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輪迴

鄧魯德林替韋斯特伍德解決了最大的麻煩,杜奇威與遊一引川帶來了新麻煩。

根據由國防部控制的偵察衛星(美國的偵察衛星屬於不同的部門。比如四、嘔、國防情報局等)蒐集到的戰場信息,中國軍隊不但控制了整個藏南地區,還正在將俘虜的印度軍人與遷入該地區的印度人轉移到邦迪拉以南的某處軍事基地。按照杜奇威的分析,中國將在近期遣返印軍戰俘與印度移民。

韋斯特伍德似乎想在這個問題上做手腳。

戰俘不是問題,衝突結束後遣返戰俘再正常不過,真正的問題是

民。

刃世紀的年代的邊境衝突之後,印度一直在設法增加藏南地區的印度人數量,想借此永久霸佔藏南地區。雖然中國從未承認藏南地區屬於印度,也從未承認移民是藏南地區的原住民,但是幾個年過去了,移民問題變得格外複雜。

簡單的說,誰也無法界定誰是移民,誰是原住民!

按照國際慣例,刃年是界定移民與原住民的主要指標。也就是說,如果移民在移居地點生活了刃年,就能享受原住民的待遇。從打手 屋說,小啦年到20引年,的年間,大約有6萬印度人在藏南地區定居,其中大約打手,屋說,小勸0人的定居時間超過田年,如果算上這些人的後代,大約有5萬移民應該被當作藏南地區的原住民對待。

界定移民只是一個問題,還有很多其他問題。比如如何對待與原住民通婚的移民、移民在藏南地區的財產怎麼計算等等。任何一個問題解決不好,都會使中國強行遷出移民的舉措變成非法行動。

事實上,中國不可能真正解決所有與移民相關的問題。

最終,布魯德林只用一句話就打消了韋斯特伍德的想法,那就是印度的穩定。

移民問題解決不了,魯拉賈帕尼與中國秘密停火的協議就將受到質疑。即便美國不從中作梗,印度國會也不會放過魯拉賈帕尼。如果處理不好,印度甚至有可能像第四次印巴戰爭期間那樣,爆發大規模動亂。

從維護印度的穩定來看,絕不能在移民問題上做文章。

對此,美國只能睜一眼閉一眼,還得想方設法的幫助魯拉賈帕尼度過難關。

相對而言,湯馬腦帶來的問題更加嚴峻。

王元慶沒有死,還活得好好的!

“情報基本上可以確定,遭到刺殺的是王元慶的替身。”湯馬馳嘆了口氣,說道,“根據我們獲得的最新情報,王元慶很有可能在此之前有所察覺,沒有去總參謀部。雖然無法肯定王元慶是否提前採取了平叛措施,但是紀佑國、趙潤東等人突然返回北京,以及中國政府的迅速反應都能證明,王元慶很有可能早有預防。”

“也就是說,早就掌握了顛覆行動?”

雖然很不情願,湯馬馳還是點了點頭,承認了總統的說法。

韋斯特伍德咬了咬牙,朝布魯德林看了過去。

“果真如此的話,我們不得不承認。王元慶的魄力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而且他不是我們所熟悉的中國人。”說到“中國人”的時候。布魯德林特別看了湯馬腦一眼。苦笑了一下,他才接着說道,“既然王元慶早已知道有人密謀叛亂。中印衝突就不是偶發事件,而是早有預謀的軍事行動。”

湯馬腦避開了布魯德林的目光。

杜奇威暗自苦笑了一下,也朝湯馬駒看了過去。

“王元慶策劃戰爭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對付叛國集團,爲叛國集團發動叛亂製造機會。這是主動出擊,不是被動防禦。非常符合王元慶的性格。”布魯德林拿起香菸。點燃抽了兩口,說道,“顯然,王元慶不是傳玩意義上的中國領導人,如果按照湯馬馳局長在此之前做出的分析,王元慶就應該直接對付叛國集團,而不是等到叛國集團發動叛亂的證據確鑿之後才採取行動。事實上,我們早就應該有所察覺。王元慶推行政治改革,目的就是要建立民主、法制的政治體制。以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性格,爲了推動政治改革,絕不會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對抗法律,也就不會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以獨裁的方式懲治叛國份子。可以說,王元慶用心良苦。由此也能看出,王元慶不但是鐵腕領袖,還是非常有魄力、非常有膽量、非常有原則的人

