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

朱樹人帶領十萬大軍,八月二十四出京,經過短短六七天的行軍,經長江、濡須水、巢湖、淝水,於九月初一順利抵達合肥。

他的到來,當然極大地鼓舞了廬州府明軍的士氣。黃得功、黃蜚、金聲桓、藺養成等諸將皆大展旌旗、整列人馬,出城至淝水碼頭迎接。

“末將恭迎王爺!”

“王爺用兵如神,有王爺坐鎮,淮北韃子定然灰飛煙滅!”

“誒,軍中該稱大都督,禮數不可廢。”

被衆將追捧一番後,朱樹人云澹風輕地擡手止住大夥兒的吹噓,信馬由繮入城,一邊隨口追問軍情:

“前線戰況如何,韃子打到哪裡了?”

黃得功執掌合肥周邊戰區防務多年,當然要由他負責彙報,他如數家珍地說:“韃子進攻已經有半個多月了,十天前開始嘗試合圍壽縣。

我軍遵照王爺戰前的指示,堅壁清野,並不求一時的寸土必爭,所以前線野戰兵馬都收縮進了壽縣,任由韃子合圍。

城外只留下與壽縣城池隔淝水相望的八公山大寨,有重兵據險而守,成掎角之勢。且可夾斷淝水,不讓韃子運兵船、運糧船從淮河偷入淝水。

我軍自從隆武元年與韃子休戰以來,這兩年半中,有穩固經營壽縣城防與八公山大寨建設,八公山上還築造了多座炮臺,炮位射角也都是精密設計過的,足以完全覆蓋淝水河面。

山上營寨也有大量存糧,還建設了引水水路,可以護住一處從淝水河中取水的要點,韃子想攻山,難度不會低於強攻壽縣城池,想斷糧斷水也是絕無可能。”

黃得功這番解說,朱樹人光聽有些不直觀,好在衆人是騎在馬上閒聊,沒多久就入城到了黃得功的幕府。黃得功立刻讓人取來地圖,指點着補充解說。

壽縣之所以自古是南北對峙的兵家必爭之地,就是因爲這地方是淮河分出淝水的河口。淝水再經過巢湖、濡須水,可以溝通長江。

在長江和淮河的中下游,就這一條水道能連接江淮,再往下就得到揚州淮安之間的邗溝運河了,那都快入海了。

而壽縣的城池,位於淮河、淝水這個三岔口的南岸(既在淮南,也在淝南),淮河在此從西南流向東北,然後在東南方向分叉出淝水。

所以要徹底夾斷淝水,還得在三岔口的東岸、也就是淮南淝北的那個夾角上,也駐兵掐斷。

而那個三岔口的東岸,因爲地勢高峻崎區,是造不了城池的,只有一座八公山,也就只能修個山寨。或者說淮河之所以流到這兒分叉了,就是因爲被八公山所阻擋。

這座八公山嘛,歷史上也很有名——沒錯,就是前秦東晉淝水之戰時,留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成語的那座八公山了。

當然,如今明清兩軍在壽縣戰場的對峙態勢,跟一千多年前的淝水之戰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因爲淝水之戰時,前秦軍隊已經攻克了壽縣,拿下了淝水河口西岸的土地,把東晉軍隊逼到只剩東岸可以防守,導致東晉纔要把主力駐紮在八公山上和山南側的平緩地帶。

所以最後決戰時,謝玄才需要派人跟秦軍帶話,讓苻堅別太慫、退後一段,在淝水西岸讓出一塊空地供晉軍渡河。

而現在,無論是壽縣還是八公山,都在明軍手中,清軍只能拉一個更大的包圍圈,把壽縣和八公山都囊括在其中,試圖徐徐蠶食。

但明清已經休戰兩年半了,過去兩年半里,朱樹人潛心種田,無時無刻不在推演將來戰端重開時的戰爭態勢發展方向。他又豈會不下本錢經營這幾個最前沿的咽喉要塞?

三年前張煌言守的南陽縣,就已經讓阿濟格苦不堪言。阿巴泰嶽樂等人不過是因爲當年沒有參加一線攻堅,沒吃到過這種苦頭,多多少少相對輕敵些。

但今天,被朱樹人武裝了兩年半的壽縣和八公山,上了開花彈炮臺和棱堡,還經過精密的交叉火力覆蓋設計,確保絕對無死角,絕對能讓阿巴泰崩掉滿嘴牙!

