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

朱樹人滅了張獻忠,如此潑天大功該如何賞賜?

這個問題,本來看似就不是問題,答桉早已是現成的了:

三年前,崇禎在太廟對着列祖列宗的牌位,就盟誓過,大明文武,殺張獻忠者封公爵。

如果是流賊內部的人反水殺了張獻忠,就算不封公爵,也要給別的爵位官職,並盡赦前罪。

更進一步,如果那人是在窮途末路的境地下,反水殺張獻忠,可以不給官爵,但至少要赦免前罪。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閱讀,www.yeguoyuedu.com 安裝最新版。】

現在朱樹人完美符合盟誓的第一種情況,就是大明自己的文武臣僚勤於王事,立此大功,給個公爵還不是應該的?

然而,大明的情況,跟三年前也是今非昔比了。事到臨頭,崇禎陷入了深深的憂患,他唯恐一次性把封賞給足後,無法再好好駕馭朱樹人,那可怎麼辦?

如果孫傳庭如今還沒死,崇禎的猶豫或許沒那麼大。他完全可以繼續讓孫傳庭掌控北方戰局,讓朱樹人掌控南方戰局,南北分治。

誰要是敢恃功而傲,那天下人也都是有目共睹的,自然會支持另一個手握重兵實權的督撫,翦滅生出異心的那一個。再加上崇禎本人的帝王權威擺在那兒,隨時可以搞平衡。

但偏偏朱樹人在南邊搞掉張獻忠的同時,孫傳庭卻敗給了李自成!

大明是絕對不許外人封王的,只有宗室可以封王,而且封王不封王,跟功勞從來都沒什麼關係,只看血統親疏。

現在把公爵都給足了,下次再拿什麼誘餌想讓朱樹人北上、他就得乖乖北上?

兩個月前,黃臺吉最後一次入關時,崇禎急調吳三桂、唐通、白廣恩勤王,這三人就一個都沒來,只是在自己的防區跟韃子打防禦戰,

這三位悍將,最多隻是明面上給皇帝回覆奏摺訴苦,說肯定會來,只是暫時被韃子偏師拖住了,只要擊退當面之敵就一定來。但訴苦了兩個月,終究還是沒來,崇禎也拿他們毫無辦法。

思前想後,崇禎最後還是決定,找個藉口,再牽制一下朱樹人,以便更好地奴役對方爲自己所用。

他便對張國維宣佈:“按太廟盟誓,大明文武殺張獻忠者,確該封以公爵。但朱樹人此番,畢竟未竟全功,只是殺了首惡,沒有盡滅其衆。

張獻忠餘黨孫可望還盤踞川西,未知是否有死灰復燃的能耐。所以,還是先升他的克虜伯爵位,爲克虜侯。若是他能把孫可望一併剿滅,徹底肅清張逆殘餘,到時候自然升其鄂國公。

朕記得前宋嶽武穆,便是被追封鄂王吧,嶽武穆生前,也是由鄂州進襄陽,繼而北伐中原。如今朱樹人爲湖廣總督,同樣起於黃、鄂,該當效法嶽武穆,爲大明盡忠。朕自然不會負他。

另外,若是孫可望一心求生,遠遁深山,就算追不上孫可望,朕也一樣會給他機會封鄂國公的——只要到時候他北上勤王,繼續助朝廷平定闖賊,哪怕只是誅其首惡,不用盡滅黨羽,朕一樣封他鄂國公。”

崇禎原本是沒必要跟臣下解釋這麼多的,主要是這次的事兒,涉及到三年前的太廟盟誓,才得找個臺階下。

被他這麼一說,暫時扣着最後一步的國公不給,倒也算合理,因爲朱樹人確實還沒徹底盡滅張獻忠。崇禎還臨時給朱樹人另外指了一條路,留了一個口子,指望用這個口子來當誘餌,更好地繼續利用。

張國維倒是覺得有點強詞奪理,總覺得太廟盟誓不該權衡調整。但他稍微勸諫了一兩句,崇禎便露出了不快的神色,

旁邊的王承恩也很懂崇禎,他知道宦官不該干政,但是見皇帝被臣下擠兌,他就善意提醒了一句:“陛下要商議文官升賞,是否需要老奴幫陛下召周閣老一併商討?”

