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一擁而上

…許與裴承毅親自指揮與炸馬里亞納羣島的行凹押不義到美國向俄羅斯派遣地面部隊影響。從4月刀日開始到月7日結束,整整。天內。天軍轟炸機部隊出動據批次、8駝架次,消耗巡航導彈舊萬餘枚,摧毀目標旦四餘個,損失轟炸機。架。傷亡飛行員口人。

如果光從損失與戰果來看。這。天的轟炸行動非常圓滿。

事實上,在這組統計數據中。最值得關注的還是攻擊效率,即消耗彈藥與摧毀目標的比值。毫無疑問。現的攻擊效率,不但算不上高。還低得嚇人。要知道,在以往的所有局部戰爭中,包括與美國直接對抗的中東戰爭,戰略轟炸機部隊的攻擊效率都是這個數據的好幾倍,至少都在糊以上。即便局部戰爭的強度有限,對提高攻擊效率有幫助,但是在前面的作戰行動中,即在大陸戰場上的轟炸行動中,攻擊效率也從來沒有低於 慣,基本上都保持在淤以上。也許有人會說,大陸戰場上面對的是俄羅斯、太平洋戰場上面對的是美國,攻擊效率低一點也很正常,可是低到豌,力枚導彈才能摧毀,個目標,那就很不正常了。

以當時的情況,美軍完善的防空與攔截系統確實起到了作用。

問題是,導致攻擊效率如此低下的主要原因還是在共和國軍隊自身。

根據戰後公佈的一些消息,大陸戰場上的作戰消耗遠遠超過了之前預期,原本計哉能夠使用半年的彈藥儲備。結果在前4個月就消耗一空。要知道,這裡的“彈藥儲備”包括共和國軍火企業在此期間生產的彈藥。也就是說,到4月底的時候,共和國軍火庫裡的巡航導彈就將告蔡。當然。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爲消耗速度超過預期。所以在2餾年初,國防部就調整了彈藥生產計劃,要求軍火企業提高產能。

問題是,在生產能力無法迅速提高的情況下,即新建造的廠房還沒有竣工、新訂購的生產線還沒有投產,而已有生產線已經出小時不間斷的運轉。要想提高產能,唯一的辦法就是簡化生產程序。如此一來,肯定會降低彈藥的技術指標,即降低彈藥的性能。

正是如此,在太平洋戰場上。轟炸機使用的巡航導彈實際上是“簡化版。的巡航導彈。

%, 萬

按照共和國國防部在戰後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早在戰爭爆發前,共和國天軍就針對戰爭期間,各類精密彈藥即精確制導彈藥,天軍是精確制導彈藥的最大買家的消耗量將超過戰前預期、庫存不足、產能不夠等待殊情況,制訂了一份秘密備用方案,而該方案的核心就是通過降低戰術指標來簡化精密彈藥的生產程序,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迅速提高彈藥產能,滿足戰爭需求。

就拿專門供戰略轟炸機使用的重型巡航導彈來說,在不配備核彈頭。也就是不以戰略打擊爲主的情況下,完全可以降低部分不必要的戰術指標,比如可以將複合閉路制導系統簡化成最基本的控制系統,即利用一個電磁場強度過載斷路器,讓制導系統在受到強制電磁干擾的情況下自動關閉,導彈則按照固定彈道飛完最後幾十千米,從而省去了複雜、而且昂貴的閉路制導系統,大大簡化了生產工藝,提高了生產效率。

問題是,簡化了制導系統。導彈的攻擊精度肯定會受到影響。

更重要的是,先進的制導系統還對提高突防率有很大的幫助。仍然以重型巡航導彈幕說,在突防階段。即便遇到強制電磁干擾,導彈上的一套光學傳感器還是會繼續工作,接收到高能激光照射的時候會讓導彈進行規避,並且在規避之後讓導彈回到原來的彈道上,從而使導彈具備應付激光攔截系統的能力。簡化了制導系統之後,這些功能都不存在了,或者被弱化了,從而使導彈在攔截系統面前的突防效率大打折扣。

