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

收到十五弟率軍深入江南後,終因冒進、助戰水師覆滅,而被重重圍困、生死不知的噩耗,多爾袞自然是非常震驚的。

當時他正在用早膳,震驚得快子都掉地上了。

“什麼?這不可能,十五弟可是帶了三個旗的主力,還有漢蒙軍助戰,他手頭的兵馬,可是佔到了朝廷全部兵力的三成啊!”

多爾袞根本無法想象,素來戰無不勝的他大清,居然還能有如此規模的雄師,被那些懦弱不武的南蠻子圍困得難以脫身。

此時此刻,來負責幫多爾袞參謀軍機的,乃是降臣洪承疇,洪承疇不無憂慮地說:

“王爺,孔有德與尼堪貝勒確實不知道豫親王的近況,但明軍能在江南跟豫親王交戰的同時,還分兵偷襲反攻江北,形勢之嚴峻可見一斑吶!

或許豫親王確實英勇無敵,哪怕沒了水師助戰,他數萬鐵騎依然能攪得江南一片稀爛,但他至今無法突破江防送回消息,也是實情。

說明明軍至少堅壁清野做得非常成功,哪怕有府縣被我天兵攻克,他們也能在城破之前撤走戰船,或是燒燬戰船,這才讓豫親王哪怕得地不少,也暫時無法籌出戰船北渡聯絡。”

洪承疇這番話,也是儘量往好處想了,也是在給多鐸臉上貼金,順便給多爾袞一些臺階下。衆所周知,多爾袞和他幾個同胞兄弟,還是多鐸的關係最好,這點還是要文過飾非的。

若非如此,多爾袞也不至於把規模最大的一支出徵軍隊,交給多鐸了。

好在多爾袞也是知道輕重的,他很快緩過神來,意識到眼下面子不面子的不重要,關鍵是立刻發兵增援。

“如今北直隸、山東還有多少兵馬可以調遣?讓左近的兵馬立刻去淮揚,就算缺船渡江,至少先收復揚州,把敢重回江北的明軍徹底碾碎!這樣多少能吸引消耗一些明軍兵力,爲十五弟爭取時間突圍。

然後,讓各部儘快設法以小股快船冒死南渡,跟十五弟取得聯絡。他這人也是,就算暫時打不過明軍水師,在江南設法派小船回來聯絡也好,難道真就圍得如此嚴密、數百里江面連一葉扁舟都偷過不得?”

洪承疇一一應諾,記下攝政王的指導思想,然後才慢慢細化籌劃,回稟道:

“北直隸兵馬南下,怕是遷延日久。懇請王爺准許各部換防,讓山東的朝廷在旗兵馬,包括漢蒙軍旗一律南下淮南增援豫親王。

我北直隸兵馬,再逐步接防山東兵馬南下後空虛的防區,如此,可多爭取十餘日的整備、行軍時間。

山東駐軍原本是肅清運河沿線殘敵賊寇、並提防登來劉澤清的。想來寒冬臘月,劉澤清也無力進取,這廝本就只想當個軍閥,搜刮地方。暫時放着不管也沒事,他要是敢冒進,等北直官軍抵達後,自會將其殄滅!

另外,若是擔心山東兵馬不足使用,還需行文英親王部,酌情放寬對南陽、襄陽攻勢,轉而增援淮南,或就近移攻信陽、合肥,以分江北明軍之勢。”

多爾袞一一準奏,又計點了一番各處兵馬規模,心中微微生出一股捉襟見肘的侷促感。

他忍不住問洪承疇:“若是此番我大清主力,真遭遇了什麼傷筋動骨,除了以各旗各戶增補正丁從軍,怕是還要再想別的法子補充軍力了。洪先生可有妙策?”

歷史上,清軍在江南征戰數年後,也漸漸發現隨着戰爭全面持續,光靠八旗和漢軍旗也有點不夠用。於是順治三年開始,就籌備了綠營,以區別於原本的漢軍旗,給更多想投軍的漢人一條新的上升通道。

如今,卻是因爲多鐸的提前危急,竟機緣巧合讓多爾袞不得不提前琢磨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了。

後世有很多看官,一直誤以爲清朝入關前,只有六七萬滿人主力部隊,這其實是一個誤解——

之所以有“六萬”這個深入人心的數字,主要來源於八旗最初的定義:三百戶一牛錄,五牛錄一甲喇,五甲喇一旗,所以一個旗是二十五牛錄七千五百戶,每戶出一丁作爲常備軍,一旗自然是七千五百騎兵,乘以八就是六萬。

但實際上,六萬人只是奴兒哈赤時期最初齊民編戶的結果,就好比任何朝代一開始都要清查人口算清戶數,後來如果幾十年不做人口普查,根本不知道漲什麼樣了。八旗的一線正規常備軍,經過多年增長,也早就突破了每旗一萬人的編制。

清早期的民政自然是稀爛,所以奴兒哈赤加黃臺吉,相當長時間裡沒有核定編戶。滿人百姓爲了少當兵,自然也不會去分戶。

所以不管人口繁衍成多大一家子,往往一直到順治入關時,幾十年前編八旗時那一戶,如今還是一戶,實則父母甚至祖父母輩都老死戰死完了,下面的兄弟甚至堂兄弟還算在一戶內過日子。

如今多爾袞也知道這種情況,他也一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想貿然強行改變。他對這些不分戶的旗民唯一的要求,就是“某一戶的正丁戰死了,或者老得不能從軍了,必須從該戶其他非正丁裡出一個頂替兵役”。

