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追捕

朝廷派出去捉拿洪文成、上海知府一衆逆黨的官員還未到達江南,甚至在太子還未回到宮中的時候,洪文成等人的陰謀就已經暴露了。江蘇巡撫手握兵權,拿到名單,又見過趙玦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派親信回蘇州搬救兵,同時借了奉賢縣城的一百名官兵,往鄰近的金山縣也借了一百官兵,再緊急前往松江城借了當地的三百駐軍,加上自己帶來的一百人,湊夠了六百人後便衝去嘉定抓人。

雖然他知道那份名單非同小口,一旦上達天聽,整個朝廷都要震一震,就算他已是一省巡撫,也未必擔得起這等大事。可是建南郡公夫人張氏說了,太子早已平安脫險,不日就能抵達京城,等太子回到京城,穎王逆黨的陰謀就會真相大白,那他又何必爲那些逆黨做掩飾呢?就算事情真的一發不可收拾,也有趙玦這個爆料人承擔責任,不是嗎?想明白了這一點的江蘇巡撫,毫不留情地開始了捉拿逆黨的行動。

上海知府和嘉定行宮總管,以及鍾家的女婿馬萬延等人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很快就被控制住了,倒是洪文成因派出去行刺趙玦的人沒有按時回來,知道事情不妙,也沒跟同夥們打聲招呼,就帶着幾個親信匆匆離開,只比江蘇巡撫的人找上門來的時間晚了三個時辰。

三個時辰其實不多,只夠洪文成逃去南匯港,找熟悉的洋商馬特手下的人。意欲坐船出海。然而這時候已是新年,港口上幾乎都空了,本地客商和小工甚至是市舶司的官員都回家過節去了。就算是外洋客商們,也都入鄉隨俗地上岸尋地方找樂子,吃吃喝喝,或是沉浸在溫柔鄉,船上頂多就是留幾個人看守。洪文成就算能找到船出海,也沒有足夠的人手去開船。

無奈之下,他只得先找地方藏起來。南匯常年有各地客商往來。租賃業發達,房東們其實不大理會租客的底細,只要他們不拖欠租金就行。洪文成等人換上尋常百姓的布衣。租了個小院藏起來,每日派人喬裝出去打探消息,得知一衆同夥都已束手就擒,也不知京城裡的穎王得手了沒有。就算得手。恐怕也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就算坐上了皇位,也坐不穩,他還是想想後路吧。

洪文成決定要等馬特商隊船上的水手回來後,先坐船出海避禍。雖然狼狽了些,但他們出逃時,也帶了些財物,逃到南洋無人知道他們的地方。未必不能過活。等過幾年風聲過去了,他們再悄悄回來打探家人親友的消息。大不了隱姓埋名,在偏僻的鄉下躲一輩子。

說起來也是洪文成不走運,威爾斯商隊的人除了格溫妮絲帶着一隊水手駕船出海北上以外,剩下的表兄弟們大都留在了南匯。對於馬特這位仇人的手下,他們一向是十分關注的。當他們發現馬特手下的商船似乎在這不適合出航的冬季——還是這個國家的新年節日裡——在做航行前的準備工作時,就覺得裡頭大有文章了。他們信不過本地的官員,因爲後者曾經幫助馬特欺負過他們,但他們認識趙氏族人,認識趙家二房,所以他們立刻就找到了二房派去南匯管理出租房舍的家人,讓通譯從中傳話,示意他捎信給張氏。

張氏聽得那家人回報通譯轉述的話,想到馬特原是藉着上海知府與朱家的勢才做大的,手下忽然準備駕船出海,會不會是有逆黨要逃脫?她立刻就打發人去通知了江蘇巡撫。洪文成一夥人就在剛剛踏上碼頭的土地預備上船的時候,被江蘇巡撫從蘇州搬來的精兵拿下了。

因此,當朝廷欽差駕臨嘉定時,一干逆黨都已經被關進了牢裡,就等着他們審問發落了。面對着前來稟報兼交接的江蘇巡撫,欽差大人們除了乾笑着誇一句能幹果決,幾乎什麼話都說不出來。

