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勸母

皇長子不是整天都很悠閒的,他如今已經入朝觀政了,下朝後還得到六部學習,還要到上書房接受太傅的教導,還要到皇帝面前去盡孝心。因此,當他來到坤寧宮的時候,已經是快傳晚膳的時候了。

皇后等得面上木然,幽幽地看着大兒子向自己行禮拜倒,輕聲問:“如今連母后也請不動你了,是麼?”

皇長子嚇了一跳,連忙向她請罪:“母后恕罪!兒臣剛剛從戶部回來,一進宮聽說母后相召,就立刻趕了過來。兒臣自知耽誤了許多時候,還請母后不要生氣。”

皇后自嘲地笑笑:“罷了,你起來吧,又不是你的錯,何必請罪?”她咬了咬牙:“不過是有人自以爲有了依仗,就叫底下的奴才們故意不把母后的命令放在眼裡罷了。要請罪,也是唆使他們如此行事的賤人來請,與你何干?”

皇長子有些不安,他聽得出來,皇后這是在影射端嬪。如今宮中事務,可不就是端嬪在管着麼?其實宮人未能及時將消息傳到他這裡,也是正常的,他輪着去六部,光是今日就去了三部,事先誰也不知他會上哪裡。這六部衙門,又不是坤寧宮的太監能隨意出入的地方,皇后要派人找他,就得經過乾清宮那邊的人傳話。若是乾清宮裡的皇帝不想讓皇后影響皇長子的正事,那話就傳不出宮門。皇后把責任算到端嬪頭上,實在是有些冤的。

歸根到底,皇后還是沒適應過來,如今的皇長子已不是她被軟禁在坤寧宮前的皇長子了,他如今已經開始參與政事,不再成天圍着皇宮轉,隨她幾時叫,都能往她身邊去。

但皇長子是孝順的孩子,這些話他不會跟皇后說的,只委婉地解釋:“兒臣今日去了宮外。在六部衙門裡巡視,宮裡的人如何能知道?母后別怪他們了。不知母后今日召見兒臣,是不是有什麼吩咐?”

皇后見長子問起,便直接進入了正題:“景仁宮那邊的消息。你都聽說了吧?”景仁宮正是端嬪的住所,距離乾清宮很近,也許比起坤寧宮都要近,皇后一想起這點,心中妒火就燒起來了。

皇長子聞言一窒。猶豫了一下才說:“是,兒臣早已聽聞。父皇龍顏大悅,皇祖母也說這是皇家喜事,已是賞了許多東西下去。兒臣昨日還向父皇道賀了呢。”

皇后越發怒火中燒:“你向他道的哪門子的賀?!這難道是什麼值得高興的喜事麼?你父皇若是有了別的兒子,還不遲早將你們兄弟拋在腦後?還有,端嬪那狐媚子心裡正想着要怎麼弄死你呢,你還以爲她是好人麼?你父皇已經說了,他就是不樂意立你爲儲君,就等着其他的賤人爲他生下好兒子,才繼承他的萬代江山呢。如今端嬪有了。可不稱了他的意了?他如今不把你立爲皇儲,今後也不會立了,你能不能有血性一些,別再繼續討好你那個無情的父皇?!”

皇長子的臉色變得蒼白極了,但眉宇間仍舊十分堅毅:“母后休要再說這樣的話了,若叫父皇聽見,又要怪罪您了。您這又是何苦呢?兒子的地位沒那麼容易被動搖,您何必驚惶至此?”

“我驚惶?”皇后又驚又怒:“我哪裡驚惶了?我現在是爲你擔心!你沒聽明白麼?你父皇說了不會立你爲儲的,將來無論是誰做了皇帝,你還能活命麼?你難道就真的不怕死?!”

皇長子沉下了臉。他幽幽看向皇后:“那依母后之意,兒臣該如何是好呢?”

皇后一怔,如何是好?她也說不出來。可她清楚地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後宮中不能有別的妃子生下健康的皇子。那隻會讓他們母子四人死無葬身之地。

皇長子見狀,低低地嘆了口氣,把聲音壓得極低:“母后,您現在什麼都不要想,什麼都不要做。兒臣知道您在擔心什麼,但您真的想太多了。父皇雖然至今未行立儲大典。但立儲的旨意早已頒佈下去了。君無戲言,兒臣雖未有儲君之名,卻已有儲君之實。平日裡聽政理事,入部辦事,父皇也都一直精心教導。無論父皇是爲了什麼原因,至今未行立儲大典,他對兒臣還是十分看重的。兒臣相信,他並無易儲之心。您所說的那些,大約只是他的氣話罷了。”

皇后纔不肯相信:“你既然說君無戲言,他說的話,又怎會只是氣話?你就不怕他只是哄着你?等到那個賤人生出兒子,就能將你取而代之!”