“還非常有戰略眼光。”杜奇威補充了一句。

“趁機收復藏南地區,確實有戰略眼光,但是王元慶不見得一開始就想到了這斤,結果。”

杜奇威微微皺了下眉頭,似乎沒有聽懂布魯德林的話。

“通過戰爭對付叛國集團,風險太大了,以王元慶的性格,他肯定有所保留。”布魯德林抽了兩口煙。說道,“日本戰爭證明,王元慶不是那種喜歡冒險的領導人,至少不會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冒險。從已經獲得的情報來用。互元慶在日本戰爭爆發之前。系少準備了好幾套備用方懂。”工是一意孤行。以王元慶的處境來看,他也不可能在中國還不具備足以保證國家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穩定的政治體制之前拿國家與民族的未來冒險。由此可以斷定,王元慶肯定沒有打算在平定叛亂之前收復藏南地區。中國投入的軍事力量也能證明這一點。如果王元慶早就有所準備,應該投入更多作戰部隊,確保在平叛行動遇到麻煩時能夠在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而不是輸掉一場不應該輸掉的戰爭。王元慶承擔不起這個風險,中國也承擔不起這個風險。當然,王元慶很有可能在戰爭爆發後才意識到,中國有可能在此時收復藏南地區。一是叛國集團的準備嚴重不足,無法對他構成真正意義上的威脅。二是中國的情報機構掌握了足夠準確的情報,挫敗叛亂不是什麼難事。三是印度迅速退讓,讓中國能夠用有限兵力收復藏南地區。正是如此,王元慶纔在遭到刺殺後,本應該立即出面穩定國內局勢的情況下讓顧衛民主持大局。此舉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叛國集團的漏網之魚蠢蠢欲動,認爲已經除掉王元慶,爲徹底剷除叛國集團提供幫助;二是迷惑魯拉貫帕尼,讓印度總理認爲中國會借元首遇刺的事情向印度發難,從而迫使印度做出最大限度的讓步,爲順利收復藏南地區打下基礎。”

聽布魯德林說完,杜奇威心悅誠服的點了點頭。

“果真如此的話,王元慶就太恐怖了。”韋斯特伍德也大爲感嘆。

湯馬馳看了總統一眼,想說什麼。卻沒有說出來。

不得不承認,年魯德林的眼光非常獨到,他的分析基本上準確無誤。這番分析,足以證明布魯德林的價值。雖然絕大部分時候,韋斯特伍德的決策能力足以幫助美國應付中國的挑戰,但是在關鍵時玄,布魯德林的價值超過了總統。

“如果王元慶早就有所準備,他接下來會做什麼?”

布誓德林點燃了第二根香菸,說道:“王元慶會想方設法的搞垮魯拉賈帕尼,讓印度遭遇十多年來規模最大的政治動亂,讓印度再也沒有能力對中國構成威脅。如果可能,王元慶還會想方設法的扶持一斤,親華的印度總理。”

“可能嗎?”

“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布魯德林回答得非常乾脆,“雖然印度在衝突中遭受慘敗,對印度民衆的情緒有很大影響,但是從根本上講,這場衝突證明了一個問題,即印度不是中國的對手,即便得到我們的支持。也不是中國的對手。不可否認,絕大部分印度人,特別是印度軍人不會承認這個觀點,但是同樣不可否認,部分印度人,特別是那些在這些年間從中國市場獲得了好處的印度人會贊同這個觀點。即便這部分印度人只佔少數,但他們掌握了印度的大部分財富,也因爲他們代表了印度的新興權貴階層,所以他們在印度政壇有很大的影響力,也就能夠對印度政治局勢造成影響。”

韋斯特伍德點了點頭,問道:“我們該怎麼辦?”

