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

到了如今這個時間點,還能在北京城裡活下去的朝臣,當然都是比較會躲事避免擔責任的。

否則但凡稍微有點擔當,也都跟陳新甲一樣被崇禎推出去斬首背鍋了。

所以崇禎讓他們拿主意對抗鼠疫,這些人也只會拿祖宗之法搪塞。

好在明朝的人也已經有點樸素的醫學常識了,多多少少能認識到焚燒屍體對阻斷瘟毒的幫助。最終“祖制”、“孝道”和抗毒三方權衡之下,拿出了一個和稀泥的方案:

對於無人收斂的屍體,可以由官府一股腦兒統統燒了。明確是死於鼠疫的,沒有功名的普通人,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執行。

但是對於官紳人家,五城兵馬司或者其他衙門也管不到那麼多,沒那個能量,只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北京城裡可是藏龍臥虎,還一堆達官顯貴皇親國戚,誰敢真的認真執法啊,差不多欺負欺負沒背景的也就是了。

最後到了具體落實執行階段,那些商人之家的鼠疫死者,也沒有全部被火葬焚燒,

那些經手的兵丁軍官甚至到了這一刻還沒忘利用手中的權力多貪一點:如果有沒背景的富戶家死者,明明高度疑似鼠疫,但只要給足夠的錢,就允許直接土葬,按照不是鼠疫而死上報。

而那些明明不是死於鼠疫的沒背景家庭,相關執法將士也會上門訛一筆,要求給點錢才能當做不是鼠疫正常土葬,否則只要沒錢就一律要燒。充分把普通愚昧民衆因爲封建迷信愚孝想要土葬的最後一點剩餘價值榨乾。

崇禎倒是想對抗一下鼠疫,最後結果卻是讓北京城內愈發混亂,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只能說大明的統治高層統治模式已經朽爛到了骨子裡,而潛規則也已經橫行百年,任何權力一放,無論是往哪個方向改,都會被有司當成撈錢的工具,反而進一步擴大了人禍。

北京城內的混亂,就這樣又持續了十幾天,鼠疫反而越來越糟,達官貴人們也都有頻頻感染,守城將士們也成批喪失戰鬥力。

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時間來到十月上旬將盡,京城的朝廷,再次被一連串的兵敗消息所震,一夜數驚——太原和商丘失守、流賊殺出河南地界進入山東的消息,總算傳到了京城。

崇禎乍一聽到時,簡直是又驚又怒:“劉澤清這個廢物!他不是山東總兵麼!流賊到了山東,他不去兗州抗敵,自己龜縮在濟寧,居然還好意思向朝廷報急!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換源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www.huanyuanapp.com 】

看看人家周遇吉怎麼幹的!好歹誓死不退死守寧武關!當初誰舉薦劉澤清留任的!”

原來,崇禎之所以有此一怒,也是因爲當初崇禎十十四年底、陳新甲接手兵部時,就對一批地方總兵進行過遴選,想沙汰一些不稱職的武將。

這個山東劉澤清,當時有被陳新甲質疑過。

但沒過幾個月,趕上週延儒從常州老家被召回,再次擔任吏部尚書、內閣首輔。

周延儒是走大運河一路收錢收過來的,路過山東臨清時,他就收受了劉澤清四萬兩黃金,保他一直在山東鎮守,也好繼續卡着大運河,吃這沿途過往商旅的孝敬。

和平年代劉澤清這種非前線防區的總兵瀆職也沒什麼,周延儒可以安心受他的黃金孝敬。誰知現在劉澤清終於第一次需要跟闖賊主力大規模正面戰鬥了,他卻直接認慫放闖賊過境,把簍子捅大了。

而周延儒的一個心腹幕僚、文選司郎中吳昌時,此前原本就因爲貪贓被下獄了,只是罪行沒問清楚,還沒處置。

這次劉澤清縱賊,讓崇禎病篤亂投醫,終於又有周延儒的政敵跳出來,說風聞劉澤清曾經送給周延儒黃金數萬兩以求保住職務。崇禎大怒之下,終於對周延儒失去了信任。

周延儒拼命自辯以求保命,崇禎纔沒有立刻拿他開刀,只是說給他一個機會將功贖罪,讓周延儒和張國維立刻討論一個方略,如何退敵。

張國維並沒有罪過,他只是因爲官居兵部尚書,這就是他的職責,當仁不讓。被皇帝催逼後,張國維也只能是公事公辦地想招:

