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敬茶(二更)
聽兩人這麼說,太后扯了扯嘴角,“你們相處的這麼好,我就放心了,就怕我亂點鴛鴦譜,配成了一對怨偶。”
“娘娘,獨具慧眼,堪比月老紅娘,所指皆是良緣。”晉王笑道。
“我們不會辜負娘娘的期許,會好好相處的。”姜長寧恭順地道。
夫妻倆的話,太后一個字都不信,臉上卻是欣慰的笑。
三人虛情假意的聊了會,太后賞賜了一堆東西給兩人,兩人謝了恩,就出宮回王府。
王府內,穿着寶藍色百子千秋襖晉王太妃端坐在正位上,臉色平淡。
坐在一旁的喬氏看了她一眼,又看她一眼。
她本以爲太妃會爲難姜氏,讓姜氏跪求後,纔會出來喝這杯兒媳婦茶,卻不想太妃早早的就等在這裡了。
要知道太妃一向看不起出身卑微的人,對她和樸氏,太妃從沒喜歡過,嫌她祖上是打鐵出身,嫌樸氏祖上是種田出身。
用太妃的話就是,“再怎麼洗,也洗不去那一身的泥腥味。”
太妃會對姜氏別眼相待,是因爲姜氏也是世家女?
一個敗落的世家,就如落魄的鳳凰一般,不值一提。
“都是巳時正了,怎麼還沒回府呢?難不成太后娘娘留膳了?”喬氏故意說道。
太妃冷哼一聲,臉色陰沉了下去。
這時,婢女進來稟報,“太妃娘娘,王爺和王妃已回府。”
“就算那狐媚子不懂規矩,我兒也不會不知禮。”太妃斜睨喬氏一眼。
喬氏翹了下脣角,太妃對姜氏也是不喜的,要不然怎麼叫姜氏狐媚子?
不過喬氏誤會了,太妃是不喜歡姜長寧,但狐媚子罵的不是她,而是太后。
太妃和太后並沒有真正交惡過,兩人只是互相看對方不順眼。
一刻鐘後,換了紺青色常服的晉王,帶着穿着一襲正紅繡牡丹廣袖長裙的姜長寧走了進來。
喬氏輕吸了口氣,爲姜長寧的美貌感到吃驚。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遠。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太妃說她是狐媚子,沒有說錯。
“見過母妃,讓母妃久等了,兒子這就和您兒媳婦給您敬茶。”晉王笑道。
“好。”太妃再不喜姜長寧,也不會不給兒子面子。
一個婢女拿着兩個蒲團過來,另一個婢女用托盤端着茶水。
晉王率先跪下,姜長寧在他身邊跪下。
“母妃請喝茶。”晉王從托盤上端過茶杯,奉到太妃面前。
“乖。”太妃笑着接過了杯子,抿了口茶水,把杯放到桌上,拿起早就準備好的紅包,遞給晉王。
“謝謝母妃。”晉王雙手接過。
姜長寧端過茶杯,奉給太妃,“母妃請喝茶。”
“乖。”太妃很給面子地接過杯子,也抿了口茶水。
喬氏咬牙,下頜線繃得緊緊的,當年她嫁進來時,太妃並沒有喝她的敬茶。
太妃會給面子喝這口茶水,全是晉王之功。
給晉王太妃敬了茶,姜長寧接過秀蘭遞來的托盤,上面放着衣裳和鞋襪。
太妃拿起鞋子看,針線縫的細密,看不到線頭,“女紅還不錯。”贊歸贊,但她覺得這不是姜長寧的手藝。
這套衣裳鞋襪姜長寧就在收尾時縫了幾針,表示了一下意思,“謝母妃誇獎。”
“你既嫁進王府,當恪守婦道,爲夫衍嗣綿延。”太妃示意婢女把托盤拿過來。
“兒媳謹遵母妃教誨。”姜長寧伸手接過小托盤,上面是太妃給她的見面禮。
接下來,就該和喬氏見禮了。
同輩之間,就不需要下跪,晉王也無須給喬氏敬禮,“王妃,這是大嫂。”
姜長寧端過一杯茶,“大嫂。”
喬氏扯了扯嘴角,似笑非笑的,接過茶杯,也不喝,就擱到一旁,拿過紅包,“以後我們好好相處。”
如果沒有早上那碟韭菜煎餃,姜長寧或許會相信她這句話,現在,一個字都不信,亦假假笑道:“我們一定能好好相處的。”
而後是康仁郡主來拜見叔叔嬸嬸,姜長寧爲她準備的見面禮是一對玉鐲和一塊雕如意童子的玉佩。
玉鐲勝在玉質上,玉佩則是寓意好。
童子手持如意,成長成長皆如人意。
“謝謝嬸母。”康仁郡主眸色沉沉,神情淡漠。
姜長寧笑了笑,“不謝。”
敬茶事畢,晉王和太妃又說了幾句關心的話,才帶姜長寧回院子。
走到院門口,晉王停步,“寧寧,給我們住的院子,取個院名吧。”
姜長寧先前回來時,就已注意到院門上的匾額是空白的,“這個院子原來的院名是什麼?”
“這是間新院子。”晉王看着她,目光柔和,“我們的新院子。”
姜長寧沒有聽出晉王話中深意,在給婢女取名上,她會用心,院子取得簡單又直白。
寶各居就是用客居二字折解取出來的,不過這個院子,只要她沒和離,沒被休,她是要住一輩子的,是得取一個好聽的院名。
姜長寧沉吟片刻,笑問道:“如鏡院可好?”
不說晉王之前爲她請太醫、爲她請嘉善大長公主的,就昨晚,他溫柔以待,就很容易讓人淪陷。
可是他是王爺,府上幾房妾室,還有一位等着進門的夫人。
不能淪陷,她的心,珍貴無比,不能輕易交託出去。
守心如鏡,照山是山,照水是水,境轉心不轉。
“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浪細生。”晉王想的是這句詩。
姜長寧順着他的意思,笑道:“剛過了小橋,橋上有溪,就想到了。”
“此名甚好。”晉王笑道。
“能否求王爺一張墨寶?”姜長寧笑問道。
“王爺的墨寶沒有,不過你夫君可以爲你寫一張。”
“妾身爲夫君硯墨可好?”
“求之不得。”
夫妻倆說笑着進了院子,一起進了書房。
書房的擺設,十分講究,除了筆、墨、紙、硯外,還印泥、水滴、筆筒、墨匣、筆簾、筆架、筆擱等。
高几上擺着一盆文竹,鬱鬱蔥蔥。
在長條案桌上,放着微型景觀盆,有山有水,有青苔有小草,方寸之間盡顯素雅之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