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傳說

我心念一動,我們三人初來乍道,人生地不熟,想在這縣城附近收些古玩,談何容易。這老劉頭在古田住了好幾十年,聽他言談話語之中,對當地的情況瞭如指掌,何不讓他給我們多說一些當地的事,諸如出土過什麼古墓古玩之類的,這些信息對我們來講十分有用。

於是先沒讓老劉頭繼續講,說現在天色還早,讓胖子出去賣幾瓶酒,再弄些下酒菜,請老劉頭到我們房中喝酒閒談,講講當地的風物。

老劉頭是個嗜酒如命的人,又喜歡湊個熱鬧,聽說有酒喝,當即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胖子見又要跑腿,極不情願,但是也饞酒喝,便換了套乾淨衣服,到外邊的小店裡買回來兩瓶白酒和一些罐頭回來。

外邊的雨稀稀瀝瀝,兀自未停,衆人在房間中關好了門,以牀爲桌,坐在一起喝酒,老劉頭話本來就多,這兩杯白酒下肚,鼻子頭便紅了,話匣子打開就關不上了。

大金牙請教老劉頭:“劉師傅,剛纔您說我們在黃河中遇到的東西,您親眼見過,那究竟是個什麼?是王八成精嗎?”

老劉頭搖頭道:“不是王八精,其實就是條大魚啊,這種魚學名叫什麼我不清楚,當地有好多人都見過,管這魚叫鐵頭龍王,跑船的都迷信,說它是河神變的,平時也見不着,只有發大水的時候纔出來。”

胖子道:“您說的可真夠懸乎的啊,那這條魚得多大個啊?”

老劉頭道:“多大個?我這麼跟你們說吧,當年我在河邊看見過一回,那年水來得快,退得也快,加上這古田河道淺,把一條半大的鐵頭龍王擱淺了,那時候還沒解放,好多迷信的人,想去把龍王爺送回河裡,還沒等動手,鐵頭龍王就一命歸西了,人們都在河邊燒香禱告,那真是人山人海啊,盛況空前,我就是跟着瞧熱鬧看見的。”

我問道:“劉師傅,您說說這魚長什麼樣?”

老劉頭說:“這大魚啊,身上有七層青鱗,魚頭是黑的,比鐵板還要硬,光是魚頭就有解放卡車的車頭那麼大個。”

我和胖子等人連聲稱奇,那不跟小型鯨魚差不多了,河裡怎麼會有這麼大的魚?這世上真是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有。便又問後來怎麼樣了?這鐵頭龍王埋了?還是吃了?

老劉頭笑道:“不是鯨魚,不過這麼大的魚十分少見,平時根本沒有,隔幾十年也不見得能見到一回,簡直都快成精了,有迷信的就說它是龍王爺變的,要不怎麼給起這麼個名呢,聽說在就算是捕到都要放生,那肉又硬又老,誰敢吃啊。當時這鐵頭龍王就死在了岸上,那些天正趕上天熱,跟下火似的,沒一天就開始爛了,臭氣熏天,隔着多少裡都能聞着那臭味,這種情況很容易讓附近的人得瘟疫,結果大夥一商量,就把魚肉切下來,用火燒了,剩下一副魚骨架子撂到河岸上。”

大金牙聽到此處,嘆息道:“唉,可惜了,要是現在能把這種怪魚的骨頭弄到博物館裡,做成標本,一定很多人蔘觀。”

老劉頭說:“可不說是嗎,不過那時候誰都沒那膽子,怕龍王爺降罪下來,免不了又是一場大水災。”

我問道:“劉師傅,您剛纔跟我們說,有個地方可以看鐵頭龍王魚,指的是這條嗎?難道過了這麼多年,這魚的骨頭架子還保存着?還個那河岸上撂着呢?”

老劉頭說:“沒錯,不過不在河岸上,當時附近的人們爲了防止發生瘟疫,把魚肉和內臟都焚燒了祭河神,然後正要商量怎麼處理這副魚骨,這時候就來了個外省人,此人是個做生意的商人,這位商人也是個非常迷信的人,他出了一些錢,在離我們這不遠的龍嶺,修了一座魚骨廟。”

大金牙問:“魚骨廟?這在天津地面也曾有過,是不是就是以魚骨做樑,魚頭做門,貢奉河神用的?”

