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感悟

張氏一直覺得,自己做了建南侯府的女主人,執掌中饋二十餘年,一直安安穩穩的,沒出過大岔子,可見她還是挺能幹的。

但經歷過後來的種種挫折不幸,她漸漸認識到一個可悲的事實:如果沒有老郡公坐鎮,她這二十幾年的女主人,未必就能做得這麼順心。

剛嫁進建南侯府的時候,她年輕,生澀,沒什麼經驗,初接手中饋,雖有府中能幹的管事協助,還是出過幾次小差錯的。不過那時候能安然度過,大概是因爲世子位已經穩穩落到了趙炯頭上,牛氏也有了兒子,嫡長女趙元娘出嫁到了外地,管不着孃家的事了,老錢姨奶奶把整個侯府都看成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壓根兒就不把張氏這個年輕的繼室放在眼裡,老郡公又事先警告過她,所以她一直老老實實地,沒給張氏製造什麼大的麻煩。否則當時老郡公尚在邊關鎮守,張氏一個人在府中孤立無援,哪能過得這麼舒服?

後來老郡公解甲歸家,對年輕的妻子十分寵愛,有求必應。就算老錢姨奶奶母子發覺到張氏的威脅性,並對真正的嫡子的誕生忌憚不已,因怕得罪了老郡公,也不敢有大動作。久而久之,張氏就生出了懈怠之心,不再警惕。哪裡想到,老郡公一去世,他們就露出了兇惡的嘴臉?

如今回想起來,小長房一家固然品行低劣,心腸惡毒,可是張氏執掌中饋二十多年,自覺是個稱職的主母,卻在面對妾室庶子的逼迫時,毫無抵擋之力。以至失去了兒子的性命,也夠無能的了。張氏心中一邊悔恨,一邊無比懷念死去的丈夫。但平心而論,她這時候只是恨自己警惕心不夠,恨小長房手段太毒,卻不覺得自己的能力有太大問題。孫女趙琇從小管家,有時候做事比較出格。她總是忍不住去教訓、指點。

可現在。張氏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了。

孫女趙琇在趙瑋尚未襲爵之前,做出的幾項投資決定,包括洋行生意、織染坊、房屋租賃、果脯果酒等等。獲利都頗爲豐厚,再加上各個田莊的收益,若不是剛剛過去的潮災,侯府這兩年平均每年能淨得數萬兩銀子。跟十年前相比。簡直就是天淵之別。

趙琇前不久決定要賣掉南匯用來出租的房屋時,張氏並不覺得有什麼。那些因此失去差事的僕從卻慌了。他們不介意分出幾天時間去幹點重體力活。卻不願意丟了這項美差。在南匯做個看房子的門房,雖然月錢不多,但幫租倉房的貨主看貨,總能得到紅包打賞。心思靈活點的人,還能幫人牽線做交易,從中賺點茶水錢。一個月下來也有好幾兩銀子呢。上頭還沒有人管着,離主人家又遠。精明的人都可以開起自己的店鋪來了。如今丟掉了差事,跟割他們的肉何異?他們不敢去跟趙琇說,就在張氏那邊下功夫。張氏起初差點兒被說動了,但聽得趙琇說,賣房子的錢用來資助大壩重修工程,還可以接濟族中孤寡,都是善事,她就沒阻止。如今回頭去看,趙琇及時賣掉了最值錢的房子,豈不是最正確的決定嗎?

試想如果趙琇聽了她的話,沒去做洋行生意,也沒賣掉南匯的房子,趙家二房如今會是什麼情形?張氏不得不承認,孫女在管理家務上頭,顯然比自己更有能力與天份。她已經老了,以後還是把家裡的事交給孫女的好。將來等孫媳婦進了門,還有孫媳婦孝敬她。她看中的米穎芝,同樣是個熟悉中饋的能幹姑娘。

而如今張氏跟在汾陽王太妃身邊,陪着她唱紅臉白臉,向嘉定各家的貴婦人們化緣,彙集資金做善事,救濟受潮災影響的百姓,她又學到了更多的東西。

汾陽王太妃與她同輩份,是太后的妯娌,年紀卻比她大,私下總是把她當成是單純的妹妹一般,對她很好。張氏非常尊敬她,私下認爲她是自己所認識的最端莊仁善的婦人了,乃是女流中的君子,閨閣中的聖人!

