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醞釀

隨着災情越發嚴重,嚴老將軍將已經分家出去的兩個兒子全召回老宅,原還想要叫嚴承悅和李鸞兒回去,只嚴承悅以李鸞兒如今身子重,宜靜不宜動爲由拒絕了。

又過幾日,李鸞兒和嚴承悅商量着她孃家沒有個撐門面的男丁,現在外頭這樣亂,一家子婦道人家她是真不放心,便想將人都接到家中來住。

嚴承悅對此自然不會有任何意見,沒過兩日,他就出面說服顧大娘子和金夫人,將李家一家上上下下全接到府裡來,爲此,林氏聽說之後頗有幾分不滿,將李鸞兒叫去訓了一通,只是,等她訓過李鸞兒,嚴老將軍就將她生病的日子又延長不少。

嚴保家更是對林氏不滿,當着嚴宛秀的面痛罵林氏,將林氏先前給林家送糧時說的話又全部給回了過去,說是林氏的原話,兩姓結親結的是通家之好,即是姻親就該互幫互助,憑什麼林氏能給林家送糧食,李鸞兒便不能將孃家一家接過去住着。

再者說,林家那些糧食是白得的,李家卻不是白住的,人家過去的時候帶足了吃用之物,不沾嚴家一絲一毫,不過是避避難,若是連這樣的忙都不幫,也真真是不配通家之好這四個字了。

這些話說的林氏又氣又急,險些昏死過去,只是,她原先盡會裝病,便是這會兒子真病了嚴保家也是不信的,罵過林氏甩了衣袖便走。

嚴宛秀雖然不能對林氏有所怨言,可還是勸着林氏不要多想。總歸嚴承悅是娶了妻成了人的,又分了家,他願意如何便如何吧,總是替他操心也操不過來。

林氏本來就氣,嚴宛秀這一勸,她就更加生氣,逮着嚴宛秀罵了一通,罵的嚴宛秀雙目含淚,以後掩面奔了出去,自那日起。好幾日都臥病在牀。一應家事都交由施藍料理。

這下子,林氏就更加難受,若是叫嚴宛秀料理家事她還能受得住,怎麼說嚴宛秀都是她親生的姑娘。可是施氏算什麼東西?不過是個才進門的小媳婦。而且還不是長媳。是二兒媳婦,憑什麼叫她一個人把住家裡大小事情。

要知道,林氏當年嫁到嚴家的時候可是等了好幾年才能接手家事呢。先前那幾年,她婆婆,也就是已經故去的嚴老夫人整天的教導她,考驗她,一直到看着她能將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處理圓滿這才放手的。

可是,施藍進門她還沒來得及立規矩,沒來得及教導,怎麼就能……接手家事呢?

林氏實在不放心,也很不忿,爲着不叫施藍一手遮天,她只能強打起精神來去探望嚴宛秀,又是和嚴宛秀說好話,又是關心照顧她,這纔將臥病在牀的嚴宛秀給拽了出來,繼續料理家事。

在安靜的小院子裡怡然自得的嚴老將軍聽到林氏這番作爲,也不過笑罵了一句粗話,那便是,林氏此人實在沒有半點智慧,做事全憑心意,經常幹這種拉了屎自己吃的活計。

哪知道因着嚴家老二老三兩家搬回老宅子裡住着,家裡下人多了,一個管理不到,便多了口舌是非,嚴老將軍這句話也不曉得叫誰聽到了就給傳了出去,沒有一日,滿府傳的上下皆知,林氏給羞的好幾日出不得門。

