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負資本

下掉電視,魯拉賈帕尼的心情非常沉重。

雖然局勢的發展與他預料的完全一樣,但是卻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略微沮喪的坐回到沙發上,魯拉賈帕尼把目光投向了神色比他還要嚴峻的外長圖託。

“情況很明顯,除非中國遇到了無法克服的外界阻力,不然誰也無法阻止中國的戰爭行動。”圖託輕手擦掉了額頭上的汗水,說道,“雖然美國不會輕易放棄,歐盟、俄羅斯等國也向我們表達了同樣的意願。表示會盡量調解爭端,但是中國在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就發表了正式戰爭宣言,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來不及做好準備,也就無法及時向中國施加外交壓力。迫使中國放棄戰爭行動。在全面戰爭難以避免的情況下,除非有某個足以與中國抗衡的大國出面,不然誰也無法改變既成事實。雖然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美國不會讓中國肆意妄爲,肯定會採取積極主動的行動,包括爲我們提供軍事援助,在外交上對中國施壓,但是我們沒有理由相信,美國會爲了我們與中國打一場大規模戰爭,更不可能爲了我們與中國全面開戰。實際情況是,等到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採取行動的時候,我們已經在戰場上遭遇慘敗,外交壓力最多使中國在取得重大勝利之後降低軍事行動強度,無法從根本上迫使中國放棄軍事行動。王元慶如此積極的發表戰爭宣言,目的就是在西方國家集團展開行動前,取得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軍事勝利。”

雖然圖託沒有提到什麼纔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軍事勝利”但是在坐的政府官員都明白這一點,也知道其具體含義。

魯拉賈帕尼長出口氣,說道:“外長說得沒錯,只要中國取得了決定性的軍事勝利,外交調解就將變得無足輕重。在既成事實面前,恐怕連美國都不會爲了我們得罪中國,更別說歐州國家與俄羅斯了。如此一來,我們唯一的希望就是延緩中國的進攻速度,儘量拖延中國的前進步伐,爲西方國家發起外交攻勢提供充足的時間。當然,必須立即展開外交行動,讓全世界都知道,印度正在遭受中國的武裝侵略

圖託點了點頭,表示明白總理的意思。

“除了外交行動之外,我們還要進行積極的戰爭準備。”魯拉賈帕尼把目光轉向了國防部長阿亞梅爾,說道,“不管美國等西方國家會不會在戰爭期的爲我們提供軍事支援,在戰爭初期,我們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外界,必須依靠自己。”

“戰爭已經爆發,我們應該馬上進行戰爭動員,宣佈國家進入戰爭狀態。”

魯拉賈帕尼稍微沉思了一下,點頭答應了下來。

隨着中國正式宣戰,在戰爭動員問題上,魯拉賈帕尼沒有任何選擇餘地。現在的情況是:陸地戰場上。中國軍隊已經進入印度境內,佔領了印度東部地區的兩處戰略要點。更多的中國軍隊即將投入戰鬥;海洋戰場上,中國海軍已經擊敗印度海軍,將在數日之後奪取印度洋的制海權;空中戰場上,中國空軍已經掌握制空權,離徹底打垮印度空軍、統治印度的天空僅有一步之遙;其他方面,中國軍隊已經掌握了制電磁權與制天權,並且擁有絕對的戰略防禦優勢,能夠輕而易舉的瓦解印度的戰略威懾力量。可以說,印度在各個方面前沒有優勢,而印度能夠依靠的,只有龐大的戰爭動員能力。

只要魯拉賈帕尼前往國會,受到戰爭鼓動的國會議員就會授予總理戰時大權。

進入戰爭狀態之後,印度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全面,徹底的戰爭

阿亞梅爾有備而來,在總理點頭的時候,把一份文件遞了過去。

“這是我們進行戰爭動員的全面報告,雖然我們在很多方面前不如中國,但是我們絕不是第二今日本,只要我們進行戰爭動員,就有能力擊敗入侵的軍隊

魯拉賈帕尼根本沒有認真聽阿亞梅爾的話,因爲這樣的言論他聽得太多了。

簡略翻看了一下文件,魯拉賈帕尼就暗自嘆了口氣。

在國家存亡之機,仍然有不少人抱有沒有任何根據的幻想。

在阿亞梅爾提交的動員報告中,重點介紹了三個方面的情況,一是印度的軍事人員動員能力,二是印度的軍事工業動員能力,三是印度民衆的抵抗意志。雖然阿亞梅爾的報告寫得非常“(精彩”但是在魯拉賈帕尼看來,這份報告沒有任何實際價值。

