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

在朱樹人的籌備下,短短一兩個月之內,江寧鎮上的“磁學研究所”就建立起來了。

無數工匠一邊用《武經總要》和《天工開物》記載的熱鍛速淬的土法生產磁性材料、實際投入選礦生產。

另一邊,研究人員們慢慢攀爬電生磁這條遙遙無期的科技線,算是先部署一着閒棋。

馬鞍山的鋼鐵廠也穩步上馬,隨着第一批馬鞍山冶煉的優質鋼鐵和銅料出爐,武昌、大冶那邊也派出技術骨幹,把湖廣軍隊原先的兵工廠,複製了一份到南京周邊,就建在江寧鎮上。

到了七月入秋,江寧鎮上已經集結了華夏第一批有志於“奇技淫巧”的理工科鑽研人才,都是被鄂王爺重金禮聘來的,只要經過測試確有科學技術方面的一技之長,就能得到豐厚的薪酬。

八月份,江寧兵工廠的第一批槍炮也正式下線,宣告了大明朝廷的第二套軍工體系已經萌芽。

或許是磁選法精煉過的礦石、煤炭,煉出來的高端鋼鐵質量比之前又進步了一些,江寧鎮的第一批槍炮、鍛鋼胸甲,質量也比武昌造略有提升。

尤其是對鋼材韌性、質量反饋明顯的水錘壓鍛胸甲,顯然已經突破了西方拿破崙時代的胸甲騎兵水平——西方拿破崙時代的整體鍛造式胸甲,所用到的鋼材,也沒有磁選法提前篩礦的,那玩意兒西方基本上要第二次工業歌命之後,也就是有了電之後,纔會上馬。

最新水鍛胸甲下線後,宋明德讓人用火槍測試了一下,在鋼板厚度一分半的情況下(大約4毫米),居然可以頂住新式“武昌造”火槍的獨頭彈射擊!

這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算是以盾方完勝告終。

幸好對面的清軍依然造不出如此優質的整體鍛造鋼甲,只能是給鐵騎兵套最多兩層鐵札棉甲,這種程度的防禦,在“武昌造”面前還是可以被大威力獨頭彈貫穿的。

……

因爲江寧鎮離南京也不遠,就在城外遠郊,朱樹人當然可以隨時視察。

得知有了那麼多新的進展,他往往會第一時間去現場瞭解近況。

江寧兵工廠也果然從不讓他失望,每次視察,除了預先彙報過的成果之外,他也都能夠有些意外的小驚喜小發現,

或許是成果太多了吧,有些小事兒下面的人都不屑於第一時間表功,想做得更紮實一點再上報。

比如,八月份這次,朱樹人原本是去視察新一批的馬鞍山產“武昌造”和水鍛胸甲,結果就在江寧兵工廠看到了兩個新玩意兒的雛形。

首先就是去年開始研發並投入實戰的開花彈火炮,終於有了新的優化進展——當時明軍火炮要用開花彈,主要還是得靠低膛壓的臼炮,其餘普通的重型紅夷大炮想用開花彈,還存在一個引信可靠性比較低的問題。

如今又經過一年多溫水煮青蛙的潤物無聲發展,開花彈引信可靠性又有了些提升,最關鍵的是兵工廠技術人員摸清引信安全性的門道後,可以在相對小型化、輕量化的炮彈上,也做出延時引信的開花彈,讓開花彈的使用門檻大大降低了。

原本的開花炮彈,外殼至少要用一寸多厚的鑄鐵,來隔離內外火藥,才能避免開炮時外部發射藥帶來的劇震、高溫、過載提前引爆殼子內部的爆破裝藥。

如今工藝改良、反覆測試後,炮彈鐵殼厚度可以勉強減少到一寸以下,使用的鑄鐵也稍有改良。

如此一來,重炮在同等炮彈重量的情況下,內部可以多塞一些爆破藥,增加威力和殺傷半徑,也能讓炮彈炸開後外殼本身的碎片數量增多,多殺傷一些士兵。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原本開花彈引信質量差時,笨重巨厚的外殼,導致六磅騎兵炮級別的高機動性火炮無法使用開花彈。

因爲六磅炮口徑太細了,鐵殼都那麼厚,裡面已經沒空間塞火藥和鐵渣彈片。所以哪怕當初對多鐸的最後一戰,江守德和藺養成隔着橫塘河轟擊李成棟部時,那些前沿部署的騎兵炮發射的也都是實行鐵球。至於主戰場上那少量的開花彈,全都是靠臼炮打出來的。

