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兵棋推演

晨前,潘雲生來到了總參謀部作戰會議中心。

紀佑國執政時,軍情局在編制與行政上都隸屬於總參謀部,直接向總參謀長負責。趙潤東上臺後,軍情局在編制上仍然隸屬於總參謀部,行政關係轉給了國防部,戰爭事務向總參謀長負責,平常事務向國防部長負責。

趙潤東的這一改動,無非想將軍情局置於國防部文職官員的管制之下。

最初的時候,潘雲生還有點不太適應,後來漸漸也覺得沒多大變化。什麼是“戰爭事務”、什麼是“平常事務”都由軍情局決定。潘雲生照常向彭茂邦負責,不用過多理會新上任的國防部長顧衛民。

見到彭茂邦、項鋌輝、遊鴻君等人都已在座,潘雲生趕緊坐到了彭茂邦旁邊的位置上。

“人已到齊,我們開始吧。”彭茂邦滅掉菸頭,轉頭朝潘雲生看了一眼,“老潘,還是你先來。”

在部下面前,彭茂邦稱呼潘雲生都是“老潘”,不是“小潘”。

潘雲生將幾張帶來的照片交給了文秘參謀,起身走到大屏幕前。等到第一張照片出現在屏幕上的時候,他才說道:“這是偵察衛星剛剛拍下的,集結在兩伊邊境地區的美軍地面部隊全部進入攻擊出發陣地,總計三個步兵師與一個海軍陸戰隊師,總兵力在八萬到九萬之間。”

等到文秘參謀換上第二張照片,潘雲生接着說道:“這是美軍戰線後方的幾個兵力集結點,幾張照片合在了一起。右側是位於巴士拉東南的美軍基地,駐紮在此的是第011空中突擊師。左上側是位於阿馬拉地美軍空軍基地,駐紮在此的是第82空降師。左下側是巴士拉東面的美軍基地,駐紮在此地是第地師。”

會議室內,百十來個參謀都聚精會神的聽着,沒人打斷潘雲生的話。

“除了美軍地面部隊地部署情況。我們還要了解伊朗軍隊地部署情況。”潘雲生讓文秘參謀換上了第三張照片。“這是胡齊斯坦省地地形地貌圖。上面標註了伊朗軍隊地防禦部署情況。爲了儘量逼真。我們沒有結合伊朗提供地軍事情報。全部採用偵察衛星拍下地照片合成了這幅軍事部署圖。從中可以看出。伊朗軍隊地主力部署在阿瓦士、霍拉姆沙赫爾、阿巴丹與霍梅尼港。”

等潘雲生說完。彭茂邦說道:“按照之前安排。遊鴻君扮演紅方。項鋌輝扮演藍方。半個小時後開始兵棋推演。”

會議室內地參謀分成了“兩派”。分別跟遊鴻君扮演“伊朗”、與項鋌輝扮演“美國”。

趁參謀討論地機會。潘雲生過來坐到了彭茂邦地身邊。

彭茂邦組織這場“臨陣推演”。主要就是讓總參謀部地官兵熟悉美軍地作戰模式。鍛鍊參謀地能力。選拔優秀人才。

按照紀佑國地安排。對國防部進行改組後。下一個就輪到總參謀部。

雖然紀佑國已經離任,但是趙潤東與彭茂邦都決心繼續推進改革。總參謀部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消除軍兵種界線,建立聯合指揮中心,摸索聯合指揮方式。只要總參謀部順利完成改革,新地指揮模式將逐步推廣到各個軍區與各支部隊。最終聯合指揮司令部將逐步取代各個軍區與軍種司令部,成爲共和**隊的標準指揮模式。

在此之前,彭茂邦已經做了“試點”。

第四次印巴戰爭與東海戰爭,彭茂邦讓項鋌輝擔任前線指揮官,全權指揮各軍兵種參戰部隊,就是在探索聯合指揮地有效方法。

此次,彭茂邦讓項鋌輝扮演“美軍”,目的就是想讓大家知道聯合指揮地優點。

雖然彭茂邦還沒有“指定”接班人,但是大部分人都認爲,後起的項鋌輝將超過一直跟隨彭茂邦的遊鴻君,成爲共和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總參謀長。潘雲生持同樣的觀點,因爲彭茂邦不是那種“任人唯親”的人。

半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分成兩派的參謀分別站在會議桌的兩邊。

“都準備好了嗎?”彭茂邦敲了敲桌子,說道,“這只是一次臨時推演,由我跟老潘當裁判,沒問題吧?”