……

“阿巴泰這是年老無知了,都不知道他那幾個弟弟,當年是如何在大明堅城之下灰頭土臉退走的麼?他不會強攻壽縣和八公山了吧?”

瞭解清楚自己抵達之前、所發生的前沿戰況後,朱樹人也是忍不住輕鬆地笑了。

他巴不得阿巴泰好好強攻,多死一點人在攻堅戰中。

被朱樹人的氣概所折服,幕府中也充滿了輕鬆地氛圍,衆將都是表情輕鬆,黃得功忍住笑說:

“不出王爺所料,阿巴泰一開始果然比其他清軍將帥更激進一些。不過磕掉幾顆牙後,也變消停了。

八月二十開始,他就嘗試強攻,先是勐攻壽縣,打了四五日,損兵折將毫無收穫,估計折了兩三千人,又掉頭去打八公山大寨。

別看八公山上看起來沒有連貫的城牆,只有一些攔截山道的小段牆體、炮臺。結果正因爲如此,阿巴泰數次都覺得似乎再搏一把就能看到機會,結果被勾引得愈發欲罷不能,五六日內,死傷的兵馬人數比強攻壽縣還多了數成。

不過聽說攻城死傷的多是漢軍旗和韃子新建的綠營,那些真韃並不拿來攻城消耗,倒是可惜。咱也不指望殺北方漢人多立軍功,但願他們士氣低落之後,將來能迷途知返,知道韃子只是拿他們當炮灰,決戰時肯倒戈我大明就好了。”

朱樹人對這個結果倒也不以爲異。當初崇禎統治時期,北方漢人確實過得比南方更苦逼,他們對大明毫無感情,甚至只有厭惡,也是正常的,

不可能指望如今大明情況好轉了,鼎新革故了,綠營就會直接棄暗投明。尤其在多爾袞這幾年的竭澤而漁中,綠營是受益階級,等於被擡成了“統治階級的助手”,待遇還不錯,怎麼可能心向大明?

反而是那些純被壓榨的被統治階級,北方漢人中沒當兵的貧民,纔是大明更容易拉攏的對象,他們是認清跟韃子混還不如跟大明混的。

綠營已經是大浪淘沙精挑細選、最有漢奸潛質的一批人了,這是沒辦法的,只有先打疼,誅其出頭者,往死裡打。

他也就務實地說:“暫時還輪不到可憐拉攏綠營,至少在兩淮戰役中,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想讓咱漢人百姓少在內戰中犧牲,先想象怎麼把這一串決戰打好打漂亮。

等北方漢人看到清狗沒有前途,自然會重新反思的。現在還是相持階段,說這些言之過早了。還是繼續介紹、清軍攻打八公山失利後,又有什麼舉動吧。”

黃得功:“韃子連日強攻八公山,損兵折將後,倒是似乎傾向於改爲長期圍困,尤其前兩日清軍斥候也探知情報,知道王爺您的援軍即將抵達合肥,

阿巴泰便圍住壽縣,並分兵主力走陸路沿淝水稍稍南下、迎擊王爺您,以免壽縣包圍圈的清軍腹背受敵。

看這架勢,還是老套的圍點打援,圍住壽縣和八公山,斷守軍糧草,指望時間久了之後,我合肥大軍要去救援,然後好跟合肥援軍野戰決戰。”

朱樹人聞言,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看來,韃子至今還覺得,他們野戰無敵?三年前多鐸是怎麼死的,他們忘了?”

黃得功整理了一下語言,委婉地說:“王爺,恕末將直言,阿巴泰的思路雖然老套,但設身處地想,韃子也確實沒有更多選擇。他們是沒辦法,耗不下去了,總要想辦法決戰,試試重創我大明主力。

而且說句實在話,韃子將帥當中,至今還有相當一部分,對三年前多鐸覆亡之戰頗爲不服,覺得多鐸是因爲冒進,孤軍深入,被圍困在江南,

後來還經過南京、金山寺、江陰三場圍堵消耗戰,導致其兵馬折損過半、物資軍備極度耗竭的情況下,王爺最後才野戰全滅之。

所以那些沒參加過三年前江南之戰的清軍將帥,普遍認爲這是特例。認爲如果清軍不是被提前消耗折損過半、蹉跎月餘彈盡失絕,而是一開始兵鋒正銳就跟我大明野戰決戰,他們依然有很大把握取勝。”

朱樹人一愣,隨即釋然,原來韃子是這麼想的:

“他們肯這麼想,那就最好了。行,這次就讓他們看看,清軍沒有被孤提前斷後路斷補給、戰力完備的狀態下,直接跟我大明野戰決戰,到底能不能贏!