這一點,美軍的戰鬥記錄就能佐證。

根據戰後收集到的相關證據,在踢年4月刀日到月7日,馬里亞納羣島的美軍防空部隊與防禦系統擊落與攔截各類目標近6萬個,其中攔截系統攔截的超過萬個。即便這一戰果有些水分共和國天軍在戰後只承認不到糊的巡航導彈被美軍攔截,而當時能夠進入美軍防禦系統攔截範圍的只有戰略轟炸機投射的巡航導彈,減半計算的話,也足以證明簡化後的巡航導彈確實存在嚴重的性能缺陷。

問題是,在戰爭期間,保證產量永遠比保證質量重要得多。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生產的“黑豹。坦克被共認爲最優秀的中型坦克。性能遠遠超過了蘇聯的下碧。可是其產量卻比,凹低得多,即便不考慮因爲過於精密導致較高的故障率”輛“黑豹。都要面對近舊輛下凹,這樣的數量差距,足以讓任何性能優勢變得蕩然無存。

當然,性聰上的缺陷也不能迴避。

由此可見,戰爭期間,共和國陸續淘汰了巡航導彈,用使用相對簡單的非制導彈藥與動能彈藥的空天轟炸機取代了戰略轟炸機,也與巡航導彈本身的缺陷、特別是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難以大幅度提高產能有很大的關係吧。

只不過。誰也不能否認,這。天的轟炸取得了決定性的戰果。

別看只轟炸了旦四多個目標,而且其中半數以上都是移動目標,即車輛、艦艇,而不是基礎設施。可是千萬別忘了,轟炸範圍就那麼大。即便算上所有島嶼,馬里亞納羣島的陸地面積也就只有 凹平方千米出頭,與一座擁有助萬人口的城市的城區面積差不多,而在這麼一座城市內,真正值得轟炸的軍事目標與重要基礎設施肯定不到口。個。甚至不會超過旦。

從共和國天軍公佈的轟炸結果來看,在這。天的轟炸之後,馬里亞納羣島上的美軍軍事基地基本上全面癱瘓。說愕準確一點,是暴露在地面上的基礎設施全部被摧毀,或者失去了修復價值。也就是說,天軍按照計劃完成了轟炸任務。雖然以當時的情況,共和國的情報系統肯定掌握了部分美軍地下設施的情報。而且天軍也有對付地下設施的彈藥,但是從戰後公佈的一些資料來看。天軍並沒轟炸島上的地下設施。

可以說,這算得上是個比較大的失誤。

要知道,對登陸部隊來說。真正的威脅肯定不是來自地面,而是來自地下。

,一口正

從戰術上分析,登陸之前,共和國海軍肯定得奪取制海權,至少要在登陸期間掌握制海權,不然運送登陸部隊的兩棲艦隊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陸戰隊上岸之後的進攻行動也得不到保證。以共和國海軍、以及陸戰隊的火力,能夠發起登陸戰役,就有足夠的能力摧毀島上的軍事設施,準確的說,是地面軍事設施。別的不說,只要有一支航母戰鬥羣的護航戰艦在登陸場附近活動。就能用艦炮摧毀馬里亞納羣島中任何一座島嶼上的地面軍事設施。相對而言,美軍的地下設施都很堅固,不是海軍與陸戰隊的戰術武器所能對付的,肯定得使用大威力武器,而這也正是戰略轟炸機的強項。

事實上。陸戰隊上岸後,最大的威脅就來自地面以下。

後來爲了這件事情,天軍還處理了幾個專門負責戰術規劃的高級參謀。

不管怎麼說,這個失誤讓海軍與陸戰隊都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在轟炸機全力出動的時候,海軍的太平洋第一艦隊與第三艦隊也已開赴戰場,第一艦隊在馬里亞納羣島西部海域活動,第三艦隊則在北面的火山羣島海域活動。如此一來,相對較弱的第三艦隊就能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掩護,而第一艦隊則擔負起了奪取制海權、以及支援陸戰隊上岸的重任,同時還得在戰役開始前,爲兩棲艦隊與運輸船隊清除航線上的威脅,確保登陸部隊到達戰場。