老劉頭說:“天津也有?那倒沒聽說過了,不過確實跟你說的差不多,那位外省的商人自稱也是經常出海過河,免不了經常乘船,所以就掏錢修了這麼座魚骨廟,這廟規模不大,連個院子都沒有,和普通的龍王廟沒區別,拿魚骨當做房架子,大魚的頭骨是廟門,就一間神殿,貢了尊龍王爺的泥像,剛修好的時候,有些人得病或者趕上天旱,都去魚骨廟裡上香許願,說來倒也好笑,真夠邪門的,一次都沒靈驗過,要是去魚骨廟求雨,那是不求還好,越求越旱,所以沒過多久,就斷了香火了,那位出資修廟的商人,也從此再沒出現過。”

我問道:“魚骨廟現在還在?”

老劉頭點頭道:“是,不過都荒廢許久了,龍王爺的泥像沒過兩年就塌了,有人說是那位出錢修廟的商人心不誠,或者做過什麼缺大德的事情,龍王爺不願意受他的香火,再加上魚骨廟建在龍嶺山凹裡頭,道路艱難,一來二去的根本沒人再去那座魚骨廟了,不少人甚至都把這事忘在腦後了,當年文革,連紅衛兵都沒想起來要去砸魚骨廟,其實就算去砸,也沒什麼可砸的。但是這廟的格局和魚骨還在,你們有機會可以去瞧瞧。”

胖子笑罵:“有他媽什麼好看的,今天我們仨人都差點成了魚食,不看也罷。”

大金牙卻另有一番打算,他跟我商量了一下,決定明後天休息好了,去龍嶺看看魚骨廟,說不定這麼大的一架魚骨可以賣錢,最起碼能賣給自然博物館,把我們這路費錢報銷了。

我們又連連給老劉頭勸酒,問他這附近有沒有出土過什麼古董古墓。

老劉頭喝得醉眼朦朧,說話舌頭都有點大,不過酒後吐真言,着實吐出了一些當地的秘聞。

古田前一段時間被水衝出了幾座古墓,都是宋代的,不過都不是什麼貴族墓葬,除了幾具快爛沒了的骨頭,只有些破瓶子爛罐子。

這裡出土的最貴重的東西,是有一年乾旱,這一段黃河都快見底了,清淤的時候,從泥裡挖出來三隻大鐵猴子,每一隻都重達數百斤,把上邊的鏽跡去掉,發現鐵猴身上雕刻的花紋優美流暢,外邊都是溜金的,至今好象也沒考證出來,這些鐵鑄的猴子是做什麼用的。

有人說是唐代鎮妖的,也有人說是祭河的,後來是拉到哪個博物館,還是大鍊鋼鐵給熔了,就不得而知了。

最邪的是,從淤泥中發現三隻鐵鑄的猴子之前,有不少人都夢見三個白鬍子老頭,哭求着放過他們,這事越傳越懸,好多人都說這三個老頭就是河中的鐵猴精。

那年春節,家裡有屬猴的人,都穿紅褲頭,扎紅腰帶,怕被那三隻鐵猴精報復,結果最後這附近也沒出什麼大事,當然也有幾個走背字倒邪黴的,不過那也都是他們自找的。

黃河裡面沉着很多古怪的東西,這些事我們都聽說過,河東博物館裡陳列的黃河鐵牛,就是震河用的,當年元末之時,還傳說在黃河中撈到一具獨眼石人,那時候正鬧農民起義,有童謠說是什麼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那件事只是傳說,並不足爲信,但是仍然可以見證黃河的古老神秘,稀爛的河泥中,不知道覆蓋着多少秘密。