如果是平時,王承恩說這句話,崇禎肯定會不開心的,但今天這個節骨眼上,王承恩這麼有眼色,立刻讓崇禎大喜,也就不計較了。

他立刻說道:“對,王大伴,你立刻派人宣周延儒覲見!”

王承恩很有分寸,從頭到尾沒說一個字該如何封賞,對具體政務半句都不插嘴。他只說幫皇帝找相關的人,這就不逾越了。

張國維也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朱樹人的功勞,確實該他這個兵部尚書來議,但朱樹人是文官,不是武將,對其升賞,當然要吏部來過問,哪裡輪得到兵部一站式包辦?

文官升賞是吏部文選司的事兒,武將升賞纔是兵部職方司的事兒。

功是功,升賞是升賞,在大明制度的框架下,定性和執行是分開的。

他也只好閉嘴,否則再多說一句,就屬於越權了。

崇禎心情不錯地等了一刻鐘左右,周延儒就從六部值房被火速帶到了文華殿,匆匆入內行禮覲見。

周延儒看上去同樣比一年多前蒼老了一些,黃臺吉的再次入寇,李自成徹底佔領陝西殺了孫傳庭,這兩件事情讓這個內閣首輔對大明的前途,也更多了幾分擔憂。

他作爲一切國政的總負責人,任何失利多多少少都會跟他有關,皇帝問責時也都會找他幾句麻煩,搞得周延儒有點神經衰弱,頭髮都幾乎徹底白了,只剩零星幾根黑髮夾雜其間。

而更讓周延儒憂懼的是,他的得意門生兼左膀右臂之一、吏部文選司郎中吳昌時,也在前幾天,因爲一些桉子,被崇禎投入詔獄查問了。

歷史上,吳昌時大約是崇禎十六年冬天才被問斬的,下獄則要再早一兩個月。如今這一切顯然是提前了。

而提前的原因,說來倒也巧,竟是因爲周延儒此前爲了解救盟友陳新甲,想要撈人的過程中,得罪了堅持彈劾的御史言官們。

然後吳昌時本來也不是什麼好人,就被其中幾個御史順便提前彈劾了。

說他各種結交宦官、鉅額貪瀆,還對今年春闈中選的新進士們,在派官排職時收受了巨量的好處,誰給錢多就安排到沒有戰亂的地區當官,誰不給錢就派到流賊和韃子戰區當官云云。

實話實說,吳昌時做的這些事情,都是真的。甚至這背後,周延儒自己都撈了相當一部分。

只不過這種事情如果倒退幾年,也罪不至死,不會如此大弄。只能說崇禎朝到了最後關頭,什麼事兒都開始冒出來了。

周延儒最近提心吊膽,根本不敢勸阻皇帝的決策,唯恐又惹一身騷。此刻崇禎跟他說了自己的決定,周延儒也犯不着爲了朱樹人的爵位而據理力爭,便唯唯諾諾地說:

“陛下處置甚是合理,朱樹人畢竟未竟全功,加之如此年輕,暫時不給公爵,也是爲了他好,以免將來功高不賞。”

崇禎聽了,也非常滿意,就示意吏部回去之後好好擬一下具體說法,到時候給個章程。

後續流程又走了三五天,自不必提,到六月下旬,崇禎的封賞旨意和對湖廣、四川文武的進一步指示,也都以旨意的形式正式下發。

由於李自成最近還在蟄伏休整,沒暴露出更大的危險性,這次的旨意同樣不用太加急,所以就按正常日行二百里左右的速度往西南送。

另外,除了給湖廣和四川官員的旨意外,崇禎還搞了兩件事情。

首先,就是議賞之後的次日,他就讓宦官找了符合祭祀禮法的匣子,裝了張獻忠的人頭和五百片肉,然後親自去太廟祭祀了列祖列宗的牌位,算是還願,展示他這個不肖子孫總算完成了給祖宗雪恥、幫祖宗安息的承諾。

