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好戲

抵達奉賢之前,廣平王一行人在蘇州停留了兩天。

這不但是爲了休整隊伍,下船改坐車趕路,也是爲了等候消息。廣平王此行南下,本來的目的地就是上海。上海作爲本朝皇室龍興之地,在太祖皇帝登基後,就立刻建府了,嘉定、奉賢都是它治下的縣。雖然已逝的太祖皇帝和當今皇帝都沒回來過,但上海多年來依然很受重視。前朝曾有過倭人作亂之事,上海多地飽受其害,而自開明十二年(公元1662年)開始,江南接連發大水,上海也不例外,太祖就提出要大修水利,興建海壩。只是開國之初,百廢待興,前朝朱氏皇室蠢蠢欲動想鬧事,搶回皇位,北邊清人也不消停,國庫不豐,只得暫時押後,直到前幾年,上海再次積雨成災,這水利之事纔在朝中重提。

本來依太祖皇帝的意思,就該把江南沿海的水利都重修一遍的,國庫已經比開國之初豐足了很多,不在這種關係民生之事上花錢,在什麼地方花呢?但這麼一來,工程量就太大了,牽涉到的方方面面也太複雜,所以只能先將就一下,從上海修起,畢竟是龍興之地嘛。於是,從前年開始,上海府沿海就建起了海防大壩,又照太祖皇帝生前的意願,修了個大海港,皇帝看了地方官員的奏摺,得知工程已經完工了,非常高興,就派廣平王過來驗收。這本來是個極輕鬆的差事,走走過場就行了,皇帝認爲不可能有人敢在皇室老家的海防工程上做手腳的,因此特許心愛的兒子帶上老婆孩子去遊山玩水。

廣平王一行的正式隊伍其實只比趙家早一天出京,正好是八月十六,剛過了皇室的中秋團圓大宴。這是皇子正式出行,儀仗排場都少不了,走得也慢,廣平王不耐煩,就帶了妻兒侍從護衛,微服輕車先走一步,約好了在蘇州與大部隊會合的,沒想到會遇上趙家這檔子事兒。他有心要管一管閒事,就給大部隊傳了信,讓他們加快速度,此時在蘇州停留,正是要等他們。

但廣平王也沒忘了趙家那邊,他先前曾派了幾個人隨汪四平的船前往奉賢趙氏族中,此時已有消息傳回來,他打算要根據這些消息隨機行事。

他收到屬下送來的第三封情報後,便和王妃一起去尋張氏,將奉賢趙家目前的情況轉告給她知曉。

汪四平到達奉賢后,託辭說找不到張氏和兩個孩子以及秋葉、珍珠嫂五個人的遺骸,其他人的都裝殮入棺了,原本是打算再留在臨清多找幾天的,但又擔心會耽誤了郡公爺入土的大事,所以就在當地託了人料理,然後帶着所有人趕過來了。

建南侯趙炯完全沒有起疑心,直接命人找了一大二小三具空棺,放上些重物,就充當張氏和兩個孩子的屍首了。不過他還是罵了汪四平一通,說汪四平不該趕着回來的,兩個孩子倒沒什麼,張氏卻必須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交給當地人料理,萬一泄密怎麼辦?即使不泄密,老郡公的妻子遺體遲遲找不到,趙家臉上也不好看。就算日子拖得長些,也沒什麼要緊,如今要趕在吉日入土的是老郡公和錢老姨奶奶,又不是張氏,大不了將來埋她入土時,另挖一處地穴就是了。他是信得過汪四平才讓其去辦這等大事,結果汪四平居然草草處置,匆匆忙忙趕回來了,留下這麼大的麻煩,真是辜負了他的信任。

汪四平非常順從地低頭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還向趙炯請罪。其實他心裡有數,爲主人家辦了這種見不得人的事,過後就算不被滅口,也休想繼續在大管家的位置上風光無限了,趙炯的反應根本就在他意料之中,所以當他被撤去大管家之職,勒令回家反省時,一點抗議都沒有,就告退下去了,在院子裡偶遇趾高氣揚的新任大管家高成,面對對方的冷嘲熱諷,他也是一個字都沒有說。

他當然不會說什麼,高成在他眼裡,就跟個死人沒什麼區別。連他這種幾十年的老資格,都因爲知道了主人家的醜事而被投置閒散,高成又不是主母牛氏的心腹,不過是一時得了侯爺趙炯的青眼罷了,得意不了多久,再說,廣平王和老夫人馬上就要來了!

