了咱滿人嫡系兵馬以外,其他還有誰敢爲我大清賣命?還不是徹底被明軍打怕,到時候隨便一次偷渡襲擾,都有可能小事化大!這種事情必須一開始就殺雞儆猴立威,決不能讓明軍的繞後企圖得逞哪怕一次!

再說,就算退一萬步說,假設寧遠、錦州已經全部丟失,那我們也不該繞開遼西走廊、通過燕山以北草原撤軍。

我們騎兵翻越燕山,不帶輜重,或許可以。步軍不帶輜重,數百上千裡草原繞下來,怕是走散、餓死都有不少。而車杖輜重,又怎麼可能快速翻越燕山運走?

如果走燕山以北撤退,就等於是徹底放棄此前爲了山海關決戰而囤積於此的輜重軍械糧秣!步兵也註定會頗受損失、沿途遭到追擊殺傷。只有我滿人騎兵可以全身而退。這樣的退法,國力必然重創,還有什麼機會翻盤!”

話說到這份上,其他清軍高層將領就算反應再慢,也已經捋清了兩套方案的優劣。

滿達海的路子更求穩,可以確保騎兵部隊幾乎完好無損地撤走,但輜重會被放棄,步兵能跑多少未知,要看具體打起來是否被明軍黏住,寧遠錦州也沒法救。

豪格的路子賭得更大,打好了步兵輜重和寧遠錦州都能保住,但打得不好騎兵主力都得額外搭進去一部分。

目前來看,兩套方案無法直接看出優劣,關鍵就是後續的隨機應變、部隊執行力了。

誰也承擔不了“試都不試一下,就丟掉輜重存糧和部分步兵”的責任,那就聽豪格的試一試唄。

有希望喝藥保守治療、把病竈根治的,誰捨得一上來就截肢切除啊。

清軍很快加速動員,當天就開始拔營後撤,只留下數千死士炮灰和一些壯丁留守山海關,爲的也是遲滯永平府境內明軍主力追擊的速度,給主力爭取時間。

……

可惜,清軍的撤退,完全沒有逃過明軍的眼睛,因爲明軍早就算好了日子,這幾天更是派出不少淺吃水、又帶高桅籠的大型沙船,迫近到遼西走廊沿岸偵查。

本來渤海灣北岸水深較淺,大型船舶難以靠近航行,但明軍既然是有針對性地建設過海軍,這種問題當然可以避免。

明軍從荷蘭人那兒挖到最新的西方造船匠、船舶設計師,也已經有足足兩年了。在中西合璧的設計切磋下,借鑑荷蘭大肚船的塞噸位經驗,改良原有大沙船,造出吃水更前噸位更重的船,並不是難事。

明軍還在這些新的專門用於遼東半島沿岸戰區的沙船上,裝了比老式船更高的桅杆,配上梯子和桅頂的望籠,再輔之以最新式的高精度高倍望遠鏡,沿海幾十裡內的軍隊調度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清軍沿着遼西走廊回撤,明軍第一時間就發現了。除非清軍選擇翻越燕山、走燕山北面的路,才能躲過偵查。

明軍偵測到敵情後,還不用開船回來彙報,只要直接在海上每隔二十里一艘偵查沙船、舉烽火爲號接力,就能跟長城傳訊一個原理,一兩個時辰就把軍情傳回山海關關內的攻關大營。

所以,豪格原本打算偷偷熘、最好是主力後撤後保密一兩天,才讓明軍得知山海關已經空虛。而事實上,他走後才兩個時辰,明軍就算定了一切,還把消息通傳全軍、讓將士們知道韃子已經跑了,現在就是上山海關撿便宜的。

