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

距離初次談判四天之後,鄭成功帶着朱樹人遙控微操的談判方略,再次找到吳三桂,手把手教給吳三桂、如何向多爾袞開出新的條件。

但是,這四天的時間裡,吳三桂也沒閒着,其他各方勢力也沒閒着,

大規模的直接戰鬥雖然沒有全面爆發,但小規模的試探、迫降嘗試,卻始終沒停。

所以鄭成功再次找到吳三桂時,局勢又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吳三桂那邊也剛剛新收穫了更多的籌碼,堅定了他繼續留在山海關、捨不得全部撤走的信心。

這個關鍵籌碼,便是李自成派來威懾迫降吳三桂的一支原友軍、原本駐紮在密雲的明軍唐通部。

鄭成功上次勸說吳三桂南下,是正月十八,這次再來勸,是正月二十二。而唐通的部隊,是在正月二十抵達的山海關,恰好卡在了這兩個時間點之間。

稍微懂點明末歷史的看官,其實都會注意到一個事實——歷史上吳三桂後來和李自成打一片石大戰時,吳三桂一方動用的兵力,大約有五萬多人,主要是三部分構成的。

最主要的主力,當然是吳三桂嫡系的關寧軍,大約兩萬多人。

其次第二部分的,便是密雲總兵唐通的部隊,有八千人左右。

最後則是兩萬左右的遼西本地新募民壯、鄉勇。這部分戰鬥力要弱得多,跟前兩部分的積年九邊精銳不能比。

而唐通的部隊,之所以會在大決戰之前、便宜了吳三桂,也跟李自成的自大、過於高估自己的威懾力有關。

唐通當初也是洪承疇麾下八總兵之一,是在北京城被圍時、在密雲駐地投降的李自成,當時降賊也還不滿一個月。

李自成勸降吳三桂時,就派出了唐通作爲先頭部隊,想利用唐通原本跟吳三桂私交不錯的這層關係,和平解決吳三桂。

就算勸降不成,李自成也打算讓唐通舊部、在攻打吳三桂時打頭陣,讓兩支原明軍自相殘殺,好少死一點大順軍的嫡系力量。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李自成的信心過於爆棚,他覺得吳三桂就算不願立刻投降,最多也就是好酒好肉款待穩住唐通、拖延時間,斷不敢直接撕破臉。

然而,吳三桂就是鐵了心不降李自成,趁着唐通找上門,居然敢直接把唐通扣押了,然後搬出效忠先帝的大義名分、直接勸降唐通手下的部將、士卒,輕易就把八千密雲總兵部的明軍舊部,招攬到了吳三桂自己麾下。

(注:說吳三桂用大義名分感化唐通舊部,這是《明史》上的說法。但實際上,明史作者也就知道這個事情結果本身,過程和動機顯然是猜的。

實際上麼,我估計大義名分、忠於先帝這些說辭,對老兵油子應該沒鳥用,實際上還是得靠先發錢發糧、再許諾大家榮華富貴、告訴他們跟着李自成沒前途,遲早被夾擊滅了……反正懂的都懂,沒銀子說個鳥。)

…李自成等於是白白送給了吳三桂八千精兵,此消彼長之下,雙方的實力對比進一步發生了傾斜,讓吳三桂看起來更有一戰之力了。

如果事情僅僅發展到這一步,那麼也還算可控。畢竟歷史上吳三桂原本就能做到這麼好,不需要任何開掛。

但現在,顯然是因爲山海關明軍有了海路後援、有了海上退路和糧道,一切的蝴蝶效應,導致李自成的情況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

歷史上,李自成派來跟吳三桂對耗的明軍降軍,可不止唐通這一支!在北直隸北部地區、迫不得已臨時投降闖賊的明軍,也不止唐通這一支!

