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蘇臺德

面對愈演愈烈的歐洲局勢,在華盛頓,羅斯福卻很關切。

他生怕這類會談只會拖延必不可免地要爆發的戰爭的時日。於是,在一次內閣會議上,他哀嘆英國首相竟“不惜一切代價祈求和平”,並尖酸刻薄地對哈羅德.伊克斯說,很明顯,英法兩國是要使捷克人陷入困境,然後再“洗掉他們之背叛者手上的血跡”。

週末尚未結束前,英內閣內部也出現了反對張伯倫的情緒,但他堅持己見。美國駐英大使約瑟夫.肯尼迪給首相送去一份具有預兆性的報告——這份報告系著名的飛行家查爾士.林德堡根據不久前他視察德國空軍所獲材料寫成的,說明德國空軍力量雄厚。與肯尼迪一樣,張伯倫也感觸尤深。同時,由於備戰極差,英國便只好繼續採取綏靖政策。

9月18日,張伯倫對達拉第率領前來英國討論這一問題的代表團說:“必須將部分領土割讓給德國。但是,我們很難將捷克斯洛伐克攔腰砍開,除非捷克政府自己承認有必要進行邊境調整。”

達拉第同意,只要向捷克人施加些小的“友好的壓力”,他們便可將“蘇臺德地區的某些部分”割讓出去。與此同時,應向捷克人說明,對割讓後餘留的地區會有某種國際保證,德國必須參與這種保證。張伯倫先是猶豫不決,會談中間休息結束後,便同意了。法國人回家後仍心驚肉跳,但張伯倫卻自鳴得意。“前途雖尤多焦慮”,他在給妹妹的信中寫道,”但最使我焦慮不安的事情已不復存在了,因爲我覺得沒什麼可斥責自己的。相反,時至今日,事態是沿我所需要的途徑發展的。”

但是與此同時,還有一件不愉快的工作要做:告訴捷克人必須將蘇臺德割讓出去。

次日午飯後,當英國公使將這一建議通知貝奈斯總統時,貝奈斯大受震動,起初竟拒絕討論此事。英公使巴塞爾.牛頓爵士雖覺難堪,但仍着重指出,他必須儘速批准,因爲張伯倫擬在48小時內與希特勒重開會談。

貝奈斯憤怒地指責說,他的國家已被拋棄。他說,事實證明,他業已得到的保證僅是一紙空文。他懼怕的是,所提出的解決辦法並非就此了結,而只是希特勒最終統治捷克的一個階段。貝奈斯雖有這話在先,牛頓卻向國內彙報稱,他認爲,貝奈斯“更趨於接受而不是拒絕,對有助於他向他的人民說明爲何要接受的理由,他都聽得進去”。

星期一,張伯倫整天都在焦急地等待答覆;45分鐘後,捷克外長克羅夫塔告訴牛頓,他的政府拒絕接受英法兩國的建議。

然而,片刻後,捷克總理霍德查卻又將法國公使召去。他請求拉克瓦讓巴黎發封電報前來,聲明若發生戰爭法國將退出條約。“這是拯救和平的唯一辦法”。他說。他向拉克瓦保證,他這一行動是得到貝奈斯應允的——這是謊言。

拉克瓦立即將這一消息電告巴黎;牛頓也將其電告倫敦。

在電文中,牛頓建議由哈利法克斯出面,向貝奈斯發出一份哀的美敦書,叫他“立即毫無保留地”接受英法建議,“否則,英國政府將不再關注這個國家的命運。”

雖然夜色已深,哈利法克斯仍立即趕赴唐寧街10號。午夜後,他回到外交部向牛頓發出指示,讓他叫貝奈斯重新考慮,否則張伯倫將推遲或取消與希特勒的第二次會晤。

凌晨2時,在他的法國同事的陪同下,牛頓來到赫拉德欣宮晉見捷克總統。處在時睡時醒中的貝奈斯被叫起來,一聽到拉克瓦的話,“便如遭大棍所擊”,立時癱了,眼淚奪眶而出,一陣震驚後,被出賣了的貝奈斯答應中午給予最後答覆。

首次表示接受英法建議的話是從霍德查口中傳來的。他拐彎抹角地通知牛頓,捷克的答覆是肯定的,有關此事的正式答覆將盡快交給他。但辯論一直延續至黃昏。其時,牛頓和拉克瓦兩人被雙雙召至外交部。這兩位公使各自拿到一份照會,該照會說,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難過地”接受英法兩國的建議。

當晚,貝奈斯政府發表公告,宣佈投降——這給許多西方人帶來了恥辱。公告說:

“憑友邦可能給予的援助,我們曾作出答覆。但是,一旦有可能遭武力壓服的問題出現時,很明顯,歐洲危機之性質已趨於嚴重。因此,友邦提出忠告,我們須作出犧牲,購買自由與和平,這也是他們無力相助所致...............共和國總統及我國政府已無其他選擇,因爲我們已孤立無援...............”