阿巴泰這一路,有多少人馬?其他各路清軍理他多遠,大致有多少兵馬?”

朱樹人也不會打無準備之仗,哪怕存了決戰的心思,也要摸清敵人虛實先。在南京時他也有得到一些情報,但畢竟不如合肥前線實時更新的數據更準確。

黃得功等人也連忙把蒐集到的情況彙總反饋:

清軍此番南征,動用總兵力不下三四十萬之衆!不過也是分在四條戰線上的。

最西邊在潼關跟吳三桂互撕的豪格,兵力是最弱的,也就兩萬滿蒙兵,大約各一個旗編制,加上一個漢軍旗,以及山西綠營姜瓖作爲戰略預備隊。全加起來佔用人數不超過五萬。

第二弱的便是最東邊淮安府的清軍,也只有四五萬人。

原本戰前清軍在淮安戰場有四路人馬,分別是駐紮宿遷的滿達海、駐紮邳州的耿仲明、駐紮徐州的尚善、駐紮海州(連雲港)的孔有德(這支部隊是水師爲主),這四路加起來,至少有八萬多人。

但開戰之初,清軍因爲戰略重點的調整,淮安那路只守不攻,就把尚善和耿仲明都往西調了,在淮安戰場陸軍只留了滿達海,水師只留了孔有德,所以那邊的兵力也減少了將近一半,全增補到了鳳陽、壽縣、合肥這一側。

以至於在這波調度之前,阿巴泰的兵力原本比阿濟格也多不了太多,但憑空多了四萬生力軍後,阿巴泰這一路就一舉躍升到四路清軍中絕對最強的一支。

阿濟格在南陽的兵力不到十萬,阿巴泰在鳳陽原本就有十幾萬之衆,又加上四萬多援軍,總兵力居然跟合肥戰區的明軍、加上朱樹人帶來的援軍差不多。

具體數字,黃得功也沒法摸得太清楚,但基本上明清兩方都是十五到二十萬大軍之間,出入不會超過一兩成——朱樹人現在有十八萬人,對面的敵人最少比他少一成多,最多比他多一成多。

朱樹人摸着鬍子盤算:“看來兵力上居然勢均力敵,不錯,難得的公平一戰。兵力構成呢?”

黃得功:“滿八旗中的三個,多爾袞直屬的兩白旗和阿巴泰的正藍旗,加上兩個蒙軍旗,一共四到五萬騎兵。另有漢軍旗兩萬人、綠營兵大約十萬。

兩白旗三年前被我軍全殲了,所以都是這兩年半內,用後方的兩白旗預備役士卒,加上兩黃旗抽調的軍官重建的。那幾個蒙軍旗當初也被重創過,也是後來回後方增補滿員的,戰力估計比全盛時有所下降。

多爾袞素來喜歡用他自己嫡系的部隊、打容易出功勞的主攻戰場,讓其他部隊打次要戰場負責牽制。此番也依然是如此。

前幾日斥候戰中抓到一些俘虜,也都說清廷內部,有不少人反對今年重開南征,人心不齊有些兵馬不太調得動,多爾袞就更加只能依賴嫡系部隊先打些勝仗,證明他的決策正確。”

聽完這些情報,朱樹人算是徹底放心了:如此看來,打贏這一仗,不僅可以重創清軍,甚至有可能撕裂清廷內部的統治團結,讓多爾袞的一言堂也徹底遭到挑戰,這是好事啊。

既然如此,他就更有決心和野心,去打一場漂亮仗,不但要在物理層面贏,更要贏得好看,在心理層面摧垮韃子的心理優勢,讓他們自我懷疑、反思,甚至最終內訌!

捋順思路後,朱樹人嘆息着拍板:“原本孤還打算多用詭計,隨機應變,能消耗就消耗,然後再圖決戰。

可既然韃子內部也如此人心不齊,咱就不僅要打贏,還要贏得讓韃子完全找不到藉口!因爲要是還跟三年前那樣,多鐸死了都讓韃子覺得‘這是運氣不好、是特殊情況下的特例’,那多爾袞就還能維持他的方針,讓韃子依然願意往這個坑裡砸資源。

只有讓韃子看清:他們就算堂堂正正打硬仗,也依然會被我大明堂堂正正碾壓,那麼韃子纔會反思——一切都是多爾袞那個重開戰端的決策本身就大錯特錯了!

