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皇帝清醒

不但趙琇覺得穎王臉皮厚,太子等人聽到他說這番話時,同樣覺得他臉皮太厚。

穎王在乾清宮揭露朱麗嬪下毒的陰謀,當場殺了她,又在朝堂上拉着一衆宗室爲自己背書,議立什麼皇太弟,簡直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知情的人還有誰看不出來,他就是想要自己上位做皇儲呢?

其實,雖然大家都看到他在翻臉前,跟朱麗嬪、六皇子的關係其實挺好的,六皇子對旁人的態度冷淡高傲得很,對他就顯得親熱多了,可見交情不一樣。只不過他在人前會端個架子,表現出一副“我和他們不太熟”的模樣,明面上與六皇子一脈的往來不多。他說他跟朱麗嬪不是一夥的,大家也沒有證據證明他是。既然他揭穿了朱麗嬪,那就算是立了救駕之功好了。

本來嘛,皇子們死的死,殘的殘,出繼的出繼,六皇子又有了個給皇帝下毒的親媽,全都不能做儲君了,穎王身爲皇帝唯一一個在世的親弟弟,似乎也不是不能爲儲。朝臣們就是覺得太子的生死還沒有準確的消息,總要確認他真的不行了,纔好另立他人。還有晉陽王那邊,雖說已經出繼了,但當時六皇子的親媽陰謀未被揭穿,六皇子還有望立儲,如今形勢大不相同,也許皇上會改主意,收回出繼晉陽王的旨意呢?除此之外,還有幾位小皇孫,也是可以考慮的。

因此,大家都不支持現在就立什麼皇太弟。

然而。穎王來勢洶洶,又得皇帝愛護,立了救駕之功。還有宗室支持,在朝中也有不少文臣武將擁護他。若他真的鐵了心要爭那個至高無上的位子,朝臣們心裡都清楚,僅靠他們是抵擋不了多久的,只盼着皇上能早些清醒過來,頒下旨意,穩定大局。

這一切憂慮都在太子平安歸來的消息傳開後。全都消失不見了。太子無事回來了,他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就算皇子全都死光了。只要有太子在,就能天下太平。過分地說句,現在就算皇上立時駕崩了,朝臣們也沒什麼好擔心的。穎王之前所有的上竄下跳之舉。就全都成了笑柄。本來嘛。太子傳聞是受了傷,可到底傷成怎樣了,誰也不清楚,被皇上派去上海救治太子的太醫這會子只怕還在南下的路上呢,朝臣憑什麼就要重議儲位呀?朱麗嬪和六皇子什麼的,那是有心謀朝篡位!穎王就更是癡心妄想了,也不瞧瞧自己有沒有那福氣。

大家都覺得,生出了妄念的穎王。等太子回來後,一定要吃掛落的。可誰也沒想到。他會主動到宮門前迎接太子,還曬起功勞來了。這些天鞠躬盡瘁穩定局勢的人是他麼?那是衆位相爺、大學士、六部尚書們的功勞!他還有臉說自己連日辛苦?他辛苦是爲了什麼?還不是想要勸說衆人答應,推舉他爲皇太弟麼?這樣的行爲,不是厚臉皮又是什麼?

太子聽了他的話,呆了一下,才反應過來,臉上浮現出標準的禮節式笑容:“是麼?那真是辛苦皇叔了。您早些回府歇息吧,孤還要先回宮去看望父皇。”

穎王臉上的笑容頓了一頓,消減了幾分:“皇侄要去見皇兄,只怕有些麻煩呢。朱麗嬪伏法後,你三皇兄忽然帶着王府的醫官進了宮,下令封閉乾清宮,不許任何人進入。朝臣們要求面聖,你三皇兄只說你父皇還未醒,不許他們進去。重臣們好說歹說,你三皇兄才放了兩位老相爺入內,不到一刻鐘又把人趕出來了。如今我們只知道你父皇平安,但病情並無起色,除了在乾清宮外乾着急,什麼也做不了。你說你三皇兄到底意欲何爲?他如今這個樣兒……即便你父皇覺得他最孝順不過,他也無法做回儲君哪,你說是不是?”