不過我們對什麼鐵候、鐵牛、石人之類的東西並不感興趣,便一再追問,附近哪有古墓和遺蹟,誰手裡有古董想要出手。

老劉頭想了想說,原來你們是倒騰古玩的,你們若是早幾年來,能有很大收穫,現在早都被收的差不多多,不光是民間的古玩商來收,政府也收,一年收十多遍,再多的東西也架不住這麼收啊。

前幾年開始,古田附近接二連三的出現盜墓的情況,好多當地人也都參與了,到了秋天一颳大風,你就看吧,地上全是盜洞,走路不下心就容易掉進去,城外古墓集中的地方,都快挖成篩子了。

老劉頭說,咱們話趕話說到這裡,我突然想起聽人說過,我姑且一說,你們姑且一聽,我曾聽當地一位老人說起過,龍嶺裡頭有座唐代古墓,相傳規模極大,這兩年很多盜墓賊都想去找,始終也沒人能找到,龍嶺那片山嶺太密了,而且那古墓藏得很深,甚至就連有沒有都兩說着,畢竟這種事都是打多少年前口耳相傳留下來的,未必便真有其事。

這種古墓的傳說,在我們當地非常多,而且幾乎是一個人一種說法,沒有固定的,有些人說龍嶺中是唐代的大墓,也有說是別的朝代的。反正都是傳說,誰也沒見過。

第五十二章 渡河第七十二章 巢穴第二十九章 柱之神殿第一百章 人皮地第二百一十四章 牛頭第一百章 人皮地第九十二章 石碑店第一百五十四章 三個國王第一百三十三章 龍&虎第二十四章 石頭墓第一百六十一章 觀湖景第三十二章 暗河第二百一十三章 風蝕湖的王第一百四十章 黑色旋渦第一章 白紙人第二百一十章 空殼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個線索第一百五十二章 水眼第一百零五章 水深十三米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授的唱詩者第五章 康巴崑崙不凍泉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路第一百八十七章 定位第一百四十六章 主樑第二百一十六章 隱藏於真實背後的真實第十一章 霸王蠑螈第一百六十一章 觀湖景第五十七章 魚骨廟第一百一十七章 在蟾之口第一百八十六章 輪轉佛窟第十八章 黑風口野人溝第八十六章 白骨第二十五章 扎格拉瑪山谷第四十二章 真與假第二百一十八章 失散第一百一十九章 莽叢中第三十七章 爆炸第七十四章 百寶囊第一百四十五章 熔爐第二百一十六章 隱藏於真實背後的真實第二十八章 眼睛第三十九章 暗語第九十一章 決意第二百一十八章 失散第一百二十二章 死漂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窗第七十一章 失蹤第一百四十二章 凌雲宮會仙殿第二百二十二章 白色隧道第二百一十六章 隱藏於真實背後的真實附上一個真實的事件第一百零二章 彩雲客棧第一百零七章 穿過高山,越過河流第一百五十二章 水眼第一百六十六章 感染擴大第四章 大山裡的古墓第二百三十九章 摘符(大結局)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亡收藏者第七十三章 摸金符第四十二章 真與假第一百二十二章 死漂第一百四十一章 微妙通玄水龍暈第三十一章 地宮第二百零二章 靈蓋破碎第一百二十五章 黃金面具第一百六十六章 感染擴大第九十七章 細孔第八十一章 野貓第九章 九層妖樓第十六章 大金牙第二百二十六章 生死籤第五十九章 盜洞第八十五章 通天大佛寺引子第一百零四章 倒懸第一百七十二章 康巴阿公第一百五十五章 長生燭第一百五十五章 長生燭第一百五十二章 水眼第二百三十章 西北偏北第一百五十九章 奪魂第五十一章 十萬古墓第六十五章 人面第七十七章 天機第一百九十五章 藏骨溝第一百五十七章 石精第二十六章 最後一站第一百一十三章 鮮血第七十七章 天機第六十章 岔口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授的唱詩者第二百一十八章 失散第一百五十六章 木裹墓第五十九章 盜洞第十三章 離開部隊第二百二十六章 生死籤第二百三十一章 蛇窟第二百三十七章 酬金關於北宋青花瓷的一些相關內容第七十七章 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