“陛下,不如讓駐紮常山的熊通立刻從南線增援周遇吉,讓駐紮代地的白廣恩、率部下高傑一併南下,從北線增援周遇吉,分闖賊兵勢。

白廣恩雖當初鬆錦之戰有罪降職,可此後在晉北與賊廝殺多有苦勞,他麾下的高傑雖是闖賊麾下投降而來,但與闖賊有奪妻之恨,所以斷不敢重新復降闖賊,讓他們從北側敵後迂迴,也不虞被闖賊吞併。

至於山東劉澤清方向,可從亳州、鳳陽調劉良左北上,與劉澤清合兵一處拒戰。最後,考慮到闖賊有穿過山東,威逼京畿之虞,可另調薊門、密雲等地的唐通、馬科回援。若賊勢進一步猖獗,可召山海關吳三桂、李輔明回援!”

張國維如數家珍,很快就報了至少六個總兵、兩個副將的番號,可見大明哪怕到了這一刻,在北直隸境內乃至北直隸周邊直接接壤的幾個府內,還有至少七個總兵的番號戰力。

這還沒算京師三大營和其他一貫北京城裡本地的駐軍,要是這些部隊真能齊裝滿員、士氣高漲,哪怕李自成裹挾着超過四十萬的烏合之衆殺來,大明也不是不能抵抗。

可惜,這七總兵的番號,實際上能剩多少戰兵人馬,有多少人會爲大明效死,已經很不樂觀了。

崇禎焦躁地把張國維所說,在腦子裡過了一遍,好容易縷順了思路,這才追問:“朱樹人呢!湖廣軍爲何不見張卿調動?!”

張國維一愣:“陛下,遠水不解近渴啊!湖廣和川蜀的軍隊,當然也要調動,但眼下最急的堵口人馬,還是北直隸周邊各軍。陛下同意了上述調度,臣自然會再去運籌更遠的部隊的調防。”

張國維說完後,周延儒也連忙想找個機會補救自己失去的信任,連忙幫崇禎出主意:

“陛下,調湖廣與四川兵馬的事兒,確實需要急辦,但陛下卻不能過於期待朱樹人速速趕來——朝廷從鄖陽直達漢中的道路至今沒有徹底打通,天使如果指望這條路逆漢水而上傳旨,說不定反而會被零散流賊所害,誤了大事。

而走江陵、重慶入川傳旨,哪怕再加急,至少半個多月可到。如今各部兵馬開拔都不快,前番黃臺吉入寇時,陛下招白廣恩、唐通、吳三桂護衛京師,可那次他們多久纔到?

朱樹人十幾天前纔剛剛奏報,說他的兵馬被曹變蛟的山西軍傳染了鼠疫,若是部隊開拔前還要甄別、治病、重新整編,怕是更加曠日持久了。

所以,徵調朱樹人的旨意,可以儘快發出,但朝廷卻不能只指望他,要靠其他兵馬,至少拖住數月!”

崇禎一愣,這纔想起,朱樹人確實十幾天前纔剛剛送來奏章,說漢中駐軍爆發了山西軍帶去的鼠疫。

朱樹人寫這道奏章時,李自成還沒出河南呢,他當然不可能是別有用心,所以那就是四川官軍恰巧在這個節骨眼上遇到事兒了。

大明的國運真是背點啊!

但事情已經發生了,崇禎還能怎麼辦呢?只能是病篤亂投醫,聽信了張國維和周延儒的安排,讓他們調遣各部抵抗。先把眼前的部隊安排好了,再想辦法把徵調湖廣、四川軍隊的旨意發下去。

……

崇禎徵調周邊各鎮的旨意,是十月初十之後兩三天內發出的,給朱樹人的徵調旨意,則是十月十五。

旨意在路上還需要時間,到了地方後,也要給部隊留出時間調度、籌備、開拔。

所有軍隊中,反應最快的,是常山的熊通,他在十月下旬開拔,並且在七八天之內趕到了周遇吉的防區。

(注:歷史上明軍在山西戰場上,於太原陷落前,就在平陽府跟闖軍打了一陣子。如今因爲蝴蝶效應,平陽不需要打,闖軍一發難很快就到太原了,所以熊通、白廣恩、高傑都沒有參加平陽之戰,現在纔去增援。具體蝴蝶效應就不多展開了,畢竟跟主角無關)

然而,正如歷史上熊通在平陽府戰場上的不靠譜,如今換了地方,他的不靠譜並沒有改變,跟周遇吉並肩作戰後,不過七八日後,隨着各方消息傳來、軍心越發不穩,

熊通部不少將士都聽說,背後劉芳亮的順軍,也已經殺穿山東,進入北直隸,所以他們就算死守寧武關,也沒多大希望了,反而有可能被闖軍另一路人馬包抄斷了後路。

而劉澤清、劉良左,壓根兒就沒有出力阻攔劉芳亮,山東那兩個府基本上是被順軍跑馬圈地通過的!