讓人有點無法理解的是,美國海軍並沒採取相應行動。

直到三月?日,美草太平洋艦隊的第三艦隊、第鑑艦隊與第七艦隊都沒有出現在馬里亞納羣島海域,其中第三艦隊在澳大利亞與新西蘭之間的南太平洋上掩護運輸船隊,第五艦隊在北太平洋上保護正在阿留申羣島上施工作業的工程部隊,第七艦隊則退到珍珠港、整編纔剛動員起來的預備役官兵。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美軍沒有出動艦隊,與共和國海軍爭奪制海權的意思。

當然,這並不表示美國會放棄馬里亞納羣島。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美軍沒有派艦隊過去,與戰況有直接關係。即在共和國天軍轟炸機部隊的威脅下,美國海軍不敢讓艦隊貿然靠近馬里亞納羣島。不管怎麼說。如果 四多架轟炸機同時出動,再加上幾艘神出鬼沒的潛艇,任何艦隊都很難抵擋來自天上與海下的聯合襲擊。

事實上,轟炸期間,美軍一直在向馬里亞納羣島增派作戰力量。

明刃日,美軍就在密克羅尼西亞的波納佩島附近海域部署了一座由們艘模塊船組成的超級海上基地。然後出動幼多架垂直起降運輸機。晝夜不停的向 奶多千米外的關島運送作戰物資、武器裝備與軍事設備。根據美軍的記錄,在月7日之前。就向馬里亞納羣島運送了至少*婦。枚區域防空導彈都是以集裝箱的形式封裝好了的,運到發射陣地上與火控系統對碼之後就能使用,不然島上的區域防空系統也不可能擊落近萬個目標。在此期間,美軍至少向島上運送了刃萬噸彈藥物資,而且絕大部分是專門提供給陸戰隊炮兵部隊的炮彈。更重要的是,美軍至少向馬里亞納羣島增派了,聯夠官兵。而且基本上都是從陸戰隊其他部隊抽調來的老兵。

由此也看得出來,美軍不但不打算放棄馬里亞納羣島,還做好了死守的準備。

同樣的,共和國海軍也不會退縮。

明7日夜間,登陸前的火力準備開始了。

與前期轟炸相比,登陸前的火力準備有非常明確的指向性,即針對登陸島嶼、甚至登陸島嶼上的某一特定區域。比如登陸海灘進行火力準備,重點打擊該區域內的敵人,以及敵人的反登陸設施。

如果說在此之前,共和國天軍的轟炸行動還算得上是有板有眼的話。那麼共和國陸戰隊選擇登陸塞班島、而且將登陸場定爲島上最北端的薩瓦內塔角,那就非常出人意料了。要知道,薩瓦內塔角南面千米處就是北馬裡亞納羣島的首府,即塞班市。準確的說,薩瓦內塔角是塞班市郊區的一個非常有名的旅遊景點。也是島上3個向遊客開放,而且擁有全套基礎設施的海灘浴場之一。如果不是因爲戰爭爆發,每年月初。這裡至少會聚集上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不可否認,在風景如畫的海灘浴場登陸。迎接共和國陸戰隊官兵的肯定不是身着比基尼泳衣、皮膚曬的黝黑的金髮美女,而是無情的槍彈、以及鬆軟沙灘上的陷阱。雖然從突然性上講,島上的守軍也很難料到共和國陸戰隊會如此大膽,在距離塞班市如此近的地方,也就是距離守軍防禦中心如此近的地點上岸,但是對登陸部隊來說,上岸也許不難。可是要想在上岸後站穩腳跟肯定不容易。別的不說。衝灘之後,因爲登陸場東西寬度不足千米,所以陸戰隊必須向南挺進,擴大登陸場的縱深,不然就無法讓更多的部隊上岸灘頭陣地的面積決定了登陸部隊的數量,沒有哪個陸戰隊指揮官會讓 個師的官兵擠在面積不到,抨方千米的海灘上。