我們要用軍事上的勝利,誘導出韃子在政治上的內訌!徹底滅了他們的僥倖心理!爲了這一點,哪怕多戰死數千士卒……怕是也只能忍了。

一切犧牲,都是爲了將來全局更少的犧牲。做人有時候要用陰謀詭計,有時候得用堂堂之師,奇正相合,更能摧垮敵人的心理!”

朱樹人帶來的曹變蛟、乃至合肥本地的黃得功、黃蜚,無不深以爲然。

這些人本就是勇毅剛勐的悍將,如今武器裝備得到升級,部隊操練士氣也上升了一個臺階,他們有信心在堂堂正正之戰中殺敗韃子!

是時候了。

朱樹人看諸將的態度衆志成城,便下令:“援軍遠來,且駐紮休整三日,三日後徐徐北進紮營,穩紮穩打,並給包圍壽縣的清軍下去戰書,約他們決戰!”

……

三天疏忽而過,轉眼到了九月初五,最近幾日略微忐忑的壽縣圍城大營內,清軍中路軍主帥阿巴泰,終於收到了朱樹人的戰書。

阿巴泰是奴兒哈赤第七子,黃臺吉的哥哥,如今已經非常衰老了。

他今年五十八歲,比黃臺吉海老三歲,歷史上原本應該在今年三月就病死了,如今算是蝴蝶效應多活了幾個月了,可能是因爲比歷史同期更受朝廷重用,人逢喜事精神爽吧。

但生理的自然極限是不容違背的,阿巴泰縱然還活着,也已經老病纏身,一直臥榻很少起來。軍中事務,實際上主要是兩個兒子嶽樂和博洛在操心。

最近半個月之內,尚善、耿仲明從東邊調來歸他調遣,但實際上也是由嶽樂和博洛一人管一個,阿巴泰很少過問細節。

除了兩個兒子和其他鎮守一方的大將之外,阿巴泰手下也算年輕新秀將才濟濟。三年前兩白旗全軍覆沒,後來拉預備役重建,讓不少原先二線的軍官,以及文職轉武的中年將領得到了出頭機會。

比如濟爾哈朗籌劃兩白旗籌建的人事工作時,主要從皇帝直屬的鑲黃旗拉人來摻沙子。所以鑲黃旗的鈕鈷祿.尹爾登、鈕鈷祿.遏必隆等中層將領,都被抽調了過來。

兩白旗原本的文職轉武、或二線將領轉正,則有塔拜系的額克親、班布爾善,加上蘇克薩哈等人,反正這些人都是三年前躲過了多鐸覆滅之戰、倖存下來的兩白旗精英。

歷史上這些人好多都是要十幾二十年後,順治都死了的時候,才位居宰輔,如今都只是中高層將領。

此時此刻,阿巴泰得到明軍戰書,當然要重視,也就把在壽縣戰場的主要將領,都召集到了一起,商討是否要赴約決戰。

嶽樂、博洛居左右兩班首位,尚善、耿仲明次之,其後尹爾登、遏必隆、額克親、班布爾善、蘇克薩哈依次分列左右。

“朱樹人下來戰書,約我等三日後於芍陂決戰,如何對敵?”阿巴泰拿着朱樹人送來的卷軸,對着衆將晃了一晃。

衆將並沒有提前得知戰書的內容,聞言後頓時都是一驚,簡直如同冷水濺入油鍋,直接詐了。

嶽樂:“什麼?南蠻子居然敢主動約我大清決戰?還是野戰?朱樹人這詭計多端的奸賊失心瘋了麼?莫非有詐?”

博洛:“南蠻子約戰於芍陂?這地形倒是相對逼仄,確實不利於大軍展開,但我軍憑什麼要聽他們的?半道截擊不行麼?”

兩大主將率先發表完意見,其他將領對這種說法也是深以爲然。

大夥兒都覺得不可思議,琢磨了一會兒,資歷較淺的蘇克薩哈才用商量的口吻推演:

“不知南蠻子具體約在芍水南岸還是北岸?莫非是想重演當年前秦東晉的淝水之戰?讓我軍在芍水北岸退讓出一塊地皮、好讓明軍渡河決戰?