在這樣的惡劣形勢下,加上有更豬的豬隊友襯托,熊通的防區終於率先被李自成不惜代價強攻突破,寧武官明軍加起來一萬多人,周遇吉的嫡系部隊大部被殲滅,熊通部投降——

這也不能怪周遇吉不能打,因爲原本歷史上寧武關戰役最多也就撐了十天左右。現在熊通的增援,只是比歷史同期多撐了三五日。

只不過,李自成軍在寧武關的損失,也是非常可觀的,直接戰死和傷重不治者,竟就達到了兩萬多人,比歷史同期還多些。也虧得李自成麾下人命不值錢,完全是堆人命往上填,挖牆炸牆、踏屍攻城,所有操作一起上,最後堆命堆下來。

十一月初六,李自成終於殺進了河北平原。

十一月十二,順軍東西兩路在真定府會師。出兵時總兵力不到四十萬,這幾個月打下來,戰死者起碼超過了五六萬,但總兵力反而多了,因爲沿途裹挾的饑民流民壯丁更多。

周遇吉戰死、熊通投降、劉澤清劉良左只鼓譟吶喊實際上卻不敢阻攔進攻流賊,連續幾條噩耗傳到北京,崇禎也是震驚莫名,完全想不通爲什麼才二十多天時間,形勢能惡化得這麼快。

他連忙招來張國維、周延儒問責,一通噼頭蓋臉的痛罵,還把周延儒那個有貪腐嫌疑的得力門生吳昌時斬首示衆,又殺了一批其他有責任的官員,並且責成刑部好好查查周延儒和張國維的問題。

只是因爲兵兇戰危,這兩個人也只能是戴着被查罪的嫌疑,一邊辦公處理軍務,一邊被調查,也算是局勢爲難至極時的奇葩景象了。

然而,調查工作甚至也沒能持續半個月。

隨着時間進入十一月下旬,順軍從真定府進一步殺到保定府境內,距離京城只剩最後一個府了。北路的白廣恩、高傑牽制李自成不力,白廣恩在又折損了數千嫡系部隊後,居然也直接投降了——

張國維此前覺得,白廣恩算是鬆錦大戰八總兵之一,當初跟着洪承疇,洪承疇投了他都沒投,應該夠可靠。而高傑跟李自成奪妻之恨,肯定怕被殺不敢投。

最後竟是白廣恩投了、高傑是真不敢投,一個副將單獨拉出一直人馬繞路遠逃。

這次看走眼,成了崇禎對周延儒、張國維不信任的最後一根稻草:畢竟你們舉薦的阻敵將領都投敵了,這擺明了是你們幾個閣老識人不明嘛!

周延儒此前收受劉澤清四萬兩黃金的桉子,雖然一直沒抓到真憑實據,但到了這一刻,鐵證也不重要了,直接新賬舊賬一起算。

崇禎直接認定,這些人就是收了武將的錢、欺君,才選這些人對敵。

崇禎把自己的意思送到刑部尚書徐石麒那兒,徐石麒都覺得這些定罪理由太匪夷所思了,上書辯解。最後崇禎卻跟臨死前失心瘋一樣,遷延了十幾天,最後一窩把三個尚書都處置了:

刑部尚書徐石麒本身無罪,但因爲“辦事不利”,不肯幫皇帝給其他閣老、部堂定罪,直接罷官爲民,責令回鄉閒住。

兵部尚書張國維,坐“失察”之罪,調兵遣將所用非人,確實有罪,但實在沒查出他有貪贓收受武將好處的問題,所以只是看人不準,

考慮到他此前在吳中治水之功(此爲史實理由),加上他在南京當戶部侍郎那幾年,推動了厘金政策、對於促進南方各省自籌剿賊經費、平定南方有一定的功勞(此爲蝴蝶效應額外帶來的功勞)