這話說得大有深意,若換了是旁人,興許就要猜忌起廣平王來了。但太子只是深深地看了穎王一眼,什麼都沒說就走了。穎王臉色變了變,又看到高楨在他面前走過,竟然沒有向他行禮問好,冷淡得如同他不存在一般。穎王的臉色更難看了,冷笑了兩聲,心道:“這小崽子竟然未死!跟他老子一樣,都是可惡透頂的東西!”接着又想到,太子已然迴歸,衆目睽睽,他的計劃已經宣告失敗了。眼下當務之急,還是早些消滅證據,好跟朱麗嬪劃清關係,證明自己的清白,但同時也得準備後路,以防萬一。

至於眼下被關在宗人府裡的六皇子高鈐,他雖還是個孩子,卻也是知情人。而知情人,就不該再活在這個世界上!此前因想着不要節外生枝,就暫時放過了他,如今也該讓他去他該去的地方了。

太子帶着高楨與衆位重臣來到了乾清門前,蔣淑妃已經在那裡等了好一會兒了。她容色憔悴了許多,但精神卻很好,剛剛聽說了小兒子平安歸來的消息,她覺得自己的身體什麼疾病都沒有了。

太子見了母親,眼圈紅了一紅,忙向她行禮。高楨也跪下叩見祖母。蔣淑妃含淚將兒子與孫子攙起,又忍不住抱了大孫子一下,纔對太子道:“你皇兄一直守在你父皇牀前呢,經過王府醫官診治,你父皇的毒已經拔清了,昨兒個就醒了過來。今日禁衛統領上報,已將朱麗嬪在宮內的同夥全數拿下,乾清宮也可放心重開了。”

太子、高楨與衆朝臣們都大喜,心裡對廣平王封宮的幾分怨言也都消失了,還自動爲他找了個封宮的理由——朱麗嬪剛死,她的爪牙未清,若不封宮,誰知道會不會有人來加害皇帝,又或是妨礙醫官爲皇帝診治呢?可見廣平王這宮封得好,因此皇帝纔會平安無事呢。

等衆人隨蔣淑妃走進乾清宮後,他們又吃了一驚。因爲他們發現,皇帝居然不是住在正殿裡,而是搬到偏殿的房間去養病了。很顯然。那個房間是匆忙間整理出來的,裡面用的一切擺設用具,全都不是皇帝寢宮裡原有的東西。

廣平王神色平靜地坐在皇帝牀邊,聽到太子叫了聲:“父皇,皇兄。”方纔站起,向太子行了一禮,太子連忙拉住他。纔看向牀上的皇帝。

皇帝靠着引枕,坐在牀頭,臉色青白而憔悴。彷彿完全失去了精氣神一般,只有在看到太子的時候,他的雙眼亮了一亮,隨即哽咽道:“皇兒平安無事。實在是太好了。是朕誤了你,竟不曾發覺朱氏的狼子野心!”

太子默默地在他牀前磕了頭:“兒臣能平安歸來,都是父皇庇佑。請父皇保重龍體,早日康復。”高楨跟在後面磕了頭。

皇帝低低地咳了兩聲,讓跟在太子與高楨後面叩拜的衆臣起身,才喘着粗氣問:“皇兒在上海到底遇到了什麼事?爲何上海知府與洪文成都說你受了重傷?”

太子便把自己遇到的事情一一說了,又提到被趙家祖孫所救時,從他們那裡聽來的嘉定行宮主管古怪之處。然後道:“兒臣當日竟不知誰人可信,四面楚歌。若非趙郡公夫人與她一對孫兒孫女冒險相救,又將兒臣與皇侄平安送回京中,兒臣只怕再也見不到父皇了。”

皇帝聽得臉都白了,也在慶幸不已,得知兒子曾經受過傷,還是大孫子一路鳧水才逃出了生天,連忙把他們叫到跟前,仔細察看過,見他們確實無事,方纔放下心。他拉着高楨的手誇獎道:“好孩子,這回你真是立了大功了!你是朕皇孫之中第一人,朕就知道,你不會讓皇爺爺失望的!”

