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惡戰的徵兆

和國陸軍的8個軍、20~餘萬大軍陳兵邊境地區,迫使的速度向北推進。

22日夜間,美軍陸戰1師攻克長津湖西岸的林產裡,隨即兵分兩路,一路向西面的前川推進、一路向北面的狼林推進,照此速度,美軍將在第54軍入朝前攻佔狼林;陸戰2師攻克赴戰湖南面的赴戰,隨即也兵分兩路,一路朝東面的把拔裡推進、一路向北面的新興推進,速度之快,超出所有人想像。

原先擔任“前鋒”的第1空中突擊師轉爲“後衛”,除了派遣低空打擊力量協助陸戰隊進攻之外(實際並不明顯,因爲陸戰隊配備了大量武裝直升機、以及部署在兩棲攻擊艦上的F-35B戰鬥機,低空打擊能力不比第1空中突擊師差多少),主要用配備的運輸直升機爲陸戰隊運送作戰人員與作戰物資,擔任後勤保障任務。

表面上,美軍仍然在瘋狂進攻。

實際上,美軍在爲撤退做準備。

此輪作戰行動,美軍取的代號爲“刺豚”。

由這個代號就能看出美軍的意圖。“刺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魚類,遇到天敵的時候身體迅速膨脹數賠,豎起數百根毒刺,讓獵食者無從下口。

美軍用有限的兵力,在數萬平方千米的廣闊地域內向方向發動突擊,迅速擴大作戰區域,讓共和國陸軍參戰後難以迅速包圍2個陸戰師。打得贏,繼續進攻;打不贏,迅速撤退。以美軍強大的空運、特別是垂直空運能力,輔以空中掩護與支援,2個陸戰師能在2天之內撤回咸興,在興南港登船離開朝鮮。

當天,22點,韓軍與美軍第1裝甲師攻佔開城。

從18日凌晨3點過開始,到22日22點,韓美聯軍足足用了115個小時纔打下開城,比預計用時超出14倍!

除了部分向北逃竄地朝軍之外。守衛開城地近15萬朝軍被韓美聯軍全殲。

戰鬥結束後。被韓軍俘虜地朝軍達到37000~餘人。

這是半島戰爭初期規模最大地殲滅戰。卻不是整個半島戰爭中規模最大地殲滅戰。

韓美聯軍攻佔開城前。韓軍攻佔了金川。正在向北猛攻青鶴。青鶴以南。大概還有5到7萬朝軍分佈在各個城鎮與軍事據點。

美軍第1裝甲師沒有立即北上。而是去了開城西面地開豐。等待增援與補充。

負責掃蕩殘餘朝軍地韓軍也沒有立即北上。而是留下來等待物資補給。

韓美聯軍的最大問題不是朝軍頑強抵抗,而是即將告罄的彈藥、油料等作戰物資。

攻打海州港的作戰行動極爲關鍵。爲了儘快打下海州,美軍第1裝甲師抽調一個裝甲旅爲韓軍第甲師與第13步兵師提供支援。

與進攻開城相比,攻打海州地麻煩更大。

從開城到海州只有鐵路,沒有公路。如果沿公路線推進,必須首先攻佔青鶴南面的平山。韓美聯軍沿鐵路線向海州推進前,朝軍炸燬了沿途的6座鐵路橋,給韓美聯軍制造了巨大地麻煩。

22日下午,韓軍先頭部隊纔到達海州灣東岸。

進攻行動從夜間開始,朝軍的頑強抵抗再次讓衝在前面的韓軍吃夠了苦頭。

萬幸的是,開城戰役結束後,被“趕到”平壤以南活動的韓國空軍給予了進攻部隊全力支持,不存在空中支援不足地問題。

當天,爭奪最激烈的仍然是朝鮮北部地區地制空權。

損失慘重的韓國空軍把主力位置讓給了美國空軍(包括艦載航空兵),共和國空軍出動第三個戰鬥機聯隊,投入地作戰飛機數量超架。

白天,共和國與美國戰機交手。

雙方都損失慘重,空戰均從視距外打到視距內,甚至有1架J——4與2F-22A被對手用機關炮擊落!2性能旗鼓相當的制空戰鬥機成了戰場上的絕對主力,空戰性能不佳地F-35系列戰鬥機從一開始就被擋在了空戰的大門之外。爲了避免預警機與電子戰機再次被擊落,雙方均把預警機與電子戰機放置在地面(海面)防空力量地掩護範圍之內,沒讓其前出冒險。

