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胡姑娘

趙琇有些惱火地找了個藉口離席,照着碧菡所說的,到聽風堂外映月池邊上,攬月亭所在的假山背後的角落去見那位鄭姑娘。

她倒也不怕對方會出什麼夭蛾子,這是在她自個兒家裡,花園中處處張燈結綵,燈火通明,周圍侍候的也是她自家人。她天天管家,手裡握着家中奴僕的生死大權,並不擔心有誰會被收買了背主,也信得過她指派的婆子們能守住花園門戶,不會叫外男輕易闖進來。如果這樣還能叫人算計,她不如自個兒撞牆去算了。

她就是想知道,這位鄭姑娘到底是誰?明晃晃地說有跟王府相關的重新消息告訴她,還是在距她婚禮只剩下幾個月的時候,到底是打了什麼主意?

等見到那位“鄭姑娘”後,趙琇心中的惱火瞬間就消失了一半。原因無他,蓋因這位鄭姑娘,年紀看起來也就是十一二歲,還是個小女孩呢,相貌也平常。雖說高楨有些早熟,也有早戀的前科,但也就是對她這個青梅竹馬而已,想來不至於禽獸到對這樣的小嫩苗下手。

趙琇很快記起了這位鄭姑娘的身份。她父親是漕運衙門的武官,品階不低,原是曹家老◇♂太爺的舊部。曹家與趙家外六房合作做船行生意,還有趙家的洋行生意,都是託了他家照拂。就因爲有這樣的關係,趙瑋娶親,恰逢鄭將軍上京履新,便給他家送了帖子。鄭將軍的太太與女兒都是頭一回到趙家來,兩家並不是什麼深厚的交情。但看在曹家面上,趙琇與張氏都對她們很客氣。

這位小姑娘才進京不久,就更不可能跟高楨發生什麼瓜葛了。趙琇心想。她大約是誤會了什麼。想想也對,如果真是情敵來踩場子,以碧菡的脾氣只會視若無睹,又怎會特地跑到宴席上給她遞悄悄話?

果然,等趙琇與鄭姑娘照了面,行過禮,鄭姑娘就開門見山地說出了來意:“趙大姐姐見諒。小妹今日唐突了,實在是有件爲難的事,不知該如何是好。纔想要來問一問趙大姐姐。小妹的母親與胡大將軍夫人是親姐妹,小妹自小就與胡家表姐十分要好,這件爲難的事,其實是胡家表姐相托。她也知道這樣做太過冒昧。可她實在是沒有法子了。總不能眼睜睜看着家裡人胡亂將她嫁出去。”

趙琇雖然聽明白了,鄭姑娘也只是個傳話的,事情也似乎跟高楨沒什麼關係,可胡家姑娘又是誰?她的婚事又跟王府有何關聯?趙琇有些糊塗,只能對鄭姑娘說:“你慢點兒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鄭姑娘看起來也是心急了,聽得她這句話,方纔稍稍冷靜了一點。一五一十地把事情說清楚。

原來她說的胡姑娘,是去年新上任的京西大營統領胡大將軍的嫡長女。今年才十五歲。說起胡大將軍,趙琇也是知道的。他原也是老郡公的舊部,只不過關係淺一點,早早就被調到西北去鎮守了,跟趙炯一系關係平平,但在趙家小長房危難之時,也沒替張氏祖孫說過好話。張氏祖孫回奉賢后,只跟幾家舊部保持了來往,其他人態度淡淡的,她也就不理會了。這胡大將軍,就是其中的一家。不過他既然長年駐守西北,山長水遠的,交通不便,張氏對他也沒有太大的怨氣。

胡將軍與汪東昇同是西北守將,但並不是在一個地方,聽聞關係還可以。汪東昇受趙家恩惠更深,後來疏遠了,就顯得更可惡些。汪東昇先被調回京中,但沒有謀得自己想要的職位,又再被外派,如今只有妻兒留在京裡度日。那位胡將軍,則是直到去年,才被調回了京城,出鎮京西大營,手握五萬兵馬,也算是軍中的頭面人物了。

他回京後,一直很低調,除了關係近的幾家親友走了走,就關門謝客,連建南侯府這裡,也不過是遞了張拜帖,叫子侄上門拜訪過,還挑了個趙瑋上朝的時間來,雙方沒有碰上面,對方就回去了。至於胡將軍,則是從未上過門。所以趙家祖孫待他依舊淡淡的,趙瑋婚禮,帖子是送過去了,對方也送了份中規中矩的賀禮來,卻沒有出席。