他本人在京城太廟祭祀完之後,想了想,又諮詢了一下禮部的官員,查漏補缺看看還有沒有漏掉什麼該做的。

禮部尚書絞盡腦汁想了一番後,還跟禮部各司專業官員覈計了一下,於是又上報,說崇禎還應該派人去鳳陽祖陵遺址(或者說重新修復後的鳳陽祖陵)也祭祀一下。

考慮到皇帝本人不宜出京,這種事情又最好是太祖皇帝的子孫才能做,所以最好請一個跟皇帝血統比較近的藩王,代表皇帝去“謁陵”。

崇禎一想也有道理,畢竟六年前張獻忠挖的就是鳳陽祖陵,現在仇人授首,確實該去當地告訴一下祖宗的亡靈。

於是讓禮部祠祭司查查藩王名錄,找個封地離鳳陽府比較近的藩王,最好血統也合適一些。

鳳陽府作爲中都所在,本地是不允許有藩王封到那兒的,所以最近的藩王,也得是跟鳳陽府相鄰的州府了。

禮部祠祭司查了之後,如實上報,說最近的是如今因戰亂在合肥避難的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

他們雖不是正經就藩於彼,至少目前正好離得近,皇帝只是需要一個藩王代勞謁陵,沒必要糾結其正式封地。而福王、潞王的血統是與崇禎最相近的。

崇禎拿到這兩個選項後,心裡倒也清楚,堂兄朱由崧的血統,是比堂叔朱常淓更近一輩。

但他也知道三叔老福王當年跟他爹、光宗朱常洛之間爭奪太子之位,那長達二十多年的恩怨。

崇禎內心當然不喜歡福王家的人,就一咬牙,把這個代天子謁陵的活兒,交給了朱常淓。

舍親就疏肯定需要有個正當的理由,崇禎想了想後,就吩咐道:

“按血統,確實是福王兄跟朕更爲親近。不過朕倒是想起來了,此番誅賊立功的朱樹人,不正好是潞王叔的女婿麼!

既然是潞王叔的家人立此殊勳,就一事不煩二主了,讓潞王叔去祖宗靈前露露臉,想必祖宗英靈也會更加告慰一些吧。”

禮部祠祭司郎中立刻記下了崇禎的意思,很快就走流程擬旨:由潞王叔代天謁陵。

……

北京離合肥,顯然比北京離四川要近得多。

所以短短七八天之後,七月初三,身在合肥的潞王朱常淓,就先收到了崇禎的聖旨。

朱常淓最近每天宅在臨時王府裡,不是撫琴就是研讀佛經,鑑賞銅器、香料,或者跟妃嬪妾侍胡亂搞些娛樂活動。

自從三個多月前,唯一的女兒朱毓嬋被送去四川跟朱樹人成婚後,朱常淓一開始有些不習慣,每天總覺得失去了什麼,甚至還有點後悔——

倒不是後悔選錯了女婿,而是後悔女兒要遠嫁吃苦。要是女婿能一直留在武昌就近當官,女兒也能留在武昌,那就方便多了,大不了王府全家也搬去武昌。但四川實在是太險遠了,只能指望女婿早點打完仗,儘快回來。

半個月前,他從女兒派來送家書的宦官處得知,女婿倒是打了大勝仗,殺了張獻忠,當時朱常淓頗爲振奮。

倒不是爲女婿又要升官晉爵歡喜——他家都是親王了,女婿是伯爵還是侯爵甚至公爵,其實都沒差太多。他只是覺得女兒總算可以不用留在殘破的四川,可以回湖廣總督的正式任所常住了。

當時,朱常淓聽說朱樹人爲了祭奠楊嗣昌,親自去了一趟常德,拿了張獻忠的一百片醃肉,祭奠常德全府被屠百姓。朱常淓就以爲女婿祭奠完便會回武昌。

於是他也吩咐自己的妃嬪,準備收拾行裝,考慮後續移去武昌居住。反正他的藩地已經淪陷了,合肥跟武昌都沒差,武昌也不是什麼敏感的地方,皇帝侄兒跟他關係也不錯,應該不至於阻撓他跟女兒女婿同住。

但是,潞王府這邊還沒收拾完,幾天後又得知朱樹人去常德祭奠完、僅僅在湖廣稍微逗留了幾天、處理了一些擠壓的需要高層拍板的重要政務,然後一熘煙又回重慶了。

這着實讓朱常淓很是鬱悶,這不虛晃一槍嘛!後來聽說是四川戰事未竟,孫可望還帶着張獻忠相當一部分殘部,轉戰騷擾,不可輕視,反正消息都是朱樹人放出來的,都是儘量把孫可望的威脅繼續往大里吹。

這天,朱常淓正在撫琴,貼身宦官忽然衝進來報信:“殿下,陛下有旨,傳旨使者已經到合肥了,老奴幫您收拾收拾準備接旨吧。”

朱常淓一驚:“旨意?給孤的?孤一介閒人,能有什麼旨意是給孤的?”