傍晚,共和國公佈的戰況爲擊落敵機、自損架。

隨後,美國公佈地戰況爲擊落敵機、自損架。

似乎雙方心裡都有數,均未故意誇大戰果、也未故意隱瞞戰損。

白天最重要的戰鬥不是爭奪制空權,而是第21~聯隊在15點左右執行的轟炸行動。

爲了阻止到達長津湖與赴戰湖的美軍陸戰隊快速突擊、將美軍困在一塊相對狹小的地域之內,第213大隊的24J-15戰鬥機在第2111與第111大隊的J-14戰鬥機的掩護下,利用特種部隊提供的引導信息,投下枚制導炸彈,摧毀了禿魯江、長津江、赴戰江、虛川江上的1座公路與鐵路大橋。

行動在5鍾內完成,美軍反應過來時,J-15機羣已。

就算美軍陸戰隊的指揮官是白癡,也能看出共和國正在佈一個很大的局,陸軍參戰後首先對付的就是冒進北上的美軍陸戰隊。

進還是退?

美軍指揮官一面讓工兵在推進線路上架設浮橋,一面通過軍事通信網絡商討對策。

擺在美軍面前的現實極爲殘酷,繼續進攻很有可能被入朝作戰的共和國陸軍圍殲,退縮則將失去獲得勝利的唯一機會。

擔任前線指揮官的杜奇威少將最終決定“雙管齊下”。

第1陸戰師與第2陸戰師繼續推進,協同作戰的第1空中突擊師儘快前往五老。

不得不承認,杜奇威的判斷非常準確。

共和國陸軍要想全殲北上地個美軍陸戰師,必須在進攻開始的時候出動空降兵佔領五老。只要第1C11空中突擊師控制了五老,2個陸戰師就無後顧之憂了。

問題是,第1空中突擊師的兵力分散在數萬平方千米範圍內的數個方向上。

按照杜奇威的部署,23日天亮前,第1空中突擊師最多向五老派遣一個機降營。

夜間,第15~隊與第17~聯隊參戰,至此共和國空軍投入了5個戰鬥機聯隊(除了最先參戰的第11連隊與第21~聯隊之外,還有在22日白天參戰的第13~聯隊),投入地J-14戰鬥機與J--15戰鬥機均超過300。爲了支援作戰行動,空軍將第12~隊與第22~隊的2個預警機大隊與2個電子戰大隊派往前線,總共投入預警機16架,時刻保證至少有3架KJ-22型預警機在鴨綠江與圖們江北岸上空巡邏。

19點30,項鋌輝向前線司令部下達了第一道“總參謀長令”。

命令很明確,空軍不惜一切代價在23日1點30到5點30之間奪取朝鮮北部地區的制空權,重點確保幾條空中走廊地安全,爲空降兵開路。空降153旅務必在23日凌晨前做好參戰準備,第一批空降部隊在1點30到2點之間在五老附近着陸,所有作戰部隊務必在5點30之前着陸。

也是說,空降153旅將在23日凌晨參戰。

接到命令後,空軍立即停止了22日夜間的作戰行動,除了執行邊境防空安全巡邏任務的戰鬥機之外,5個聯隊的數百架戰機全部返航,爲2日凌晨的戰鬥做準備。

共和國空軍突然“撤場”,大規突擊地徵兆太明顯了。

杜奇威在211點左右到達設在興南的第1空中突擊師地指揮部,要求立即將附近的所有空中突擊部隊派往五老。

問題是,杜奇威是陸戰隊少將,第1空中突擊師是陸軍部隊。

即便不考慮部隊隸屬上地問題,第1空中突擊師的大部分作戰部隊也正在返回駐地的途中。因爲嚴重依賴以直升機爲主地低空突擊力量,所以第1空中突擊師的後勤需求最爲巨大。即便直升機返航後不做任何維護,總得補充燃料,讓飛行員吃口晚飯,才能再次出發吧。