甭管怎麼說,金夫人帶着李家一家老小都能不能李鸞兒那裡。

爲了能叫孃家人住的舒坦,李鸞兒又給家中僕從立了規矩,嚴承悅對家裡上下也管的極嚴格,兩家人住在一起倒也和睦,並沒有傳出什麼閒話來。

七月裡,官家派人來接李鳳兒,李鳳兒卻不樂意回去,又將來接她的太監給趕了回去,官家一時忙於朝政,倒也沒有心情再來和李鳳兒糾纏,李鳳兒日子倒過的越發有聲有色起來。

到了八月間,李鳳兒出宮已經有快兩個月了,外邊災情嚴重到便是在府裡也能聽到許多人家賣兒賣女的風聲,更有一些中等人家爲此弄的破落下來。

嚴承悅出去幾次,每次回來面色都嚴家的沉重幾分,李鸞兒猜着朝中大約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問了幾次嚴承悅才與她說起,竟是蝗災都延續到了關外,韃子那裡許多草原牧場都受了災,一時間也活的很是艱難,叩邊的次數越發的多了起來,可邊關將士眼瞧着就要斷糧了,若是長此以往,說不得韃子就能攻破山海關,關內不只百姓,就是京城裡也要遭殃的。

官家這才重視起來,開始每日上朝理政,叫大臣們想法子解決,可事情到了如此嚴重的地步,哪裡是一兩個大臣就能解決好的,爲着這事,官家也着急上火,已經罷了好幾個大臣的官職。

李鸞兒聽了也跟着着了幾日的急,李鳳兒聽說後好幾日悶悶不樂,李鸞兒情知她是在擔心官家,雖然官家有些風流成性,好多事情上都有些對不住李鳳兒,可到底是李鳳兒原滿心滿眼戀着的人,一時又怎麼甩得開,李鸞兒也只能由着她,並沒有規勸。

顧大娘子每日照顧孩子,除此就是擔憂李春,李鸞兒倒是勸了幾句,只說以李春的能耐必不會出事的,就是邊關沒了糧食,李春也能尋着吃食,更是將原來他們一家在鳳凰縣時家中斷了炊,李春都能拿野菜等物做出美味飯菜的事情講給顧大娘子聽。

她原是安撫顧大娘子的,哪知道顧大娘子聽了竟心疼的哭了起來,拉着李鸞兒的手只說原沒想到她家相公以前日子過的那樣苦,如今聽了她都覺得難受。

對此,李鸞兒只能用無語表示。

倒是金夫人顯見得經歷多了,心態也平和,不管外邊如何鬧騰,她都一心安然度日,沒有一丁點的擔憂。

便在李鸞兒一家各懷心事的時候,卻不知京城一個不起眼的食館後院中,身穿藍袍面色端正的中年男子坐在寬大的椅子上,他身材瘦削,書生袍穿在他身上更顯的寬大,似是飄飄蕩蕩的,越加顯的他似是瘦到皮包骨頭。

他以後叩着桌面,桌上放着的茶水都有些跳動起來。

“王三。”

中年男子輕聲喚了一句,立刻就有一個身形高大面相憨厚的青年站了出來:“玉先生。”

這位姓玉的先生笑了一聲:“主子的地盤上人口稀少,缺乏各色能人,這次旱災咱們用糧食吸引了大量流民前去,如今日機成熟,也該到咱們顯能耐的時候了。”

王三也笑了起來:“一切但憑先生吩咐。”

玉先生瘦長的食指在桌面上劃過,思量半晌,拿手指沾了些茶水在紅漆桌面上畫了起來,一邊畫,他一邊批着對王三吩咐:“京城大門關閉良久,許多流民沒了活路,到了今日,心中對於官家的怨恨已經積累夠了,我着人買通了九門提督手下的人,幾個看守城門的也是主子的人,於咱們行事有利。”

王三點頭:“先生說的是,主子氣度能力比龍椅上那位不知道強多少,都是太祖的血脈,憑什麼叫他坐擁天下。”

玉先生勾脣一笑:“後日會有一場日食,正是咱們動手的好時機,我叫人在城外引起亂子,到時候,你去尋了咱們的人打開城門,將流民引進京城,宮裡那邊,老主子也留下人手,咱們裡應外合……”