明軍頓時愈發士氣如虹,順風仗誰不會打啊。

一時炮兵再次勐烈火力準備一番、步槍隊左右交叉火力攢射、鐵甲兵攻堅掃尾。

短短几個時辰,豪格留在山海關殿後拖時間的幾千清軍正規軍,就被明軍以壓倒性的兵力優勢全殲。

那些臨時抓來的壯丁就更加不濟,也被殲滅了兩三千人,剩下全部崩潰直接跪地投降、調轉槍口幫明軍效力了。

豪格留在山海關拖時間的部隊,累計才拖了半天,黃得功和李定國就追出了山海關,咬着豪格的尾巴,兩軍只隔了四十里地,一路往東北而去。

這個節奏,讓豪格原本的期待徹底落空了。

而且黃得功和李定國還不怕追擊中部隊脫節、清軍回身反殺。因爲明軍已經有了絕對的海路優勢,陸軍追擊途中側翼是有海船保護的,海船上還有紅夷大炮可以機動跟隨。

豪格一開始不信這個邪,往寧遠方向逃了一天後,眼看後面明軍追上來了,他就想趁着晚上駐紮休息時、明軍戒備鬆懈,組織騎兵隊於黎明反殺一波,逼退黃得功。

但黃得功和李定國的行軍始終是靠海穩紮穩打,不會深入內陸太遠。

當黃得功的前軍遭遇豪格分出騎兵返身殺回,黃得功立刻讓各部列背海的卻月陣,確保背後不會被清軍騎兵繞後,隨後以步槍隊火力對着三面輪射,清軍騎兵要衝上來就要付出重大傷亡。

同時因爲明軍是背海列陣,清軍騎兵衝上來的過程中,很快發現自己居然處在明軍海軍艦炮的覆蓋範圍內,只要接近到離海岸三裡地之內的範圍,明軍新式重炮的開花彈就能轟過來。

於是,儘管明軍追兵沒能隨軍攜帶太多陸軍重炮,但只要沿着遼西走廊貼海行軍,不深入內陸,他們就隨時可以得到艦炮掩護。這玩意兒可比一千年前劉裕破北魏騎兵的卻月陣生勐太多了。

幾番嘗試,最終還是以清軍又丟下數千具騎兵屍體、傷兵爲代價,倉惶撤走,豪格也只能徹底放棄“逃跑的過程中把明軍追兵拉得脫節、首尾不能相顧、然後找準時機殺個回馬槍”的想法。

“南蠻子對海軍的應用真是犀利歹毒吶,看來以後進兵連遼西走廊都不能用了,只能走大草原了。這還不算什麼,要是遼東沿海各地處處都不安全,難道我大清只能徹底放棄沿海、退往內陸麼?”

一想到這種可能性,豪格的內心簡直要被痛苦淹沒。

但事已至此,他還能怎麼辦?只能是往前看,見招拆招,走一步看一步。

剛剛從回馬槍失敗受創的痛苦中走出來還不到一夜,次日清晨,清軍又收到一條接踵而來的新壞消息,再次沉重打擊了其士氣:

寧遠和錦州都已經確認失守!就是在豪格的軍隊從山海關火速回援的這段時間裡失守的!兩地守軍從遇襲到陷落,三天都沒撐到!

豪格大怒,狠狠抽打了帶來噩耗的信使,還想查問細節。最後被告知,明軍渡海而來,居然還帶了足量的攻城重炮,就在昨日突然加急了攻勢,再配合城內部分動搖士卒願爲內應、有不少遼東守兵本就是吳三桂等明軍將領的舊部降軍,多管齊下才那麼快破城。

豪格仔細梳理了一下這個節奏後,內心居然升起了一股不寒而慄。

而跟他一起商議決策的滿達海、嶽樂也多少看出端倪了。滿達海相對經驗豐富一些,頓時失驚叫道:

“不好!怕不是明軍一開始假裝沒能速攻破城,就是在勾引我軍救援寧遠吧!明軍肯定是一上來就有足夠的攻城重炮,強行破城的!但前天沒拿出來,昨天才拿出來,這就是一開始示弱、在勾引我軍啊!”

至於具體勾引什麼,明白人到了這一步早就看明白了,不就是勾引豪格捨不得寧遠、捨不得錦州、捨不得翻越燕山撤退所必須放棄的輜重糧草和斷後步兵,所以勾引豪格往牌桌上下更大的賭注麼!