那就太異想天開小看我大清了!苻堅何等窩囊,麾下號稱百萬之衆,卻人心不齊,一退即潰!我大清如日中天,萬衆一心,就算稍作退卻,也能如臂使指、隨時隨地返身殺回!到時候把明軍半渡而擊殺得片甲不留!”

蘇克薩哈發言,也是爲了撈表現機會。他說這番話的時候,是指着地圖問的。

在合肥和壽縣之間,一共有大約一百二三十里的路程,全程都是沿着淝水的。而淝水西岸不遠,原本就是大片沼澤溼地,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楚國令尹孫叔敖修了水利工程“芍陂”,然後當地的沼澤才漸漸變成圩田,低窪地帶則進一步疏浚用於蓄水。

芍陂是個北寬南窄的倒三角形狀,最北端、最靠近淝水的地方,只有五六裡寬,那裡還有一條小河,就叫芍水,芍陂的水從那裡流出湖泊,注入淝水。

越往南湖泊越窄,湖面距離淝水的也就越遠,到芍陂的最南端,距離淝水約有二十五里。

朱樹人的軍隊是從合肥北上增援壽縣的,而阿巴泰的軍隊是從壽縣以南南下迎擊,自然狀態下,當然就會在淝水和芍陂之間的狹長地帶相遇。

當然,如果阿巴泰肯退縮,他也可以把部隊退縮到芍陂北口更北邊,把明軍放進開闊地帶再戰,避免左右兩邊都是水域的狹窄地形。

同理明軍如果縮在合肥城北數十里的地方,堅持不北上,那也可以把清軍再往南放,放到芍陂南口更南面的寬敞地帶作戰。

清軍有騎兵之利,肯定是自覺越開闊越便於迂迴的戰場越有利。

而明軍擅陣戰,能把敵人逼到一個左右沒法迂迴的空間內決戰,也能多佔點便宜。

這其中的取捨,就要看雙方將帥的求戰迫切程度了。

蘇克薩哈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傾向於如果答應約戰,就放明軍過芍水,離開芍陂最狹窄的北口,放到芍陂以北的開闊地決戰。

到時候明軍還要承受背水一戰的劣勢。如果渡過芍水後還被清軍打敗,想逃都很難逃,會直接被驅趕下芍水淹死。

當然明軍肯定有水師優勢,有戰船可以沿着淝水推進,多多少少可以接應陸軍。而清軍在那處戰場是完全沒有船隻可用的,

因爲壽縣和八公山還在明軍手中,壽縣城東的炮臺和八公山上的炮臺可以完全封鎖淮河-淝水河口,清軍的船不可能通過那個點開到南方。

然而,蘇克薩哈的見解,很快被三年前吃過苦頭的尚善駁斥了:

“不可輕敵!就算朱樹人是打着重現淝水之戰的企圖,我軍也不能因爲大清衆志成城,就輕易放蠻子過河!

南蠻子對於誘使我軍退卻、假裝要強渡河流追擊這一手,玩得太熟練精妙了!三年前的江陰決戰,豫親王麾下左翼軍,便是中了南蠻子的奸計!

當時南蠻子也擺出要頂着我軍在橫塘河東岸的守軍,強行渡河、威脅王爺的左翼。李將軍當時覺得,便是被明軍隔河火槍攢射壓得暫退也無妨,遲早可以等明軍第一批先鋒過河後,再返身殺回半渡而擊。

可結果呢?明軍擅用騎兵炮!非常靈活,可以前沿部署,拉到哪兒立刻就能開火!最後我軍想要反衝,卻被明軍的騎兵炮和一種高拋曲射的開花彈火炮阻卻,導致明軍意外站穩了陣腳!

如今要是還這麼搞,我怕明軍會故技重施!朱樹人根本不是在賭我軍士氣會如前秦軍般低落,他賭的是明軍快速前進部署的野戰炮,可以鞏固住我軍沿河部隊退卻後形成的登陸場!