項鋌輝與遊鴻君都笑了起來。

正式兵棋推演時,裁判不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而是一個龐大的團隊。裁判工作也不是說誰贏就誰贏,而是由計算機根據相關數學模型綜合分析得出最終結論。

“既然沒問題,我們就開始吧。項鋌輝,你先來。”

兵棋推演開始,項鋌輝首先出動戰術航空兵與第1空中突擊師的低空打擊力量掩護第3機械化步兵師、第1裝

拉姆沙赫爾西北突入伊朗境內,向卡倫河挺進,駐紮在霍拉姆沙赫爾與阿巴丹的伊朗軍隊的架勢。遊鴻君立即出動駐紮在霍梅尼港與拉姆希爾的2個步兵師向卡倫河東岸前進,力爭將美軍擋在卡倫河西岸,同時保住卡倫河下游的橋樑與渡口,爲霍拉姆沙赫爾與阿巴丹的守軍提供援助。

第一步,遊鴻君就犯了一個明顯錯誤。

霍拉姆沙赫爾與阿巴丹屬於“邊境城市”,緊靠伊拉克,東面是注入阿拉伯河的卡倫河、東南是兩河三角洲,沒有防禦縱深。在兵力、兵器、火力均不如對手,又沒有戰場制空權的情況下,伊朗軍隊應該主動放棄霍拉姆沙赫爾與阿巴丹,撤推到卡倫河東岸,利用卡倫河拖延美軍的挺進速度,爲後方的兵力調整爭取時間。

從客觀的角度講,遊鴻君不得不犯這個錯誤。

如果主動退卻,對伊朗軍隊的士氣將造成嚴重打擊。如果主動退卻變成了潰退,後果將不堪設想。美軍掌握着制空權,駐紮在霍拉姆沙赫爾與阿巴丹的伊朗軍隊離開城市就將遭到狂轟濫炸,有沒有能力度過卡倫河都是問題。遊鴻君的想法是犧牲掉霍拉姆沙赫爾與阿巴丹的守軍,拖住美軍的步伐。

兩位裁判一致判決遊鴻君在霍拉姆沙赫爾與阿巴丹的防禦“無效”。

戰鬥進入第二輪,項鋌輝直接派出了第1空中突擊師,首先攻佔阿瓦士機場,然後出動戰術空運力量將第82空降師空運至機場,隨即在航空兵與低空打擊力量的掩護下攻打阿瓦士,第1空中突擊師則出動低空突擊部隊向阿瓦士東北面的烏斯吉德蘇萊曼、東面的哈夫特蓋勒、東南面的拉姆希爾發動進攻,部署在海灣的美軍艦隊炮擊佐赫雷河下游的亨迪詹,切斷了從沿海地區向胡齊斯坦省增援的地面通道。

這一輪進攻,項鋌輝“打得”行雲流水,利用空中突擊部隊與空降部隊完成了戰役迂迴,一下將胡齊斯坦省南部地區的1多萬伊朗軍隊放進了口袋裡。

相對而言,遊鴻君“打得”非常艱難。

在應付第011空中突擊師的時候,他手裡的兵力相當有限,防空能力明顯不足。對付向四周突擊的空中機動部隊時,因爲過早的將兵力集中在了阿巴丹與霍梅尼港方向,導致後方嚴重空虛,無力應對。

打到這一步,項鋌輝還沒讓海灣地區的兩棲遠征部隊上場,局面就確定了下來。

似乎是故意爲難項鋌輝,彭茂邦在裁決的時候,認定第3機械化步兵師在霍拉姆沙赫爾與伊朗軍隊苦戰,第1裝甲師在阿巴丹陷入僵局,均無法及時渡過卡倫河,向阿瓦士挺進。第1C1空中突擊師單獨攻打阿瓦士,與伊朗軍隊發生惡戰,沒能及時佔領阿瓦士,美軍整條戰線面臨崩潰的危險。