除了唐通這個密雲總兵,還有薊門總兵馬科,他在降闖的時候,駐地距離山海關也比較近,同樣屬於“防區在北京以北,原本負責長城九邊防務,北京被圍後才投降”那一類的。

而且歷史上,李自成最後也是派了馬科參加一片石大戰的,只是馬科本人沒被派去勸降吳三桂,吳三桂也就沒機會擒賊先擒王、然後招降其部衆。

除了馬科之外,剛剛投降李自成的原明軍中,還有駐防張家口、宣府的白文選一部,如今也因爲朱樹人提供的海路撤退路線這一蝴蝶效應,而出現了異動:

白文選本人,是已經心灰意冷降賊了,但白文選麾下部將中的高傑,跟李自成有奪妻之恨,李自成的前期邢氏就是跟高傑通JIAN被高傑拐跑後,投降的明軍。

所以天下人誰都敢投李自成,唯獨高傑是絕對不敢的,他知道只要投了李自成,註定會因爲奪妻之恨死無葬身之地。

歷史上,高傑最後是趁着北京城破前後那段時間,孤軍突圍南下,抵達淮北,一路上用了“遇到支持明軍的城池,就打出明軍旗號。遇到支持闖軍的城池,就打出闖軍旗號”這種下三濫招數,纔算矇混過關

(因爲高傑是從李自成手下投降到明軍這邊的,所以原先當過多年闖軍,知道闖軍的做派,也知道怎麼置辦衣甲旗幟僞裝回闖軍,非常拿手,這才一路沒露出破綻,成功突圍)

如今,張名振鄭成功此前在大沽口、天津衛、香河縣等地一鬧一攪合。北直隸北部地區的部隊,基本上都知道了他們的存在,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得知了“國姓爺有派出海路援軍,接應北方官軍”這個消息。

所以,高傑也好,或者別的什麼潛在的、原本因爲南下道路斷絕而不得不降闖的河北長城沿線明軍,多多少少會生出點異心。偏偏李自成也不好拿捏判斷究竟誰有異心,這就進一步加劇了闖賊內部的不穩。

……

鄭成功正是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跟吳三桂進行了新一輪的談判。

雙方都有了更多的籌碼,但目前爲止利益上還不存在衝突,雙方的目標也可以算是一致的,只是對實現共同目標的手段有點分歧。

…鄭成功開門見山,先跟吳三桂攤牌了朱樹人的提議:

“吳將軍,你不願意放棄山海關,我也無權逼你。不過這遼薊之地,還是王總督說了算,王總督要走,要帶走部分兵力南撤,這一點你也無權阻撓,希望你想清楚。

我們畢竟還是友軍,國姓爺和張軍門,還有我,都不希望走到不愉快的那一步。”

吳三桂也知道,這幾天鄭成功他們在協助王永吉挖牆腳,但王永吉是上官,或許挖不動關寧軍,但挖外圍明軍肯定是挖得動一些的,吳三桂也確實沒法撕破臉,於是他先順水推舟作了個人情:

“鄭賢弟所言,倒也不無道理,王總督想南撤,本鎮當然不會攔着。”

雙方達成了一個默契後,鄭成功才趁熱打鐵繼續說道:“雖然吳將軍您不打算放棄山海關,但國姓爺以爲,你不該放棄這個選項,作爲跟多爾袞談判要價的籌碼。多條退路就多點底氣,多爾袞纔不會有恃無恐肆意壓價。

所謂求上而得中,求中而得下。吳將軍要得中,豈能一開始開價就要中?既然吳將軍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權宜之計,迫不得已,心中還是失志忠於大明的,就該力爭最小限度出賣大明的利益!”

吳三桂想了想:“跟多爾袞談判時,空口白話要高價,這種事情惠而不費,本鎮當然會做。但多爾袞也不傻,能不能談成,也要看我軍後援支持是否堅定。

如果多爾袞能看到我關寧軍軍糧不缺,軍餉充足,士氣高漲。看到陛下殉國後,南方諸省依然肯供給我軍,他纔會真的堅信我能隨時跟着貴軍南下,堅持到闖軍臨城的最後一刻。那樣,他纔會真正擔心山海關落入闖賊之手!”

話說到這個份上,鄭成功也基本上明白了,吳三桂就是在糧餉賞賜方面談條件,只要南方的地方財政還支持他,那他就可以配合演演戲,同時也不向多爾袞出賣太多利益,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着鄭成功他們利用王永吉的名義拉走一些部隊。

而吳三桂之所以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變得這麼貪財缺錢糧、甚至貪財到“只要給夠錢,就能容忍一部分部曲被挖角”的程度,鄭成功一開始沒想明白,但很快也想明白了:

正是因爲前天他剛剛迫降了唐通的部曲,這事兒讓吳三桂意識到了眼下自己有多麼缺錢!

因爲吳三桂要迫降其他九邊明軍重新反正,最直接的籌碼,就是立刻大筆撒錢,足額發餉,發額外的加賞,快速拉攏人心!

