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往事

回到榮國公府,自是先回靜頤堂見過外祖母,回稟了在甄府裡的情況及遇到韓邪的事兒。

周老夫人在聽聞秦相亦去了甄家時微顯異樣,可終究比不得當日韓邪到來給她的震驚,不過頃刻便恢復了常態。

她淡淡的言道:“秦相是甄家的女婿,去探望岳母亦是應當,遇着了也沒什麼奇怪。”

頓了頓,卻是又叮囑道:“只是瓊姐兒,你那劑靈丹,開的是袁家秘方。”

她容色犯愁。

既然說到這份上,陸思瓊思量着便是問了也無妨,就道:“外祖母,我自幼起妙仁師姑便伴在左右,照料我身子又關心我,您吩咐我別問我亦不曾多過話。

她往常神神秘秘的似有着諸多心事,從不提起過去,我想着那般自是有難言之隱,亦不想她爲難。

可今兒廖御醫提到了袁家,既然活絡效靈丹是太醫院袁院判的秘方,那師姑是如何得到的?大舅母道是她自裕親王府取來的,這卻只是對外的搪塞之語。”

她話理清晰,是心中早有想法。

周老夫人的性子同沐恩郡主如出一轍,要麼就不說,要麼就直接坦白,是斷不會去編造謊話騙對方的。

是以,她才爲難。

有些事藏在心裡,便如同壓了塊大石,教她難以喘息。

可事牽一髮而動全身,說了開端,後續怎麼辦?

總不能和盤托出吧?

擡眸,對上外孫女明亮期盼的目光,她慈和的容上終顯不忍,頷首回道:“當年先太后身染頑疾,太醫院束手無策,先帝仁孝,發皇榜廣納名醫,袁院判便是從民間而來。

他進宮替先太后診治,多方試藥後練出了這味活絡效靈丹,緩解了先太后疼痛,使鳳體得以痊癒。

先帝大喜,留他在宮裡,且直接任命爲院判,爲衆太醫之首。當年,袁院判的醫術簡直是出神入化,無人能及,備受聖恩。”

這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陸思瓊從未聽說過,自然不明。

她認真聽着,問道:“後來呢?”

“後來,”周老夫人言辭惋惜:“賢才招妒,先帝晚年有寵妃董氏,董妃患疾請袁院判診治,可服了他的藥之後卻毒發身亡。

先帝大怒,命人徹查,結果說是袁院判弄錯了一味藥,使得本是救命的良藥成了奪命的毒.藥,袁家滿門獲罪,袁院判亦難逃賜死。”

“就沒一人生還?”

這種事,到底聽得心情沉重。且又隱約覺得與師姑有關,陸思瓊滿臉悲慟。

周老夫人閉了閉眼,啓脣道:“有,袁院判的小女兒,當年隨袁夫人回老家祭祖。可袁夫人在得知丈夫身亡後於途中自縊,只留袁氏女一人,避開了這場災難。

多年後,太醫院中的一位太醫犯事獲罪,牽扯出這件冤案,先帝一心補償,派人於民間廣尋袁氏血脈。

太后娘娘憐她一介孤女,便建議將她接進了宮,養在身邊,可袁氏女承父業,執着醫術,後便做了醫女。”

“那這位袁醫女,如今不在宮中?”

陸思瓊這話是明知故問的,畢竟內宮她亦曾有去過,周家同皇室關係親密,從來不曾聽說太后娘娘跟前有位姓袁的醫女。

何況,若是袁醫女尚在,今兒廖御醫便不會露出那般難以置信的神色,也不說說出那樣的話。

周老夫人內心感嘆外孫女的聰慧,但這又是自己引出的話,只得繼續接道:“十三年前,隆昌公主和親突厥,太后娘娘憐她獨自塞外,便派袁醫女同往,做了她的隨嫁。”

