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共和國新聞媒體的報道,美國發生的以軍人爲主的暴動來得非常突然,沒有任何徵兆。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早在9月底,即美國當局宣佈無條件投降之後,共和國最高統帥部就命令天軍立即發射一批軍事偵察衛星,並且出動高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監視美國全境。雖然共和國此舉的目的是要掌握美國本土的軍事部署情況,以及美軍的動向,爲接下來佔領美國本土做準備,但是當成千上萬的美軍脫下軍服,帶着武器裝備離開軍營,開始大肆破壞民用設施的時候,這一部署肯定返回了應有的作用。
很顯然,以當時的情況,共和國沒有辦法採取任何干預行動。
最先出現動盪的就是美國東部沿海地區、費城以南的幾座主要城市,即巴爾的摩、華盛頓、弗吉尼亞比奇、諾福克等地。
這也很好理解,因爲這一地區是美國軍事力量部署最集中,且與歐洲最近的地區。
根據戰後公佈的調查結果,當時部署在該地區的美軍接到了一個代號爲“黑色末日”的行動命令,要求所有軍人在10月5日帶着武器走出軍營,破壞所有基礎設施,防止共和國軍隊利用這些設施來對付美國人。雖然這道命令沒有出處,很多軍人甚至不知道有沒有下達過這樣的命令,但是在10月5日當天,駐紮在該地區的近400萬美軍中,仍然有半數以上離開軍營,進入市區與城鎮,開始肆無忌憚的破壞公共基礎設施。當然,這其中免不了一些惡性事件,也有不少兵痞趁此機會搶劫平民財物,甚至有不少美軍官兵在暴動之後沒有返回軍營,而是當了逃兵。
暴動首先出現在切薩皮克灣周邊地區,絕對不是偶然。
前面提到過,早在共和國陸戰隊登上美國本土之前,甚至在大規模戰略打擊全面展開之前,爲了打垮美國海軍、以及美國的抵抗意志,共和國海軍就對切薩皮克灣的美國海軍基地與附近的大小城鎮進行了一次戰略打擊,並且用掉了數十萬噸的彈藥。而這此打擊,不但摧毀了該地區的大部分軍事目標,也破壞了民用基礎設施,迫使費城、巴爾的摩、華盛頓與弗吉尼亞比奇的大部分市民背井離鄉。到2063年10月,除了已經被共和國陸戰隊佔領的費城之外,其他幾座大城市已經是十室九空,留下來的平民僅有戰前的十分之一,即大約只有300萬到350萬人,而當時部署在該地區的美軍多達400萬。也就是說,在切薩皮克灣周邊地區,美軍人數超過了平民人數。從某種意義上講,該地區已經完全軍事化,是徹底的軍事區域。也就是說,在進行破壞的時候,美軍幾乎不用顧慮對平民產生的影響。留下來的那十分之一的平民,也早就習慣了廢墟中的生活,沒有了自來水、沒有了電力、沒有天然氣對他們的影響並不大。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必須提到,這裡是除了東南部地區之外,距離美國臨時首都最遠的地區,即美國當局對該地區的美軍控制力量最弱。因爲通信受到干擾,所以早在美國當局遷都丹佛之前,美國總統就任命了一位元帥級別的戰區指揮官,而這也是美國曆史上的第七位元帥,美國當局在這場戰爭中冊封的第五名元帥。如此一來,在要不要投降,以及什麼時候投降的問題上,是由戰區司令決定,受總統的影響並不大。
更重要的是,該地區是美國白人最集中的地區之一,也是美國與歐洲關係最爲密切的地區之一。除了新英格蘭地區的英格蘭後裔之外,還有很多愛爾蘭後裔、荷蘭後裔與德國後裔,甚至有不少猶太人。毋庸置疑,這些人對美國當局做出的無條件投降非常不滿,至少在白人上層社會中,幾乎沒人願意投降,甚至有不少白人認爲,與其在戰後遭到奴役,還不如在戰場上拼死戰鬥。當然,這些叫囂着要死戰到底的白人中,沒有幾個真正的死戰到底,他們只是希望那些因爲家景貧寒而不得不參軍服役的美國大兵戰鬥到底,而且是爲他們的利益戰鬥到底。
最後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共和國陸戰隊已經佔領了費城,到巴爾的摩也就是幾個小時的事情,即便是進軍弗吉尼亞比奇也花不了一天時間。也就是說,如果美軍再不採取行動,隨着共和國陸戰隊的百萬大軍從費城南下,再也沒有機會採取行動了,到時候美國最繁榮地區的公共基礎設施就會成爲奴役美國人的工具。
問題是,這種沒有組織的行動很快就變成了暴動。
對於早已對戰爭失去希望的美國大兵來說,如果在戰爭結束之前撈上一票,免得在戰後過上悲慘日子遠比盡到軍人職責,爲一個即將成爲歷史的政府服務更加重要。事實上,當時參與行動的美國軍人中,幾乎所有人都懷有這樣的想法,即在戰爭結束之前撈點好處,好度過戰後的艱難時光。
根據戰後調查,僅在10月5日一天,就有數千名平民死於暴動,大部分與劫掠有關。
這還僅僅是個開始!