皇長子卻道:“只要母后安安穩穩地坐在皇后的位子上,兒臣就永遠是父皇的嫡長子。禮法如此,任端嬪生下的皇子如何了得,如何得聖心,終究還是越不過兒臣去的。”

皇后追問:“那倘若你父皇廢了母后呢?又或是直接用個莫須有的罪名罰了你呢?他是皇帝,只要他一句話,誰還能奈何得了他?他要換誰做儲君,還不是輕而易舉麼?就如同他將母后囚禁在此,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

可那也要你給他把柄呀。

皇長子嘆道:“母后,父皇做事,總還要遵照禮法,還要顧慮天下臣民的議論。只要您不行差踏錯,只要兒臣不犯大錯,他就沒辦法廢了您與兒臣。”他把聲音壓到只有母子二人能聽見的聲量:“父皇……還不能隨心所欲呢。所以,請母后穩住吧。您若做了什麼,兒臣才真的危險。”

皇后的表情又木了,呆了半日,才問長子:“大郎真的不要母后做什麼事麼?即使你父皇重視那賤人的兒子多過你?即使你父皇遲遲不正式冊封你爲儲君?”

皇長子低下頭去:“母后不必擔心,無論日後父皇會添多少子嗣,那些弟弟們又多麼聰慧討喜,兒臣只需要努力讓自己一直是最出色的那個皇子,就可以了。弟弟們好,兒臣就比他們更好,父皇慧眼,自然知道誰纔是最適合做儲君的人。”

皇后的腰桿一軟,癱坐在位子上,扭開頭去:“罷了。若你父皇果真能遵守禮法,不做那寵妾滅妻之事,母后就忍了這一回又如何?”她的表情變得有些扭曲:“那賤人腹中是男是女,還不知道呢。就算是皇子,誰知道能不能平安生下來,平安養大?”

皇長子不由得打了個冷戰,低下頭不語。等到皇后情緒平靜下來了,他陪着說了幾句閒話。便要告辭了。連皇后留飯,他也只說:“父皇囑咐了,讓兒臣回乾清宮陪他用膳呢。”皇后自然不好再留他。

但在皇長子走後,皇后卻倚在寶座上暗暗傷心。她覺得,如今連皇長子都重視儲君,多過於她的心情了。他讓她什麼都不要做,還不是怕皇帝怪罪下來,她的後位動搖,他的儲位也會越發不穩麼?不過,他是她的兒子。十月懷胎,母子連心。若真能幫上兒子的忙,她便忍了這一回算了。

只不過,要她看着端嬪那賤人風光無限,那是休想!不過區區一個嬪,居然還執掌起後宮大權來了。等到新年朝賀那一日,她定要叫這賤人認清楚自己是什麼貨色!任那賤人再得寵,世人也只會承認她這個皇后纔是後宮的主人!

皇長子安撫住了皇后,皇后什麼也沒做,安安靜靜待在坤寧宮裡繼續發呆。這不但令曲水伯府謝家人鬆了口氣。就連皇帝,也在暗自慶幸着。他覺得,也許是上一回他的話讓皇后知道害怕了,因此不敢再造次。

皇帝心中有些懊悔。早知如此,他就該早些對皇后用上強硬的態度,也不會讓她往歪路上越走越遠了。

他也知道,皇后如此安份,竟從不干涉端嬪養胎,連傳召後者過去行個禮都不見有過。多半是皇長子相勸的功勞,也許裡頭還有曲水伯夫人的一份。皇帝開始覺得,兒子還是個好兒子,岳父一家也是明白人。

他頒下了兩道延遲了三年的旨意,一道是追封太后蔣氏的孃家父親爲一等承恩公,兄長襲爵爲二等承恩公,另一道是加封皇后的父親曲水伯爲三等承恩公。這本是他繼位後就該頒佈的,卻推遲到今日,算是給蔣家與謝家的恩典了。

另一方面,他也賞了皇長子一套全新的文房四寶,誇了兒子最近的勤奮,更難得地允許他出宮去尋堂兄弟們玩耍。不過皇長子十分乖巧,他主動拿最後一個獎賞來交換弟弟皇次子的自由,請皇帝放弟弟出來。皇帝卻沒答應,皇次子仍舊太過浮躁了,還是繼續磨磨性子的好。橫豎他三天也能到皇后宮裡一次,並不是哪裡都去不了,沒有皇長子認爲的那麼可憐。

皇長子只好依從。不過想到新年將至,到時候皇次子怎麼也會被放出來的,他也就不多說什麼了。

新年很快就到來了。新年大朝會,趙瑋與張氏照舊參加了。但趙琇身爲待嫁女,自然不會隨便出門,更別說是到宮裡去了。那可是她未來的夫家!