“扶持新的權貴階層,或者說。使印度原來的權貴階層重新站起來。”布魯德林回答得非常果斷,似乎早就想好了。

“印度的經濟能夠飛速發展。靠的是低投入、低利潤的初級產業,決定了從中獲益的是那些獲得了知識、開拓了眼界、接受了新思想的印度平民,而不是包陳守舊的婆羅門貴族。事實也確實如此,十多年來。印度的種姓制度遭到了新興階層的全面挑戰。有人反對,自然有人支持。如果能夠讓沒落的婆羅門貴族站起來,讓他們支持魯拉賈帕尼。就能穩住印度政局。”

聽到這,杜奇威迅速反應了過來。露出了不敢相信的神色。

韋斯特伍德也明白了布魯德林的意思,同樣感到異常震驚。

“沒什麼好驚訝的,我們也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只要在援助政策上有所偏袒,就能達到目的。”布魯德林說得非常輕鬆,彷彿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事實上,這也正好符合印度現在的國情。瘦死的驂駐比馬大,婆羅門貴族再破落,也有雄厚的家底。印度經濟發展到現在。要想繼續前進,必須擺脫之前的發展模式,在高投入、高利潤的中高級產業中站穩腳跟。印度的新興階層並不具備這樣的實力,而婆羅門貴族正好擁有這樣的實力。只要我們向印度開放高技術,幫助印度進行產業升級,就能打垮新興階層的經濟地位,讓婆羅門貴族成爲印度的主導力量。”

韋斯特伍德沉思了一陣,微微點了點頭。

杜奇威本來想發表意見,見到總統已經點頭表態,也就閉上了嘴。

這是一個宏偉的計劃,更是一個從根本上違背了美國價值觀的計發!(未完待續

第31章 愛國者第55章 後知後覺第133章 假投降第111章 影響力第52章 利益共享第36章 牽制力量第7章 動員機制第64章 不謀而合第29章 目的第96章 現實利益第53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13章 最高級別第55章 點悟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98章 狂暴工具第18章 失控的戰艦第99章 否極泰來第26章 航母出擊第34章 事發突然第30章 兩手都硬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序八生死角逐第48章 誰綁架誰第35章 尷尬的霸權第14章 婆羅門貴族第13章 聯合火力支援第45章 戰爭需要理由第97章 虛張聲勢第112章 戰略大迂迴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7章 拔起蘿蔔帶出泥第113章 拋磚引玉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50章 亡羊補牢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41章 明爭暗鬥第36章 致命決策第97章 殊途同歸第93章 政治進程第145章 智勇雙全第58章 爭分奪秒序九死裡逃生第127章 關鍵問題第27章 機會第11章 喜憂參半第44章 緊鑼密鼓第19章 安全基石第67章 同盟體系第80章 戰爭計劃第21章 雄獅之心第40章 窗戶紙第123章 進軍古巴第37章 戰術規劃第100章 老謀深算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54章 外交鬥爭第48章 痛殲美軍第26章 坦然面對序三獅羣圍獵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41章 一鍋端第15章 表態第32章 提前開始第45章 雷霆一擊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5章 焦頭爛額第16章 基礎第118章 關鍵的一小步第52章 利益共享第37章 登陸第82章 堅持路線第16章 推波助瀾第86章 增援部隊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章 導火索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30章 推倒重來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22章 局外人第6章 性格決定成敗序九死裡逃生第22章 動盪時代第121章 長遠謀劃第67章 主力對決第87章 拼盡全力第22章 用心險惡第92章 揀便宜第12章 地面戰鬥第47章 信息網絡戰第19章 處處被動第85章 靈活戰術第85章 正規戰術第180章 下基層第59章 特別行動第5章 旋風戰爭第120章 膠着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