說到這裡,玉先生雙後一合,大笑起來。

王三也跟着笑:“到得那時候,咱們迎主子進京,先生你就是宰相,俺當個將軍,幫主子鎮守邊關。”

兩人又商議一番才各自去忙。

同一日,入夜時分,李鸞兒洗過澡,叫瑞珠幫她拿毛巾將頭髮擰乾,打開窗戶看看外邊天色,又拿了本書看了一會兒,卻不見嚴承悅的身影,李鸞兒有些擔憂,便出去尋找,尋了好些時候纔在後花園的桂樹下找着嚴承悅。

彼時嚴承悅坐在桂樹下,舉目看天,整個人就如一尊雕像一樣一動不動。

李鸞兒輕手輕腳的過去,想要在嚴承悅身旁的石墩上坐下,可不等她捱上石墩,就聽嚴承悅輕聲道:“石頭上涼,你多少墊些東西。”

說話間,嚴承悅拍拍輪椅寬大的扶手,從中拿出一塊棉墊子遞給李鸞兒。

李鸞兒笑着接過鋪上,再小心坐下,一手按在輪椅扶手上,一手握了嚴承悅的手:“今日怎麼了?天下可有什麼稀罕事情?是月宮吳剛砍樹累了,還是玉帝哪個女兒又下凡了?”

她這話說的俏皮,嚴承悅都笑了:“我觀天象,後日怕有日食,你也知今年大災,若是日食一起,難保不會有人拿着做文章,輕的是官家無德天降懲罰,官家必要下罪已詔,重的,說不得有大變動……”

“日食?”

李鸞兒明白日食於古代代表什麼,在現代的時候,日食不過是一種天文現象,可在古代日食可是叫不知道多少帝王頭疼的東西。

再加上今年確實旱情嚴重,指不定因着日食鬧出什麼亂子來。

嚴承悅重重點頭:“我已演算多次,怕是錯不了的。”

李鸞兒更是吃驚:“你真是厲害呢,連日食都能算出來,你怎麼算的?”

嚴承悅搖頭苦笑,還以爲李鸞兒是懼怕日食,卻原來,她不過是驚異於自己如何準確的演算日食之期而已。

第453章 作態第390章 醞釀第445章 上門第11章 上山第24章 乾孃四十一章 南張北孔第307章 綠雲第457章 疑心第156章 畫卷第114章 閒聊20 又是委屈第53章 知曉第291章 裝相第224章 商討第231章 人倫第209章 三類第542章 乾爹第75章 音韻第173章 準備10 沒臉沒皮第322章 敘話第498章 算計第538章 真相第225章 閒雲第498章 算計第247章 論情第407章 商議第36章 五七習俗第98章 劫殺第363章 喜悅第428章 羅盤第470章 陷害第233章 驚喜第482章 探監第217章 鼓響第202章 求告第353章 眼藥第44章 賣地第185章 鴛鴦第570章 豪言第470章 陷害第225章 閒雲第460章 恢復第308章 功利第160章 保媒第333章 維護第329章 巧語第449章 放榜第553章 打響第581章 護母第160章 保媒第514章 定下第543章 獻俘第535章 回鄉第289章 活該第112章 顧家第376章 事發第103章 陳釀第533章 士氣06 帶資進組第189章 下套第504章 狀元第163章 相約第541章 遊園08 毛腳女婿登門18 白蓮花出現第456章 治療第89章 請求第35章 買地第542章 乾爹第420章 疑心第180章 叔侄16 逃跑啊第400章 達成第147章 **第66章 故人第492章 悔意第302章 明白第222章 審案4第219章 審案1第66章 故人四十一章 南張北孔第236章 爭寵第323章 應氏第128章 八字第406章 驚異第368章 痛揍第503章 提點第535章 回鄉第399章 傳授第320章 舅爺第340章 極品第180章 叔侄第388章 紛爭第84章 落榜第215章 碎語第77章 和離第202章 求告第343章 脅迫第420章 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