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

“請王爺恕末將無能!大軍抵達懷遠縣,竟數日未能破城,實在慚愧。韃子的防守很堅決,被我軍的騎兵炮在城牆上轟出了小缺口,竟還讓人拼死堵口肉搏,死戰不退。

我軍連戰多日,後軍尚未全部抵達,一時乏力,只好分兵圍困、另行打造傳統攻城器械,因而暫時受阻。”

九月二十二這天,朱樹人親自領兵抵達懷遠縣前線、視察攻擊進展時,連攻數日未能破城的黃得功,立刻就親自來彙報,還略感不好意思地謝罪。

朱樹人卻顯得很是輕鬆,只是友善地拍拍黃得功肩膀:“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況我軍又沒敗,只是一時進展緩慢罷了。說到底,是之前打得太快太順利了。兵馬也需要修整,重炮隊也需要時間慢慢運抵前線,不用急。”

黃得功是九月十七抵達懷遠城下的,如今算是第五天,不過直到九月十九,纔有第一批輕型騎兵炮抵達前線,除此之外,黃得功只能指望臨時打造的傳統攻城器械強攻,暫時拿不下也很正常。

即使是騎兵炮,那也是專門設計用來野戰機動部署的,才區區三四斤重的炮彈,要炸城牆難度實在太大,能炸出些小缺口、導致崩落的夯土形成土坡就很不錯了,做不到徹底轟塌。

而重型工程重炮的轉運是很笨拙的,在淝水之戰前,明軍也沒有隨軍攜帶專業的攻城重炮,平時都是囤積在合肥城中。

要野戰決戰分出勝負、確保明軍能掌控淝淮戰場局勢後,攻城重炮纔會從合肥起運北上,可不得耽誤個十幾天才能部署到位——

畢竟在野戰分出勝負前,如果貿然把行動不便的重炮拉出去部署,且不說能不能快速部署、幫助到正面戰場。

就算能部署到位,誰又敢保證自己野戰必勝、甚至一步都不用退卻、轉進呢?但凡戰場上一個閃失需要轉進,那麼撤退不便的重炮就很有可能被敵人俘獲,這是明清兩方都清楚的軍事常識,所以沒人那麼幹。

朱樹人很清楚這些情況,自然不會對屬下有過高的期望和要求。

安撫過黃得功之後,他隨口問起如今的清軍防禦部署、各處節點的兵力。對於這些,黃得功倒是已經摸得很清楚了,如數家珍便說:

“韃子據說還有七八萬人馬,不過這幾天攻城消耗,估計又有不少戰損。末將原本以爲韃子會收縮兵力,全力死守鳳陽。

但現在看來,倒是末將錯估了,韃子新主帥博洛,或許是覺得鳳陽城池要擠那麼多守軍,容易被合圍後持久消耗、軍糧不濟餓死,所以堅決不肯困守孤城,

而要分兵到懷遠、臨淮,三城成掎角之勢互相援護。如此,韃子還能確保懷遠和鳳陽、臨淮和鳳陽之間兩條從淮北注入的小水道,從後方運來補給。若是真的困守孤城,被我軍四面合圍,他們就什麼後勤航道都沒有了。”

朱樹人按照黃得功所說,自己在作戰地圖上推演了一遍,很快就理解了敵軍的顧忌。

過去三年,清軍積蓄也不算多,畢竟北方都窮成那樣了,還在每年損失百餘萬人口、其中餓死的就有數十萬。

加上開戰前,清軍也沒想到會在鳳陽打成守城戰,自然不可能提前把兩淮戰區的主要軍糧存貨、提前運到鳳陽城裡囤起來。

所以阿巴泰戰死時,鳳陽城內的存糧,估計也就夠原先的常駐兵馬,吃個一年半載的。如果其他各處軍隊也都收縮進鳳陽城,但其他各縣的糧食卻沒那麼快集中到鳳陽。

短時間城內人數膨脹數倍,一下子到七八萬人的規模,那可能軍糧吃個三四個月甚至更短,就要斷糧了。

那樣明軍都不用強攻,直接圍城就好了,圍上三個月,到來年開春,城內七八萬人都餓的沒力氣了,再一鼓殲滅,豈不美哉?

圍城數月這種事情,看似拖沓,明軍耗費也巨大,但如果能滅掉那麼大規模一支清軍,或者至少是嚴重削弱其戰鬥力,對大明來說都是絕對划算的!如今的大明耗得起這個國力!