且不提汾陽王在太妃教導下,爲人正派,十多年前曾在趙炯面前爲張氏母子執言,多年來也跟張氏保持來往,從不曾輕視過失勢的祖孫三人。如今日夜相處,汾陽王太妃對張氏與趙琇也依舊十分關心,在生活上噓寒問暖。最讓張氏感動的是,每有一位她不認識的貴婦人上門,汾陽王太妃總會想到她在社交方面的孤僻,體貼地趕在客人進門前先告訴她對方是誰,性情如何,該怎樣去打交道——以免張氏在會客時露了餡,平白得罪了人。張氏對此十分感激,更意外看上去溫和親切的汾陽王太妃,竟有十分了不得的手段,不管來的是誰,她全都能應付自如,實在讓她大開眼界。

最關鍵的是,汾陽王太妃每次搞定一位不情不願又或是指桑罵槐的貴婦時,手段心計百出,令人歎爲觀止,卻全都是叫人挑不出錯的陽謀。張氏頭一次發現,原來一個正派善良的貴婦人,也能有這麼了得的手段。她以前總告訴自己,要秉承君子之道,不可與人爲難,不可尖酸刻薄,要善良,要大度……卻原來,正派人也是可以耍心計的?正派人做好事,並不一定要自己吃虧?正派人受了委屈,也是可以報復出氣的?

張氏的三觀受到了衝擊。汾陽王太妃是她所敬重的貴人、恩人,她絕不會認爲是對方做錯了,那當然就是她自己從前想錯了。原來她以前都在犯傻麼?

汾陽王太妃就曾私下說過她:“你心地是極好的,卻未免太軟了些。明擺着要吃虧的事,別人哭幾聲,拿些似是而非的大道理來壓你,你就讓步了。偏你不僅自己讓步,還要讓你孫兒孫女讓步,委屈了孩子還覺得沒什麼。我都替建南侯與琇丫頭不平!其實你呀,不過是仗着孩子們孝順你罷了。”

當時張氏還有些委屈:“不是這樣的。我對兩個孩子都十分疼愛,怎會委屈了他們呢?”

汾陽王太妃笑笑:“瞧吧,他們受了委屈,你還不知道呢。既然你如此心疼孫兒孫女,爲什麼不能爲了他們,稍稍委屈一下自己?別太在意自己的好名聲了,那都是虛的。就算有人說你幾句閒話又怎麼了?就算你做了一兩件不合規矩的事又怎麼了?我婆婆不喜歡我妨礙她去做些糊塗事。我知道這樣有礙孝道。但還是做了。我媳婦常怨我把她生的兒子抱走養活,害她骨肉分離,我知道這樣傷了她的心。但還是做了。如今王府少了多少麻煩?我兩個孫兒都孝順知禮,相互友愛,半點沒有捲進後院妻妾爭風的糟心事,這就是我不守規矩的好處了。即使往日有些非議。今日我做下一樁大善事,誰不誇我?哪個還有閒情理會旁人的碎嘴呢?”

張氏恍恍惚惚地回到下榻的翠廬。呆坐半日。

趙琇不知她是怎麼了,擔心地去問她。她便問孫女:“琇姐兒,往日祖母是不是常常讓你爲難了?因爲祖母太容易心軟,所以給你們兄妹添麻煩了麼?”

趙琇詫異:“您怎麼忽然問起這個來?”

“你只管回答就是。”張氏執着地要得到一個答案。

趙琇想了想。就老實回答說:“祖母就是心太善了,有時候容易被人利用。不過嘛,這也是您的可愛之處。您是位正派人呢。哥哥和我。其實都更願意有一位正派的祖母。反正您從來不會有太過過分的要求,我們儘量滿足您的願望。就當作是孝敬您了。”因爲過分的要求,趙瑋和她通常都事先想法子打消張氏的念頭了。