高楨低下頭,平靜地道:“謝皇爺爺誇獎,孫兒只是儘自己本分罷了。這一次皇叔能平安脫險,其實是多虧了趙郡公夫人與她兒孫兒女的救助。若沒有他們,皇叔與孫兒還不知該如何逃離逆黨的搜捕呢。”

皇帝聽了就罵洪文成與上海知府:“逆賊!枉朕一直信任重用他們!”又忍不住看了廣平王一眼,面上滿是羞愧之色:“鈺兒啊,你又說對了,朕真真是愧對老郡公。這些年,朕怎麼就昏了頭,忘了老郡公的忠心,讓他的遺孀與子孫受委屈了呢?”

廣平王柔聲道:“趙家祖孫都是忠君之人,多年來都不曾有過怨懟之心,父皇此時加以補償,猶未晚矣。”

皇帝忙道:“對對對,你說得對。”但接着又傷心起來:“可朕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如今纔想起要厚待功臣之後,真的不算晚麼?”

太子與衆臣們聞言大驚失色,前者連忙問:“父皇爲何這樣說?醫官不是說,已經把毒拔清了麼?!”

皇帝又是氣憤,又是傷心地道:“穎王搜出的毒藥,是放在朕的藥裡的,可事實上那不過是個幌子!真正害了朕的,是兩種毒混合起來的東西,一種是朱麗嬪身上噴的所謂西洋香水,其實是穎王命人特製的毒水,另一種則是穎王獻上的金玉盆景,裡頭噴出來的香氣,也是有毒的!這兩種毒分開來聞,不會讓人怎麼着,但混合起來就成了毒藥,人聞得多了,就會中毒,會昏睡不醒,會暴躁易怒,會越來越容易忘事。朕這些日子行事昏了頭,都是因爲中了此毒的緣故!”

衆人大爲吃驚,萬沒想到真正下毒的原來是穎王!穎王獻盆景,那是一年多前的事了,而朱麗嬪用香水,也有了很長時間,這麼說來,皇帝中毒的時日只怕不是一兩個月,少說也有一年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皇帝專寵朱麗嬪,幾乎每日都要召她伴駕,而那毒盆景又放在寢宮內,與皇帝日夜相伴。皇帝這般長年累月的聞那有毒的混合香氣,便是醫官醫術再高明,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將他體內的毒除清吧?況且他如今身體這麼弱,誰也不敢下猛藥,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衆人這才明白,爲何廣平王要將皇帝安排到偏殿來住了。即便朱麗嬪死了,再將盆景移走,皇帝原本的寢宮裡還是處處瀰漫着殘留的有毒香氣,對皇帝的身體一點好處都沒有,倒不如住到乾淨的偏殿去,更讓人安心。而皇帝原本用慣的被褥、器皿等物,也都必須全部換上新的,才能杜絕殘毒遺禍。

剛放下心,太子忽然想起一事:“不好!方纔在宮門前遇見穎王,他沒有跟着進來,這時候會不會已經逃跑了?!”

立時便有武將被派去逮捕穎王,皇帝又提起了六皇子:“這孩子如今還在宗人府裡關着,朕從前是真疼他,可如今……”他搖搖頭,似乎不想再提起朱麗嬪,“朕不想再看見他了,可他畢竟年紀還小,他母親做的事,他也參與不了,不過是聽他母親的話罷了。朕心裡……實在不知該如何處置他。”

太子聽得心裡忍不住泛酸,在六皇子出生前,其實他也一度十分受寵,是深受皇帝疼愛的小皇子。五皇子晉陽王因其生母而被皇帝厭棄,所以行四的樂安王反而是皇宮的寵兒。可惜這一切都在六皇子出生後改變了。太子知道,自己心中那點不平,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他已經是個成人了,有妻有子,沒必要象個小孩子一樣,去爭父皇的寵愛,因爲他心裡清楚,這個父皇的寵愛,其實不怎麼靠得住。

太子低頭向皇帝提議:“六皇弟雖還是個孩子,但因他母親做過的事,若再留他在宮中,朝臣們只怕也容不得。爲保他性命,不如就把他過繼出去吧?”