不可否認,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卓人員動員能力。作爲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印度不但擁有最多的人口,而且人口年齡結構非常理想,沒進入老齡化社會。按照印度政府在刀碧年初進行的人口普查,在打手 屋說,小訛乃萬印度人中,名歲到巧歲的男性成員(最適合服兵役)有昭萬。打手,屋說,小歲到墜歲的男性成員(適合服兵役)多達甥引萬。以此爲根據,在不影響社會生產、不考慮軍事生產能力,印度的軍事動員能力在匠四萬到紅功萬之間。二品且鞏,如此驚人的軍事人員動員能力,能讓任何一個國家汗顏。關鍵是,現代戰爭早已不是拼人數的戰爭,軍人素質、武器裝備性能、戰術思想、工業實力、科技實力都比軍人數量重要得多。在與軍人息息相關的軍人素質上,印度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仍然以人口普查爲基本依據,在打手,屋說,小奶個印度人中,僅有飛名大學生,而世界平均水平、美國是孫人、歐盟是蹦人、中國是飛3人。降低標準,印度文盲占人口總量的獼,世界平均水平是引%,美國、歐盟、中國等發達國家與地區早已實現了教育普及,基本上沒有文盲。

國民素質決定軍隊素質,雖然依靠龐大的人口基數,印度仍然能夠動員不少的高級人才參軍服役。比如在名歲到馮歲的壯年男性中,有大約打手 屋說,小如萬大學生,但是大部分人才都得參加社會生產,真正能夠動員的高級知識份子並不多。按照印度國防部的估計,能夠動員的大學生不到四萬,而實際參軍服役的大學生不到力萬。在技術軍人成爲軍隊主要力量的時代,軍人素質的低下,意味着軍隊戰鬥力的低下。數十年來,印度空軍的事故率居高不下就足以說明問題。

經過力年的發展,印度早已頂替中國,成爲“世界工廠”。與當年的中國一樣,印度在獲得“榮譽”的同時,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問題,那就是印度從未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在與軍事生產息息相關的工業領域。並沒有值得印度驕傲的地方。不可否認,印度擁有足以令世界震驚的工業生產力。用工業部長庫里亞在非正式場合的話來說,印度生產的工業產品足以滿足全人類的需要。關鍵問題是,印度很難將龐大的工業生產能力轉換爲實際的軍事生產能力。別的不說,印度軍隊使用的槍支都需要從外國進口,或者依靠外國提供的技術與設備生產。在此情況下,印度就算擁有再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也只能生產普通武器裝備。無法生產出足以使印度打贏戰爭的武器裝備。可以說,在軍事工業生產領域,印度連鄰國巴基斯坦都比不上。在中國的幫助下,巴基斯坦早在引世紀初就建立起了令印度羨慕不已的軍事工業體系,能夠自行生產包括戰鬥機、主戰坦克、自行火炮、中小型水面艦艇、潛艇在內的各種現代化武器裝備。時至今日。印度仍然用美國提供的生產線,生產由美國設計研發的各類先進武器裝備。更重要的是,在印度空軍無法確保制空權,地面防空系統又無法對中國空軍構成致命威脅的情況下。印度的軍事工業生產體系得不到最根本的安全保障。隨着戰爭規模擴大。中國空軍肯定會不遺餘力的轟炸印度的軍工設施,破壞印度的軍事工業生產能力,從而使印度喪失長期抵抗的基礎。戰爭沒有懸念。也沒有同情,魯拉賈帕尼不可能指望中國空軍高擡貴手,放過印度的軍工企業。

