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反叛

“妹夫!”

李春憨笑兩聲,原來清秀的臉顯的圓潤了些,那雙眼睛更加發亮,只大約是年歲到了的原故,他竟留起兩撇小鬍子,叫李鸞兒瞧了覺得有些好笑。

要來李春便是娃娃臉,再加上他到底腦子遲鈍些,性子就很開朗大度,幾乎是不費什麼心的,就顯的更加年輕,如今看起來瞧着也像是未滿二十的,他這麼猛的一留鬍子就像是個小孩子故意粘了鬍子裝大人一樣。

“姑姑……”

便在李春和嚴承悅寒喧的當,馬車上跳下幾個小子,下車就直奔李鸞兒跑來。

李鸞兒彎腰一個個的抱起來笑着問:“想姑姑了沒?”

“想了!”一衆小子齊齊回答,又有金夫人被顧大娘子攙扶着下車,嚴辰逸四兄弟趕緊過來見禮。

一家子人都相互見過敘了幾句離別之情這才各自登上馬車趕回家中。

到了李家,顧大娘子自然是要留飯的,李鸞兒和嚴承悅也絲毫不客氣的點了自己愛吃的菜,且等着吃過飯後嚴承悅和李春鑽進書房詳談,李鸞兒又和顧大娘子還有金夫人一處說話。

李鸞兒也知顧大娘子這一路上行來怕是極累了,便也沒有久留,說了幾句話,又將這幾年京城的形式大致說了一番便起身告辭。

不說李鸞兒如何,只說李春一家安頓下來,第二日李春就進宮見駕,給德慶帝詳細的說了一些這幾年山海關的防禦情況,又表達了他還想要去那裡守衛的心情。

只德慶帝卻不同意他再去,只說叫他將邊防交給趙大福,他留在京城幫着練兵。順帶再帶些兵將,以備不時之需。

李春本就是個實在性子,聽德慶帝這麼一說當下便也表示絕對服從,不會有任何的異議。

如此,德慶帝很滿意的放李春出宮,李春回去又歇一日就和顧大娘子去了一回顧家拜訪,從顧家出來又去了李連樹家。自然。嚴家老宅還有李鸞兒那裡他們這些天也走動一下,旁的親友也都不是親去便是送些從邊關帶來的特產什麼的以示親近之意。

就這麼的,等他們真正安頓下來已經是多半個月以後了。此時夏去秋來,天氣並不像原先那般熱,時不時的有些涼風,在京城住着倒也舒適了許多。

而此時。李春的任命也下來了,剛好五城兵馬司缺了一個總指揮。李春便擔了這職責,雖然品級不是很高,不過勝在實權又有油水,再加上沒有什麼勾心鬥角的。李春倒也適合。

李春走馬上任,顧大娘子便輕閒了許多,時不時的串個門子。約了一些人打個馬吊什麼的,光景倒也過的極自在的。

眼瞅着到了深秋時分。德慶帝也不知道怎麼想的,竟然又將李鸞兒安插到了一個實權部門,便是京西指揮營,李鸞兒任了指揮,手底下帶了幾千的兵丁,擔負了守衛京城的重責,瞧着挺威風,只是事務太多了些,一時間李鸞兒也有些吃不消的。

不過李鸞兒素來性子倔又是個好強的,就耐着性子疏理營中的關係,又跟老人請教,沒用多長時間就將這活計乾的如魚得水,很是順溜。

且等着收過秋後,這年又是大豐收,德慶帝看着各省各地報上來的糧食產量很是高興。

只是,他還沒有高興多久,便被江南傳來的消息給氣着了。

這段時間江南一直流傳一個消息,消息的內容大致便是德慶帝是個不折不扣的昏君,據說德慶帝南巡不曉得糟踏了多少良家婦人,便是那有夫之婦也不放過,逼死人命,強搶民女,搶奪百姓家中的傳家之寶,害的許多家庭流離失所。

總歸那些話難聽的緊,說的德慶帝簡直就是比紂王都狠毒不要臉,德慶帝聽了心中煩悶,只大雍朝和前朝有些彷彿,便是不以言獲罪,即便是有些人這樣編排德慶帝,他也不能大張旗鼓的叫人去查,不能因着別人說了幾句話便要將人抄家滅族之類的,所以也只能在心裡生生悶氣。

之後一些流言越深越烈,東府放在江南的探子可着勁的忙活了好些天,查明白了留言的來處,竟還是從金陵傳出來的,也不知道放了多少人散播流言,竟是沒幾日便傳的江南到處都是,弄的百姓都開始罵起德慶帝了。

德慶帝的流言還沒有壓下去,便又有流言說皇貴妃是個禍國妖妃,德慶帝做出來的這等事情都是皇貴妃盅惑的,又說皇貴妃出身貧寒,但卻生活極喜奢靡,每日要吃多少的菜多少的肉,吃食有多好,穿着打扮有多精緻,還說皇貴妃爲了維持這種生活不惜買官賣官,又給德慶帝吹枕頭風將她哥哥姐姐都提拔起來。