這番話被滿達海點破,豪格的威望也不免下降了一些。至此,清軍內部基本上已經認清,豪格對付南蠻子的水平,最多也就跟當年多鐸多爾袞半斤八兩!不可能比他們更強!

只不過,清國已經內亂得夠多了,多爾袞畢竟有大戰略層面的路線失誤,而且其勢力也已經連根拔除,所以現在也沒什麼好後悔的,只有跟着豪格一條道走到黑了。

衆將只是唉聲嘆氣,但談不上生出異心,最多士氣低落。

……

事已至此,該虧的都已經虧了,直接放棄輜重和步軍再改爲翻山,也不可能。

因爲寧遠城畢竟不是關卡,而只是一座孤城。

哪怕明軍張名振部帶着吳三桂登陸、拿下了寧遠,也沒法徹底攔截斷整條遼西走廊,清軍還是可以繞過孤城撤退的嘛。

除非寧遠能跟山海關一樣,還有配套的長城全面攔死,那才叫無法突破,只有一座孤城,不試一試就太對不起清軍至此爲止的沉沒成本了。

而最終的結果,當然是“試試就逝世”。

九月初六,清軍集結主力,準備強行從寧遠城西北方向繞城而過、繼續往東北逃竄。

行軍的時候清軍還做好了戒備,一旦剛剛殺進寧遠城還不到兩天的張名振和吳三桂敢出城騷擾,就立刻以清軍主力反殺!

結果,吳三桂比豪格想象的還頭鐵,

他居然不是等清軍過了一半、再攔腰截擊,更沒有選擇等清軍騎兵主力過去大半後、追尾掩殺步兵和輜重隊。

吳三桂直接選擇了在清軍先鋒都還沒繞過寧遠城時,就提前幾個時辰出城列陣,還抓緊時間簡易挖了一點壕溝和夯土牆,然後就當道堵路,一如街亭的王平。

看到這一幕,豪格也算明白過來了:

“吳三桂這點人馬繞後,居然有那麼大的胃口?指望把孤全軍圍殲堵死在寧遠以西?就憑他這點人馬?朱樹人應該不怎麼信任吳三桂吧!沒聽說有另撥精兵給吳三桂調遣,他手下也就那點關寧軍舊部,三萬人都不到,還指望攔住我大清主力?”

明軍雖然以極大的調度力量,從海路儘可能派兵繞後了,但畢竟有寧遠和錦州兩處需要分攤。而且從登來渡海而來,每艘船也就運百餘人,還要留下海面上的部隊,

明軍全部運力,連水手在內,大約七八萬人,除掉水兵後,剩下再分兩半,寧遠和錦州也就各自分三萬不到,仗打到這一步,這個數據敵我雙方都是清楚的。

所以眼下的情況,就是豪格麾下清軍滿漢蒙總兵力六七萬人,加上一些運糧的輔兵壯丁。面對眼前有吳三桂兩三萬人堵路,後續有黃得功李定國十萬以上大軍追擊。

只要吳三桂拖住豪格最多一天,甚至只需要半天多,黃得功李定國就能追上來掩殺背刺豪格的後軍。

豪格要活命,只有兩條路,要麼在黃得功李定國追上來之前突破吳三桂,

要麼在黃得功追上之前、判斷出確實沒法突破吳三桂,那就往北翻越燕山逃亡。

但這種事到臨頭才翻越燕山的措施,註定會路險難行,機動性差的部隊絕對會被咬住變成炮灰。到時候就是隻有騎兵能逃,而且還不是全部都有把握逃。至於步兵,註定都得全軍覆沒了。

“全軍突擊!務必正午之前徹底擊潰鑿穿吳三桂部!不能拖!過了午黃得功隨時會追上來,到時候我軍就要腹背受敵了!大清存亡在此一戰,諸將務必竭盡十二萬分死力、搏命突圍!殺!”