而清軍如果只困守孤城,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將徹底失去對整個淮河航道的控制——懷遠、鳳陽、臨淮,這三個縣都是緊貼着淮河的,而且是在河流狹窄、便於渡河的位置上,城頭的炮臺、防禦設施,也都能掐斷河道。

控制着任何一座縣城,都意味着可以阻止敵軍的船隻通過相應的淮河河段。比如現在清軍還控制着三縣,那明軍從下游來的戰船,就無法到臨淮以上河段,從上游來的船,也無法抵達懷遠下游。

明軍的水師之利就能被一定程度限制,這幾個縣之間、從淮北注入淮河的那些支流,也還能被清軍所用。明軍也無法真正做到從四面合圍鳳陽,因爲鳳陽正北方的淮河河段還在清軍控制之下,明軍最多就是包圍其他三面方向。

梳理清楚敵我態勢和敵人的想法、意圖後,朱樹人順勢追問:“那有摸清韃子各部具體如何分佈麼?比如剩下那七萬人,在這三城分別各佔多少?”

黃得功:“具體尚無法摸清,但懷遠和臨淮各有一萬多人是至少的,多的話可能有兩萬。剩下都在鳳陽城內,應該在三到五萬之間。”

朱樹人點點頭:“那就折個平均,算鳳陽城內有四萬人好了——有摸清耿仲明部究竟撤到哪兒了麼?是撤進這座懷遠城了,還是一路撤到鳳陽了?”

黃得功聽到此問,眼前一亮,也反應過來了:“王爺這是想發展那些漢奸當內應?請恕屬下無能,至今還沒能摸清這一點。不過這幾日攻城,倒是確不曾在懷遠城頭看到耿字旗號……”

朱樹人摸着鬍子暗忖:耿仲明從西撤來,如果沒在懷遠停留,那多半就會撤到鳳陽了。總不會到了鳳陽後,還要繼續折騰去下游。

不管怎麼說,自己手上有了怕死求降的耿繼茂,那就已經是立於不敗之地了,完全可以有棗沒棗打一杆。

至不濟,最多也就是暴露了“耿仲明的兒子已經投敵,還親手殺了饒餘郡王阿巴泰”這個情況,導致清軍內訌、博洛把耿仲明殺了而已。

如果運作得好,清軍徹底內亂起來,正好便於明軍反撲拿下鳳陽。

反正耿仲明這種老漢奸的性命,朱樹人是完全不在乎的,甚至不在乎這個老漢奸之死的價值能否最大化、這個老漢奸之死是否能順便多帶走幾個韃子。

只要對外別顯得朱樹人是故意賣耿仲明,別顯得朱樹人對降臣猜忌殘害,損了他招降納叛的名聲,那就好了。

所以,耿仲明要是真的慘死,朱樹人絕對會給耿繼茂一大筆金銀珠寶,而且要大張旗鼓高調地給,把自己的嫌疑洗脫,繼續把招降納叛的人設給堅挺立住了。

徹底想明白對策後,他便細細吩咐了黃得功一番,讓他繼續在懷遠縣戰場正面拖住,而且要擺出真打、大打、但顧惜士兵生命不願意用人命填的姿態,

好騙得懷遠等地的清軍先對戰局的緊迫程度做出誤判,然後再輔之以其他欺騙後手。

……

朱樹人站在戰略層面的高度,親自點撥過後,懷遠縣前線的攻城戰形態,也就發生了一些變化。

黃得功不再追求破城速度,但進攻的堅決程度卻是絲毫沒有放鬆,只是等重型攻城火炮到位,然後按部就班慢慢轟,不徹底轟塌某處城牆絕不讓士兵衝鋒消耗。

一言以蔽之,就是珍惜士兵生命,但允許多浪費彈藥,簡直有那麼一兩分後世美軍攻堅的作戰風格了——雖然這個時代還沒有“範弗利特彈藥量”這種專業名詞。

對面的清軍,當然也會立刻感受到這種變化。前線將士內心對於炮擊的恐懼越來越嚴重,畢竟這是一種單方面只能捱打沒機會還手的戰法,雖然直接傷亡不算多,可對士氣的打擊太大了。

由於懷遠到鳳陽的淮河水路並沒有被明軍斷絕,清軍自然也能繼續往後方派哨船通報戰況、求援、陳述前線緊迫。

鳳陽城內的博洛也做不了什麼,只能逐次添兵,鼓舞懷遠守軍堅持,並且利用淮河水道,每次增兵時把一些重傷員運到後方,除此也是一籌莫展。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清軍總算是漸漸被麻痹,也被新的作戰形態培養出了思維慣性,覺得眼下明軍就是要穩紮穩打,步步蠶食,非常急於徹底疏通淮河航道、破除清軍的掎角之勢,然後纔會有下一步的動作。