這麼折騰下來,第1空中突擊師根本無法在23日天亮前向五老增派更多地兵力。

22點30,杜奇威趕到五老,親自安排防禦部署。

可惜的是,當時到達五老地只有一個步兵連,防禦部署做得再完美都無法彌補兵力欠缺。

作爲美國海軍陸戰隊最有才華的將軍,杜奇威深知即將爆發的戰鬥有多麼殘酷。

23點,杜奇威返回第2陸戰師指揮部,首先命令第2陸戰師停止進攻,隨即向第1陸戰師下達了類似的命令。

只是,杜奇威的行動慢了一點。

下達命令時,第2戰師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平山裡與山水裡、第1陸戰師的先頭部隊到達了龍林與文嶽裡、算上到達北青的第1陸戰師的作戰部隊,2個陸戰師的多名官兵分散在面積近3萬平方千米的地域內,戰線總長度超過500千米!第1C11空中突擊師更加分散,除了留在興南的3000多名官兵之外,另外11C多名官兵以連、甚至排爲單位撒佈在整個戰場上。

如果遭到突然襲擊,美軍根本不可能由進攻轉爲防禦狀態。

面對即將降臨的危險,杜奇威卻無計可施。

杜奇威忙着解決“問題”的時候,駐紮在秋梨溝空軍基地的空降153旅的多名作戰官兵(該旅總兵力超過7500人,近一半是非作戰人員)正在爲戰鬥做準備。

升任中尉排長的李東石仍然像當班長時那樣,逐一檢查了每一名士兵的裝備。

戰場既是軍人建功立業的舞臺,又是軍人流血犧牲的墓地。

準備充分與否,將決定軍人的最終歸屬。

第39章 空中航母第67章 黑色十五分鐘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8章 隨敗猶榮第86章 最後的孤島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52章 緊急會議第136章 長遠謀劃第36章 軍事儲備體制第23章 戰略屏障第82章 靠山與替罪羊第55章 包餃子第55章 心照不宣第11章 定策第9章 艱難處境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26章 新班子第31章 掌握主動權第128章 借題發揮第188章 摧枯拉朽第3章 日印結盟第32章 差距第22章 空中爭雄第16章 政治家第21章 倒計時的信號第13章 同志加兄弟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47章 多方因素第88章 閃電般的戰鬥第71章 全面爆發第36章 栽贓嫁禍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55章 新焦點序十一秘密轉運第26章 領袖序十八神秘物質第31章 暗算第136章 長遠謀劃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62章 溝通第4章 倫敦條約第35章 尷尬的霸權第14章 真實身份第58章 主宰天空第70章 換位指揮第121章 天軍登場第3章 換屆選舉第10章 最佳男演員第67章 主力對決第94章 喘口氣第6章 拷問第87章 最後的反制第13章 聯合火力支援第100章 左鉤拳第58章 主宰天空第72章 代理人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162章 連環套第33章 壟斷經營第93章 煮熟的鴨子飛了第43章 返回中央第77章 急轉直下第10章 轉折點第95章 死局第2章 軍事政變第56章 遲到的命令第14章 隱秘行動第79章 獨角戲第81章 化危爲機第88章 地面戰鬥第29章 目的第79章 兩個基本點第83章 最後席位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32章 信號第78章 以假亂真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39章 主權宣言第64章 有條不紊第20章 修憲第16章 基礎第45章 外強中乾第58章 空中化第75章 全面化第88章 公開較量第180章 下基層第6章 管中窺豹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第74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16章 基礎第14章 與時間賽跑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41章 針鋒相對第117章 全線吃緊第10章 新人報到第53章 當務之急第46章 隔岸觀火第38章 自主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