皇帝愣了一愣,想起自己前些天才下旨,把五兒子給過繼出去了,忍不住嘆了口氣:“也罷,就把他過繼到……到……”一時間想不起哪家宗室還需要兒子,這時候他腦子清醒了,就不會再做出明知道別家有嫡子,還要將皇子過繼過去的蠢事了。

廣平王忽然道:“先帝原有過一個小兒子,只是八歲時沒了,父皇登基時,還曾追封過這位小皇叔爲山陰郡王。小皇叔幼殤無嗣,不如就把六皇弟過繼給他,爲他繼後香燈吧?”

“山陰郡王?”皇帝呆了一呆,他都幾乎忘了還有這麼一個小兄弟了,忙道,“就這麼辦吧,讓鈐兒……原級襲爵,就不必降等了。”

六皇子居然能得封郡王,平安無事地活下來,朝臣們都很意外,但想到他被出繼,就不再是皇室中人,斷絕了他繼位的可能性,也算是一種懲罰了吧?不過皇帝對這個小兒子,還真是偏心得緊,明知道他生母對自己下毒,也不肯遷怒到兒子身上。

太子與廣平王都接受了皇帝的安排,而且表現得對小兄弟十分友愛,太子甚至還問:“父皇要不要將五皇弟召回來?先前那出繼的旨意,其實是父皇中了毒,纔會聽信朱麗嬪讒言,如今毒已拔清,旨意也大可追回了。”

皇帝對五兒子不怎麼關心,但他爲眼前這兩個兒子的深明大義和孝悌友愛而感動,看着他們,他心裡開始感到愧疚了,也覺得自己確實偏心了些,叫懂事的兒子受了委屈。

爲了補償他們,他又下了旨意:“讓禮部去準備吧,朕要冊封蔣淑妃爲皇后。”

所有人都震驚地擡頭看向他。(未完待續……)

第621章 現世報第561章 投誠第494章 猶豫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88章 賞賜第320章 告狀第17章 小人讒言第222章 驚喜第528章 心煩第60章 書主人第520章 纏身第92章 實行第6章 怪事連連第361章 來訪第585章 女官第104章 開源設想第606章 喊冤第513章 方家女第357章 厚聘第577章 馬王爺第454章 離開第162章 欺騙第583章 告狀第474章 紅香第60章 書主人第303章 過年第350章 地震第521章 忌憚第548章 關門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43章 下毒第408章 秋宴第460章 暫別第92章 實行第47章 不安第391章 建議第313章 許諾第104章 開源設想第197章 夏日正午第238章 矇混第52章 匆匆五年第86章 歸來第573章 獎賞第248章 評詩排座次第31章 回到老宅第397章 疑心第614章 立儲第166章 “隱疾”第262章 夜笛第534章 新年第351章 獨對第365章 打趣第237章 露餡第449章 不甘第581章 賞賜第402章 質問第62章 買地賣地第296章 厚此薄彼第113章 新朋友第142章 善後第553章 盤算第319章 金鐲第552章 牽制第80章 羣起攻之第496章 對策第1章 建南侯府第530章 擴散第242章 烏龍第461章 盛況第209章 產業第382章 怒火第88章 不甘第519章 悔悟第313章 許諾第497章 遷移第610章 發難第423章 喜事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118章 引介第120章 搬離第413章 流言第477章 見禮第61章 提點第488章 動手第91章 兄妹定計第492章 新友第400章 夜第368章 警告第568章 追加第51章 告一段落第597章 打傢俱第436章 阻攔第280章 哄騙利誘第428章 相邀第174章 勸食第541章 提親第163章 指點第209章 產業第207章 仇視第207章 仇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