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內部清算

李定國還不知道張獻忠對他的猜忌,見父王召他議重要軍機,立刻就火急火燎趕去了。

到了吉王府,被侍衛領進八進深的巨大園子裡,一路上李定國看到各種各樣的斷壁殘垣。

那些他叫不出名字來的奇花異草,凡是木本的,都挑枝幹結實幹燥的部位隨手砍掉,應該是拿去當柴燒了。

還有些他不認識的珍禽異獸,也留下一地羽毛絨毛,顯然是拿去吃了。

至於各種凋樑畫棟上裝飾的金銀珠玉值錢東西,也都摳了下來,留下各種坑坑窪窪,甚至就在李定國路過的時候,還有侍衛在那兒繼續摳——

2k

之前應該已經把大塊值錢的材料都摳光了,還剩些零碎邊角,第一次動手的時候看不上,這時纔來割二茬韭菜。

李定國雖然讀書不多,卻也擅長觀察。

看到這些景象,他已經猜到:父王一開始就根本沒打算在長沙久守,也沒指望能站穩腳跟以此爲根據地。

否則,要是打算長期以這座吉王府爲自己的行宮,哪裡會破壞成這種樣子?

李定國恍忽思索之間,已經被領到吉王府的大堂,隨着侍衛的通傳聲,他也收回神思,連忙入內對張獻忠見禮。

“免了,老二,你來得正好,咱正在討論下一步何去何從,眼下咱的兵力分爲三股,怕是不好和沉樹人正面硬戰,要打也得集結兵力之後纔好。”

李定國應諾,也覺得氛圍有點不對,因爲他進來的時候,就看到父王已經在和好幾個心腹將領聊得很熱烈了,並沒有等他到了之後纔開始話題。

這些部將之中,有跟着他一起突圍出來的白文選,還有這幾年原本一直跟着大哥身邊的馮雙禮。

這兩個人的地位,原本在張獻忠麾下都是略低於四大義子一些的,現在卻能比李定國先得到召見,這擺明了有點兒將李定國邊緣化的意思。

同時,李定國心細,還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張獻忠麾下直屬的部將中,原本還有一個王尚禮,地位跟馮雙禮、白文選級別差不多,但這次開會,卻沒看到王尚禮。

難道王尚禮也得罪了大王、被冷處理了?還是另有任務派出去了?

李定國不敢造次,便先擺出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樣子:“父王有疑,孩兒不敢不殫精竭慮。只是孩兒初來乍到,不瞭解情況,不知各位將軍是何看法?”

張獻忠也不客氣,使了個眼色,讓馮雙禮代表他陳述。

馮雙禮也不便對李定國示好,便直截了當開口:“大王與我等商議,認爲眼下不過兩條路,如果沉樹人繼續緊逼,咱要麼南下,經衡州翻越衡山,一路裹挾擴軍,然後看官軍是否追擊緊迫。

如果沉樹人不畏衡山艱險,敢放棄水師之利、離開湘江追擊進山,咱能戰就回身一戰。否則,要麼繼續深入南嶺,逃往兩廣。

要麼,翻越衡山後西行,往湘西經黔中道入川——而被滯留在常德府的三將軍,和滯留在歸州的孫將軍,也能一起由施州衛會合後,南下走黔中道與我軍會師,一併入川。

不知二將軍以爲,這兩組方略,哪一組更穩妥,或者有更好的謀劃。”

馮雙禮轉述的這兩條路線,對於先南下衡州(今湖南衡陽)這一點,是沒有分歧的,無論去兩廣還是去四川,或者只是先在入川、入粵的半途山區蟄伏一陣子,都得先拿下衡州。

因爲在長沙、湘潭一帶,水路交通太發達了,湘江水深寬闊、流速緩慢,很適合有水軍優勢的一方機動、穿插。

張獻忠此次洞庭湖周邊的幾個戰役裡,最吃虧的就是翻山而出,毫無大型戰船,所以怎麼着都得先把戰場退縮到一個廢掉戰船和水師的地區,才能考慮一戰。

往南穿過衡山山谷後,水運就徹底完了,張獻忠的優勢也就來了。而且到時候再想跑,官軍也沒船可用,“義軍”行軍速度肯定會比官軍快。

李定國聽後,總覺得有些彆扭,但又說不上來。

他沉默着仔細琢磨了一會兒,才發現問題在哪兒:張獻忠一開始就沒考慮過試圖和劉文秀會師、或者是散盡長沙城裡截獲的鉅額財富全部用於募兵,然後與官軍一戰麼?從頭到尾想的都是各自逃跑?