問題是,守軍肯定會舊北雲川的城區地形,死守塞班市,而登陸部隊在後繼邑乙”洲凱;,攻打堅固設防的城市將非常困難。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只是需要冒很大的風險,比如將塞班市變成戰場,讓舊萬市民給美軍陪葬。

從戰術上講。選擇首先登陸塞班島並沒錯。

不管怎麼說,首先登陸關島肯定不現實。要知道,關島是整座羣島中兵力密度最大的島嶼,也是防禦設施最健全的島嶼。換個角度看,如果陸戰隊有能力一舉拿下關島,也就不會如此興師動衆了。雖然誰也不會否認共和國陸戰隊的戰鬥力。但是在戰爭初期,陸戰隊的戰鬥力肯定不會高到哪裡去,戰鬥作風更加不可能像後面那樣彪悍。無法直接登陸關島,就得首先佔領一座足以成爲攻打關島的前進基地的島嶼,也就是一座面積足夠大,能夠容納足夠多的陸戰隊與彈藥物資的島嶼。當然。從後勤保障考慮,特別是從運輸安全考慮,這座島嶼應該距離關島足夠近。如此一來。滿足條件的也就只有羅塔島、提尼安島與塞班島。羅塔島距離關島最近,可是島上存放了上百萬噸彈藥,即便不考慮共和國會以該島爲跳板攻打關島。出於保密,美軍也會在失守之前引爆彈藥庫,用威力不亞於一顆戰略核彈頭的彈藥將登島的共和國陸戰隊官兵送上天。也讓羅塔烏從海面上消失。提尼安島的防禦強度不會比關島低多少,而且島上也有不少的彈藥物資,惹急了美軍肯定會做出同樣的舉措。相對而言。塞班島上的守軍最少,而且受島上居民衆多影響。沒有儲備太多的彈藥,而且美軍指揮官在做出自殺決策之前,肯定的想想島上的舊多萬平民。當然,塞班島也不是沒有缺點,最大的問題就是距離關島太遠,中間還有提尼安島與羅塔島,所以在進軍關島之前。共和國陸戰隊還得考慮是否佔領提尼安島,或者用部署在塞班島上的重型武器,對提尼安島與羅塔島進行重點打擊,使島上的美軍失去威脅。

客觀的講,首先攻打塞班島。與鍛鍊陸戰隊肯定有關。

雖然從歷史上看,陸戰隊來自共和國陸軍實際上海軍、空軍都來自陸軍,只有天軍與陸軍的關係不大。但是與陸軍相比,陸戰隊的戰史就沒有那麼輝煌了,甚至可以說。陸戰隊在絕大部分都處於可有可無的境地。在過去的多年的多場局部戰爭中。共和國陸戰隊只在東海戰爭與日本戰爭期間有過不錯的表現,而且那兩場戰爭都基本上與陸軍無關。由此可見。在由陸軍主導的戰爭中,根本沒有陸戰隊插手的份。或者陸戰隊根本唱不了主角。必須承認,共和國陸戰隊缺乏戰爭經驗。特別是大規模戰爭的經驗。事實上。從規模上講。共和國陸戰隊也偏不但比美國陸戰隊小得多,而且從與陸軍的兵力比例上看,還低於法國與英國。

可以說。就算共和國陸戰隊的官兵悍不畏死。也不能讓他們在毫無意義的戰鬥中流血犧牲。如此一來。就得讓陸戰隊在強度稍低的戰鬥中獲得經驗,吸取教刮,培養出一批實戰經驗豐富的老兵。考慮到在太平洋戰場上,陸戰隊擁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共和國當局更得精心策戈前幾次登陸作戰行動,即要確保戰鬥的強度,又要儘量減少傷亡,要讓那些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官兵知道戰爭的真實面貌。

很明顯,塞班島肯定是最理想的戰場。

即有足夠的敵人,又不會有過於慘烈的戰鬥。

當然,減少戰鬥傷亡的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及時、準確、強大的火力支援。別說陸戰隊,即便在地面戰場上。實戰經驗豐富的共和國陸軍也只有在強大的火力支援下,才能摧枯拉朽般的擊敗敵人。