張氏聽了這話,反而難過起來。原來汾陽王太妃說她的話是對的!她從前真的讓孫兒孫女受委屈了。兩個孩子只是礙於孝道,不願意駁了她的心意,其實都爲難得很。

張氏難過得一晚上沒睡好,第二天起來就有些精神不濟。趙琇見她這樣,就勸她先別去汾陽王府了,在翠廬先好好歇一歇吧。至於趙琇自己,還得要繼續工作。她今日不但要整理賬目,還得跟着汾陽王太妃,到施粥現場去視察呢。

張氏很想讓孫女留下來陪自己,就提出了要求。趙琇面露一分難色。汾陽王太妃那邊都說好了,今日還是有正經事要做,張氏身體又無恙,不過是缺覺罷了,最應該做的就是睡上幾個時辰,不一定需要她的陪伴。

可是……張氏畢竟是她祖母。趙琇想了想,還是決定要向汾陽王太妃賠罪了。

但這時候張氏卻改主意了。她發現了趙琇的難色,頓時想起了汾陽王太妃的話。她又爲難孩子了,明明趙琇要做正經事,她卻任性地想留趙琇在身邊。其實她喝過安神湯後,正想好好睡一覺。想要趙琇留下,不過是想有個人陪着聊天,直到她睡着罷了。這個聊天的人不是趙琇也可以的,夏露冬霜都是貼心的好姑娘,知道她最喜歡什麼樣的話題,比趙琇還清楚她的喜好呢。這麼一想,張氏就改口了:“罷了,你還是去汾陽王府吧。今日要出府辦事,千萬別淘氣,要緊跟在太妃身邊,凡事都聽太妃的吩咐,不許亂跑!”

趙琇驚訝極了,反而有些遲疑:“我還是留下來陪您吧?或者我等您睡着了再去?”

張氏推她:“快去快去,別囉嗦了。記得多帶幾個人,別叫那些災民靠近你,仔細他們餓急了傷人。”

趙琇笑了:“他們不會的。災民原也是百姓,王府施粥,他們不至於連這點規矩都沒有。”

張氏臉上微紅,心知自己的話不妥,只一味催促孫女走人。趙琇只得細細吩咐過丫頭們,才轉身走了。

張氏躺在長榻上閉目養神,兩個大丫頭一人替她捶腿,一人跟她說些丫頭婆子之間發生的小趣事。她渴了立刻有人送茶到嘴邊,熱了也有丫頭替她扇扇子,冷了會有人將冰盆移開一兩尺。所有人圍着她轉,再舒服不過了。可她心裡卻還是有些寂寞。

“太妃說得對,我真是好日子過習慣了,快被孩子們寵壞了。再這樣下去,遲早會變得面目可憎的。”張氏心裡如此想。

第541章 提親第127章 準備第227章 歸來第305章 脫身第198章 診治第563章 杏榜第197章 夏日正午第482章 賞燈第589章 質問第414章 中舉第436章 阻攔第104章 開源設想第460章 暫別第483章 獻殷勤第24章 顯靈第583章 告狀第303章 過年第226章 東昇第204章 贈衣第501章 潮第32章 京城來信第369章 誆騙第224章 誅心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90章 拉攏第257章 生氣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450章 感激第593章 帖子第603章 勸母第49章 碧蓮第526章 反駁第485章 流言第85章 露香園水蜜桃第424章 冷茶第476章 會面第362章 憂慮第529章 影響第356章 堅決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364章 緊追第451章 送信第227章 歸來第388章 探望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624章 因果第194章 曹家第608章 太醫第546章 無賴第422章 勸姐第232章 山居第480章 私房話第143章 母子相見第9章 說客上門第508章 相見第33章 秘密任務第140章 厚臉皮第433章 失落第24章 顯靈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284章 遺案第372章 失態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458章 啓發第425章 挖坑第390章 正經事第156章 上海亂局(上)第153章 求教第386章 訴苦第628章 送妝第256章 借書第341章 求助第223章 說笑第403章 利益第368章 警告第108章 尋茶記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409章 聽戲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174章 勸食第525章 不合羣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558章 勸孫第552章 牽制第587章 誤會第343章 醒悟第335章 氣惱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1章 建南侯府第88章 不甘第17章 小人讒言第88章 不甘第12章 大船將頃第440章 出發第216章 戰果第385章 小聚第179章 各個擊破第466章 冒火第445章 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