可惜,就在清軍的這種想法越來越堅定的過程中,明軍已經暗中在進行其他歹毒操作了。

……

九月二十六,明軍改變戰法後的第四天,

又一隊去懷遠換防的清軍生力軍,從鳳陽坐着戰船走淮河水路往前線增援。同時,也有一批此前從懷遠戰場運回來的重傷員,送到鳳陽城內療傷。

要送傷員回城,當然不可能整支船隊都是傷員,還要有看護的士兵和水手,否則誰來駕船呢。

而這種時候,負責看護和駕船的,往往都是懷遠清軍中一些關係硬的子弟,想要當逃兵、暫時到相對後方安全的地區服役。

這種事情任何時代都是免不了的,就像電影《高山下的花環》裡演的那樣。尤其清軍入主中原數年,內部也有不少腐化墮落的存在,一些提籠架鳥的八旗子弟,已經生出了遇到戰亂能躲就躲的心態。

清軍也不可能嚴查回城的每一個士卒,就算有前方逃兵歸隊夾帶,只要對方背景夠硬、身份明確,也都能輕鬆混進來。

時間很快到了當天深夜。除了輪到值夜巡防的士卒外,其他守軍多已回營歇息。

在鳳陽城內駐防休整了七八天的耿仲明,自然也不例外,在書房中點燈看了一會兒兵書,就打算歇息。

耿仲明是崇禎五年就投了韃的老牌漢奸了,如今年事已高,將屆六旬,積年戰傷勞損,也讓他的身體不是很聽使喚。

歷史上他也就再活兩年便要病死,如今的健康狀況只能說是勉強湊合。

他如今的身份,是懷順王、漢軍旗正黃旗旗主,在清軍的漢人將領當中,也算是地位最高的那一批了。

若是倒退三四年,他對大清的信心絕對是堅定無比,那時的大清蒸蒸日上,開疆拓土越打越強。但自從三年前開始,連耿仲明這樣的鐵桿老牌漢奸,都開始內心發虛了。

大清的連連戰敗,損兵折將、被擁立了英明新君的大名反推奪回了淮南土地,都讓耿仲明不由自主懷疑人生。

他一度覺得:莫非,大明當初不行,只是因爲崇禎的剛愎自用、刻薄寡恩、人心離散?不是大明不行,只是那個皇帝不行?所以換了個肯放權的皇帝,大明馬上就變強了?

這種想法一旦在心中生根發芽,就讓人越來越恐懼。只是耿仲明也知道,自己是最不可能被大明赦免的那一批死硬鐵桿,也就沒敢生出異心。

耿仲明看了一會兒書,覺得倦意漸深,正要熄掉桉頭的油燈,忽然卻得到心腹親兵來報,說是有少將軍的心腹,從前線戰場逃了回來,急於求見。

耿仲明一驚,連忙吩咐偷偷帶上來,還叮囑了一句,確認沒有被人發現。

耿仲明這幾天原本還挺悲痛的,以爲兒子在淝水之戰中當了俘虜,甚至可能是陣亡了,明軍全殲了最後留在淝西的清軍步軍殿後部隊,那批人一個都沒逃出來,所以也沒人能拿出個準信。

如今距離決戰結束,已有半個多月,耿仲明已經不太抱希望,只願兒子在戰俘營裡能隱姓埋名就好,誰知卻忽然有了希望。

很快,一個耿家的心腹軍官被帶了上來,耿仲明也認識,那是一個自己多年的老弟兄,他親自安排到兒子身邊保護兒子的。

“耿六?你逃出來了?茂兒怎麼樣了?是被生俘的吧?有沒有被明軍識破身份?”耿仲明立刻拉住那老部下追問。

“王爺!標下無能,小王爺他……爲了求生,做了無君無父之事,標下也無法阻止!”耿六一時都不好意思開口。

耿仲明卻不是很在乎那些細節,只是先喃喃了幾聲:“還活着就好,還活着就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淝水之戰被俘的多了去了,朝廷也不會特地苛責的。”

耿六卻面露羞赧,嘆了口氣:“若只是投降,也就罷了,小王爺爲求免罪,竟然在最後關頭跟饒郡王的親衛拔刀相向,自相殘殺以嚮明軍賣好。

最後他還冒功,說饒郡王是他陣斬的,讓朱樹人饒恕他,給他官職爵位賞賜。”

耿仲明腦袋頓時就“嗡”地一鳴,好懸沒當場暈倒。

這特麼不是坑爹麼!你爹還在清營呢,敢鬧那麼大,如果被其他逃回來的俘虜揭穿,他耿仲明哪裡還有命在?

他頭暈目眩了好一會兒,手指如枯瘦的雞爪般死死抓住耿六,穩了好一會兒,才悲催地長出一口氣:

“這都快半個月了吧,居然沒有泄露,這逆子真是坑死孤了!但凡有饒郡王身邊最後的親信能逃回來、目睹饒郡王最後死況的那種,我等還焉有命在!博洛嶽樂非設鴻門宴颳了我等不成!”