正是如此,艦隊進行登陸前的火力準備時,其他支援力量也趕了過來。

,知, 萬

從距離上哉分的話,首先就是跟在艦隊後面的火力支援艦隊,即由 撒火力艦組成的兩支火力支援艦隊。在這,搬火力艦中,除了在開戰後打擊俄羅斯遠東地區海軍基地的那6艘之外,還有在3月底建成服役的瞅。雖然新服役的6艘都適當做了改進,但是因爲還沒有總結出火力艦的優缺點。所以改動不是很大,主要性能與戰前建造的6艘相差不大。就連火力配備也完全一樣。

相對而言,呆在戰場外的另外一種支援力量顯得更加重要,這就是海上基地。

當時,共和國海軍總共動用了3座海上基地。其中部署在火山羣島海域的就是之前參加了攻打勘察加半島的“長興島。”部署在東經 的度、北緯力度附近海域的是由必艘模塊船組成的“臺灣島。號海上基地。部署在東京!玉度、北緯,2度附近海域的也是模塊船組成的“海南島”號海上基地。因爲當時共和國海軍總共就只有據第四代海上基地,而且另外3座第三代海上基地都在別的方向上,所以看得出來。共和國海軍爲攻打馬里亞納羣島幾乎動員了全部力量。

海上基地只是平臺,而不是作戰武器。

爲了發揮海上基地的作用,共和國海軍更是不惜血本,調動了2個。戰術航空隊比聯隊還要大的戰時編制,其具體規模由戰鬥需要決定,可以是 個聯隊,也可以由數十個聯隊編成。分別部署在2座第四代海上平臺上,另外還調動了,個支援航空隊,部署在“長興島。號上。根據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記錄,這3個航空隊總共擁有各類飛機近刀刀架,其中戰術戰鬥機大約舊四架,垂直起降運輸機大約田舔,另外還有預警機、反潛巡邏機、電子偵察機等等各類支援與輔助飛機近勁架。暫且不說這麼多戰機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光是這些飛機的飛行員與機組成員就超過了,凹。人!

當然,不能用,億沁蔣準來衡量這3個航空隊的作戰效

原因很簡單,這3個航空隊實際上都走動員的預備力量。在 沏多架戰鬥機中,大約,如架是在戰爭爆發前封存的老式戰鬥機,只有如多架專門負責防空的重型戰鬥機是最新型號。沏多架垂直起降運輸機更是老舊型號,就算主要性能指標不算落後,出動率也比不還是現役型號其實出動率是運輸機的主要性能指標之一,那力0多架支援飛機中。除了反潛巡邏機與預警機還算過得去之外,其他的更是又老又舊。有的甚至是從民間徵用的準軍用飛機,比如有2架電子偵察機就是用民航部門用來測試地面導航雷達的飛機進行改進而來的,性能比軍用電子偵察機差了許多。

前面已經提到,大規模戰爭中。數量比性能更加重要。

,知, 萬

不管怎麼說。共和國海軍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

事實上,美國海軍也明白了這個道理。

在共和國海軍向前線部署海上基的。以增強海空力量的時候,美國海軍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即向馬里亞納羣島南面的密克羅尼西亞增派了第二座海上基地。雖然這只是一座由不艘模塊船組成的大型海上基地,而不是像第西代海上基地那種的巨無霸,但是加上之前在該海域活動的那座由的艘模塊船組成的“巨無霸”以及美軍在密克羅尼西亞的幾座軍事基地,美國海軍能夠投入的戰機數量絕對不會比共和國海軍少多少。當然,美國海軍必須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弄來出。多架戰機。要知道,戰爭爆發前,受國會限制,美國沒有像共和國那樣,大量封存退役裝備有的裝備甚至沒有到退役年限就退役封存了,只能將大部分退役裝備贈送或者出售給盟國。爲此。美國海軍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從盟國徵用作戰飛機。