現在引信彈殼雙改良,總算堪堪讓騎兵炮也能發射開花彈,雖然裝藥量還很小,爆炸後形成的碎片數也很少,但這畢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質變,堪稱里程碑。

反正眼下還在跟韃子休戰的種田期,朱樹人還有的是時間繼續迭代改良。

他得知這個突破後,立刻另行開下重賞,要求繼續優化騎兵炮配開花彈的技術,只要能把高機動火炮炮彈的殺傷半徑提高一尺,他就能額外開出一千兩銀子的賞金。

要是殺傷半徑能提高一丈,可不得直接獎勵研發人員一萬兩了?這個數字還上不封頂,當然還得確保火炮的安全性可靠性,不能一味強裝藥導致炸膛,這是底線。

……

除了開花炮彈的穩定性提高、輕量化成功,今年另一項讓朱樹人眼前一亮的軍工種田新成果,便要算他此前作爲一步閒棋交待的“線膛槍”了。

朱樹人畢竟也不是什麼網文主角,不用考慮“逆向金手指壓主角升級速度,以免成長太快劇情沒有衝突節奏崩了寫手少賺錢”的問題。

他是實打實的真實穿越者,當然是怎麼對自己有利怎麼來!能撈的好處都要吃幹抹淨盡量撈!

此前沒上線膛槍,不是他不想,實在是工業基礎做不到,他也不懂技術細節。

所以,自從兩三年前,大冶那邊剛開始搞軍工廠,他就作爲一步閒棋,隨便提了一句,讓工匠們琢磨琢磨“如何讓錐形的彈丸也可以穩定飛行”的問題,

並且作爲一種思路啓發,隨便提了一句“通過膛線讓彈丸尾部刻槽、穩定氣流”,具體未必要這麼操作,讓工匠們自己做實驗。

線膛槍果然是很不容易搞,朱樹人只管提需求和出錢,卻不提供工藝思路,工匠們最初做出來的東西,自然也是跟經過歷史考驗的型制大有出入。

比如這一次,宋明德信誓旦旦說,經過周鐵膽兩年多的閒暇調試,總算是造出了一種在槍管內壁拉出筆直膛線、並且能讓錐形鉛彈尾部刻出凹槽穩定氣流的彈丸。

還說經過試射,這種彈丸的射程足可達到三四百步!比目前的圓形彈丸滑膛槍的最大射程直接翻倍了!精確度雖然不太行,但也勉強能接受。

朱樹人聽說後,第一反應是大跌眼鏡:線膛槍不都是螺旋膛線的麼?目的不就是爲了讓彈丸旋轉起來、實現自穩定?筆直的膛線有什麼用?

但這其實是他歷史學得不好,在真實的歷史上,線膛槍出現的早期,還真就有筆直膛線的。任何技術在初生的嬰兒期,都是有比較原始笨拙的階段的。

西方一直到米國獨立戰爭的時候,英軍還有用直膛線的線膛槍發射遠程彈丸狙殺法國軍官的,米軍的“肯塔基長步槍”裡,也有直膛線的版本。

這種筆直的膛線,如果是發射球形彈丸,確實毫無幫助,但發射錐形彈丸時,好歹能在彈丸尾部刻出幾條凹槽來,形成類似於箭失飛行時箭羽那樣穩定氣流的效果,只是不明顯。

歷史上早期線膛槍的膛線數量也是五花八門,而朱樹人手下工匠們搞出來的版本,顯然是受了朱樹人描述的影響,把“子彈尾部壓槽”想象成了箭失的尾翎,所以弄了上下左右對稱的四道膛線,

發射的時候配上底部略帶空心、塞上軟木塞的鉛彈,木塞往前抵把軟鉛擠壓外擴壓進膛線,確保出膛時子彈尾部壓出對稱的四道凹槽。

說白了,也就是適配類似米尼彈的錐形彈藥,這種彈丸結構並不難,朱樹人也有提前點撥過,工匠們早就做出來了。

朱樹人視察了實彈射擊的效果後,只能是承認有了直膛線和錐形米尼彈後,射程確實是增加了,飛行穩定性也稍好一些,精度還是要再想辦法。

不過他也知道,螺旋膛線的纏距是個大問題,只能是讓工匠們再慢慢試,慢慢改良了。反正距離下次大規模開戰還有時間,再砸一兩年應該能搞定。

相比於射擊精度,宋明德彙報這項成果時,表示還有一項技術指標實在是完全沒法大幅度提高,那便是這種線膛槍的裝填速度。

畢竟有了膛線之後,從槍口裝填彈藥難度就大了不少。而且線膛槍都是高膛壓槍械,以當時的科技水平根本不可能跟手槍和短管噴那樣搞後裝填,否則火藥燃氣的漏氣就能直接把槍手燒成重傷。

