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 不可能

378 不可能

這時候其實是有青磚瓦房的,只是粘合劑成本高,而青磚的價格,也不是一般百姓能夠承擔得起的。尤其在交州,百姓都已經被盤剝得苦不堪言,每年都要餓死不少人,能勉強養家餬口就很不容易了,根本沒錢住上青磚瓦房。一般的房子,主要還是用泥土夯的,泥漿裡混了草杆增加韌性,建房子的時候,先把木板固定好,然後就將混合好的泥土倒進去,用木槌壓緊,成型後撤下木板等牆面自然風乾。

這類土牆也是有分別的,有條件些的人家,能找到合適的粘土,製作出來的牆面就要結實些,還有些沒條件的,只能用普通的泥土來製作,牆面不夠結實,水一衝房子就可能塌掉。

牆面做好了,地上用木頭搭上房樑,再鋪上稻草或是麥稈,房子就算是做好了。還有些條件更差的,連這種泥牆的房子都住不起,只能住棚屋。

這樣的棚屋,交州就有不少。

商錦秀讓人修的善堂,自然不可能是泥牆的房子。她用的是青磚,只是粘合劑換成了混凝土,水泥是她自己的窯廠生產出來的,相比起來成本要低得多。

圈出來修建善堂的地方,全都是泥牆的茅草房子,還沒拆。不過拆房這種事,換成普通百姓或許挺麻煩,可讓那幫前死士來做,就簡單多了。安東華和商錦秀離開路口後,就有專人將圈出的地方圍了起來,擔心傷到路過的百姓。隔壁專門設了個招工的地方,招人的告示貼了出來,有人專門守着,要是來了不識字的百姓,那人就會把告示念一遍。

不少百姓根本沒走,一直在附近守着,告示一貼出來,他們就圍了上去,詢問寫的到底是什麼。而就在這時,圍牆裡已經開始拆房子了。“嘩啦啦”的一連聲音響起,衆人只看見屋頂一個個矮了下去,驚得眼睛都瞪圓了。

拆房子的事情還在繼續,回到王府的安東華,則跟人商議起了修路的事。最先提議修路的那人,他當時提的時候心裡還挺忐忑,就擔心安東華不答應,或者花費太多。如今親眼看着一條路輕輕鬆鬆修好,他的心思也活絡開了。

不僅是他,更多的人心思都活絡了。安東華回到王府後,這些人問出的第一句話,便是詢問水泥的造價幾何。除了水泥,其他東西他們都是很清楚的,自然也都知道價值如何。唯一不太清楚的,就是水泥了,若是水泥造價不高,那麼此法就能推廣開,在交州多修些路,甚至連房子也可以用這種材料,那可真是造福百姓了。

這件事,安東華其實一早就問過了商錦秀,商錦秀也給了他報價。她報的是成本價,自己是一點沒賺的。安東華給這些人報價的時候,就在商錦秀報出的成本價上提了一成。饒是如此,造價也是相當便宜了。

於是那些人一聽,立即就動起了修路的心思。他們或許不太懂後世的‘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但是路修好了,百姓來往就要方便得多,更重要的是,日後行軍也會更加方便。

不過這事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做出成果的,更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得一步步來才行。安東華見手底下很多人都動了在交州各地修路的心思,他就忍不住想起了這幾天商錦秀跟他說的話。

其實一開始有人提出修路的時候,他是很頭疼的,就怕太勞民傷財。不過商錦秀卻極力贊成,還說只有把路先給修好了,才能讓交州百姓真正過上好日子。他自然知道修好了路能給百姓帶來不少便利,卻不知道商錦秀想得比他要遠得多。

其實商錦秀想的,就是先把路修好了,纔好發展民生經濟,只有把民生和經濟搞起來,交州的百姓才能真正過上好日子。

她的空間裡有不少藏書,裡面有很多知識。關於農業養殖方面的,這些年她已經看得差不多了,也儘可能把書裡的知識給用了起來,能做的都做了。所以這些年來,她的田莊不僅產量高,種類還豐富。

不過交州很多地方的百姓,實際上還在用最原始的方式耕種,完全靠天吃飯。好運遇上了豐年還好說,一旦遇到了災年,那麼全家都得餓肚子。

安東華很早以前就看出了她手中田莊的種植方式十分優良,有意在交州推廣開。可那時候他在交州只是個擺設,人微言輕,再加上還得蟄伏,不能讓鄭家看出端倪,只得將這件事耽擱了下來。