根據美國海軍的作戰記錄。到月8日。已經徵用了澳大利亞皇家空軍與皇家海軍的叨架戰鬥機、加拿大皇家空軍與皇家海軍的助架戰鬥機、墨西哥空軍與海軍的勁架戰鬥機。以及英國皇家空軍與皇家海軍的勁架戰鬥機,加上美國海軍的瞄架戰鬥機、以及美國空軍支援的物架戰鬥機,總共動員了醜口架戰鬥機,其中至少三分之二,也就是大約 勸架戰鬥機被派往海上基地、以及密克羅尼西亞的軍事基地。因爲美軍不需要向馬里亞納羣島增派地面部隊。也沒有必要向前線運送物資從理論上講。如果美軍能夠奪取制空權。向前線空運部隊與物資。那麼共和國的進攻就已經失敗了,所以美軍暫時不需要向前線派駐戰術運輸機與太多的支援飛機。

由此可見,雙方都在積極進行最後的準備工作。

明8日夜間,共和縣海軍的火力打擊進入到巔峰狀態。根據作戰記錄,天亮前,共和國海軍的各支參戰力量總共向塞班島、以及鄰近的島嶼投擲了各類彈藥近舊萬噸,其中包括由部署在海上基地的航空兵投資的上萬噸炸彈與導彈。天亮前。火力打擊迎來了最後的高潮,在短短刃分鐘內”支火力支援艦隊的6艘火力艦就把攜帶的全部彈藥,包括戰術彈道導彈全部投了出去因爲炮擊已經持續了一個晚上,所以在最後刃分鐘內打完了剩下的所有炮彈。

戰場時間日上午點整,共和國陸戰隊的第一批部隊登上了塞班島。

隨着第7陸戰旅第刷營的官兵踏上塞班島,美軍才搞清楚,共和國陸戰認爲什麼要在塞班島登陸,而且爲什麼要選擇在塞班市北面上岸,因爲共和國陸戰隊用的不是傳統登陸戰術,而是像戰無不勝的共和國陸軍那樣,以低空突擊的方式發起進攻,即以立體登陸打響了登陸戰。

事實上,立體登陸作戰也沒有什麼好稀奇的。

雖然在的年前,因爲只有直升機與運載能力非常有限的傾斜旋轉翼飛機才能將陸戰隊送上岸,因此很難把重裝備送到登陸部隊手中。在嚴酷的登陸作戰中,登陸部隊沒有重裝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按照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總結的經驗。坦克與兩棲戰車是決定登陸作戰成敗的關鍵性力量。但走到了引世紀中葉,隨着重裝備輕量化,以及運載能力非常出色的垂直起降運輸機大規模裝備部隊,以“不溼腳。的方式把陸戰隊送上岸的登陸戰術不再存在任何技術性障礙。事實上。在陸軍都以低空突擊爲主的時代,陸戰隊搭上低空突擊的快車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既然不需要衝灘,那麼美軍設在海灘上的障礙就沒有任何價值。

更重要的是,低空突擊對登陸點的限制並不大,甚至可以說沒有限制。即登陸部隊完全可以根據戰場情況來決定登陸地點,而不是一定要在某個海灘上岸。因爲在前期火力打擊中。美軍的地面軍事設施全被炸燬。所以在共和國陸戰隊發起進攻的時候,美軍很難有效抵抗,也就無法阻止陸戰隊着陸。與之想法,在美軍不得不龜縮在地下與市區內的封候。共和國海軍則可以出動無人偵察機,在幾乎不用考慮威脅的情況下。準確掌握島上美軍的一舉一動。讓陸戰隊能夠以最理想的方式投入