豪格知道沒時間猶豫含湖,也就直接不管什麼章法,把全軍戰力往堵路的吳三桂臉上衝殺過去。

……

對面的吳三桂,看到清軍全軍突擊,誓死衝鋒,內心也恍忽了一下。

那一刻,他忽然覺得,眼前這一幕,跟七年多前、山海關內,他跟李自成廝殺時,是何其的相似!

只可惜當年他誤判形勢,一失足成了爲人唾棄的引狼入室者,

那一戰,也是他需要先以關寧軍嫡系、跟李自成血拼上大半天,然後多爾袞帶着清軍騎兵,從側翼出現夾擊李自成。

而今天,變成了他需要當頭攔截豪格的衝鋒、先跟豪格廝殺拖住大半天,等大明的友軍黃得功李定國追上來,掩殺背刺豪格身後。

“太像了,當年那一戰,後來幾乎讓我一生身敗名裂。今日這一戰要是能完勝,說不定能徹底洗刷當年的恥辱?將來也留個美名?”

吳三桂也是有膽氣血性之人,歷史上他最後也反清了,現在無非是早棄暗投明十年,雖然反覆無常多次,但僅論武力,此人還是能打的。

而且,自從河北決戰,他也帶着關寧軍在側翼策應立功後,張煌言對他的信任也提升了一些。

現在雖然關寧軍沒法裝備最新式的武昌造步槍乃至線膛槍,但那些五年前的早期型武昌造,已經給他配發了幾千杆,還有二十門騎兵炮,算是軍備待遇不錯了。有了這些新裝備墊底,他的兩萬步兵、還有三四千關寧鐵騎,也有了死戰的底氣。

“全軍務必奮力死戰!擅自後退者斬!韃子已是釜中枯魚,我大明必然全勝!步槍隊列陣!關寧鐵騎準備迂迴側擊!一旦看到韃子有往北迂迴的企圖,就上去截擊!”

吳三桂親自揮舞寶劍,策馬督戰,隨着清軍蜂擁衝上,雙方很快絞殺在一起。

“砰砰砰——”數千杆隆武三年型老式武昌造紛紛開火,配合其他鳥銃火力,輪番疊進而射,在清軍步兵靠近之前,就割麥子一樣放倒了一排排的士卒。

豪格不想讓滿人騎兵衝第一波,想保存核心實力,所以就先讓漢軍旗的步兵炮灰上了。沒想到面對明軍有組織的攔截,漢軍旗步兵竟衝得如此低效,死傷驟增卻進展緩慢。

當火器已經出現代差,步兵對步兵的衝鋒戰,本來就容易變成一邊倒的屠殺。明軍連番狂射,給敵人造成了重大傷亡後,士氣愈發上升,關寧軍人人大呼酣戰,聲震數裡。

豪格眼看反而給吳三桂把士氣打起來了,只好不惜代價,讓滿人鐵騎先帶頭衝鋒,同時步兵也全速跟進,抓緊每一刻友軍用生命爭取來的時間差。

寧遠城外,一時血流漂杵,數以千計的生命,在短暫的幾刻鐘內飛快流逝,屍體傷兵枕藉。

豪格越打越是心驚,爲何當年他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手下敗將吳三桂,現在也變得這麼堅韌有骨氣了?

清軍一波波地消耗,一波波地反覆衝殺,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後,倒是確有一部分騎兵部隊徹底殺穿了吳三桂的防線、衝到了明軍背後。