不過,他掌權之後,商錦秀就將自己這些年總結歸納出的要點送給了他,那是很厚的一摞紙,被商錦秀仔細地裝訂成了書冊。安東華得到之後,就找人抄錄了許多份,然後將商錦秀的手稿仔細收藏了起來,其他的則交給了專人負責,去各地督促農事。

在這樣的時代,農事對整個國家而言都是重中之重,在整個交州,自然也被安東華視爲了第一要務。

商錦秀有後世的積澱,看得自然也就比安東華要遠一些。只要交州能把農事發展好,百姓就不愁沒糧食吃了。百姓手裡有了餘錢,自然就會有更多需求,商業也能隨之發展起來。

交州發生的事,很快就傳了開,其中得到消息最快的,莫過於皇帝了。他一直在交州佈置了人手,密切監視着交州的一切。這些人手,其中大多都被安東華也查了出來,只是顧忌着皇帝,一直沒對這些人動手。

趙家也有自己的人馬,然而,這些人就沒有這樣的好運了。鄭家一倒,這些釘子就全都被悄無聲息地拔掉了,以至於趙家和二皇子彷彿突然間就成了瞎子,失去了對交州的掌控。無奈之下,他們只得花重金收買了一批人,爲自己傳消息。

這些的人消息,卻不會有皇帝的消息來得快。皇帝得知安東華的做法後,他的心情就再次複雜起來。欣慰的同時,隱隱又有些忌憚,還有對自己日漸年邁的不甘。

他一直都想做一個盛世明君,安東華做的這些事,其實一直都是他想做的。然而,他始終還是缺少了一份魄力,缺少了和世家徹底撕破臉的勇氣,以至於處處受人挾制,等後悔的時候,早已經晚了。

本來,他還勸自己說,這些事情本就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做成的,畢竟這片江山早就被折騰得千瘡百孔,想要恢復談何容易?

然而他沒想到,鄭家才一倒,安東華竟然就在交州大刀闊斧地幹了起來!建善堂,修書院,呵!他居然真的敢做!他到底知不知道,這一切得花費多少銀子?

他想着便笑了起來,當初他也曾想着要多辦一些書院,讓普通人家的孩子都能念上書,想着多建一些善堂,讓那些苦難的百姓不至於餓死。

可事實上呢?修建書院和善堂的銀子要從哪裡出?國庫根本沒那麼多錢!後來,還是辛皇后向他提議,讓民間捐款。這事情傳開的時候,捐款的人倒是不少,但是也不足以修建出足夠的書院和善堂。

於是最初的計劃直接被砍掉了一大半,剩下的雖然修了起來,可普通的百姓依舊念不起書,善堂更是成了擺設。

所以後來商士功將善堂發展起來的時候,他真的覺得商士功是個難得的人才。然而同時他也清楚,商士功能把善堂給發展起來,跟他手中有足夠的銀子根本脫不開關係!這裡邊還有一個關鍵,商士功找出了產量很高的糧食,推廣開後,雖然不能保證所有人都能吃飽,但是百姓的日子比起曾經好過太多了。

所以他後來就讓商士功寫了具體的章程,讓人在其他地方推廣,然而結果卻和他預想的差了太多。可見,並不是所有地方的善堂都能發展好的。

交州向來窮困,貧苦的百姓佔了絕大多數,他就不信,安東華能在短時間內把交州給發展起來!

不僅是皇帝不信,之後得到消息的趙家和二皇子同樣不信。他們本來還擔心安東華扳倒鄭家後就會成爲他們的勁敵,哪知道,他竟然愚蠢至此!有銀子不用來養兵鞏固軍事,居然拿去修什麼書院善堂!還想到處修路!

只可惜,他們並不知道鄭家有金礦的事。就連鐵礦的規模,鄭家也是撒了謊的。這兩個礦是鄭家埋藏最深的底牌,哪裡可能告訴趙家和二皇子?

趙家和二皇子想着覺得安東華是在浪費銀子,卻不知道安東華根本就不缺銀子!他現在不僅接手了鄭家的金礦和鐵礦,除此之外還有商錦秀幫他找到的金礦、銀礦、銅礦和鐵礦!鄭家打造好的兵刃全都被安東華接手了,靠着這些,就能讓他武裝起不少隊伍。

而趙家和二皇子唯一擔心的,就是這批鐵器。於是二皇子和趙家家主秘密商議後,就決定借趙麗嫺的口,說出鄭家鐵礦和這批鐵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