周太后育有四子二女,長子先太子與次子皆因奪儲之爭不在人世,如今的炎豐帝乃她三子,幼子便是九賢王。

蕙寧公主是她長女,嫁給了永昭伯府的三老爺建元侯;

次女便是隆昌公主,生得美豔如花,聽聞是先帝在世時最喜愛的一位公主,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養得嬌氣任性。

卻也是命運最爲堪憐的一位公主。

當年突厥進犯,常年戰爭不斷,後建元侯親自掛帥應戰,大敗突厥後凱旋而歸。

次年突厥發出和親,並願簽下停戰協議。

多年戰爭導致民不聊生,大夏子民苦不堪言,先帝自然以天下衆生爲重。

可那時,尚未出嫁的公主,便只剩隆昌公主。

她自是不願,周太后亦不捨,便提出以親王或大臣之女代替,以公主儀仗出嫁。

誰知突厥卻不是個好處的,道天朝若不以真公主相許,便是輕視他們單于,亦無和親誠意。

先帝爲免子民受苦,忍痛將愛女和親,隆昌公主是被逼着嫁去的突厥。

雖說是爲大閼氏,可老單于年邁,嫁過去不過五年便離世。

他的長子哈薩陌繼承單于之位後,又娶隆昌公主爲大閼氏。

而隆昌公主自出嫁塞外之後,便再沒同皇室有過聯繫。

周太后終年企盼,每每等到四月底突厥進貢之時,亦等不到小女兒的隻言片語。

這亦是她的一塊心病。

關於隆昌公主的事,其實陸思瓊是聽說過的。

她當年雖然是含淚嫁去的塞外,但這數十年來兩方相安無事,前不久哈薩陌單于又續簽署了和平協議,邊關安寧,百姓與將士對她感恩愛戴。

只是,總覺得她的一生太過飄零,身不由己了一輩子。

她本是皇室最尊貴的公主,有着得寵的母妃與疼她的兄姐,自幼無憂無慮的,哪能想到這國家大業都要系在她一人身上。

無論她願意與否,都必須承受。

如若她尚在京城,嫁個普通公侯,如今的生活定然要比她的胞姐蕙寧公主更好。

陸思瓊一聲輕嘆,爲這位終身都獻給了大夏的公主。

她沉默的時候,周老夫人便一直望着她,沒有再開口。

感慨之後,陸思瓊迴歸正題。

畢竟,她最關心的到底還是妙仁師姑的事,直言問道:“外祖母,師姑便是當年那位隨隆昌公主出嫁塞外的袁醫女,是不是?”

“對。”

“那她怎麼不在突厥,這些年一直都在京城,還藏匿在府裡?”

之所以用藏匿,是因爲真的除了周家人,外人皆不知妙仁師姑的存在。

哪怕是德安侯府,也只曉得周家曾爲她尋了位醫術高超的師姑調養身子,並未見過,更別說其身份來歷。

這問話一出,周老夫人久久沒有迴應。

陸思瓊不由探前,低聲又喚:“外祖母?”

她意識到,自己或許問到了那個外祖母同大舅母都不能對她言的關鍵。

妙仁師姑,是袁氏醫女。

袁醫女當年受周太后恩惠,進宮做醫女,是否能認爲她是爲了報恩才願意隨隆昌公主去的塞外。

可既是如此,怎的這些年沒有服侍在隆昌公主左右,卻藏身在京城裡?

難道是因爲隆昌公主怨恨當年皇室將她嫁去突厥,所以不想見到與母妃有關的人,便潛了回來?

這也不對,如果是這樣,袁醫女不用藏着掖着,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生活。

何況,隆昌公主獨身在異鄉,哪怕心中堵着那口怨氣,可在那等人生地不熟的邊塞,也斷不可能將親近之人趕走。

到底是爲什麼呢?

等等,突厥、塞外……

韓邪!