問題是,哪怕陣線某些部位已經被鑿穿了口子,但剩下的明軍還是堅守在陣地上,既不因爲側翼暴露而退卻,也不崩潰,甚至都沒有因爲恐懼而逃回寧遠城內選擇據城死守。

只能說,隨着大明的復興,大夥兒都知道大明是必勝的一方,士氣上來之後,人人膽子都更大了,何況關寧軍本就是悍勇着稱,這般加持之後,更是豪格無法想象的。

反而是一部分清軍死戰突圍成功後,也不想着返身助戰友軍了,既然都逃出來了,那就直接跑唄!然後突圍部隊就直接脫離了戰場……

戰場上出現了詭異的一幕,清軍雖然有少量突圍成功,但兵力優勢卻越打越小,突出去的就只管自己逃命,也不回頭背刺接應友軍——

主要是他們知道回頭也未必有用,明軍的火槍空心方陣破騎早就被清軍習慣了,他們知道明軍背後的火力也可以很強勁。

這種情況下,明軍縱然被清軍不惜代價,在局部打出一些缺口,但反而造成了清軍的奪路而逃,誰都想通過這些缺口衝過去,給自己找條活路。

吳三桂雖然做不到全殲敵人,但也拼命讓步槍隊往缺口處擠壓,從左右兩側對着缺口瘋狂以交叉火力掃射,奪路而逃的清軍要通過這段死亡之路,就得忍受同時來自左右兩側的集火。

一時之間,死亡之路上堆滿了清軍的屍體,每突圍出去一個人,路上起碼死兩三個。

混亂的血戰持續了半天,一直到午時清軍也沒能徹底打垮吳三桂,戰場上殘留的兵力對比,卻開始扭轉。

眼看黃得功李定國隨時可能出現,豪格也是沒辦法,只能一咬牙,帶領最後還沒突出去的騎兵部隊,往北翻越燕山,用最後的時間差繞草原逃跑。

而還在包圍圈中的步兵和輜重,就只能作爲殿後拖時間的,徹底丟給黃得功了。

午後未時,黃得功和李定國終於趕到了戰場,與血戰後損失慘重的吳三桂殘部,前後夾擊,徹底把各方面都衰竭至極的清軍步炮兵和輜重隊全殲。

經此一戰,豪格如驚弓之鳥,也不敢再想走遼西走廊、再突破一次錦州了,剩餘殘部全部走燕山以北草原,狼奔豕突回到盛京。

滿人武裝,在山海關以來的連番血戰中,又折損了至少兩三萬人,導致滿人的男丁人口總數,也進一步從七八萬人,跌到了四五萬人,衰弱到了極點。

漢蒙部隊和壯丁炮灰,加起來折損也有數萬,清廷的威望,已經徹底不存。

而最讓豪格氣憤的是,當他逃回盛京之後,沒過幾天,又派出斥候打探,他還惶惶不可終日地以爲明軍會乘勝追擊。

但明軍山海關、寧遠、錦州大勝三場後,居然虛晃一槍,只留兵守衛山海關,而寧遠和錦州則被明軍放棄了,直接搬空了錢糧物資人口撤回關內,把空城留給清軍。

很顯然,張煌言的謀劃,就是要消耗滿清的有生力量!

他現在有海軍之利,只要清軍還敢回來佔寧遠,明軍就隨時能繞後斷路,再來收割一波!

相比之下,明軍要是守寧遠,就得分散兵力,給清軍留下各個擊破的破綻,那還不如收縮兵力,把敵人放近了打,一切以多殺敵兵放血爲核心目標。

反正在寧遠殺一個清兵,肯定比跑去盛京殺一個清兵,要省力得多。

豪格想明白這一切後,居然徹底沒招了,明明放着空城也不敢去佔。遼西走廊四百里,竟漸漸成爲了無人區,雙方都在收縮,不給敵人迂迴繞後斷路的機會。

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267章 摟草打兔子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賊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58章 殺了沈狗官,搶光蘄州城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352章 生死賽跑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156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41章 俘虜艾能奇送京議罪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45章 白漂的快樂你不懂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58章 殺了沈狗官,搶光蘄州城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18章 鄉試揭曉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註定獨眼龍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166章 無巧不成書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220章 招降李定國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352章 生死賽跑第50章 整軍備戰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110章 轉戰湖南張獻忠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68章 哥就喜歡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滅通匪豪紳滿門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64章 將噴子進行到底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41章 俘虜艾能奇送京議罪第132章 打流賊就該瞭解流賊的心態第59章 劉希堯入侵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81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150章 綱舉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