皇貴妃的兄長不過是個傻子還能領兵出戰,她的姐姐也是個沒有沒皮的嬌精狀的,都已經嫁爲人婦了卻還勾搭陛下不放,姐妹倆一處把持德慶帝的後宮。

消息一出,德慶帝就下了大力氣鎮壓,只越壓傳的越是誇張,直氣的德慶帝恨不能將那傳出消息的人抓起來凌遲處死。

李鸞兒聽了這消息也極生氣的,不過卻也沒什麼動靜,她原想着只要不理會說不得過些日子便沒什麼影響了,哪知道背後推手出了很大力氣,竟傳的到處都是。

就在李鸞兒都在頭疼,想要想法子消除流言的時侯,南邊傳來一個驚天消息,留王反了。

留王打着清君側的旗幟謀反,一路率軍直入金陵城,沒用多長時間就佔了好幾個城池,大有要隔江和朝庭分江而治的意思。

德慶帝得了這個信兒,哪裡還顧得上先前的流言,當下便是叫了六部官員商討如何討伐留王一事。

除去內閣和六部的官員,便是李春和李鸞兒這等武將也都入宮商討。

李鸞兒去的時候萬壽宮已經聚集了許多的官員,好幾個小太監正忙着搬凳子請各位大人坐下,於希見李鸞兒和李春進來。就立刻又命人添了座位。

李鸞和挨着胡秋和坐下,李春也坐在她旁邊,聽李鸞兒壓低聲音問胡秋和:“留王到底是怎麼回事?怎冷不丁的就反了?”

胡秋和小聲道:“說起來這幾年陛下因開海禁得了許的銀錢,再加上楊大學士弄出來的那些高產的糧食,叫朝庭錢糧充足,這原是好事,只那些藩王卻來跟陛下哭窮。只說他們窮的過不下去了。不樂意將屬地的稅務上交,陛下就有些不高興,這兩年一直琢磨着撤藩之事。留王那裡約摸是聽了什麼風聲,便趁撤藩前給反了,不只他反了,他還拉了桂王一起反。”

“原來如此。”

李鸞兒點頭表示明白了。

說起來。大雍朝太祖皇帝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他坐穩江山之後便將他所生的八子分別冊封。又分了屬地就藩,說是幫着朝庭鎮守邊關,當時也確實如此,只幾代下來這些藩王因勢大就有些不將朝庭放在眼裡。好幾次都想要造反,先旁的時候魯王就有要反的意思,還是先帝手腕高超給壓了下來。如今這留王……

“留王自來便是想反的。”一旁的刑虎插了話:“想來你也知老留王和高宗皇帝是親兄弟,當時太宗屬意老留王。瞧不上高宗,只是高宗爲長,太宗拗不過朝臣和祖宗規矩才忍痛將留王送出京的,老留王自來便覺他才該是正統的,從他那時起就有了反意,被他教養長大的留王又怎肯真正臣服於當今。”

高宗和老留王的恩怨李鸞兒也是知道的,如今想來倒也理解老留王的心理。

憑是誰就因爲小上那麼幾歲便將皇位丟了心裡都是不痛快的,更何況老留王那種自小被溺愛長大,很有一種天老子第一他第二的人了,他若是沒有反心,怕是傻子都不信的。

正說話間,卻見德慶帝帶了幾個小太監進來,坐在御座上看看底下坐的這些朝臣,思量了許久纔開口:“留王造反的事情衆卿也都知道了,朕也不說旁的,只問你們要怎麼辦?”

他話音才落,便有人站起來道:“留王只怕是心憂陛下撤藩所以纔會有所舉動,不若陛下下旨安撫,給藩王們承諾永不撤藩,怕這事便能平了。”

李鸞兒聽得這話立時就想笑,這人也着實太傻了些,竟然敢當着德慶帝的面說出這樣的話來,怕以後不死也得脫層皮了。

德慶帝什麼樣的脾性這麼些年了這些大臣還沒瞧明白麼,這丫的倔起來十頭牛都拉不回來,旁的事情上還有的可商量,唯這武力之事德慶帝是最熱衷的,留王謀反德慶帝恨不得將留王大卸八塊,還能壓着脾氣與人商量就已經很不錯了,叫他跟留王服軟承諾不撤藩,德慶帝便是死都做不到的。

果然,聽得德慶帝怒拍了桌子,大罵那個大臣居心不良,怕是留王的探子之類的。

隨後又有人說還是該先派使臣去留王處瞧瞧,看看能不能說動留王,怎麼說這天下都是秦家的天下,留王和德慶帝本是叔侄,有什麼話不能坐下來談,哪裡就到了要死要活的地步了。

德慶帝聽了這話更是惱怒,又問刑虎等人,那幾個老臣表示是該先探探底,先禮後兵,總歸得準備打仗了。

這話也是穩妥之見,只德慶帝聽了還不滿意,便將目光轉向李鸞兒:“英武侯可有什麼看法?”