韓邪的到來又與師姑有關,這是早前外祖母就承認過的。韓邪身份神秘,卻是要讓整個國公府都禮待有加的人物,必定是身份尊崇之人。

陸思瓊接着再問:“外祖母,韓公子,是不是突厥王族之人?”

突厥、王族、隆昌公主……

如今妙仁師姑人在塞外,那必定是同隆昌公主有關。

韓邪的到來,會是受命於隆昌公主嗎?

可他又爲何說要自己跟他走?這素未謀面的,她不信沒有原因。

這人有時候就是這樣,若什麼都不知情便還能將好奇心壓壓,最怕的就是一知半解,那種撓心撓肺的感覺委實難受。

陸思瓊有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衝動。

事實上,她也問了,然後雙眸炯炯的盯着外祖母。

她很想聽到回答!

周老夫人仍保持沉默,許是在心中度量利害,矛盾無比。

“老夫人、老夫人。”

就在這時,外頭卻傳來了婢子的聲音,“韓公子要見您,說是有萬分緊急的事。”

陸思瓊暗自泄氣,失去這次機會,外祖母以後怕是更不會告訴她了。

聞得韓邪有急事,周老夫人自是忙說“快請”,跟着同眼前人嚴肅道:“瓊姐兒,這事你還是莫要過問了。

外祖母就是想同你說,那味靈丹的事,你只需記得你舅母說的,是裕親王請人研製出來的,千萬不可對外人說是妙仁師姑授予你的,記住了嗎?”

陸思瓊乖巧頷首。

“還有,袁醫女的事,你也要將這事爛在肚子裡,她就是妙仁師姑的事,更不能同人提,便是陸家人也不可以。”說話的語氣強調味很重,與平時簡直是判若兩人。

雖然不知根底,可陸思瓊也能察覺到事關重大,或許還會關係到師姑性命,鄭重承諾道:“外孫女都明白的,您安心。”

“好,那你先下去吧。”

她應聲而起,退出去的時候與韓邪擦身而過。

鮮見的,他沒有同她玩笑,甚至都不曾關注她,腳步不停的走向外祖母,竟是萬分火急的架勢。

第230章 逗趣第149章 淡然第142章 辭別第121章 嘚瑟第187章 怨艾第104章 請自重第192章 博取信任第224章 騙誘第24章 說親第49章 身份第207章 送嫁第144章 原委第119章 旁敲側擊第231章 世子妃第198章 病倒第71章 同心結第16章 恩澤第132章 籌備第60章 和親第4章 威信第103章 說明心意第11章 拒絕第221章 帶你走第104章 請自重第47章 替身第201章 提點第181章 多事之秋第12章 讚許第117章 親近第64章 親密第136章 父女第205章 放棄第199章 思念第195章 湘夫人第163章 負責第84章 苦勸第238章 不能兩全第55章 天倫第40章 提親第133章 賀喜第86章 趕來第102章 利誘第78 推敲第22章 會面第40章 提親第95章 約嗎第197章 賜婚第48章 私心第31章 質疑第80章 應付第98章 懲處第170章 蜜語甜言第155章 坦誠相待第56章 矯情第69章 將計就計第235章 賞花宴第132章 籌備第193章 醉酒第205章 放棄第98章 懲處第120章 應親第20章 施診第82章 脆弱第133章 賀喜第79章 登門第195章 湘夫人第102章 利誘第160章 獻計第一百七十四五章第204章 除夕第8章 信任第243章 大結局(上)第60章 和親第228章 更改婚期第227章 打發第56章 矯情第114章 淒涼第77章 八字第220章 母女第70章 夜訪第155章 坦誠相待第64章 親密第41章 翻臉第22章 會面第4章 威信第一百七十四五章第216章 成親吧第12章 讚許第103章 說明心意第108章 花前月下第36章 召回第47章 替身第58章 懿旨第236章 姑侄第240章 時局第244章 大結局(下)第36章 召回第108章 花前月下第42章 恭賀第235章 賞花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