趙炯對那一地的棺槨不感興趣,卻獨獨命人撬開了弟弟趙焯的棺木,確認了真是對方,就鬆了一口氣。自打這個弟弟出生以來,他頭上就象是懸着一把利刃,不知什麼時候就要丟掉建南侯世子的位子。幸好,該他得的,終究還是他的,如今他已是名正言順的建南侯,弟弟卻青年夭折,哪怕弟弟考得了舉人功名,世人皆贊其才華出衆,老父也對弟弟寵溺有加,可他趙炯終究還是成了最後的贏家。

趙炯心情一好,連掩飾作戲都顧不上了,就在院子裡衝着弟弟的棺木哈哈大笑起來,老宅裡的僕人都看得瞠目結舌,只是不敢說些什麼,至於私底下會不會傳些什麼小道消息,就難說了。

趙家合族聚居,但二房在京城做公侯,家鄉那座二十年前新建的大宅子,只有主人回鄉祭祖時纔有人入住,平時都是空着,老宅裡的僕人也不過是管些田產之事,倒是在鄉間很有地位,連趙氏一族外九房的尋常族人,都要敬他們三分。他們頭上長年沒有主人管着,行事很是散漫,腦子裡從來就沒有不說主人家閒話的規矩。

趙炯不知道周圍的僕人都是怎麼看待自己的,他從出生就住在京城侯府,自記事以來,前頭的嫡母秦氏與後來的繼母張氏,管家都很有一手,府中僕人都還算有規矩,因此他完全沒有提防。他只是想到,後日老父亡母就要正式下葬了,索性連同張氏母子媳孫一道葬了吧,也省得再出一筆喪葬銀子,而死人入了土,分家析產之事就不必再提了,族中想必也不會有二話。

但生母死前一直心心念念着要與郡公爺合葬,他身爲人子,真的很想滿足她最後的願望。可是,合族人都在看着,他總不能公然做出以庶亂嫡之事,索性做點小手腳好了,他可以把亡母的棺槨僞裝成張氏的,然後將她葬在父親繼室的位子上,至於張氏,就讓她永遠埋在妾室該待的地好了,等衆人散去,他再將兩人墓碑上的姓氏改過來,然後派個人守墓,不許外人擅闖,自然就沒了後患。

要換棺木和改碑文,不是趙炯一個人能做成的。他吩咐高成去辦,而高成又叫了幾個幫手。汪四平在侯府做了幾十年的大管家,人脈極廣,很快就得了消息,通過廣平王派到他身邊的護衛,將信傳了出去。

張氏得知這個消息,又一次氣得渾身發顫,她冷笑道:“趙炯好狗膽!我倒要看看,我還未死,他埋進郡公爺墳地裡的棺木,裡頭裝的是什麼東西!”

廣平王妃忙上前勸慰,張氏卻擺擺手:“王妃不必擔心,我老婆子雖只剩下這一把骨頭了,但就算是爲了出一口惡氣,爲了兩個孫兒着想,我也不會讓自己輕易倒下!”

廣平王聞言,就知道她已拿定了主意,道:“老夫人既然有了想法,本王就助您一臂之力。欽差儀仗剛剛到了蘇州,我等這便陪老夫人啓程趕往奉賢,揭穿建南侯的真面目。”

張氏很感激他的好意,卻婉拒了:“王爺原有欽命在身,到了上海,自當先問公事,趙家家務事,老身自己就可料理,只是需得向王爺借點人手。趙家族人雖衆,卻多是附庸,未必敢得罪建南侯,爲了壓住趙炯的氣焰,老身少不得要狐假虎威了。”

