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一個民族的存亡

元慶採用“民主表決”的方式做出戰略決策,讓李意外。

會議的組織工作由劉曉賓負責,李存勳在飛往上海的途中參加會議。也就是說,在“民主表決”之前,王元慶已經做出決策,表決只是做做樣子。

元首爲什麼要這麼做?

沒費多少心思,李存勳就想明白了。

日本是一個人口衆多、國土狹小、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在不到38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住着1億萬國民,人口密度是共和國的3倍;日本本土除了森林資源豐富之外,只有少量鐵、銅、煤與硫磺,其餘資源均需進口。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迅速成爲發達國家,直到211世紀初,日本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進口國。

與其他資源相,日本最需要的就是能源。

爲了解決能源緊缺問題,非常重視發展核能。

因爲本土沒有礦,所以從20紀80年代開始,日本就想方設法的從其他國家進口核原料,在國內修建了多處核原料儲備基地。軍政府上臺之前,日本已經是全球第一大核原料儲備國,擁有的核原料能夠供所有核電站使用數百年。擁有大量核原料的同時,日本還是世界上擁有核電站最多的國家。21世紀初,核電站的發電量佔到了日本總電量的80%以上,而排第二位的法國僅佔67%。

多座核電擠在37萬平方千米的國土上,密度可想而知。

轟炸日本核電站,倒黴不是共和國,而是日本人。因爲國土過於狹小,所以日本的核電站幾乎都在大城市附近。因爲核電站需要大量純淨淡水,所以大部分核電站都建在環境較好的地方別是主要河流附近。如果出現放射性污染,別說1億萬日本人無處可逃,就連飲用水源都將遭到污染。

災難性地後果!

王元慶有能力做出此重大地決策嗎?

雖然李存勳從可憐日本人。即便當初地宮本健太郎、還有現在地谷樹良平都在爲共和國效勞。也沒有改變李存勳厭惡日本人地觀念。但那是1億萬活生生地人。哪怕是1億萬頭豬。王元慶也得量掂量吧。

正是如此。王元慶纔會採取“民主表決”地方式做出戰略決策。

誰都知道。只要共和國轟炸了日本地核電站成嚴重地放射性污染。全世界都會因此指責共和國。認爲共和國地戰爭行爲已經超出了贏得戰爭所必須地範疇。肆意製造不必要地傷亡與損失。違背了人道主義原則。如果王元慶單獨做出決策。勢必遭到反對。在以“民主表決”地方式做出決策後。承擔責任地就不是王元慶一個人。而是共和國領導集團。在此情況下。至少能夠保證領導層內部團結住國內局勢。化解外部威脅。

冷靜下來後。李存勳也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有必要轟炸日本的核電站嗎?

不管共和國與日本的矛盾有多麼嚴重,共和國的敵人是冥頑不靈的日本軍國主義份子,不是普通日本人。但是日本軍國主義份子能夠上臺,與普通日本人沒有關係嗎?李存勳的想法,代表了絕大部分共和國公民的想法。1億萬日本人中,絕大部分都是無知的、並不主張對外擴張的普通人,正是這些普通人將軍國主義推上歷史舞臺,對周邊國家造成了嚴重威脅。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在民主國家軍國主義份子能夠上臺執政,肯定與每一個選民都有關。

當初,希特勒能夠主宰德國還不是拜德國選民所賜?

日本走到這一步,與1億萬國民不無關係。

李存勳不是民粹主義份子至算不上民族主義份子,更不可能是納粹份子是李存勳總覺得元首的決策有點矯枉過正。

看得出來,包括李存勳在內日本的態度非常矛盾。

到達上海郊區的空軍基地,李存勳在軍情局上海分部人員的陪同下前往國家計算中心。

驗證轟炸日本核電站可行性的時候,首先就得考慮氣象條件對轟炸產生的影響,準確的說是轟炸之後氣象條件對放射性塵埃的飄散範圍產生的影響。在必須考慮氣象因素的情況下,必須藉助國家計算中心的超級計算機。

誰都知道,天氣變化最難預測。

即便在神經網絡計算機已經研製成功,計算機的性能提高了上百倍的情況下,也最多隻能對未來48~小時的天氣變化做出準確預測。用每秒運行1萬億億次的計算機就能進行模擬核爆炸試驗,而要準確預測未來5天的天氣變化,理論上至少需要每秒運行1萬億億次的超級計算機。

軍情局的超

機只能每秒運行1,遠達不到模擬分析的需要

即便是國家計算中心的超級計算機,也只能每秒運行1次,無法完全達到模擬分析的要求。

爲了簡化運算、提高速度,軍情局的技術人員對總參謀部的模擬分析軟件做了調整。

李存勳到達上海國家計算中心時,模擬分析工作正在進行。

等待模擬分析結果的時候,李存勳非常矛盾。

王元慶不懂技,也不大過問技術。讓李存勳親自負責模擬分析工作的時候,王元慶說得很清楚,軍情局長只需要彙報模擬分析的結果,即是否可行,不需要提供過於詳細的分析報告。

元首的意思,李存勳心裡清楚。

只要勳的答覆是“可行”,轟炸行動將立即開始。如果李存勳的答覆是“不可行”,則會另尋解決辦法。

毫無問,元慶希望得到肯定答覆。

換句話說,1億萬日本人未來掌握在共和國軍情局長手中。

一句話,就能決定1億C00人的生死,李存勳感到了無窮的壓力。

傍晚,分析結果:來。

“沒有問題嗎?”