而且淝水戰場上明軍還有水師之利,我們沒船敵人有船,要是敵軍裝着大炮的戰船直接插入芍水,掩護明軍渡河,我們就很難阻擋了,只會失去先機。”

尚善並不算清軍諸將中有腦子的,但他畢竟也是三年前那一系列戰役中,經歷最豐富、還活着回來的高級將領。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他吃了那麼多敗仗,對敵人很瞭解,已經算是眼下阿巴泰麾下“吃塹最多的活化石”。

對於他的意見,阿巴泰也就不能不重視。阿巴泰咳嗽了幾聲,喘息着拍板道:

“尚善,你也不必敗多了就自隳其志,喪了我軍軍威。不過你所言,確實也不無道理。明軍擅長靈活突前部署火炮,此法爲我軍至今沒能掌握。

我軍火炮,多失於笨重,除了佛郎機,其他無法快速在前沿展開。明軍還有水師之利,所以戰場上多留一條河橫亙着,終究是多一個變數。

不如我軍提前南下,搶先渡過芍水,並且再前出數十里,推進到芍陂南口,道相對開闊地帶擺開陣勢迎擊明軍。而且我軍渡過芍水後,可以分出輔兵填塞芍水河口,

不求徹底阻斷水流,以致氾濫,但至少也要把芍水河口縮小填淺到炮船無法從淝水駛入芍水。如此,則明軍炮兵無法出現在我軍後方,我軍自可進退自如。”

明軍的優勢,不就是有河的地方就能有炮船通過,然後靠河面上的火炮助戰壓制麼?那把航道臨時填塞了,不就能廢掉明軍的這項優勢!

阿巴泰覺得自己的考慮,已經是最大限度興利除弊了,把戰場挑選在最適合北方騎兵部隊的位置。

諸將思索了一下,他倆兒子其實也想到一些風險,但他們很自信,又不想損父親面子,便沒有說。

其他諸將當中,只有相對最穩重保守的遏必隆,提出了一點:“饒郡王(阿巴泰的爵位是郡王),若是如此,豈非把我軍帶入了一個背水一戰的境地?

我軍搶先渡過芍水,如果無法衝入芍陂南口以南的開闊地帶,而是被明軍搶先北上堵在了芍陂南口以北的三角區域,到時候就是東有淝水,西有芍陂,北有芍水,只有南側明軍來路方向,纔有開闊平坦陸路可以迂迴。

明軍把我們堵在三面環水之地,試圖勐攻圍殲我們,又當如何避免?”

遏必隆此言一出,旁邊衆將倒是無人指責他邏輯不對,但除了蘇克薩哈、額爾克等人跟他地位相當,不好出聲恥笑以外,要不就是尚善這個吃了幾次苦頭的,比較低調。其他但凡地位比遏必隆高的,都是鬨堂大笑:

“南蠻子想把我軍堵在一處三面環水的戰場,就把我軍圍殲?芍陂南口與淝水之間足有二三十里寬的正面,我八旗鐵騎不能直搗正面突圍麼?

南蠻子要堵我們,也是臨時加急北上,根本不可能來得及在芍陂南口預設營寨、塹壕、甬道。在平原野地上還想阻止我八旗正面突破?”

“你覺得王爺這計劃行險,那你倒是說個更好的法子啊!究竟是這個法子風險大,還是放南蠻子過芍水風險更大?世上本無萬全之策,用兵總得有取捨,你想什麼都佔,那朱樹人也不敢來和咱決戰了啊!”

衆將最後這番看法,倒算是話糙理不糙。

朱樹人如果得不到一個合適的戰機,他也是不會輕易被清軍逼戰的。

自從從合肥城北上以來,這最後一百二十里路,朱樹人走得是極爲小心,基本上就是復刻了曾國藩的“結硬寨、打呆仗”,每往北推進三十里,就要紮下一個營寨,然後連營往北穩紮穩打。

一百二十里路,如果讓他全程走完,中間一共能扎三次寨。一發現情況不對勁,就立刻縮進寨子死守。

所以他約阿巴泰決戰,阿巴泰也得拿出點誠意出一點血,否則選一個純對清軍有利的戰場地理、戰鬥時機,朱樹人完全可以避戰的。

清軍將帥權衡之後,最終還是決定在一個合適的時機、主動提前南渡芍水,然後在芍陂和淝水之間的地帶,跟明軍公平一戰。

第203章 連自己人都看不透國姓爺第125章 光復長沙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36章 天下泰斗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349章 豪格弒叔多爾袞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82章 新年計劃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22章 反攻序幕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當然都是國姓爺擺拍的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20章 鮮廉寡恥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46章 忽略不計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計劃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301章 一口氣全吃光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369章 兵臨瀋陽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298章 江陰圍城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22章 反攻序幕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8章 土皇帝回巢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98章 虛實相濟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127章 用流言擠兌流言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98章 虛實相濟第156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63章 軍備無小事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28章 慢性絞殺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82章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