胡將軍回京後,做人如此“獨”,興許正中皇帝的胃口,照理說,應該是忠君一派纔對。可他最近的行爲卻有些曖昧,原因就在於晉陽王有意娶他的嫡長女爲正妃,他沒有直接回絕,而是說要考慮。

晉陽王在皇帝受傷後,就一直上竄下跳的。他正妃之位尚未有人,側妃位也沒有冊封,府裡倒是有不少侍妾通房,很可以來幾場政治聯姻,增加籌碼。先前也有不少人家覺得他奇貨可居,有意將女兒嫁他爲妻,可上趕着攀附的人家他看不上,有權有勢的人家又不敢輕易冒險,他挑三揀四的,一直沒挑中心水的人選,只知道傳言說有一個側妃位上有了人,正妃之位還是空缺。沒想到他居然會挑中了胡大將軍的嫡長女,倒也有眼光。

胡將軍只有女兒,嫡庶共計三人,只有長女是嫡出。他沒有親生的兒子,倒有個侄子繼承香火,還有自小收養的同袍遺腹子做養子。若他的嫡長女做了晉陽王妃,他就算不願意,也要跟晉陽王綁在一起了。如果晉陽王真有大位之望,這門婚事倒是結得不冤。象胡將軍這種有能力有資歷有戰功的人,被壓在西北多年,好不容易纔回京得用,自然不希望將來又因爲沒有後臺而在仕途上落後於人,所以對權勢頗爲看重。他回京後行事處處投皇帝所好,也是爲了這一點。

但是眼下晉陽王前程不明,胡將軍不敢輕易允婚,就怕他倒黴了連累自個兒。可若直言拒絕,也許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因此他纔會猶豫不決,只說要考慮。反正他女兒年紀還小,還等得起。晉陽王那邊催促了幾回。倒也不敢翻臉。除了胡家嫡長女,他也許再也找不到一個更合適的正妃人選了。

然而,胡家姑娘本身卻對晉陽王十分厭惡。一來她不喜歡這種明晃晃的政治聯姻,就象把她當成豬肉按秤來賣似的;二來她外家是京城人士,多年來就沒少聽說晉陽王的行事荒唐,沒一個有名份的正妃側妃,卻有一堆小妾通房之類的。庶子女都有好幾個了。胡姑娘也是有傲氣的,寧可嫁個門當戶對的將門子弟也不肯做王妃,給人當現成的娘。更何況她雖是深閨弱女。也能時不時從外家處知道些朝廷上的消息,知道晉陽王的野心極大,會看上她這個剛從西北迴來的鄉下丫頭,完全是衝着她老子手上的五萬兵馬來的。問題是這五萬兵馬並不是胡家的私軍。只要胡將軍被調離現在的職位。他就會變成光頭將軍,她對晉陽王而言也會價值大減。胡將軍卻有可能會因此觸怒君王,使得全家人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就爲了一個鏡中花、水中月的後位,胡姑娘認爲不值得冒險。

可是胡將軍不容女兒在這種大事上插嘴,他覺得女兒只要乖乖聽話照他的意思去做就好了。政治上的事,他自會做判斷,用不着小姑娘家操心。晉陽王做的事,當然會讓皇帝不高興。但他受晉陽王的勸說影響,也覺得皇帝立皇長子爲儲。只是權宜之計,等到皇帝傷好了,又或是有了新的皇子,皇長子就沒有用處了。問題是皇帝的傷比外界知道的要重得多,眼下只是拖時間而已,否則怎會在痛恨皇后行刺於他的同時,還立皇后所出的皇子爲儲?這都是不得已,因爲他沒時間了!等到他拖不下去時,即使有新皇子出世,也不過是一個奶娃娃,能是晉陽王的對手嗎?皇長子皇次子的生母渾身都是把柄可以做文章,廣平王有眼疾又無意於權勢,到時候除了晉陽王,還有誰能繼任爲帝?這事兒只要保密,風險並不大,甚至可能用不着動用兵力,在朝堂上就能奠定大局。胡將軍認爲賭得過。

對這樣的爹,胡姑娘頭痛極了。偏偏胡夫人又軟弱,不敢反對丈夫的任何決定,胡姑娘無法可想之下,只能跟要好的表妹鄭姑娘私下商量了。她們不認識什麼人,只知道趙琇再過幾個月就要嫁入廣平王府,做皇帝的侄媳婦,趙家聖眷也隆。既然鄭姑娘要來趙家喝喜酒,若能找到機會給趙琇遞個話,求她想想辦法,請宮裡把晉陽王的正妃人選早早定下來,那就沒胡傢什麼事了。

趙琇聽完鄭姑娘的述說,久久無語。莫非西北的將領政治頭腦都不大好?汪東昇是這樣,如今這位胡將軍就更糊塗了。他懂得做“獨夫”來迎合皇帝的喜好,怎麼就不知道避開皇位之爭呢?皇帝都立儲了,也不停找機會給晉陽王穿小鞋,胡將軍到底是心有多大,纔會至今不肯放棄晉陽王這艘快要沉的船呀?若晉陽王本人十分出色也就罷了,連胡姑娘都不想嫁給這種男人,胡將軍怎麼就昏了頭呢?