10月7日,以底特率爲核心的五大湖地區的美軍發生暴動。衝出軍營的近300萬美軍不但破壞了沒有在戰爭中被炸燬的公共基礎設施,還炸燬了在戰略打擊期間分散安置的各種工業設施,甚至該地區的絕大部分橋樑。
可以說,美軍的破壞行動非常徹底!
在此期間,發生了更爲嚴重的搶劫。因爲共和國陸軍的先頭部隊還在布法羅與加拿大的多倫多,距離底特率、芝加哥與密爾沃基好幾百千米,所以美國當局出動了憲兵與軍事警察進行鎮壓,只是鎮壓行動很快就變成了巷戰。
這場由美軍對美軍的戰鬥一直持續到10月11日,直到暴動的美軍耗光彈藥與食物才宣告結束。雖然美國當局沒有承認在戰爭期間處置過暴動軍人,但是根據戰後調查,在集約集團佔領軍到達之前,美軍至少處決了2萬名參與暴動的官兵,其中主要是基層軍官。只不過與參與暴動的軍人總量比起來,這點人就算不了什麼了。更重要的是,2萬名被處決的官兵中大都在鎮壓的過程中,而不是在鎮壓之後。
事實上,包括之前發生在切薩皮克灣周邊地區的暴動,以及之後發生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區、佛羅里達半島、得克薩斯州等地的暴動中,真正遭到懲罰的美軍官兵並不多,更別說因爲參與暴動而被處決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爲參與暴動的美軍太多了,根本不可能全部鎮壓,更不可能全部處決。可以說,到底有多少麼美軍參與了暴動,恐怕誰也說不清楚。戰後,共和國當局公佈了一份不太準確的調查報告,到10月25日,也就是共和國陸軍與陸戰隊按照計劃,開始大規模進駐美國本土的軍事基地,成建制的整編美軍之前,在大約3500萬美國軍人中,至少有3000萬參與或者間接參與了暴動,其中半數以上在暴動中獲得了好處。非常可惜的是,共和國當局無權處理這些參與了暴動的美國軍人,因爲拿不出確鑿證據,戰後成立的美國聯邦政府也無權處理這些暴徒。事實上,因爲在戰爭期間喪失了大批勞動力,特別是壯年勞動力,
美國的戰後重建工作急需退役軍人,所以也沒有多少人願意懲罰這些參與過暴動的軍人。
不管怎麼說,在戰爭結束之前,發生在美國的這些暴動是不折不扣的悲劇。
從美國自身的角度出發,這種全國性的暴動沒有任何意義。首先得承認,在已經戰敗的情況下,被勝利者佔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要知道,100多年前,美國也以同樣的方式佔領了日本。既然必然會被佔領,那麼破壞自己領土上的基礎設施對佔領者造成的麻煩就遠遠比不上自身的損失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大戰結束之後,因爲國內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幾乎所有在戰火中保存下來的工業設施都被摧毀,還有作爲國家基礎的公共設施遭到全面破壞,就算美國仍然有數億人口,而且附着在國民之上的文化與知識並沒被戰火摧毀,美國的復興也變得困難重重,甚至遙不可及。要知道,大戰結束後的第二年,因爲極度的貧困、以及糧食減產帶來的饑荒,美國爆發了戰後第一次國內動盪。2066年,大戰結束後的第三年,美國爆發了歷史上最嚴重的霍亂,至少有一百多萬人因爲得不到乾淨的飲用水與及時的醫療救助而被疾病奪去生命。雖然對於擁有6億人(2065年的統計數據)的美國來說,這點人不算什麼,可是對於美國社會來說,這卻是無法癒合的傷口。事實上,正是這些動盪,以及因爲戰爭期間肆無忌憚的破壞行動的後遺症,讓美國社會割裂。2083年底,大戰結束後的20年,在美國的全民公決中,佔美國人口總量70%的非裔、拉裔與亞裔都做出了獨立選擇,即按照民族聚居劃分,將美國分割成七個完全獨立的國家,再在這七個國家的基礎之上成立一個類似於俄羅斯邦聯的鬆散聯合體。
毫無疑問,作爲幕後策劃者,歐洲也沒有能夠獲得多少好處。
不可否認,最初的時候,暴動給共和國當局製造了很大的麻煩。別的不說,原本計劃在10月10日開始的佔領行動,被迫一再推遲,最終在 25日才全面開始,因此到10月31日的時候,即正式簽署投降書的時候,美國仍然沒有完全被共和國軍隊佔領。直到11月15日,共和國軍隊才完成佔領行動,因此11月15日成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正式全面結束的紀念日。這一影響,最顯著的地方就是讓共和國多支出了大約2000億元的戰爭開支,並且因爲倉促的佔領行動,而導致數百名官兵傷亡。當然,這也讓執行佔領任務的共和國軍人不得不在地球另外一邊多呆上半個月到一個月。