李鸞兒擡頭笑了笑:“即是反了,打丫的便是。”

呃……

滿大殿的文武百官都被這剽悍的話給震住了。

李鸞兒也不以爲意,笑道:“先禮後兵那是人家沒有動靜的情況下,咱們爲了正名才如此的,如今留王都反了還不開打等什麼,先禮後兵,他可沒和朝庭先禮後兵呢,說反就反,咱們本點風聲都沒聽到。”

說到這裡,李鸞兒停了一下又道:“至於說派使臣前往的話還是莫提了,留王連造反都能做得出來,斬殺使臣的事也未必幹不出來,如今誰過去和留王談判怕都意味着不要命了,衆位誰樂意去呢?”

這話一出,立時就有幾位大臣退後幾步表示他們不樂意插手這些事情。

“哪位愛卿都不樂意出使,如何又談什麼談判?”

德慶帝的臉色就有些不好了。

“哈。”

此時不知道因何李春笑了。

德慶帝面色難看的看了李春一眼:“李卿因何發笑。”

李春一邊擺手一邊笑:“好傻,你傻,他們也傻。”

“你……”禮部尚書見德慶帝繃着臉極惱怒的樣子,立時站出來指着李春道:“誰是傻子,這屋裡怕是數你傻的。”

李鸞兒聽得此言使勁瞪向禮部尚書,好些老臣都知道李春是李鸞兒的心尖子,容不得誰說的,怕是李鸞兒要和禮部尚書拼命的。

卻不想李春倒是乾脆:“我是傻,都說我傻的,只你們比我都傻,國對國談判纔派使臣,留王算什麼,要派使臣?”

天啊,只這一句話震的德慶帝和底下大臣都不說話了。

這麼些個人精竟然都不如一個傻子。

李鸞兒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倒也是,留王算得了什麼,還要派使臣與他談判,他配麼。”

刑虎倒是瞧出德慶帝的意思了,立時出列:“陛下,臣願爲先鋒替陛下平叛。”

“臣也願意。”李鸞兒立時止了笑正色道。

“官家,官家,我帶人打丫的。”李春一時也站起來表態。

又有幾位武將出列,德慶帝這才滿意的笑了起來。

之後文武百官一番商議,定下了幾路出戰包圍留王的策略。

李春、李鸞兒、刑虎、馬濤等分東、中、西和水路分別帶兵前往江南,再加上祝江率領的海軍幾面開花一起包抄留王,不只要平叛,還要將留王的老窩給端了。

李鸞兒分得了端留王老窩的任務,帶領她訓練的那支隊伍潛行到贛省暗伏於王宮中拿下留王,若是能夠做到擒賊擒王的話,便能省朝庭不少的事情。

因着李鸞兒曾抄過韃子的王庭,這件很艱難的任務就落到她身上,原是李春聽了很反對,表示他可以去抄留王的王宮,不願意李鸞兒冒險,只李鸞兒拍胸脯保證不會有危險,又跟李春說了好些話纔將李春安撫住。

且等商量完出了宮,李鸞兒立時便去了西山訓練營,將她費盡心力訓練的那支隊伍如今起來開始戰前急訓。

24 告狀第33章 又遇第485章 憂心第90章 血肉第479章 震懾第548章 私庫第547章 說書第440章 再罵11 這個逗比是誰第255章 好事第504章 狀元第575章 改變第351章 記名第50章 舊事第80章 臘月第77章 和離第355章 共識第301章 不保第208章 婆媳第560章 遺言第333章 維護第500章 餘家第325章 尋事第547章 說書第581章 護母第500章 餘家第353章 眼藥第424章 仗勢第378章 眼藥第519章 毀容第314章 擔憂第529章 疑問第480章 事故第379章 封妃第412章 耳光第525章 教子第412章 耳光第519章 毀容第575章 改變第144章 百花第434章 談成第391章 亂起第165章 緣份第354章 馬婷第214章 閒言第366章 渣男第446章 黑手第284章 侍疾第197章 平妻第173章 準備06 帶資進組第136章 驚嚇第513章 捱打第4章 縣城第305章 爆竹第187章 毒婦第266章 憋氣第85章 納妾第305章 爆竹第378章 眼藥03 到底誰拜金第527章 辯駁第276章 內情第42章 命格第552章 作戲第582章 結局第20章 問詢第145章 賣好第278章 機關第190章 斷根第433章 緣由第112章 顧家第180章 叔侄第550章 歸來第530章 新任第147章 **第397章 四子第139章 抓賊第150章 羞辱第255章 好事第483章 刑場第457章 疑心第507章 退敵四十一章 南張北孔第320章 舅爺第301章 不保第475章 解決第556章 維護第364章 解惑第126章 換親第129章 反應第249章 呆事第181章 鹽商第424章 仗勢第111章 白氏第283章 交鋒第455章 希望第395章 認錯第488章 反應17 求婚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