用米尼彈也只能解決一部分“鉛彈塞進去時跟管壁貼太緊”的問題,但沒法解決開槍後膛線內黑火藥殘留清理的問題,一旦清理不乾淨,最多開三五槍後,裡面的殘渣就能讓後續彈藥無法塞到底裝填到位。

好在,大冶兵工廠那邊,去年就弄出了最早期版本的硝化纖維,也就是火棉,只是當時成本還很昂貴,沒有找到特別合適的應用場景,只給少量精銳的轉輪手槍騎兵配備了硝化纖維發射藥的彈藥。

直到此前對多鐸那一戰,明軍主流的轉輪手槍騎兵用的依然是黑火藥彈藥。

未來線膛槍如果能有進步,朱樹人倒是可以考慮多砸成本,擴大“土法制硫酸再製硝酸”的產能,從而擴大火棉產能,給線膛槍普及無煙發射藥,降低刷槍膛的清理工作量。

但不管怎麼優化,朱樹人評估了一下,未來再次對滿清開戰時,用黑火藥的線膛槍,一場戰役估計最多也就開三五槍,每一輪的裝填速度,也會比現在的滑膛槍慢上數倍。

明軍現在的“武昌造”步槍已經可以做到每分鐘三到四發的射速了,後膛裝填噴子更是可以達到每分鐘六到八發。

而黑火藥線膛槍,只能是兩到三分鐘開一槍,而且開滿五槍就得慢條斯理精細清膛,也就是開戰後十分鐘就要退出戰場了。

改用硝化纖維無煙火藥,大約也就只能確保兩分鐘一槍,開十幾槍就得送回後方清膛保養。

射速和複用性那麼差,作爲大規模部隊瞄準射擊,肯定是不合適的,普通軍隊排隊槍斃也不需要那麼高精度。

所以這種武器未來的定位,只能是作爲戰場上的預先狙擊,爭取在三四百步之外,集中個十幾杆甚至幾十杆狙擊槍,對着清軍重要將領一頓覆蓋。

事實上米國獨立戰爭時,雙方也都是這麼用線膛槍的,哪捨得用來跟龍蝦兵對線,還不是盯着將軍狙,至少也得狙箇中校少校什麼的。

原本江寧鎮兵工廠上馬之前,朱樹人評估過,光靠大冶那邊的兵工廠,兩年內最多也就製造兩三萬支“武昌造”。

現在江寧這邊也起來了,雖然最初產量肯定比不上大冶,但到隆武三年底,兩邊加起來至少能造五萬支新式滑膛步槍了。

線膛槍佔用的產能會比滑膛槍更多數倍,以目前的技術成熟度,至少生產七八支滑膛槍的人力、設備工時佔用,才能換來生產一支線膛槍。未來磨合成熟後可能會高效些,但如果要追求螺旋膛線纏距問題,還是會有反覆。

總的來說,朱樹人對未來再次開戰時,線膛槍部隊的建設規模預估,也就控制在幾百上千的程度,比滑膛槍至少低一個數量級是肯定的。

……

工業和軍工部門就這麼按部就班穩紮穩打地種田,時間也很快進入了隆武元年的九月。

秋收農忙的時候,馬鞍山鐵礦的擴產建設也一度放緩,少佔用流民人力,把那些季節性的勞工都放回去收穫莊稼。只等入冬農閒後,再加快進度。

反正休戰期可能至少會持續兩年,朱樹人也不用太急。經歷了此前多年大災,農業生產始終是最重要的。

隆武元年的中華大地,雖說連年災害潮還沒過去,北方至少還能連續災荒兩三年,但南方相對而言已經提前緩解了。

畢竟寒冷爲主導致的災害,總是南方先緩解的,此自然之理也。

今年南方至少完全沒有出現蝗蟲,也沒有出現大的瘟疫,各地的衛生治理工作做得都還行,此前那波連年大疫後,百姓大多也有點免疫力了。

寒冷致災的主要方式,還是水旱爲主,尤其是旱。但南方地區多年的恢復性水利建設,極大緩解了這個問題。

相比之下,北方清廷控制的地區,農業水利系統幾乎已經是徹底崩潰,有些省諸如山、陝那都幾十年沒修過水利了。

所以秋收結束後,朱樹人浮光掠影瞭解了各省上報的情況,南明各地基本緩解了饑荒,軍糧籌集工作還能小有饒餘,不得不說是否極泰來,大明在承受了那麼多年災厄後,總算是轉運了。