倒不是說逃跑不對,而是如今己方已經有了那麼多新招募的人馬,如果千里轉戰,肯定會把新附軍徹底丟光,陝豫老營也未必都能保全,最後就是人越打越少,士氣威名也都丟光了。

李定國想了想,便勸道:“父王如果是想跟大哥三弟他們會師,孩兒無話可說,孩兒只是想提醒:我軍已經有五六萬衆,如果翻山越嶺千里轉戰,怕是至少三分之二的人馬都會走散,最後能剩下兩萬老營就不錯了。

長沙之地確實無險可守,沉樹人也來得洶涌,可如果我們暫退到衡山以南的山區,有險可守,托住時間,然後廣散錢財募兵練兵、徐徐圖之,未必不能擊退沉樹人。

至於三弟那邊的兵馬,父王其實可以讓三弟暫時退兵,與大哥回合,到時候我軍分爲兩部,大哥在西,父王您帶着我等在南,都有山險可守,

沉樹人也不可能帶着武昌兵常年攻打衡山,如若他後方空虛,到時候大哥三弟自然能四處出擊,令其首尾不能相顧。

如此則我軍之困自解,又能回到去年據險而守、在山區蟄伏的狀態,還比去年多出一塊地盤,可以在川東、湘南遙相呼應。”

張獻忠聞言,一開始還不動聲色,只是誘敵深入般鼓勵李定國再說詳細些:

“哦?是麼,那你倒是說說,這衡山以南,有何險可守?難道就讓我軍直接守衡州城?衡山諸谷,就能攔住沉樹人?難道要一路退到兩廣的五嶺一帶?”

李定國被問得有些不自在,但依然沒有往最壞的方向想,他還以爲張獻忠只是嫌跑得太遠、以後難以跟孫可望、劉文秀聯絡呼應。

於是他仔細動腦子思索了很久,想出一個比直接南遁湘粵邊界五嶺地區更好的選項:

“父王所慮甚是,五嶺煙瘴之地確實不適合我等北人,而且如今正值六月末盛夏時節,若是去兩廣交界山林之中,怕是軍中水土不服多生疫病。

既如此,咱過了衡山之後,可以略向東轉,進入羅霄山南段。那裡位於湖廣、江西與兩廣交界,也有數府易守難攻之地可以騰挪。

孩兒雖不讀書,卻也聽過《三國演義》,漢末長沙區星爲孫堅驅逐後,其餘部便進入羅霄山,孫堅也不能制約。沉樹人再擅追擊,難道還能強過孫堅這樣的豪傑?

而且去羅霄山,好處在於地接三省,到時候沉樹人就算被任命爲湖廣巡撫、甚至湖廣總督,也難以越權追殺。這不比入川后缺乏騰挪要好得多?

楊嗣昌雖能總督六省、統籌圍剿,但兩廣、江西原本並無兵災,他在當地也缺乏統籌,倉促間難以阻止起圍堵。

加之楊嗣昌病篤衰老,父王派出的細作此前不是回報,說他只剩一口氣了麼?去年咱殺襄王貴王時沒能弄死楊嗣昌。這次又殺了榮王吉王,而且還是陷城而殺,並非偷襲刺殺。

就算崇禎還想遮掩,怕是臉面上也過不去!到時候楊嗣昌一死,說不定方孔炤也會遭到嚴懲,沉樹人自顧不暇,也就無人統籌跨數省的戰事,我軍就又得到喘息擴軍之機了!”

李定國提到的這個“羅霄山南段”,其實就是後世的井崗山了,只不過明末還沒有專屬地名,這個地名是後來清朝纔有的。

羅霄山南部最早的原住民記錄,就是東漢末年,區星被長沙太守孫堅殺了之後,其餘部逃進山去的,再往前那兒只是無人區,或者說只有化外野人。

不得不說,李定國在軍事地理上的眼光還是不錯的,張獻忠要是真聽他的話上了羅霄山,沉樹人還真不一定追殺得上。

然而,張獻忠終於徹底攤牌了,只聽他認真聽完李定國的陳述,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呵,古人說知子莫若父,咱卻是看不懂你了——你也知道如今是盛夏、北人鑽南方酷暑之地的山林,會多生瘟疫!居然還攛掇我軍非要去湖廣、兩廣邊界而非入川!

是不是巴不得老子重病不起,你大哥三弟又不在身邊,這大軍就能歸你統帥了!到時候咱的基業,就被你一分爲二,留在川東的歸望兒,其餘都歸了你吧!

你還好意思口口聲聲爲三軍將士着想!你這麼捨不得丟棄新附軍,巴陵撤軍時怎麼把潘世榮一萬多人馬都丟給了沉樹人!全軍誰都有臉說這話,唯獨你沒臉!賣新附軍的時候你賣得最狠!”

這番話,總算是徹底把張獻忠這幾個月來,連續積攢的對李定國的三重不滿和不信任,以及最近幾天發生的近況、加上今天這番話的試探,徹底爆發了出來。

李定國去年跟艾能奇一起出擊、艾能奇死了。今年又勸他儘快出擊湖廣南部空虛地區,結果中了招損兵折將。

最後還在巴陵丟下那麼多新附軍、此刻卻來勸張獻忠別放棄新附軍。

最後還勸張獻忠一個陝西人,農曆六月最熱的時候,去鑽華南山區熱帶叢林!這不是擺明了嫌父王太健康,死得不夠快麼!