不過他們看到江蘇巡撫交過來的趙玦供詞後,也同樣冒了一身冷汗。若趙玦所言是真,那朝中可就真的熱鬧了,這一回還不知會有多少人頭落地。

江蘇巡撫則在交待完所有知道的情況後,迅速將趙玦這位重要污點證人移交到欽差手上,然後乾脆利落地告辭回蘇州去了。反正功勞他已經立下,後面的麻煩事,他就不摻和了。

欽差大人們冒着冷汗將犯人們一一進行了初步的審問,旁敲側擊着趙玦供詞裡那份名單的真實性,沒想到他說的還真有幾分可靠,好幾個逆黨在大刑之下都招供了,透露出的同黨姓名,都在那份名單上。他們不敢做主,連忙將事情急報京中,請皇帝示下。

此事關係重大,收到奏報的太子與重臣們都不敢瞞下,便小心地稟報了皇帝。皇帝看着名單上那些他登基後大肆提拔的大臣、勳貴,還有寵妃的孃家人,以及好幾個所謂的親信,立時就吐了一口血出來。

他寵信這些人,擡舉他們,不顧前後兩任太子與朝臣們的進諫,結果換得的卻是他們的背叛。登基十年,他的眼睛都瞎了麼?!

他恨不得讓他們全部去死!不但要讓他們全都身首異處,還要滅他們滿門,誅他們九族!

太子與廣平王領着一干重臣齊齊跪在他的病牀前,向他懇求:“父皇熄怒。若真照着這份名單上的名字,將所有人都誅九族,死的人何止十萬數?只怕京城都要空了一半。況且裡頭還有追隨太祖皇帝驅逐清兵的功臣後代,手握丹書鐵券,不可輕殺。而其中旁支宗室,論九族,豈不是將皇室子弟都算在裡頭了?想我高氏宗族,子孫不茂,能經得起幾輪殺?兒臣懇請父皇,只誅首惡,那些從逆之人。按其罪行各作論處便是,無辜之人,也別讓他們冤死。上天有好生之德。父皇向有仁君之名,天下共知,何苦爲了一干逆賊,損及父皇清名?”

“仁君之名?”皇帝笑了兩聲,可臉上的表情比哭還要難看,“只怕他們就是認定了朕要做仁君,才覺得朕不會殺他們吧?!”

廣平王低聲勸道:“父皇。朱麗嬪與穎王先後叛亂,眼下還是要以穩住大局爲要,若真下了誅殺令。只怕天下動搖,到時候局勢就更難收拾了。”

皇帝喘着粗氣,閉上了雙眼,過了一會兒。似乎冷靜了許多。才重新睜開眼睛:“皇兒說得對,朕已經快不行了,太子登基後,還要收拾殘局,朕不該給他添亂。”

太子心裡雖然就是這麼想的,但此時倒不好意思承認,只能低下頭去:“父皇言重了。那起子亂臣賊子,本就讓人恨極。若不是爲了朝廷穩定,兒臣也想要將他們全數誅殺的。”

皇帝緩緩地搖了搖頭:“罷了。朕這輩子都沒爲你們兄弟幾個着想過,臨死前也該做一回好父親,何必讓子孫們增加罪孽呢?九族就算了吧,就依你們的意思,將名單上的人都審問清楚了,該革職的革職,該下獄的下獄,該流放的流放,直接參與謀逆的,全數處死!”他猛然睜大了雙眼,“在朕閉眼之前,要看到他們伏法!”

皇帝這一句話,直接讓數萬被無辜牽連的人逃過了死刑,太子、廣平王與一衆朝臣們都暗暗鬆了口氣,對於皇帝的要求,自然是答應下來,立時便傳令下去,讓大理寺與刑部照着名單上的名字,一一審問涉案皇親、勳貴、官員與武將,抄檢他們的住所,有問題的立刻投入天牢,同時命朝廷派去上海的欽差火速將逆黨押送回京。

在趙玦的名單出來前,京城裡已經有不少人被大理寺和刑部捉拿下獄了,如今又添了一大批人,兩處衙門的牢房都快容不下了,只能暫時借了京兆衙門的監獄收容這些犯人。其中喊冤的,招供的,畏罪自盡的,百般狡辯意圖脫罪的,表現各異,每日都熱鬧得很。