鬥。

這場登陸作戰,把共和國陸戰隊的特點完全發揮了出來。

即便在數十年後。仍然有不少人在評點這場登陸作戰行動,並且將其當成島嶼登陸作戰的典範。

歸根結底,共和國陸戰隊揚長避短,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優勢。

前面已經提到,在引世紀前田年的大規模局部戰爭中,共和國陸戰隊幾乎沒有表演的機會,就算上了場,也很少成爲主角,也就沒有多少機會進行大兵團作戰。問題是,這並不表示共和國陸戰隊沒有打過仗。,陸軍特指匯境軍是應付大規模戰爭的軍隊,狸洲刪用陸軍的話,往往成爲戰爭的主要特徵也就是說,如果不動用陸軍 則往往被定爲衝突。所以不到逼不得已或者目的有限,共和國當局肯定不會動用陸軍。問題是,共和國面對的外來威脅並不少。需要動用軍隊、特別是小股地面部隊的機會並不少。在這個時候,陸戰隊就派上了用場。按照共和國官方公佈的消息,在歷年之後,除掉潁,年的中東戰爭,陸戰隊參與的作戰行動是陸軍的出多倍,即絕大部分時候,共和國當局都把陸戰隊當成了唯一可以隨便動用的地面部隊。別的不說,在非州地區的軍事行動中,即便需要深入大陸,共和國當局也從未考慮過陸軍,而是全部動用陸戰隊。

由此可見,共和國陸戰隊是一支非常擅長進行小規模戰鬥的部隊。

可以說,很早已經就有人認爲,共和國當局不肯擴大陸戰隊的規模。比如在斯德哥爾摩談判期間,共和國就有機會爲陸戰隊爭取到更多的份額,結果卻在陸軍上做文章。放棄了爲陸戰隊擴軍的機會,其主要原因就是想把陸戰隊打造成一支精銳部隊。即在戰鬥力介於陸軍正規軍與特種部隊之間,規模卻比特種部隊高得多的常備軍事力量。

這也完全符合共和國的利益需求。

要知道,在傷年到曰年的刀年間,除掉幼 年的中東戰爭,絕大部分時候共和國所面對的都是非傳統威脅。根本沒有必要動用重裝陸軍。而動用特種部隊的代價又過於巨大或者過於敏感,也就只能動用陸戰隊了。

毫無疑問,依託垂直起降運輸機的低空突擊作戰,絕對是小規模戰鬥。

考慮到塞班島的實際環境。即戰場比較狹窄,可以供部隊空降與機降的場地都不會很大。所以登陸部隊都是以連排爲單位投入戰鬥的,很少集中行動。雖然在登陸之後。必須儘快聯繫上附近的部隊,避免被敵人包圍殲滅,但是在至關重要的着陸階段,卻充分利用了陸戰隊擅長進行小規模突擊戰的特點。

與之相比,美軍就不太適應這種作戰方式了。

雖然守衛塞班島的也是陸戰隊,而且美國陸戰隊的戰鬥力也不容覷。按照國際社會上公認的說法,美國陸戰隊的戰鬥力甚至超過了美國陸軍,特別是在不利條件下,美國陸戰隊一直以頑強善戰而聞名 但是美國陸戰隊更擅長的也走進攻,而不是在地面上迎擊以低空突擊方式到來的敵人,更不擅長在複雜的戰場上、混亂的戰局下,以單兵素質決定勝負的小規模戰鬥。

可以說,共和國陸戰隊打得遊刃有餘。美國陸戰隊卻手忙腳亂。

戰鬥持續到日下午的時候,美軍基本上放棄了塞班市的防禦陣地。開始主動向島嶼中部的塔波喬山撤退。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如果不撤退。美軍就會被困在塞班市。

雖然美軍可以挖空整座塔波喬山。將其變成由花崗岩構成的軍事要塞。但是美軍卻沒有權力到塞班市居民的房屋下面挖掘地下工事不得不承認,美國軍隊確實是一支非常守紀律、也非常尊重法律的軍隊,也就不可能躲到地下工事裡繼續抵抗。隨着共和國陸戰隊逐步包圍了塞班市,並且開始掃蕩城區,早已失去了重裝備的美軍只能主動撤退。避免在市區遭受慘重傷亡。