說到印度民衆的抵抗意志,魯拉賈帕尼更沒信心。歷史反覆證明。印度從來不是一個有血性的民族。刃世紀中葉,在包括印度、中國在內的衆多亞非拉國家尋求獨立建國的時候,印度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與此同時,中國在槍炮聲中迎來了新生。絕大部分亞非拉國家也是通過武裝抵抗,或者暴力反抗擺脫了殖民統治者,成爲了獨立國家。除了歷史因素之外,印度的文化背景也無法支持全面抗戰。歸根結底,印度的內部矛盾比外界威脅更加致命。第四次印巴戰爭後,魯拉賈帕尼上臺執政,其開放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激發了印度國民的奮鬥激情,使印度獲得了長達打手 屋說,小0多年的高速發展期。可是在藏南衝突之後,隨着傳統勢力在美國的暗中支持下復辟,印度的新型利益集團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短勉年間,迅速擴大的貧富差距與嚴重不公的財富分配迅速激化了原本就很明顯的國內矛盾。在婆羅門貴族倡導的傳統思想觀念甚囂塵上的時候,要讓那些失去財富與社會地位的平民奮起抵抗,談何容易?讓魯拉賈帕尼擔心的不是民衆會不會奮起抵抗,而是在中國軍隊攻入印度境內之後,那些曾經在與中國的經濟交往中獲得了好處,卻被傳統勢力錄削得一乾二淨的印度人會不會倒戈一擊。

不管阿亞梅爾說愕多麼動聽,魯拉賈帕尼都知道,印度已經輸掉了

當然,阿亞梅爾暢所欲言,對振奮士氣有所幫助。

等到國防部長說完,魯拉賈帕尼才合上了手上的文件,說道:“大敵當前,我們沒有退路?我會盡快會見總統,要求讓國家進入戰爭狀態。隨後由總統召開議會緊急會議。正式開始戰爭動員。在此期間,國防部必須完成相關的準備工作;其他部門全力配合?考慮到實際情況。首先對北部地區,特別是恆河流域地區進行動員,同時加快南部地區的動員速度。舊舊部地區建立更多的練營地與部隊集結地點

阿亞梅爾點了點頭,表示明白總理的意思。

“與戰爭動員同時進行的還有戰略轉移。”魯拉賈帕尼把目光轉向了庫里亞,說道,“毫無疑問,中國不會在短期內停止軍事行動。在中國正式向我們宣戰的情況下。戰爭規模將迅速擴大。以我們的國防實力,很難在北部地區與中國軍隊抗衡。雖然沒人願意承認。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在極端情況下,新德里有淪陷的可能。

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必須在北部地區淪陷之前,把重要的工業設施。特別是軍事工業與重工業設施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南部高原地區,並且在難度地區建立新的工業生產體系。最重要的工廠必須立即轉移,相關的安置與整頓工作可以在轉移之後安排。其他工業設施的轉移工作也要儘快安排到位,並且按照重要程度陸續向南轉移。”

庫里亞嘆了口氣,沒多說什麼。

“與人員動員,工業轉移同樣重要的還有宣傳工作。”魯拉賈帕尼掃了眼在坐的政府官員,最終說道。“這件事由我親自負責,各部門必須全力配合。在這場戰爭中,我們沒有多少優勢可言,如果不能抓住民心,不能讓全部民衆奮起抵抗,我們將失去戰勝侵略者的最後希望。不到九十年前,我們獲得了獨立地位,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苦難經歷。我相信,所有印度人都不想回到過去,不想再次經歷我們的祖輩所經歷過的悲慘遭遇。非常不幸的是:我們遇到了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敵人。在滅國亡種面前,除了奮起抵抗,我們沒有別的選擇,也不能有一絲僥倖心理。印度的未來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掌握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爲了我們的子孫,爲了民族的未來,我們必須拿出最大的勇氣。做出最大的犧牲,戰勝侵略者。我相信,當後人回顧歷史的時候,會把我們當作歷史上的英雄。雖然這不是我們抵抗侵略的根本面對。但是對我們來說,需要的就是能夠爲國家、爲民族做出犧牲,做出貢獻,勇敢迎戰敵人的民族英雄!”