通過代理人,希特勒又贏得了一次勝利。

次日上午,9月21日,張伯倫在登機前對記者說:“捷克斯洛伐克問題的圓滿解決是加強英德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的主要前提;而它又是歐洲和平的無可爭議的基礎。本人的目標是歐洲和平,我也希望此行能打開通向歐洲和平的道路。”

此次,兩國領導人將在萊茵河上的戈德斯堡浴場會晤。首相的座機在科隆着陸時,前來迎接的有當地的要員。機場上還有儀仗隊;衝鋒隊樂隊高奏《上帝拯救國王》。儀式完畢後,英國人乘車來到下榻地彼得斯堡旅館。這家旅館位於河對岸的山上,與戈德斯堡隔江相望。希特勒常於喝咖啡時間來此旅館。對它周圍的景色讚不絕口。此次,他將英國客人安排在此處下榻。目的是要讓他們對德拉申弗爾斯鄉間的奇風異景產生印象;再者,若沿萊茵河溯江而上不到50英里,便是傳說中的女妖大石的所在地。

從陽臺上望去,張伯倫可望見隔江的德萊森旅館;首次會談將於下午5時在這裡舉行。半晌後,他乘着車子沿陡峭的山路來到江邊,換乘渡船。江兩岸站着數以萬計的看熱鬧的人們,他們聚精會神地看着江中的小船。此情此景使漢德遜不禁想起大學划船比賽。

德萊森旅館座落在西岸。張伯倫一行上船後不一會兒便到了。希特勒歷來是個和藹的主人。他首先詢問的是彼得斯堡的住房是否舒適。但是,在會議室內鋪着羊毛地毯的長臺前剛一坐定,他們便談正事了。張伯倫一開始便歷數了他和法國人從捷克人那裡好不容易爭到的種種讓步。在將領土移交的全面而複雜的計劃作了扼要說明後,他提到了英法兩國向捷克所作的保證。說完,他便往椅背上一靠,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似乎在說:“這5天來,本人的工作夠出色了吧?”

令施密特奇怪的是,希特勒平靜地、幾乎後悔地回答:“本人非常抱歉,張伯倫先生。我不能再與您討論這些事情了。經過近日來事態的發展後,這種解決辦法已行不通了。”

首相唰地站了起來。施密特注意到,首相的濃眉下的和藹的

眼睛,放射出憤怒的光芒。他怒氣衝衝地喊道,我不明白!這種解決辦法完全符合元首在貝希特斯加登提出的要求。

希特勒支支吾吾,詭稱在波蘭和匈牙利所提要求得到的滿足前,無法與捷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他將英法提議一一予以反駁,並斷然要求’“從此”德國便佔領蘇臺德。

張伯倫回答說,希特勒的這種態度既令他失望又令他摸不着頭腦。這是個嶄新的要求,遠遠超過了希特勒在貝希斯特加登所提的要求。他二次訪德所帶來的計劃足以滿足元首的一切要求;而他這樣做是用其政治生涯冒風險的。此時,艾.馮.寇克派特里克爵士遞給首相一張條子,上面說,德軍已在埃格爾跨過了邊界。張伯倫馬上抓住了這點。他說,這種事情的發生雙方都不可避免。他敦促元首與他一起“不遺餘力地、有秩序地、和平地將問題解決,勿讓槍擊和事故擾亂和平工作”。他問,希特勒有什麼建議能使他們在原則上達成協議?

回答令張伯倫涼了半截:德軍立刻佔領蘇臺德,疆界日後用公民投票辦法決定。由於這一要求幾乎意味着捷克的徹底投降,兩人便脣槍舌劍地交鋒。舌戰了好一陣子後,埃格爾又傳來消息——是給希特勒的——說,有12個德國人質已被槍決。結果,用不着說,希特勒又大發議論,說捷克人如何的極度不公平。接着,他發誓說:“如果布拉格受布爾什維克的影響,人質繼續被槍決,他便立即進行軍事幹涉。”

會談進行了3個小時,彼此不歡而散,但又約定明日繼續會談。

在渡過萊茵河,乘車上山回旅館的途中,首相雖不露聲色,內心卻憤怒萬分。只在此時他纔想到,他未使會談破裂並回家是否是個錯誤。希特勒是處於發狂邊緣呢,還是具有善惡二重性?若如此,張伯倫便有責任去打破僵局了。問題是怎樣才能做到這點。