關鍵問題是,從長遠來看,這些影響微乎其微。要知道,因爲動盪而導致美國社會割裂,最終使美國分裂成七個國家,最大的受害者不是美國人,至少不是全部美國人,而是大西洋對岸的歐洲。原因很簡單,在美國基礎上誕生的七個國家中,只有在新英格蘭地區建立的“白美”與歐洲保持着密切關係,以及在切薩皮克灣以南地區的“泛美”、在五大湖地區的“內美”與歐洲還算友好,其他四個國家,即密西西比河下游的“黑美”、從得克薩斯州往西的“墨美”、以俄勒岡州與華盛頓州爲基礎的“西美”、以及以阿拉斯加爲主的“北美”都與歐洲沒有太大的關係,甚至沒有任何往來。更重要的是,即便如此,歐洲也沒有獲得進入“白美”的機會,以共和國爲主的集約集團仍然是北美洲大陸的主宰者,是新的世界秩序的主宰者。也就是說,最終的結果與歐洲當局最初策劃暴動,用美國人的手來破壞美國的基礎設施,給共和國製造麻煩所要達到的目的截然相反。
問題就在與,共和國當局爲什麼沒有阻止美國軍隊的暴動?
按照共和國當局給出的理由,不是不想阻止,而是沒有能力阻止。
顯然,這種說法很值得商榷,或者說只是檯面之詞。
要知道,共和國當局計劃在10月10日出兵佔領美國本土。不管怎麼說,美國軍隊暴動不會對共和國的軍事準備產生影響。即便有影響,共和國當局也可以命令部署在大西洋上的海軍,以及天軍採取行動,幫助美國當局鎮壓暴動的美軍。也就是說,共和國當局實際上沒有理由把出兵佔領美國的時間延遲半個月。
由此可見,共和國當局不是不能阻止,而是不想阻止。
從前面的分析就看得出來,美國軍隊暴動,從長遠來看,對共和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因此共和國當局沒有理由加以阻止。關鍵就在後事的發展上,即共和國當局利用美國軍隊暴動造成的影響,最終達到了用美國人的選票來肢解美國的目的。要知道,共和國早已承諾不已軍事手段佔領與肢解美國,卻沒有承諾不讓美國人做出選擇。事實上,也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止美國人自行決定國家的未來,即沒有任何國家能夠阻止美國公民對國家未來進行的公決。
當然,美軍暴動的後繼影響也有共和國的因素。
拿發生在2064年春季的饑荒來說,這完全可以避免。要知道,早在2060年,共和國當局就意識到,戰爭造成的嚴重破壞,會使美國在戰後爆發饑荒,所以早就向世界上最大的產糧國印度訂購了足以讓8億美國人消耗半年的糧食。如此一來,隨着夏糧與秋糧收穫,美國將在2064年冬季之前解決糧荒問題。更重要的是,在2063年底,共和國就已經把上億噸糧食送到了古巴,就等裝船運往美國了。結果是,在糧食危機爆發的時候,共和國當局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延遲運送糧食,或者沒有按計劃運送全部糧食。結果就是,這場嚴重的糧荒導致數億萬計的美國人餓死街頭,並且使美國的社會秩序全面崩潰,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爲了填飽肚皮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暫且不說美國國內的犯罪率到底有多高,這場糧荒至少讓數十萬美國人飄洋過海,遠走他鄉,到大西洋與太平洋對岸的歐洲與共和國謀生,其中不少是年輕婦女!
與之類似的,還是2066年的瘟疫。當時共和國也絕對有能力幫助美國人度過難關,只是在美國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共和國沒有伸出援助之手,準確的說,是沒有向所有美國人伸出援助之手,只是幫助部分美國人度過了難關,還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讓歐洲無法援助新英格蘭地區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白人。
這些因素結合到一起,產生的影響就是美國社會永久性的以種羣割裂開了。
不管怎麼說,共和國最終達到了目的。
當然,共和國的這些舉措,也在戰後飽受非議。
在很多人看來,共和國想方設法的肢解俄羅斯還比較容易理解,畢竟俄羅斯是共和國最大的鄰國,也是對共和國本土威脅最大的國家。從保護共和國自身利益出發,只有肢解才能消除俄羅斯帶來的全部威脅。正是如此,在共和國執意要將俄羅斯又聯邦變成邦聯的情況下,歐洲也束手無策。
問題就是,共和國有必要肢解美國嗎?
如果說沒有必要,肯定沒人相信。
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肢解美國,共和國纔算真正打贏了第三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