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原因很簡單,馮玉祥這次率領西北軍前來,除了肯定帶來用來進攻的槍支彈藥以外,剩下的馮玉祥還帶來了坦克、火炮,至於馮玉祥有沒有能夠出動飛機的實力,那麼,一切又另當別論了。

當然了,馮玉祥的這些武器裝備是強是弱,咱們就暫且不說,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是,世界上的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有破綻的,陣形也是不例外,吞軍中人就是根據馮玉祥率領的西北軍的陣法弱點來佈置他們的防禦工事。

吞軍中人是在己方的防禦工事前面的兩公里的地方是佈滿了荊棘,這些荊棘都是明晃晃的擺在敵人們即將要進攻的方向之上,它乃是跟戰壕刺一樣的東西,只不過長度是比戰壕刺是長了一倍有餘,也就是17英寸,而且,它們出現的時候,都是至少兩根連在一起互相背靠背,肩倚肩,跟親兄弟靠在一起一樣!

戰壕刺, 毫無疑問, 毋庸置疑, 確鑿無疑, 是地球上最最優秀的的反喪屍武器.它由一段 7 英寸長的鋼製三棱釘刃和黃銅材質的指虎型把手組成. 它是專爲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殘酷的肉搏戰設計的武器, 士兵們在不足幾英尺寬的戰壕裡互相廝殺.

特別的, 它在設計上專用來向下鑿穿鋼盔. 你可以想象這件武器用來對付喪屍有多合適. 使用者可以輕易刺穿喪屍的頭顱, 然後順暢快捷地拔出, 然後依樣畫葫蘆地把其他喪屍的腦子捅出來, 或着, 在極少數情況下, 用指虎樣式的把手把一個喪屍的臉揍扁.

在這些荊棘的四周也是擺滿了無數的陷阱正在等待着敵人,其中就有地雷、詭雷等等,基本上除了水中專用對付敵人的水雷以外,剩下的“雷”幾乎吞軍中人都用上去了。

地雷是一種價格低廉的防禦武器。埋入地表下或佈設於地面的爆炸性火器,最早的地雷發源於中國。防步兵地雷-1903年前後由俄國研製。這是最早的制式化生產的地雷,在日暮途窮俄戰爭中首次實戰應用,取得了一定效果。

詭雷是軍事上一種主要對象爲步兵的裝置,更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軍用陷阱。它可以發出信號指出敵軍位置或直接殺傷敵軍。詭雷跟地雷名字上差不多,但需注意的是詭雷不一定要從中加上炸藥,亦不一定要裝在地下。詭雷往往會加上一些誘餌(戰利品)以吸引受害人觸發。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日常行爲如開門、撿起物品或開燈亦會觸發。

吞軍中人設置的這些陷阱可都是專門用來對付敵人的步兵所用的武器,吞軍中人是知道馮玉祥率領的西北軍還動用了坦克,而坦克的威力無比巨大,應付坦克乃是一種相當麻煩的事情,所以,吞軍中人是爲了對付坦克,他們甚至動用了反坦克地雷!

反坦克地雷,是一種用於破壞或摧毀坦克和裝甲運兵車等車輛的地雷,與反步兵地雷相比,反坦克地雷通常擁有更多的炸藥,並引信被改造成只會被車輛觸發。

和尋常安裝反坦克地雷的方法相同,吞軍中人也是把反坦克地雷安裝到坦克必經之地,反坦克地雷1918年由德國人研製。1916年,坦克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這導致了反坦克地雷的誕生。受坦克威脅最大的德國人在1918年道德將炮彈改裝成反坦克地雷,隨後又研製了兩種制式化的反坦克地雷,用於對付英、法軍的坦克,獲得了一定的戰果。

對付步兵是有荊棘和地雷詭雷等等,反坦克是有反坦克地雷,而解決敵人的火炮基本上是有這麼幾種方法,第一種是有采取地道的方式來破解敵人的火炮進攻,第二種是組建敢死隊來衝入敵方的陣營當中,把敵人的火炮給炸死,第三就是用狙擊槍打爆敵人的火炮,第三種則是用比敵人更加厲害的火炮對付敵人的火炮,從而達到己方的目的!

這幾種方法,吞軍中人是選擇了第四種方法來對付敵人,前面三種是萬萬不可行的,用地道會暴露己方的進城方式,故萬萬不能使用,第二種成功的概率太低,要知道,不是每一次的敢死隊都能成功的,第三種則是因爲吞軍中人根本沒有狙擊槍,而不得不作罷,所以,吞軍中人只能用第四種方法來對付敵人,吞軍中人多多少少也有一點無奈之舉的“味道”在內!

的確,今天馮玉祥擁有的炮類的質量比起一般的中國軍隊來說是相當高的,不過,要是比起外國軍隊的正規軍足以說是尋常貨色,根本就是無法相比較,如此是給了吞軍中人有機可趁了!

由於,如今的社會絕對不是清末時期的中國和世界,關於火炮的種類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即使是說也要說個三天兩夜方能罷休,所以,吞軍中人對付西北軍中人火炮的炮類等到以後再說!

上海城內是有軍用飛機場的存在,這點,吞軍中人是早就知道了,吞軍中人是爲了防止敵人出動飛機來轟炸、殲滅己方中人,他們是特意拿出了幾門防空炮來以備不時之需了!