他忽然有些不好的預感,作爲閒人廢人的藩王,最不願意的就是接到皇帝旨意,巴不得一輩子皇帝都別來找他。畢竟他們已經沒有上升空間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朱常淓忐忑地收拾好,天使也已經抵達了臨時王府,朱常淓恭恭敬敬出去迎接。

來的宦官卻是滿面堆笑,走流程宣讀了旨意,然後把卷軸遞給朱常淓,陪着笑臉道賀:“恭喜殿下獲此殊榮,能被陛下特旨選中,代天謁陵。尋常若非陛下親祭,或是宗正令代表宗室祭祀,尋常藩王豈能輕入鳳陽祭祖。

這都是殿下仁孝着於宗室,當有此榮。我大明雖早有設宗正令、左右宗正之職,然萬曆以來,宗室人丁單薄。最近幾年,更是有秦楚周諸王或遇害,或絕嗣,宗正各職多有出缺。陛下這次,也是破例額外加恩,殿下可要好好表現。”

朱常淓聽完前因後果,這才鬆了口氣,同時也是覺得頗爲榮耀,連忙表示自己一定好好幹。

不就是代表崇禎去鳳陽祖墳掃墓,哭一下祖宗麼,這活兒絕對幹得好,到時候一定把潞王府上最名貴的香料、祭器都拿去,請祖宗享用。

這裡必須說句題外話:明朝跟清朝,都是有宗正府/宗人府之類的機構的,無非清朝的時候每代皇帝都會另選宗室擔任,而明朝很多宗正系統的職務,是朱元章的時候就定死了。

比如朱元章活着的時候,封他二兒子秦王朱樉當宗正令,秦王這一脈就永遠保留了這個榮譽頭銜。雖然後來跟皇帝之間血緣隔的代數遠了之後,新秦王實際上是不管事的,宗室事務具體工作,都有其他低級官員代行他們的權力處理。

同理,早在朱元章時,晉王,燕王,周王,楚王也都有左右宗正的頭銜。其中燕王一脈隨着朱棣篡位,都當了皇帝了,自然也不需要頭銜。這些職位兩百多年也沒人去動,只是些象徵性的意義,具體做事就另封低級官員。

但到了崇禎時,情況卻複雜了起來,因爲兩百多年未有之大變局出現了,終於有流賊開始把那些幾百年沒人動的、掛着宗正頭銜的老牌藩王,給徹底殺絕種了。

去年從開封逃出來的周王,已經病故,好歹還留了個孫子,而秦王府全府上下,已經被李自成殺光了,其他還有幾個開國王也是這樣的情況,就騰出了很多位置。

這次崇禎需要潞王叔幫他燒五百片張獻忠醃肉給祖宗,也要體面,就順便把騰出來的位置也給一點,無形之中也算提升了潞王在諸王當中的尊貴程度。

現在的朱常淓,就是大明的“宗室事務負責人”,還是能代表皇帝處理祖宗祭祀事務的。

同在合肥的小福王朱由崧,在短短兩天之後,聽說潞王叔帶着隊伍浩浩蕩蕩北上鳳陽,代皇帝掃祖墳時,也是眼紅不已。

明明他的血統比潞王叔更近,爲什麼不讓他代表皇帝去祭祖!

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種稅產生的第一天,就會被人貪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121章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42章 塵埃落定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計劃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56章 風水寶地第61章 先生繆矣第5章 雙線操作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260章 連環蝴蝶效應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196章 煉丹煉出無煙發射藥第31章 拉攏關寧軍第6章 天下英豪盡入吾彀中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138章 別跟我解釋,去跟陛下解釋吧。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6章 天下英豪盡入吾彀中第20章 鮮廉寡恥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349章 豪格弒叔多爾袞第50章 整軍備戰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50章 整軍備戰第102章 精神攻擊(六千字大章,今天合併更新)第52章 奇葩說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84章 惹火燒身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82章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第43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125章 光復長沙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58章 殺了沈狗官,搶光蘄州城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謀過蔣幹,智勝郭圖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賊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第352章 生死賽跑第102章 精神攻擊(六千字大章,今天合併更新)第206章 輕取萬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