大過年的,天氣又冷,外頭還下着雪。她暖暖和和地穿着新棉襖新皮裙,坐在燒了炕的暖閣裡,有一頁沒一頁地翻着管家新呈上來的首飾花樣冊子,渴了有熱呼呼的薑茶,餓了有新鮮的小點心,別提有多舒服了。只是她心裡還是免不了要擔心一下祖母。張氏那身體雖經過幾年調養,已經好了許多,卻不知能不能扛得住今日的大雪呢?

午飯前張氏終於回來了,趙瑋送她到了門口,又再拍馬轉頭離去。他還有應酬,約了刑部的人去吃年酒。

趙琇攙了張氏進屋,親手給她倒了熱茶,噓寒問暖。張氏喝了口茶,緩過來了,直衝孫女兒擺手:“今日了不得,我瞧誥命們私底下都要議論紛紛了。若不是有太后娘娘坐鎮,還不知會怎麼樣呢。”

趙琇奇了:“出什麼事了?”

張氏嘆了口氣:“今年大朝會,外命婦們不曾見得皇后。往年也有不得見的時候,這沒什麼,可是今年卻有個端嬪出來了。她一直陪在太后身邊,接受衆誥命們的參拜,瞧着十分得太后看重。中宮是那樣,這新寵又是這般,我們私下都在說,只怕宮裡要不得安寧了。”

趙琇皺起眉頭:“不至於吧?太后和皇上爲什麼要這麼做?不叫皇后出來也沒什麼,可是端嬪……讓她好生在自個兒的宮裡養胎不行嗎?何必非得讓她在這大雪天裡露臉?”

張氏搖了搖頭:“具體如何我也不知,倒是有從曹太夫人那裡聽到小道消息,說今年皇后本是要出來的,卻預備着要算計端嬪一把,叫太后與皇上知道了,就不讓她出來了。端嬪受了委屈卻沒鬧,太后難免憐惜她幾分,才賞了她體面。”

即使如此,也不該把事情做得這麼明顯。這下外命婦們都知道了,皇室難道很有臉面?

張氏連連嘆氣,忽然又提起一件事:“對了,太后還說,新年大朝時不太方便,元宵佳節卻不打算辦大宴,只擺幾桌子,自家人喝兩杯就是了。不過皇家人口太少,她想要幾個孫媳婦去陪着說說笑笑。如今只有汾陽王世子妃是過了門的,太后便讓你跟李家姑娘這兩個不曾過門的,到時候進宮去陪她說說話呢。”(。

第421章 坦率第103章 扯皮第1章 建南侯府第386章 訴苦第146章 平定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129章 太子入城第153章 求教第268章 衡量第321章 人贓俱獲第627章 賀禮第309章 揭皮第299章 謀算第126章 異變第557章 大舅哥第537章 白目第309章 揭皮第106章 親戚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477章 見禮第266章 知不知第207章 仇視第514章 野望第355章 警告第547章 對質第470章 詭異第471章 傳言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607章 眼睛第151章 逗趣第570章 苦心第17章 小人讒言第558章 勸孫第581章 賞賜第395章 偶遇第420章 試探第506章 巡視第197章 夏日正午第548章 關門第552章 牽制第397章 疑心第451章 送信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278章 消息第69章 上跳下竄第403章 利益第166章 “隱疾”第563章 杏榜第573章 獎賞第45章 破綻處處第470章 詭異第521章 忌憚第144章 心冷第469章 守歲第226章 東昇第592章 請求第278章 消息第485章 流言第510章 趙演第192章 小丫頭們第241章 小丫頭第104章 開源設想第612章 波瀾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269章 賞雪第428章 相邀第76章 察覺第563章 嬤嬤們第153章 求教第447章 船宴第451章 送信第553章 盤算第299章 謀算第608章 太醫第273章 手足第29章 調派第413章 流言第90章 拉攏第298章 通信第442章 遊趣第447章 船宴第264章 表白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351章 獨對第261章 告密第510章 趙演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392章 新聞第483章 獻殷勤第461章 盛況第368章 警告第72章 疑點第395章 偶遇第470章 詭異第114章 遺孀第247章 詩會第534章 新年第96章 衝突第388章 探望第613章 勸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