耿六也頗爲老主公感到悲哀,但他身負使命,不得不把後續那些更難以接受的話說完:

“王爺……您能想到的,朱樹人早就想到了。他此番就是扣下了小王爺,還扣下了其他知道小王爺逆行的倖存阿巴泰親衛,然後讓標下回來報信。

明軍明晚就要繞過懷遠,以輕銳之士迂回奔襲鳳陽。朱樹人說了,要王爺設法裡應外合,賺開鳳陽南門或東門,放明軍入城。

反正不管王爺您答不答應,朱樹人都會釋放一些阿巴泰身邊倖存下來的心腹侍衛……他說到時候,博洛嶽樂自會找王爺算賬。他說……漢將殺了滿人王爺,這罪是無論如何不可能被赦免的。”

耿仲明還沒聽完,就直接跌坐在榻上,心如死灰。

這是兒子上了賊船,還把爹坑得死死的。

被這消息氣得,耿仲明簡直是半夜沒睡着,還差點直接被氣出點好歹來。

但是,整整冷靜了好幾個時辰之後,他纔算是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原本他家也不可能被大明饒恕,如果大清完蛋了,那就跟着滅門了……

但他兒子現在這麼做,雖然卑鄙無恥,賣父叛父,卻好歹是兩頭下注了。他兒子沒有多大罪孽,只要給大明立下功勞,還是有可能得到安穩富貴的,他們耿家還能左右逢源……

耿仲明摸了摸自己花白的辮子和鬍鬚,都快六十歲的人了,被坑也就被坑了吧。

最終,他還是下定了決心。

……

後續的一切,比耿仲明預想的還要悲催。

朱樹人當然不會把全部期待,都寄託在耿仲明這樣的老漢奸的覺悟上!

所以,當第二天明軍奇襲部隊從懷遠迂迴、夜襲奔襲到鳳陽時,明軍在此前一刻,就算好時間釋放了幾個阿巴泰生前的貼身倖存侍衛。

不管耿仲明反不反,當晚的鳳陽城註定要亂成一鍋粥!耿仲明不動手,得知真相的博洛也會設法第一時間設鴻門宴,把耿仲明一家殺了,再嘗試解除漢軍旗正黃旗諸將的兵權!

最終,雙方几乎是被驅趕着同時動手,耿仲明原本還在最後的臨陣磨槍猶豫期,結果突然聽說博洛有事情找他,他就如驚弓之鳥意識到事發了,

耿仲明非常果斷直接把博洛派來請客的信使一刀殺了,然後直接在城內據營死守。博洛得知後又驚又怒,連忙揮師在鳳陽城內同室操戈,清軍和綠營,與漢軍旗正黃旗的部隊發生了火併。

黃得功的兩萬明軍騎兵,以及數十門最輕便型的騎兵炮,也在滿人和漢軍旗內戰正酣時,恰到好處趕到鳳陽,立刻連轟帶騙,在耿仲明部分屬下自發的迫不得已裡應外合下,殺進了鳳陽城中。

後續,就是騎兵炮封路的巷戰了!

鳳陽城內的血腥殺戮,持續了整整一晚,雙方死者數萬,但絕大多數都是滿八旗、蒙古人和漢軍旗的內戰火併造成的。

還有無數鳳陽百姓,也遭到殺紅了眼、不知分辨敵友的滿人騎兵瘋狂亂殺,基本上是看到長得像漢人的就砍。到了後來,漢人中那些原本懦弱逆來順受的百姓,也不得不試圖自保,看到有長得像滿人的成羣結隊靠近,就抄起菜刀甚至農具試圖對抗。

天明時分,博洛和嶽樂帶着僅剩的兩萬兵馬滿臉煙熏火燎、斑斑血跡地狼狽逃出鳳陽,倉惶北竄。

耿仲明因爲被迫提前發動,倒也扛了清軍絕大部分的傷害,其本部被殺人數超過了大半,耿仲明自己也被殺於亂軍之中。

鳳陽城內除了明軍和降軍,幾乎看不到活人。那些幾百年前跟朱元章家族是老鄉的當地人,也幾乎再次被屠戮殆盡。

但大明的中都,總算是神速光復了。

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395章 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279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236章 千里救駕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6章 忠奸難辨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31章 拉攏關寧軍第360章 興復大明,還於舊都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256章 有病就早點治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61章 初戰告捷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157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98章 虛實相濟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82章 新年計劃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52章 奇葩說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196章 煉丹煉出無煙發射藥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42章 塵埃落定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潔癖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44章 初到黃州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20章 屢敗屢戰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第44章 你們有點追求好不好第298章 江陰圍城第150章 綱舉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