幾重懷疑不滿疊加到一起,讓張獻忠徹底撕破臉了。

這番顧慮,現代人或許很難理解,那是因爲現代醫療條件好,陝西人去廣東打工,也不會覺得是鬼門關上走一遭。

但對於醫療條件落後的古代,北方人去兩廣,那真是非常兇險的,尤其是夏天去——

朱棣幾次遠征越南地區,就是因爲夏天酷暑加熱帶雨林,士卒病死了多少。元朝初年,蒙古人也征服不了越南,也是天氣加熱帶病的問題,中原人只有冬天那幾個月,才能在南方熱帶雨林活下來。

張獻忠雖然還不算老,大約在三十五到四十歲之間,但他也怕自己一病不起。李定國二十幾歲,年輕力壯肯定更能扛疾病。

既然已經把話挑明,張獻忠肯定也不能繼續對李定國委以重任。雖然還不至於問罪,可明着褫奪權力是必須的,否則就是養虎遺患了。

只聽張獻忠冷着臉吩咐:“馮雙禮!”

馮雙禮:“末將在!”

張獻忠:“把李定國調到你營中聽用!給他個都尉就行了,讓他戴罪立功!”

馮雙禮:“大王,二將軍他……”

張獻忠:“你敢抗命?!”

馮雙禮立刻嚥了口唾沫,收了聲:“末將遵命!”

張獻忠這才吩咐:“全軍南下衡州,然後伺機轉向西行,另外,派信使通知老三,讓他擇機退兵,跟望兒會合,到時候自行隨機應變,爭取與咱配合,由黔中道秘密入川——

讓他們口風嚴一點,千萬別提前跟將士們說明最終目的。只說咱是躲回施州衛、永順宣慰司,跟那些部落土司廝殺,尋地躲避沉樹人。

還有,從榮王府、吉王府得到的財物,也把細軟全部挑出來,在湖廣不要再募集新兵了,反正走黔中道帶不了太多人,招來也是白費,沒必要在湖廣邀買人心了。”

張獻忠這人對於治下百姓,那也是典型的兩張臉,非常實用主義。歷史上他在崇禎十六年打下武昌後,一度據說對百姓非常好,在湖北爭取不殺一人,還開科取士、設置六部官員,一副要改朝換代的樣子了。

但是這種“不嗜殺戮”,擺出“仁政”的姿態,也僅限於他想在這塊地方長期發展下去時。

如果註定知道自己拿不住了,張獻忠是一點仁慈都不會浪費在那些已經無利用價值的人身上的,該殺就殺,該搶劫就搶劫。

李定國再一旁聽了,終於理解自己爲什麼會被父王這樣邊緣化。

他想的,還是有朝一日要殺回湖廣,而張獻忠心中,湖廣的一切都已經是一顆棄子了。

剛纔自己還勸父王把榮王府吉王府搶來的金銀珠寶都拿去擴軍練兵,光這一條,在路線錯誤的情況下,就已經註定讓他失去信任了。

在湖廣發的每一塊金銀,在張獻忠眼裡,都已經是浪費了。一個勸他浪費的人,怎麼可能依然被重用?肯定會被認爲,這是在邀買人心,而且是爲李定國自己邀買人心。

李定國心灰意冷,但他最後還是要解釋兩句:“父王!您對孩兒的一切兵權調整,孩兒絕無怨言!戰敗於沉樹人之手,損兵兩萬,便是被降爲士卒,也是該的。

但孩兒必須說清楚,四弟之死跟孩兒毫無關係!當初勸父王進軍湖廣,也絕無其他目的!只是真心覺得沉樹人兵力北調、有可乘之機!此番勸父王滯留羅霄山以觀時變,更是毫無異心!天日可鑑!”

張獻忠冷哼一聲,表示他又沒拿李定國怎麼樣,他至少還能在馮雙禮麾下繼續打仗呢!有什麼好解釋的!

至於對外的說法,當然是說李定國因爲兵敗、拋棄隊友,所以被降職。

這些齷齪事兒,沒必要讓外人知道。

李定國如果守口如瓶,不提內幕,那就還能混下去。要是敢在外面亂嚼舌頭,那張獻忠就真得對他下重手了。

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29章 簡在帝心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56章 風水寶地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98章 江陰圍城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279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317章 多爾袞的應對之策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144章 留待聖裁第19章 隨州炮戰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44章 你們有點追求好不好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114章 聽到沈撫臺的名號,就能士氣值拉滿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71章 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22章 反攻序幕第1章 大局爲重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44章 初到黃州第64章 將噴子進行到底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115章 互相欺騙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202章 逆練張獻忠裹挾術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20章 屢敗屢戰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48章 實事求是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138章 別跟我解釋,去跟陛下解釋吧。第68章 哥就喜歡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滅通匪豪紳滿門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18章 鄉試揭曉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