毫無疑問,魯拉賈帕尼在政府部長面前做了一次“彩排”。

會議蔣束後,魯拉賈帕尼就讓部長們離開了總理府。

傍晚,魯拉賈帕尼趕往總統府。

按照印度的政治制度,雖然總理掌握國家的行政權,但總統纔是國家的最高領袖。只有總統纔有權力下達戰爭動員命令,也只有總統纔有權力召開戰時緊急國民議會會議。只有在國民議會通過了總統提交的戰時動員令之後,總理才代替總統履行礙時大權,領導印度進入戰時狀態。

說服總統並不難,按照印度的政治制度,如果總統否決了總理的提案。總理可以直接向國民議會發起罷免總統的提案。因爲總理是由國民議會中的多數黨選舉出來的,所以只要總理能夠獲得本黨支持,就能罷免總統,從而成爲國家的臨時最高領導人。

難的是,戰時動員能否給印度帶來希望。

事實上,魯拉賈帕尼沒有抱多大的希望。

戰爭爆發一天了,魯拉賈帕尼看到的不是羣情激憤的民衆,而是沉默。死一樣的沉默。

件來,印度的變化遠遠超過了外界的想像。

在毒斷集團,特別是與美國利益集團勾結的壟斷集團掌控了印度的政治大權之後,印度國內的貧富分化日趨嚴重。雖然在印度中央政府的調查報告中,印度的基尼係數遠沒有達到導致國內動亂的程度,但是按照某些保持中立的西方調查機構的調查,印度的貧富差距已經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按照最樂觀的估計,不到倪的印度人,掌握了印度社會蹦以上的財富,其中排名前四位的大富豪與大家族就控制了印度社會財富的4。打手 屋說,小個世紀之前,聖雄甘的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能夠的到全體印度人的支持,正是以掠奪爲主要目的的殖民統治使絕大部分印度人面臨生存危機。現在,掠奪印度人的不是殖民者,而是那些掌握了印度經濟命脈的壟斷集團。

對絕大部分印度人來說,盼望的正是一場深刻的變革。

在政府威望江河日下,由上至下的改革走入死衚衕的時候,只有外來勢力能夠改變印度的社會面貌。給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印度貧民帶來一絲希望。換句話說,在絕大部分印度人看來,即便變化再糟糕,也比現狀好得多。

如果政府的戰爭決策得不到民衆的支持,印度還有什麼希望?

前往總統府的路上,魯拉賈帕尼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要想獲得民衆的支持並不難。難的是,魯拉賈帕尼有沒有那個膽量與魄力,以及有沒有那個能力,去改變印度的現狀,給貧苦大衆一個爲國家戰鬥,爲民族奮戰的理由,給印度一今生存下去的機會!(未完待續

第58章 地面戰爭第72章 高調亮相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31章 時過境遷第36章 風雲突變第146章 剛猛打法序十二全體動員第145章 打破僵局第45章 雷霆一擊第7章 珠聯璧合第143章 直搗黃龍第103章 春雷第10章 轉折點第17章 高潮迭起第89章 禍不單行第49章 退縮第141章 最高級別警告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3章 惡鄰第22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19章 干將出馬第53章 新式戰爭第59章 同與不同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81章 全面撤退第110章 克敵之長第29章 幕後推手第33章 各有所需第54章 被動選擇第24章 驟變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33章 戰爭令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95章 前程第35章 祖國第29章 穩定因素第57章 主動與被動第2章 各盡其職第20章 做文章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7章 借勢第24章 撲朔迷離第83章 中東攻略第17章 高潮迭起第83章 無法指望第11章 不良感覺第62章 摩拳擦掌第39章 九天之上第83章 雙管齊下第57章 坦克大戰第88章 開門紅第91章 好馬無好鞍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115章 花小錢辦大事第70章 王牌登場第90章 未來第32章 推心置腹第26章 搭臺唱戲第16章 救人第3章 餘熱第126章 倒下的民族第100章 老謀深算第35章 軍士長第67章 不得不做第90章 自掘墳墓第61章 奪權第20章 軍事禁運第83章 無法指望第66章 勢成騎虎第13章 積極謀劃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28章 促談第106章 嚴冬來臨第29章 野心家第174章 民衆眼裡的戰爭第86章 空中夾擊第37章 最好與最壞的消息第34章 團隊第25章 分寸與輕重第103章 有驚無險第65章 X艇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6章 戰爭策劃者第110章 殺機第101章 中國意第63章 王牌的實力第35章 軍士長第24章 接頭第67章 緊急調整第32章 穩住朝鮮第59章 積極應對第74章 開盤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144章 信息第一第48章 圓滿結果第90章 爆炸效應第132章 停戰接觸第101章 雷厲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