高射炮主要用於打飛機、直升機和飛行器等空中目標。它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戰爭史上掀開了防空作戰的新篇章,從地面對空中目標射擊的火炮。它炮身長,初速大,射界大,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多數配有火控系統,能自動跟蹤和瞄準目標,高射炮也可用於對地面或水上目標射擊。

最後,有一點是不得不說的,馬上敵我雙方是要展開攻擊的地方乃是地面,大戰的重點絕對是在地面和空中,絕對不會在水中,所以,吞軍中人才會不把一些防水戰的裝備和武器拿出來,否則,鐵定的吞軍中人也會把備出相應的武器!

如此基本上就是吞軍中人爲了應付馮玉祥的西北軍中人所佈置下的種種防衛措施,以及進攻武器,在如此的配備之下,吞軍中人是有十足的信心可以把戰鬥拖到夜晚,趁夜晚的時候幹掉敵人們!

雖然,新一輪敵我雙方的戰鬥是沒有打響,敵我雙方是在用哪一種的戰術來解決對手尚不可而知,可是,吞軍中人的“意思”卻是很明顯,他們是決定用陣地戰來解決敵人了!

軍隊在相對固定的戰線上 ,進行陣地攻防的作戰形式。包括堅固陣地攻防作戰,野戰陣地攻防作戰,城市和海岸、海島的攻防作戰等。陣地戰是一種基本的作戰形式。

古代戰爭中,防禦者常依託深溝高壘的要塞和築壘城市抵禦對方的進攻,迫使進攻者長期圍城和進行強攻。現代戰爭中,防禦一方通常縱深配置兵力,組織完整的防禦體系,構築堅固工事,結合反衝擊、反突擊等攻勢行動,消耗攻方力量,阻止攻方進攻,爲轉入反攻和進攻創造條件。

陣地戰這種打法或許是許許多多人都曉得的戰法,可是,鮮爲人知的是陣地戰卻是有主動型和被動型之分了,而吞軍中人則是採取前一種的打法來對付西北軍中人!

被動式的消極防禦型陣地戰法,也是人們常說的常規戰的打法。就是在城市的外圍,利用天然地形的優勢構築堅固的防禦工事,要形成立體交叉的火力網,絕對不留有射擊的死角。

防線不能留有漏洞和曲口。其防線起碼要設三到四道以上,並構築好城牆防禦工事。前後防線要有交通壕縱橫貫穿連接,便以聯繫及運送彈藥、食品和搶救傷員。同時在隱僻的地方配置多處遠程重炮陣地,便於在敵人進攻開始之時,首先消滅敵人的炮兵陣地,使自己的防禦陣地免遭敵人的炮擊而被敵人打開防禦缺口。當然炮兵必須在開戰前將前方各地位置的諸元素標定,並設計好射擊諸元素,確保戰時的射擊精確度,同時爲了增加炮兵陣地的生存能力,除了注意隱蔽外,還需做到能夠隨時移動發射點位置。小型迫擊炮應設在防線前沿的後方,用來消滅敵方的迫擊炮和機槍等重武器。

針對敵人的飛機轟炸和襲擊,在沒有高射機槍和高射炮的情況之下,應在陣地、山腰山頂、以及城市的高樓上佈置機槍對空射擊陣地,事前進行打飛機的專門訓練,戰時對敵人的戰鬥機低空掠地襲擊我地面部隊的飛機可以進行有效的打擊,從而減輕地面部隊來自空中的威脅。爲了對付敵人坦克的進攻,可在每道工事前方挖一條深溝,其寬度略比坦克大一點,深度在三米以上,上面用樹枝及農作物枝葉蓋上,做成陷阱,底下安裝尖樁或地雷,既可對付敵人的坦克,使其落入陷阱動彈不得,又可消滅敵人一批衝鋒在前的人馬。兵力的佈置上,在敵人正面進攻的位置上必須重兵把守,爲確保左右兩側的安全,應在側翼安排一定數量的兵力,極力阻撓敵人對我軍包圍圈的形成,努力創造兩軍對壘的格局,絕對要避免被敵人四面圍攻的不利局面。

同時在後方留有相當數量的預備隊,可以及時的補充前方的兵員消耗。爲了掐斷敵人的後方補給線,可派出小股部隊隱蔽在敵人的後方,專門襲擊和破壞敵人的運輸線。按照這樣的打法,敵人屬於長途奔襲而勞師乏力,而我軍則是以逸待勞而精力充沛,優勢在我方。敵人在攻堅戰中的人員、武器、彈藥、食物、藥品等戰略物資,由於消耗過大而得不到及時的補充,其戰鬥力將會明顯減弱。而我方部隊的補給卻是從後方源源不斷的得到補充,部隊的戰鬥力由於情緒高漲而越戰越強。敵人堅持不了多久,就會放棄繼續進攻的計劃,而改爲撤退。

這樣,陣地和城市得到了暫時的保存。因爲不能徹底的消滅敵人,待敵人恢復元氣後,又會調兵遣將增加了兵力向我方繼續發起進攻,而且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備足了各種給養隨軍同行,使得我方的防禦戰打的更加慘烈和殘酷了,這是一場無休止的長期的戰爭,是防、守雙方拼實力和毅力的戰爭,因而屬於被動式的消極防禦戰。

未完待續,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錄新浪原創訂閱更多章節。支持作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