崇禎最終定褫奪張國維兵部尚書職務,降爲右僉都御史、巡撫浙江、兼督辦江南練兵催餉事宜。

崇禎之所以這麼定,也是考慮到張國維在南京當過戶部侍郎多年,怕如今形勢已經如此危機,南方都有不太聽從調遣的傾向了。要是殺了張國維,說不定南直隸和浙江的三餉就更收不上來了,收了也沒人肯往北京運。

所以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讓他去當浙江巡撫收錢——雖然就算他去了,這銀子崇禎有沒有時間花,都不知道了。

最後的內閣首輔、吏部尚書周延儒,因爲被查實收了劉澤清的幾萬兩黃金(其實證據也不充分,但崇禎就是這麼認定了),那他的問題肯定比張國維嚴重得多,賜他在獄中自裁。

周延儒被逼無奈,一直想拖延,最後崇禎派去監督的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讓屬下“幫助”周延儒“自縊”,其實就是直接絞死,對外謊稱是自縊的。

三部尚書,一個自縊一個降職一個免職。

幹完這一切,崇禎換上了三年半前跟朱樹人同一屆的那位狀元、魏藻德,接替死去的周延儒的職務,爲內閣首輔、吏部尚書。

一個才入仕三年半的新人,都能當首輔了,也算是大明朝升遷最火速的了。

魏藻德雖然明知道自己上來是背鍋的,但內心卻絲毫沒有緊張,他甚至還有些開心:雖然崇禎的首輔已經不值錢了。可是到時候自己投降李自成,卻能以“前朝內閣首輔”的身份去投降,還能領銜羣臣投降,那含金量就不一樣了啊!

李自成肯定會因此對自己這位文曲星,額外重視數倍的吧!如此一算,自己還是賺了呀!

除了魏藻德之外,因爲兵部尚書的位置也需要換人,崇禎就換了一個叫張縉彥的接替張國維。

而張縉彥的態度倒是跟魏藻德差不多,都是打定了主意一上任就什麼事兒都不幹,什麼決策都不做,這樣就不會被殺了,能安安穩穩熬到崇禎先死。

而這一切人事調動工作完成時,時間也纔不過是剛剛崇禎十六年的十二月中旬。

十二月初四,徐石麒免官回老家,十二月初六,周延儒自縊,十二月初八,張國維降職南下去當浙江巡撫。

張國維出京後僅僅三天,十二月十一,大順軍已經打穿整個保定府,又四天之後,陸續過了順天府的涿縣、房山、十五日抵達北京城外。

張國維算是運氣好的,大順軍打到房山縣那天,他已經趕到了天津衛,大順軍兵臨北京城下時,他剛剛在大沽口坐船,上了一艘沉家日常經營南北貨的黃海沙船。

那船原本是去蘇州賣貨的,但聽了張國維自報身份,沉家的船長、掌櫃們也都知道這位老尚書跟自家老爺的交情,就賣個人情,改道去杭州,送張國維直接上任浙江巡撫。

船長和掌櫃沒太大見識,聽原張部堂、現張巡撫說闖賊都到了北京了,他們一邊開船,一邊也是忍不住問:

“撫臺大人,既然闖賊這麼張狂,您能跑出來,陛下爲什麼不暫避鋒芒呢?”

張國維也是一陣無語,是啊,崇禎爲什麼要嘗試守城北京呢?或許北京城堅固,真能守住幾個月吧?

但他只能公事公辦地回答:“國本豈可輕動!你們懂什麼!本官不是逃跑!是被陛下貶官去當浙江巡撫!這是皇命在身!

北京堅固,陛下一定能激勵士氣,堅守到山海關吳將軍,或者四川朱總督援軍抵達的!”

——

(PS:歷史上張國維也算是運氣好的,他被崇禎貶去當浙江巡撫後,剛離京十天,北京就被闖軍攻破了)

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48章 實事求是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349章 豪格弒叔多爾袞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50章 整軍備戰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88章 不是誰漂亮誰就能當秦淮八豔,而是誰被我睡了誰才能當秦淮八豔第66章 無能狂怒第28章 慢性絞殺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17章 入國子監第114章 聽到沈撫臺的名號,就能士氣值拉滿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19章 站着把官買了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142章 抽絲剝繭,真相大白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64章 將噴子進行到底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30章 兩千年來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45章 白漂的快樂你不懂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236章 千里救駕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種稅產生的第一天,就會被人貪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132章 打流賊就該瞭解流賊的心態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