在大明九邊的河北三邊部分,還有數萬明軍邊軍,處在此前不得已降闖、而現在又猶豫不決搖擺不定的節骨眼上。

這時候,誰能籠絡人心,誰就能快速擴大勢力。就算鄭成功拉走一些山海關附近的二線部隊,只要給足吳三桂錢,吳三桂還能快速從其他方向找補回來更多!

…甚至說句難聽的,吳三桂就拿剛勸降來的唐通部曲,濫竽充數塞給王永吉帶着南下,把頭頂上那個名義上的總督打發了,法理上來說也是不違朝廷法度的!

他就算給王永吉一萬兵,只要朱樹人給他的銀子,能讓他從動搖的馬科、白文選、高傑那兒拉攏來兩萬兵,那他吳三桂還能賺一萬的差價!東邊賠錢西邊賺,賺回來的還比賠的多!

他吳三桂只要握住山海關,握住遼薊地區最後一個海路南撤的出海港口,就會有源源不斷想南逃的河北明軍來跟他接觸!

有了這麼一個局面,爲了自己的私利,爲了個人勢力的膨脹,吳三桂更捨不得放棄山海關南逃了!只要留着這顆釘子,他不但可以保住家族幾代人經營的地盤,還可以持續吸血,把自己吸成真正的遼冀第一軍閥。

富貴險中求!

把這些道理想明白之後,鄭成功也徹底知道,眼下這節骨眼,吳三桂本人是註定不會走的了。

他開出的條件,如果換個人來執行,那也確實是苛刻——吳三桂爲了這事兒,要的收買友軍的銀子,實在是太多了。

但幸好,國姓爺似乎早有準備,他剛剛通過沉練給鄭成功的信裡,就提了,如果吳三桂的要求可以通過銀子搞定,那就一律答應。

對沉家而言,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那就不是問題。

其實哪怕沉家不立刻拿出錢來,作爲經辦人的鄭成功,也是能提供這個融資週轉的,只要沉家答應事後結算即可。鄭成功同樣是不遜於朱樹人的富可敵國存在。

吳三桂的勾當,偏偏勾結到了如今地球上最有錢的兩個人,只能說是一拍即合。

鄭成功也很有擔當,大包大攬就幫國姓爺大哥,把具體侃價的談判環節完成了。若是換個人,還真沒這樣的底氣——

畢竟要是普通打工仔,得了老闆的吩咐,在沒有良好通信請示條件的環境,全權談價,最後談高了幾十上百萬兩,回去還不擔心被老闆大卸八塊?

澶淵之盟的時候,曹利用把宋朝歲幣從宋真宗心理價位的一百萬兩砍到三十萬兩(“如事不得已,百萬亦可”),才躲過了寇準的嚴懲,普通人哪擔當得起每年多賠款或者少賠款七十萬兩的外交責任呢。

也就鄭成功自己不差錢,放得開,談多談少都能舉重若輕,換個別人真完不成這事兒。

一番博弈後,吳三桂也沒阻撓鄭成功挖人,只是對挖走的每個人都開了價,

鄭成功和張名振,就挖到了吳三桂麾下嫡系部隊中的參將張國柱一部,外加關寧軍中其他非吳三桂嫡系的數千人南下。然後給足了吳三桂這部分人的銀子、軍糧,暫時交不足的也許諾半月內從南方再緊急籌調。

反正沉家壟斷了黃海海貿三代,沉廷揚在登來等地也都有屯銀,可以快速調來。而吳三桂也知道對方這種“販賣軍隊人口”的生意,不是一錘子買賣,自然也不怕對方賴賬,最多就只是賒欠一筆交割而已。

等到下一筆交割時,如果對方不把上次的貨款補齊,吳三桂就扣着下一批貨不發好了,這樣他最多也就虧一筆貨的貨款。

考慮到沉家人過去四年的運糧良好信用,吳三桂這點風險當然是願意擔的。

浙東匹夫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115章 互相欺騙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當然都是國姓爺擺拍的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237章 弒君者劉宗敏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40章 管殺也管埋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8章 實事求是第68章 哥就喜歡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滅通匪豪紳滿門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44章 初到黃州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25章 奮勇爭先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102章 精神攻擊(六千字大章,今天合併更新)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82章 新年計劃第360章 興復大明,還於舊都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22章 反攻序幕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當然都是國姓爺擺拍的第196章 煉丹煉出無煙發射藥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31章 拉攏關寧軍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61章 先生繆矣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46章 忽略不計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