京城裡各家也是人心惶惶,就怕什麼時候官差會找上自家大門。雖然很多人都不曾參與過謀逆,可是朱麗嬪與穎王得勢時,京中人家有幾個沒巴結過他們?請安、送禮、請宴之類的人情往來更是沒少過。就算他們問心無愧,也難保上頭不會敏感太過呀?聽說皇帝這一回都氣得吐血了呢,發話絕不會輕饒了那些人,甚至一度有過誅逆黨九族的話,還好太子勸住了。否則京中各家連絡有親,一旦誅人九族,死的人可就海了去了。

太子的仁善好名聲,倒是藉着這一回的傳聞,迅速建立起來了。

在這一片惶惶之中,趙家兄妹的表現可能是最淡定的。他們跟逆黨分子幾乎都有仇怨,而且直接破壞了逆黨的計劃,救下了太子,不管被查出來的從逆分子有幾個,總之不會有他們家的份。他們此時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家來的信上了。

張氏將他們離開後所發生的事全都寫在了信裡,雖然孫子孫女都在信中勸她儘快上京,可是她近日又犯了舊症,不便遠行,只能先休養上一陣,等天氣暖和些再說。

張氏暫時不能上京,固然是讓趙瑋趙琇都覺得很失望,但更加讓他們驚訝的,是張氏在信裡提到了趙玦與趙澤父子的行動。

趙琇忍不住問兄長:“哥,趙玦這一回……會不會逃過死罪?他這算是戴罪立功嗎?”

趙瑋皺起眉頭:“不算吧?我看他應該是死性不改纔對,知道謀劃失敗了,還意圖報復祖母,直到被族人捆住了,才說要戴罪立功,其實不過是畏罪招供罷了。他所招供的東西,即使他不說,朝廷也能從其他逆黨嘴裡知道。我看他這樣的情形,該是怎樣的罪名,還得是怎樣的罪名,不會輕判的。”他低頭看了看手裡的信:“倒是趙澤,竟然有膽氣阻攔他父親行兇,還真是讓人意外。”

趙琇問:“那他又會怎樣呢?如果趙玦是註定逃不了死刑的話,趙澤會受牽連嗎?”雖然她對趙澤沒什麼好印象,但對方既然護住了祖母,那她也希望他能有個好下場。

趙瑋眉頭皺得更緊了。對於這個問題,他還真是回答不上來。(未完待續。。)

第5章 分家第2章 老姨奶奶第13章 救人自救第270章 返回第433章 失落第120章 搬離第448章 移居第233章 邀請第178章 王大奶奶第217章 新店第465章 回絕第13章 救人自救第193章 擦肩第129章 太子入城第374章 遭遇第424章 冷茶第542章 爭執第513章 方家女第178章 王大奶奶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181章 尋親第170章 暈倒第610章 發難第233章 邀請第424章 冷茶第622章 圈套第578章 說和第381章 稀奇第213章 圖紙第203章 聽聞第456章 申斥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87章 質問第550章 喜脈第78章 白玉炕屏第8章 弄巧成拙第559章 風波第221章 中秋夜第563章 嬤嬤們第130章 川沙城下第267章 心虛第276章 禮物第319章 金鐲第202章 御史第249章 搶白第511章 信第591章 新生第2章 老姨奶奶第196章 信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561章 投誠第523章 謝禮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488章 動手第23章 一場鬧劇第153章 求教第270章 返回第183章 逼迫第83章 再次提議第63章 宗族義務第503章 善後第143章 母子相見第579章 多心第339章 請客第586章 庶妃第514章 野望第306章 宣傳戰第454章 離開第357章 厚聘第114章 遺孀第520章 纏身第89章 盧家內訌第11章 風雨欲來第570章 苦心第363章 密摺第196章 信第592章 請求第149章 元宵節第147章 回京第207章 仇視第433章 失落第530章 擴散第36章 奏本第255章 雀金呢第87章 質問第499章 白玉蘭第491章 百花生日第355章 警告第387章 通信第451章 送信第198章 診治第589章 質問第473章 疑惑第126章 異變第539章 議定第5章 分家第381章 稀奇第440章 出發第234章 置莊第346章 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