所以,今年多鐸出事之前,滿八旗實際上一共有八萬多正規軍騎兵,還有大約每戶至少兩個非正丁的“預備役”,也就是大約十五萬人。

把全族青壯健康男丁、正規軍和預備役都算上,滿人可以拉出二十多萬兵役。如果再算上老弱病殘,全族男性人口能有四十多萬,再加上婦孺,滿人全族大約是八十到一百萬人。

從這個角度看,多鐸哪怕丟掉幾萬精銳正規軍,多爾袞還是可以從預備役裡抽人口補齊的。但要是再來一兩次,滿人統治絕對要崩盤,多爾袞不得不提前開始琢磨綠營的事兒。

但不管怎麼說,也是遠水不解近渴了。

多爾袞是臘月二十二下的令,河北清軍根本無法直接用於去南方援助。而山東清軍二十四接到命令,還要準備開拔,至少臘月底才能啓程了。

大軍調度,可不比八百里加急信使,集結行軍都是很緩慢的。從山東日行八十里甚至百里南下,一千二百里總路程就得半個月到揚州。

阿濟格那邊也差不多,估計至少明年正月初十能有大批援軍緊急趕到揚州。這中間還夾雜了年關,肯定會讓無數將士怨聲載道。

多鐸顯然等不了那麼久了。

……

話分兩頭,臘月二十四這天,也是曹變蛟部騎兵重新南渡長江、機動到位後,又經過了三四天的休整,差不多恢復到了全盛時至少八成以上的戰鬥狀態。

北方多爾袞的援軍令,纔剛送到山東清軍將領手上呢,江陰戰場這邊,多鐸終於要迎來明軍的全面進攻了。

毫無疑問,過去這十天,多鐸還在江陰周邊蹉跎,深陷泥潭。

此前朱樹人就評估過,南京之戰,耗費了至少多鐸三成的軍火彈藥。後來鎮江金山寺之戰,雖烈度不大,但持續時間更久,一度絞肉消耗。

這江陰之戰,前後也強攻了半個月了,還花了大量物資精力在摧毀閻應元設下的外圍三角堡工事上。光是幾次爆破,每次至少填埋黑火藥數千斤,甚至更多。

所以,多鐸軍中哪怕把火槍部隊的全部儲備火藥,都挪給炮兵部隊,也依然是不夠用。臘月二十四還沒到,多鐸部的火藥就徹底打光了。

或許多鐸也預感到了即將到來的野戰,但他想的也許是:火藥就是拿來攻堅的,野戰沒火藥也無所謂。既然只剩一點點了,要是還攻不下江陰,以後也不可能去別處打攻堅戰了,不如孤注一擲,不成功就只能流竄作戰了。

火藥用盡後,清軍的火炮炮彈雖然也差不多打光了,沒怎麼浪費,但那些火槍部隊預留的鉛彈、鐵砂等子彈,卻是徹底浪費成了擺設。

火藥被挪用,火槍全成了燒火棍,小鉛彈也只能丟着玩了,或者期待軍中出幾個“沒羽箭張清”型的投擲物高手。

除了被廢掉的火器部隊,清軍箭失弓弩損耗也非常厲害,箭失雖未射盡,卻已經有大量摻雜戰場回收的二手箭了——

江陰攻防戰這些天,每天失如雨注,城內明軍的反射也一樣犀利,城外好多地面都跟蘆葦蕩子一樣,剛打完的時候白茫茫全是尾羽,清軍就從泥地裡拔二手箭甚至三手箭回射。

這些箭失的鐵簇部分倒是不易損壞,土地泥濘的情況下,拔出來還能射。但尾部的翎羽卻是損壞最快的,會嚴重影響射擊精度,所以也就只能作爲覆蓋拋射之用,想給射術精良的射手做精確射擊用,絕對是會誤事的。

想不明白這一點的,完全可以想象一下,連後世的羽毛球多打幾次,都會因爲炸毛而兜風亂飛。

箭失飛射時的速度比打羽毛球不知快了多少倍,翎羽的損耗速度也至少相當於飛行速度倍數的平方。

而就在這樣幾乎可以說是彈盡糧絕的環境下,朱樹人拿來了揚州守將劉良左等人的首級,他還準備在決戰之前,拿着這堆人頭,火線再打崩一下多鐸的士氣。

這天傍晚,江陰大營內的多鐸軍斥候,便向多鐸彙報了明軍的最新異動:

“王爺,今日午後探得,明軍主力忽然用不知什麼手段,造成了我丹陽縣守軍內亂兵變,隨後明軍便奪取了丹陽縣!

隨後明軍馬不停蹄,三面虛圍武進縣,並繞縣繼續東進,已經逼近我軍了,如今距離我軍大營還有六七十里,明日定然要跟我軍裝上了!”

被連續三場失敗的攻堅戰折磨到心情沮喪的多鐸,難得眼神裡閃過一絲賭徒的光芒:“朱樹人這是吃錯藥了?他終於敢跟孤野戰了?

今夜全軍加餐!讓將士們好好養精蓄銳!讓武進縣守軍中的騎兵突圍來與我軍會合!把南蠻子勾引過來!朱樹人肯追那就最好!明日四更造飯,全軍飽食出營迎敵!”

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312章 人不爲己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156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61章 初戰告捷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50章 整軍備戰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17章 入國子監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313章 多鐸:終於從既生又死的疊加態,坍縮回純死態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錦還鄉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30章 兩千年來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81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40章 管殺也管埋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27章 困獸之鬥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320章 百廢待興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61章 初戰告捷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282章 多鐸:富貴險中求第41章 俘虜艾能奇送京議罪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8章 土皇帝回巢第43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41章 俘虜艾能奇送京議罪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30章 兩千年來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59章 戚少保能幹的咱也能幹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282章 多鐸:富貴險中求第6章 天下英豪盡入吾彀中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