至於北方,今年的人口衰減估計至少又是百萬量級的,餓死、瘟疫死、自發組織對抗韃子被殺死,三項加起來至少過百萬。還有額外數十萬量級的北方百姓,會持續南逃進入大明控制區。

按照多爾袞現在的竭澤而漁頻率,估計順治二年到四年,北方人口起碼比順治元年累計再下降三百萬。到時候多爾袞控制下的總人口,估計也就一千五百萬出頭了,被奴役漢人至少被壓榨到一千二百萬以下。

南方的大明朝廷有了點餘糧後,朱樹人自然也不會閒着。雖然如今對清的大規模用兵不會恢復,但部隊要強化訓練,新整編的南直隸、江西和浙江兵要磨合出戰鬥力,也不能完全沒有實戰演練的機會,哪怕剿剿土匪也是好的。

所以朱樹人就琢磨着,趁着即將到來的冬季,以及明年冬季,或許可以對南方尚未歸化的地區,進行小範圍的肅清,順便也是根除內患,進一步團結凝聚力量,強化朝廷的控制力。

搞點兒類似後世老山輪戰的小規模戰鬥練練兵,成本只要不比軍隊日常脫產訓練高太多,也是可以接受的——

當然,朱樹人絕對沒頭鐵到想在這種年頭去進攻越南,那玩意兒就是個泥潭,當初蒙古和朱棣也都耗費了多少人力財力,絕不是現在的朱樹人該考慮的。

朱樹人想到的,是趁着冬天涼快,可以進一步對尚未完全控制的雲貴地區,進行一番整合,順便把李定國、孫可望這些原先失身西賊將領和部隊進一步跟正牌明軍磨合好。

東南邊,或許也能趁着冬天,讓鄭成功把荷蘭人前年才徹底佔領的大員地區,重新收復一下,這纔算是徹底把南方打造成完全體嘛。

歷史上,明末大明朝廷倒是一直沒能控制大員,但荷蘭人也並非一直完全掌握。直到崇禎十五年之前,大員島上都是西班牙人和荷蘭人的勢力都有,分別在島嶼南部和北部的重要海港盤踞。

崇禎十五年之後,荷蘭人才算是徹底用武力驅逐、迫降了島上全部的西班牙人,如今纔在全島站穩腳跟兩年,所以現在去打,難度絕對比歷史同期要容易的多。

歷史上,鄭成功又過了十六年,才籌劃收復大員,那時荷蘭人已經經營全島近二十年了,赤嵌城打狗港這些地方的西式城堡要塞也建設了十幾年了,自然強攻難度大得多,害得鄭成功只能是圍困斷糧爲主,赤嵌城最後的守軍也是餓得不行才投降的,其紅夷大炮炮臺根本不是被明軍強攻攻破。

要是提前十六年去打,大員島上哪來的赤嵌城等炮臺要塞?如今都還是些木頭柵欄的簡易工事呢。(西班牙人1628年就在島上修建了“聖多明各城”,是個西式石質炮臺要塞,但是荷蘭人1643年強攻消滅西班牙人時,是炮轟炸爛才攻進去的。1644年開始荷蘭人在原址上試圖重修,就是後來歷史上的“安東尼堡”,現在才荷蘭人剛開工後的第二年)

考慮到這些利好因素,九月份的時候,朱樹人就決定召集主要心腹將領和幕僚,討論一下這兩年的冬季行動,爲雲貴和大員的整合訂立一個時間表,

而且還必須兼顧節約成本,不能導致國庫空虛,不能影響將來抗清的大業。

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69章 秦淮金粉第369章 兵臨瀋陽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142章 抽絲剝繭,真相大白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45章 白漂的快樂你不懂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61章 先生繆矣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6章 天下英豪盡入吾彀中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132章 打流賊就該瞭解流賊的心態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19章 站着把官買了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50章 大言不慚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顧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313章 多鐸:終於從既生又死的疊加態,坍縮回純死態第144章 留待聖裁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301章 一口氣全吃光第282章 多鐸:富貴險中求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202章 逆練張獻忠裹挾術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196章 煉丹煉出無煙發射藥第94章 一波又起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個大BOSS第19章 站着把官買了第67章 我插隊是因爲我沒素質啊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22章 反攻序幕第26章 前有劉國能,後有沈樹人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第102章 精神攻擊(六千字大章,今天合併更新)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61章 先生繆矣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註定獨眼龍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53章 東林與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