還有,皇帝的傷也沒晉陽王說的那麼嚴重吧?至少如今宮裡十分平靜。立儲大典時,皇帝也有出席。據趙瑋說,皇帝行動如常,身體情況應該還好。

幸而這件事至今還不爲外人所知,若不是鄭姑娘主動找上門,趙琇還不知道晉陽王給自己尋了這樣一位正妃人選呢。萬幸婚事尚未說定,還有操作的空間。若是說定了,胡將軍也許就真要倒向晉陽王了。他可是京西大營的統領,手下有五萬大軍呢。晉陽王打着什麼主意,簡直是個人都能看出來了。也就是胡將軍纔會傻到認爲這事兒還能保密——一旦拿到了某種約定婚事的信物,晉陽王若不以此爲把柄要脅胡將軍助他奪位,那他還不如早點放棄這個不合時宜的野心算了。

趙琇想了想,覺得這事兒不能不管,若是廣平王與高楨對晉陽王找了五萬大軍的助力一無所知,事情可能會變得很麻煩。她就正色對鄭姑娘道:“妹妹既然這麼說了,那我就想法子將這事兒報上去,想來胡姑娘應該是可以擺脫這門婚事的。可今上對胡將軍是什麼想法,就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了。”

鄭姑娘含淚道:“胡姐姐何嘗不知道這事兒兇險?可現下若能避開去,吃些小虧,還能保全一家老小,總好過日後抄家滅族。”

看來這鄭姑娘心裡還是明白的,趙琇便答應了:“我知道了,不敢說一定能幫得上忙,但我會跟長輩們商量的,至少也會給廣平王府遞個話。無論結果如何,總會給你們一個答覆就是。”

鄭姑娘感激地向趙琇行了一禮:“一切就拜託了。”她就算是鬆了口氣一般,眼圈就開始發紅。這兩天,她時刻惦記着這事兒,現在總算能安心了。

趙琇見狀啞然失笑,領着她轉身走到聽風堂外的檐廊下,命丫環取了水盆來服侍她洗面勻臉,整理了衣飾,又送她回席,自己再回到座位上去。

坐在她旁邊的沅姐兒疑惑地小聲問:“姑姑方纔上哪兒去了?叔祖母剛剛還在問你呢。”趙琇尋了個藉口搪塞過去。(未完待續。。)

ps:??這幾天到外婆家給她賀壽,小本壞了,只能用表姐的舊電腦,網速比較慢,回評不方便,等我回家了再回。

第498章 信第26章 生疑第511章 信第364章 緊追第189章 柱國將軍府第37章 許諾第158章 追捕第105章 投資項目第580章 不忿第537章 白目第279章 救人第461章 盛況第142章 善後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77章 奇怪的盧大壽第198章 診治第305章 脫身第554章 生恨第309章 揭皮第442章 遊趣第211章 書與茶第447章 船宴第609章 扣下第549章 處置第311章 偶遇第558章 勸孫第61章 提點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217章 新店第466章 冒火第86章 歸來第563章 嬤嬤們第246章 赴會第428章 相邀第239章 誤會第371章 報仇第423章 喜事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401章 反轉第284章 遺案第82章 進言第139章 圖窮匕現第40章 做戲第184章 蠢話第80章 羣起攻之第454章 離開第217章 新店第548章 關門第447章 船宴第58章 趙啓軒其人第547章 對質第257章 生氣第178章 王大奶奶第113章 新朋友第486章 自薦第382章 怒火第381章 稀奇第403章 利益第561章 投誠第352章 暗影第492章 新友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452章 退親第347章 婚約第253章 溫泉第616章 備婚第106章 親戚第298章 通信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557章 大舅哥第28章 賬簿第477章 見禮第356章 堅決第15章 奇言詭行第427章 請罪第176章 待客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331章 抽絲第84章 傳信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248章 評詩排座次第585章 女官第22章 當衆揭穿第435章 人事第385章 小聚第283章 偶遇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563章 嬤嬤們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81章 棄僕第372章 失態第338章 握手第377章 驚聞第523章 謝禮第348章 賢名第52章 匆匆五年第67章 宗族大會(三)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517章 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