潘雲生也“火上澆油”,認定伊朗的3個步兵師順利通過迪茲河河谷,到達胡齊斯坦省北部的安迪梅什克;2個步兵師順利翻過恰哈巴亞里山口,到達胡齊斯坦省東面的伊澤。兩支增援部隊分別進攻被第01空中突擊師佔領的烏斯吉德蘇萊曼與哈夫特蓋勒,正在向阿瓦士方向挺進。

很明顯,這兩個裁決都有失“公允”。

只是,不管是項鋌輝,還是“藍軍”參謀都敢怒不敢言。這既是故意刁難,也是特別考驗。

局勢明顯對“美軍”不利。

如果2支增援部隊分別打下了烏斯吉德蘇萊曼與哈夫特蓋勒,通往阿瓦士的大門就打開了。正在苦戰的第1空中突擊師將遭到裡外夾攻,第82空降師因爲缺乏重型裝備,很難在防禦作戰中擋住伊朗步兵師的進攻。到時候,2支攻擊阿瓦士的美軍快速突擊部隊將遭遇滅頂之災。

丟掉了阿瓦士,攻打霍拉姆沙赫爾與阿巴丹的作戰行動將失去意義。

只要盤活了戰局,伊朗軍隊就能從阿瓦士方向度過卡倫河,繞到美軍左翼,首先打垮第3機械化步兵師,迫使第1裝甲師撤出阿巴丹。

接下來該怎麼打?

項鋌輝沒有立即“出招”,而是申請了15鐘的“中場休息”。

彭茂邦與潘雲生都有點得意。項鋌輝是共和**隊裡出了名的戰將,如果能夠難倒項鋌輝,不但能夠讓項鋌輝變得更成熟,還能順帶殺殺項鋌輝的氣勢。彭茂邦與潘雲生早就想好了,即便用上“作弊”手段,也要讓項鋌輝栽個跟頭。

第84章 內訌序十六縱橫捭闔第14章 三足鼎立第53章 快速調整第25章 欲擒故縱第9章 民間力量第109章 決戰戰場第5章 軍情局長第66章 戰爭決議第78章 以假亂真第6章 錢的問題第45章 坐享其成第9章 新老交替第49章 風雲再起第82章 外交戰第101章 戰火蔓延第19章 請求援助第35章 絕路第66章 人選第59章 未來第46章 家門不幸第51章 放話第19章 處處被動第36章 致命決策第84章 王牌軍的實力第51章 輪迴第88章 虎將虎軍第4章 停戰談判第111章 一擊即潰第1章 激活第52章 出其不意第68章 量才爲用第100章 囑託第22章 局外人第38章 戰爭跡象第17章 多事之秋第41章 必然選擇第47章 兔死狗烹第31章 換裝序幕第76章 變味第87章 最後的反制第44章 第一槍第124章 領跑者第76章 有限反擊第12章 鎖定目標第127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69章 轉移重點第112章 行刑第36章 先進理念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59章 未來第35章 尷尬的霸權第46章 惡戰的徵兆第28章 共和國的憤怒第101章 戰火蔓延第34章 事發突然第48章 玩火者第179章 外長會晤第40章 窗戶紙第150章 片面停火第100章 囑託第124章 領跑者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140章 千秋功業第85章 全面部署第70章 明爭暗鬥第86章 戰前動員第28章 促談第142章 地面決戰第27章 統一步調第77章 皇家空軍的選擇第41章 龍牆第71章 全面爆發第9章 熱點時局第65章 隨機應變第86章 增援部隊第64章 龍出昇天第125章 毀滅炮擊第9章 頭號盟友第87章 強力佯攻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19章 安全基石第20章 重大消息第151章 心領神會第175章 政治領袖第68章 動員第60章 關鍵點第153章 機會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64章 不謀而合第86章 增援部隊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1章 遲來的條約第58章 全面爆發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25章 無價的道義第72章 代理人第28章 硝煙升起第53章 快速調整第22章 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