在參加會議者中,他並不是唯一懷疑希特勒的神智是否健全的人。在德萊森旅館,幾個新聞記者在散佈謠言,說捷克危機令元首如此心煩欲狂以致爬在地板上咬地毯角。這種說法原系出自元首的一名副官。該副官說,元首已怒到“咬地毯”的地步了。“咬地毯”原系一句俚語;某些新聞記者竟按字面去理解。其實,此語應譯成“走投無路”纔對。如此幼稚無知,使元首的副官們——他們很少見元首發火——覺得好笑。希特勒發火時,一般是大發議論半個鐘頭;偶爾若大聲呵斥,那也片刻即逝。“數次這樣‘發狂’時我都在場”,魏德曼寫道,“我要說的是,他發的火,與那些脾氣很壞又無自制力的人發的火沒有什麼兩樣。”

有些心腹相信,希特勒之發火是爲了效果。若果真如此,那麼,那天下午的發火,卻使其對手處於守勢。其時,張伯倫業已在草擬一封妥協信。信中,他建議由他出面探聽捷克人的風聲,看是否能作出安排,讓蘇臺德地區的日耳曼人自行維持法律的秩序。

23日早餐後,這封信被送過了河。由於根本不想妥協,希特勒認爲這是對他的想法的斷然拒絕。在與裡賓特洛甫及其他顧問進行長時間的“激烈的”磋商後,希特勒寫了一封很不友好的信作爲回答。

信的內容重複了他在會議桌上說過的話。因爲信很長來不及翻譯,希特勒便令施密特帶着信去見張伯倫,當面進行口頭翻譯。施密特腋下夾着一個大牛皮紙信封,於下午3時左右離開了德萊森旅館。快到彼得斯堡旅館時,施密特發現旅館門口已圍了一羣記者。有位記者喊道:“你帶的是和平還是戰爭?”施密特小心謹慎,未走漏風聲,連肩也沒有聳一聳。其時,張伯倫在涼臺上,施密特被立刻帶了進去。片刻前,張伯倫與漢德遜還在不安地來回踱步;見施密特前來,首相剎時控制住了自己,似乎他是在偶然踱步。

施密特回來後,希特勒焦急地問:“他說了些什麼?他對我的信反應如何?”

當他得悉張伯倫既不激動也不發怒時,他明顯地鬆了一口氣。

不到一小時,張伯倫便派兩人渡河,給希特勒送來了答覆。這封信既是妥協又是惡兆,是玩弄外交辭令的典範。首先,他答應將希特勒的提議交給捷克人,要求希特勒給他發一份詳盡地闡述他的要求的備忘錄。他建議,一俟收到元首的備忘錄,他便動身回英國。

他們進行了二次會談。這想必是張伯倫回國之威脅所致。雙方同意,張伯倫於該晚前往德萊森旅館,一方面去取備忘錄,一方面去聽希特勒對此所作的解釋。會談於晚10時左右開始。由於參與會談的人數增多,會議是在一小飯廳內舉行的。漢德遜、寇克派特里克、裡賓特洛甫和威茲薩克等人,圍着希特勒和張伯倫成半圓形而坐,且坐得很隨便。備忘錄則由施密特翻譯。希特勒要求捷軍從地圖——該地圖系備忘錄的附件——上所示的地區撤出。撤軍將從9月26日開始,蘇臺德於28日正式割讓給德國。

“這是最後通牒!”張伯倫喊道,並舉雙手抗議。

“是一道命令!”喜歡炫耀其德語的漢德遜用德語附和道。張伯倫拒絕將這樣的一份文件轉給捷克人。他說,且不談其內容,其語調就足以引起中立派的憤怒。他怒斥了希特勒,好像元首是他的一個不順從的閣僚似的。

希特勒被迫處於守勢的時刻不多,而這是其中之一。

接着在所提的日程問題上他又受到三位英國政治家的聯合攻擊,因爲這份時間表給捷克人所留時間實在太短,無法從蘇臺德撤軍並移交蘇臺德。由於這份計劃既行不通又具有危險性,它有可能導致一場歐戰。

談判因此陷入僵局。此時,有位副官進來了,給元首帶來一份電報。元首草草看了一遍後,元首將它交給施密特。施密特將它大聲譯成英語:“貝奈斯通過電臺剛剛宣佈,捷克各武裝力量實行總動員。”

最終打破沉默的是希特勒:“即使發生了這一聞所未聞的挑釁。”