“肯定沒有問題,我們在分析過程中引用了對比校驗技術,對每一個模擬分析步驟都做了嚴密的檢驗,最終結果……”

李存勳壓了壓手,打住了計算中心負責人的話。

沒多停留,讓上海分部人員留下來,等到總部發來消息,才讓計算中心的人員下班回家之後,李存勳動身前往空軍基地。

型運輸機再次起飛,李存勳的心情也矛盾到了極點。

看着手裡的報告,李存勳知道,他必須儘快做出決策。

“局長,已經接通戰略指揮中心。”

李存勳長吸口氣,收起忐忑的心情,點上了香菸。

不多時,元首的身影出現在了屏幕上。

“小李,結果如何?”

“元首……”李存勳抽了兩口煙,說道,“結果已經出來了,基本可行。”

完這句話,李存勳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一下。

幹了一輩子的情報工作,李存勳非常清楚這句話將產生多麼嚴重的後果。

“基本可行?”王元慶似乎對李存勳的回答不是很滿意。

“結果與總參謀部分析的相差不大,對我們的影響微乎其微,只是對朝鮮半島南部地區肯定會有不利影響。”李存勳又抽了幾口煙,滅掉菸頭,說道,“我建議,儘快聯繫朝鮮政府,提前疏散半島南部地區的居民,儘量減少附帶傷亡……”

“這些事情我會處理,你什麼時候回來?”

“大約半小時後到達。”

“很好,直接到總參謀部,我也馬上前往總參謀部。”

李存勳點了點頭。他知道,元首已經收到了肯定答覆,打擊行動即將開始。

“還有,記得把分析結果發給總參謀部,告訴項鋌輝,按照計劃行動。”

“明白,信息正在傳輸。”

“就這樣吧,到了總參謀部再說。”

通信結束,李存勳長出了口氣。這時,他才發現額頭上冒出了汗珠。這讓李存勳感到非常震驚,要知道,在他擔任高級間諜的時候,即便面對死亡威脅,也不會冒汗!

難道比以前懦弱了?

李存勳苦笑了一下。這不是懦弱,而是本質上的變化。

作爲間諜,李存勳只需要考慮完成任務、以及自己的生死。現在他卻掌握了所有日本人的生死,一句話就能將1億C萬日本人送入地獄。

擦掉額頭上的汗水,李存勳才點上了香菸。

幾年來,李存勳終於明白潘雲生爲什麼會積極退休。確實不是任何人都能勝任軍情局長這個位置,作爲國家領袖的頭號情報幕僚,軍情局長的建議比任何人的話都有分量,往往能夠左右國家的重大策略。

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處在軍情局長的位置上,哪怕最微小的失誤,都有可能產生無法挽回的損失。

潘雲生在60歲就選擇退休,李存勳甚至懷自己能否幹到6。

飛機即將在首都郊外的空軍基地降落時,李存勳的心情才漸漸平靜了下來。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作爲幕僚,李存勳只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有足夠多的事實證明,王元慶不是那種能夠輕易被幕僚建議左右的國家元首。即便李存勳的回答是否定的,元首也會通過其他方式達到同樣的目的。

這個想法,多少讓李存勳覺得好受一點。

第20章 血性第67章 不得不做序十二全體動員第16章 新聞戰第32章 差距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77章 戰略預備隊第31章 掌握主動權第15章 論爭第86章 引子第51章 刀尖第3章 換屆選舉第74章 軍控協議第33章 兩面三刀第14章 懸疑故事第30章 直接動因第42章 回心轉意第29章 斬首行動第30章 推倒重來第97章 窮途末路第75章 全面化第137章 修鐵路第59章 同與不同第128章 上弦之箭第85章 全面部署第51章 和平解放第31章 兩重天第3章 攻心爲上第68章 設法脫身第28章 戰術調整第109章 留任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15章 統一陰霾第36章 風雲突變第56章 遲到的命令第52章 重大收穫第32章 夢想與現實第48章 緊鑼密鼓第60章 絕不拋棄第11章 新戰術思想第47章 多方因素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56章 連唬帶嚇第18章 鋼鐵雄心第23章 危機四伏第33章 亮底牌第154章 大時代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82章 借題發揮第93章 大轉折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29章 因果關係第1章 科學怪人第140章 千秋功業第117章 南方決戰第59章 星戰計劃第105章 何去何從第28章 貿易大戰第49章 保留第51章 積極備戰第60章 軍備競賽第35章 發展方向第70章 窩裡鬥第56章 前方第72章 代理人第40章 根本矛盾第64章 不謀而合第18章 奪權第15章 有理有據第33章 亮底牌第59章 星戰計劃第53章 當務之急第15章 焦頭爛額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第11章 大國的面子工程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51章 待價而沽第79章 表演時間第33章 揮灑自如第187章 政治化戰爭第73章 大權在握第66章 首輪戰略轟炸第49章 風雲再起第77章 退守固本第170章 外交交鋒第14章 根本職責第44章 死對頭第22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79章 兩個基本點第41章 一鍋端第1章 聯合國風雲第23章 何去何從第20章 做文章第108章 選擇第31章 島內風波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77章 戰略預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