當然,退進塔波喬山並不等於萬事大吉。

共和國軍隊在此之前沒有使用大威力殺傷性武器,不等於沒有,也不等於不敢在戰爭中使用。

母庸置疑,再堅固的防禦工事都頂不住威力強大的炸彈,即便一枚鑽地炸彈無法擊穿美軍地下工事的天花板,只要連續投下數枚、甚至數十枚鑽地炸彈,就算美軍地下工事的頭頂上是裝甲鋼板,也會被炸穿。事實上,從摧毀的角度看,很多時候不需要炸穿地下工事的天花板,完全可以用爆炸產生的地震波震塌地下工事來殺死裡面的敵人,或者以產生高強度次聲波的方式來震死躲在的下工事裡的敵人。要知道,只在印度戰爭期間,共和國陸軍就用實戰證明,只要彈藥威力足夠巨大。爆炸產生的地震波能夠震塌幾乎所有沒有經過特別加強的地下防禦工事。如果以特殊方式引爆炸彈,比如精確控制引爆幾枚炸彈,就能以相干的方式在某一特定區域內產生足以使人致死的高強度次聲波,而大地又是聲波的理想介質,所以使用次聲波對付地下工事裡的人員 要比直接炸燬地下工事更加容易。

, 萬

可以說,即便先進技術對防禦一方有利。被動防禦也無法帶來勝利。

這也是最核心的軍事思想,即不管在什麼時候,哪怕在遠弱於敵人的時候,只有掌握主動權,積極主動的打擊與消耗敵人,才能取得勝利。

如果說美軍不明白這個道理,顯然是騙人的。

要知道。美國本身就是一個建立在槍炮之上的國家,而且是工業時代經歷戰爭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打贏戰爭最多的國家之一。

美國能夠取代英國,成爲全球霸主,而且一呆就是 四多年,與其先進的軍事思想不無關係。

可以說,共和國陸戰隊佔領了塞班市,塞班島上的攻防戰纔剛剛開始。

對於先輸一招的美軍來說,不是沒有反敗爲勝的機會,只是看對手會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當共和國陸戰隊開始向南推進的時候,美軍也在爲防禦反擊做準備。

只不過,在明日傍晚,幾乎沒有人會想到,太平洋戰場上的第一場島嶼爭奪戰就將成爲一場用數以萬計的生命與鮮血書寫的血腥戰役!

第33章 幽靈折戟第107章 風暴中心第96章 現實利益第37章 鋌而走險第146章 王牌對王牌第91章 守株待兔第106章 張網捕魚第113章 倒計時序三獅羣圍獵第147章 老樹新芽第47章 漫長的發展道路第115章 定居點第63章 一錘定音第66章 來龍去脈第1章 聯合國風雲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3章 暗中支持第37章 時過境遷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54章 第一人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51章 放話第157章 東家出面第18章 女豪傑第110章 叛逃風波第17章 統一意見第19章 處處被動第63章 外交鬥爭第136章 霸王硬上弓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63章 一錘定音第63章 轉變思想第15章 羣策羣力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6章 拷問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50章 暗中交手第113章 放開手腳第154章 另外一個角度第35章 有備而來第115章 花小錢辦大事第95章 搶先攻擊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54章 導彈雨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第55章 後知後覺第39章 笑傲長空第117章 敲山震虎第51章 待價而沽第143章 敢死隊第95章 搶先攻擊第81章 變局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8章 再起波瀾第50章 未來戰士第20章 重大消息序五潛龍入海第128章 無價的經驗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117章 南方決戰第32章 病急亂投醫第17章 大戰在即第23章 手到擒來第57章 關鍵一步第78章 主力艦第56章 前方第125章 追趕者第6章 喧賓奪主第140章 千秋功業第76章 攻堅戰第54章 旁敲側擊第99章 否極泰來第187章 政治化戰爭第46章 隔岸觀火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45章 部署第98章 最後一擊第97章 高消耗戰爭第56章 領頭羊第5章 變革時代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169章 新德里的災難第22章 風向轉變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31章 掌握主動權第76章 輪盤賭第95章 前程第29章 野外求生第58章 地面戰爭第3章 換屆選舉第60章 軍事變革序十一秘密轉運第10章 最佳男演員第117章 南方決戰第82章 金融保衛戰第121章 防守反擊第104章 力量決定一切第62章 膽大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