廣平王哈哈大笑,答應了她的請求,召來自己的親衛統領,命他帶上八名好手,還必須都是身上有品階的正式武官,陪張氏走一遭奉賢。

廣平王妃鍾氏見狀,暗暗鬆了口氣,她還真擔心丈夫會拋下公事,先幫張氏解決趙家的麻煩。雖然皇帝敬重趙老郡公,必然不會責怪兒子爲了老郡公的遺孀出頭,但總會有些看廣平王得寵就心生忌恨的人進讒言,給廣平王身上丟各種各樣的罪名。幫張氏的忙,往好了說,是看顧功臣遺屬,看壞了說,卻是因私而忘公,若廣平王將來要爭儲位,這必然會成爲一個把柄。廣平王妃樂意幫助張氏,卻不願丈夫因此惹上麻煩。

張氏知情識趣,廣平王妃便歡喜,她還提出:“老夫人帶着兩個孩子回老家,多有不便吧?瑋哥兒是男丁,隨老夫人同行是應該的,琇姐兒是女孩兒,去了也沒什麼用處,倒不如交給我照料,等老夫人將事情解決了,我再將孩子送過去。”

張氏大喜:“多謝王妃了。”

趙琇萬萬沒想到,自己居然被剝奪了看好戲的機會。可無論她有多麼不情願,這件事都是沒有情面可講的。張氏深知這個孫女兒得了去世的祖父“點撥”,遠遠比一般孩子聰明,可她再聰明也還不到兩歲,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不應該參與的事,就不能參與進去。

於是趙琇只能眼睜睜地看着祖母帶着小哥哥,連同一大羣孔武有力的幫手(或者說打手),踏上了回鄉的道路。

大楚承慶元年十月初五,建南郡公趙柱夫婦及其次子夫妻在家鄉奉賢入土,儀式聲勢浩大,上海蘇鬆士紳俱趕來設路祭以拜。新任建南侯趙炯穿麻戴孝,騎馬送父母兄弟棺槨前往縣城外的家族墓地,一路上可說是做盡了孝子賢孫的戲碼。但隊伍到達城門口的時候,卻忽然停了下來。他正騎在馬上擡袖作痛哭拭淚狀,察覺有異後放下袖子,茫然地問隨行的高成:“怎麼了?怎麼不走了?”

高成直愣愣地盯着道路前方,牙齒打顫。

趙炯順着他的目光望去,頓時嚇得魂飛魄散。

他以爲已經死了的張氏,正站在前方的大馬路上,一臉青灰地瞪着他。

第506章 巡視第71章 太子退位第9章 說客上門第536章 人選第133章 改道第527章 罰不罰第13章 救人自救第628章 送妝第84章 傳信第139章 圖窮匕現第296章 厚此薄彼第623章 入夏第459章 尋親第248章 評詩排座次第497章 遷移第441章 行船第407章 秋闈第362章 憂慮第426章 避難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390章 正經事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343章 醒悟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176章 待客第205章 雪花酪第557章 大舅哥第457章 體會第139章 圖窮匕現第184章 蠢話第273章 手足第507章 同行第556章 請期第607章 眼睛第354章 秘信第437章 討價第223章 說笑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144章 心冷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94章 招供第588章 黑鍋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10章 亂家根源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108章 尋茶記第247章 詩會第420章 試探第188章 賞賜第419章 晉見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264章 表白第530章 擴散第277章 彩箋第403章 利益第201章 葛衣第319章 金鐲第412章 丟臉第205章 雪花酪第67章 宗族大會(三)第211章 書與茶第509章 欲行第46章 自認罪名第411章 自作自受第578章 說和第384章 藏梳第262章 夜笛第49章 碧蓮第349章 丘家第255章 雀金呢第307章 籌備第588章 黑鍋第160章 出獄第320章 告狀第73章 左右搖擺第97章 打臉第497章 遷移第401章 反轉第622章 圈套第522章 回家第126章 異變第517章 困惑第71章 太子退位第232章 山居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467章 提議第414章 中舉第615章 兄弟第202章 御史第614章 立儲第360章 內情第214章 求差事第586章 庶妃第24章 顯靈第603章 勸母第194章 曹家第419章 晉見第103章 扯皮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418章 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