希特勒用幾乎聽不見的聲音說,我當然仍將遵守諾言,在談判期間不反對捷克斯洛伐克——無論如何,張伯倫先生,在您在德國逗留期間,我不會這樣做。”這段話,因爲是在心平氣和中說出的,所以好像有點使人糊塗;但元首接着說的話可就不可能被誤解了。他言簡意賅地說,捷克的總動員把一切問題解決了。張伯倫匆忙地指出,動員不外乎是個預防措施,不見得是進攻性措施;希特勒回答說,在他看來,總動員一事表明,捷克人無意放棄任何領土。張伯倫再次不同意此說。他辯論說,捷克人已原則同意蘇臺德實行自治,他們不會自食其言,出爾反爾。

那麼,何故總動員?希特勒緊追不捨。

首相說,首先總動員的是德國嘛

那你也叫它總動員?元首尖酸刻薄地反駁說。接着,他又再次進行威脅:這次危機不會長期拖延下去了。他引用一句日耳曼的古老的格言:“恐怖之目標甚於無目標之恐怖。”他說,那份最後通牒,代表了他最後那句話。

張伯倫說,既然如此,繼續談判便無意義了。“因爲他親眼看見他爲歐洲和平的一切希望已破滅,他將帶着沉重的心情返回英國。但是,他的良心是明如鏡的;爲了和平,他已竭盡了全力。不幸的是,他並未在希特勒先生身上找到回聲。”

希特勒最怕的是張伯倫拂袖而去,所以,他便急忙向他保證,在談判期間,他決不會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此語有如一陣雷雨,使空氣變得清新。“爲了讓您高興,張伯倫先生。”沉默片刻後,他說,:在日程問題上本人將作出一個讓步。我是很少向人讓步的,您是我作讓步的其中之一。我同意10月1日作爲撤退的日期。”

在其他枝節問題上又談了一陣後,張伯倫答應將此最後通牒轉給捷克人。此時已是凌晨1時30分了,衆人只好休會。元首對首相爲和平而奔波表示感謝,並向他保證,“捷克問題是他不得不在歐洲作的最後一個領土要求。”

張伯倫在稱心如意的“再見”聲中離開了德國。

目擊他步出旅館大門的人們,並未在他臉上看出他有一絲一毫的不快之感!

第12章 打這幫狗日的第493章 旭川暴動第26章 和吳佩孚成了把兄弟第494章 失敗的第40章 頭狼第407章 終戰莫斯科第530章 茶館第477章 海軍演習第140章 名動京城(下)第279章 比賽、捐款第553章 希特勒的上臺第322章 毒氣第669章 合併奧地利!第509章 親臨前線第210章 決戰青島第529章 對越南的安排第483章 大漢民族第三百七十二章第532章 金融大騙局(上)第389章 預備役軍團總司令第758章 目標:澳大利亞!第626章 向前推進第24章 蕭管帶第242章 八天第497章 出獄第243章 中美合作第51章 目瞪口呆第388章 他叫袁世凱第315章 大起義(中)第736章 回家第599章 交鋒第212章 11月10日第59章 危險和機遇!第412章 審判日(上)第307章 光榮之戰(上)第43章 蔣百里和土肥原賢二第538章 抄底美國第575章 登陸橫賀第628章 前進 項羽師(二)第634章 追擊第262章 最漫長的三十日第8章 輜重營第63章 精誠團結,成功成仁!第657章 生擒天皇第365章 反擊(上)第709章 大總統出訪!!第532章 金融大騙局(上)第231章 對峙第603章 大進攻(上)第418章 歷史的真相第234章 未來戰爭第463章 任務......第102章 4月18日第407章 終戰莫斯科第290章 焚燒日本國旗第25章 南軍北軍第502章 在德國第577章 宣戰第251章 王亞樵第362章 斯大林防線(中)第369章 羅嶺噶子第487章 希特勒和陳昱第221章 抉擇第739章 血色爛漫!第414章 審判日(下)第139章 名動京城(上)第547章 最殘酷的訓練第185章 未銑通電第89章 三年之約第674章 綠色計劃!!第384章 高利貸第676章 蘇臺德第548章 狙殺第152章 常子娘第152章 常子娘第89章 三年之約第703章 大西洋上的較量!第311章 教育第五百三十一章第314章 大起義(上)第513章 決戰之前第580章 狙擊手第547章 最殘酷的訓練第251章 王亞樵第780章 空降洛杉磯!第398章 第一旅(上)第155章 股票!!第136章 戰後安置第223章 武力討伐!!第622章 護送第731章 營救第52章 血腥規律第111章 夜襲第五百七十六章第三百三百九章 肅貪第638章 城裡和城外的激戰第378章 統一黨高級官員會議第258章 康佈雷戰役第498章 陳昱的筆記第497章 出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