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五十一節 太奶過世

老人去逝,將其穿過的衣服,用過的被褥,卷放於牆頭。在大門外掛出“歲數紙”,按歲數每歲一張紙剪成長條狀,紅長紙條圍捆成一束,向世人報喪。

樑潤昌立馬請了陰陽先生看時辰定日子,一定要風風光光地安葬老人。

樑潤昌自己帶着樑家滿門孝子們,身着喪服——白紗布制的長褂,用麻繩繫腰,戴白紗布帽,穿白色鞋,手持喪棍,忙着料理老人後事。

……

人亡三日後入殮。入棺前棺底要鋪麻紙,孝子每人一份,放絲線或五色線,給亡人口中放銅錢,俗稱“口含錢”即意爲銜金、銀、玉。在棺底擺北斗七星圖案、撒柏樹葉等,將老人擡入棺內,頭、手腳、穿戴都得一一擺正,最後加蓋。

老人入棺後,在院內搭起帳逢,也就是靈堂,置棺材於兩條長凳上。棺前放一小供桌,上擺供品、插香碗、長明燈,下放一插香器具供燒紙用,桌前鋪氈一塊,供人下跪叩用。孝子輪流守靈,盡夜不離,早晚獻食,點香燒紙。親友來,首先在靈堂前燒紙點香,此時孝女痛哭不止,至親姐妹來亦進靈堂哭泣。凡來者祭奠,孝子要陪祭,跪送祭弔者,併發給孝幅或孝布,女婿、孃家來,除燒紙、獻食外,還與孝子一樣,殺豬宰羊,俗稱“宰獻”。

樑潤昌帶着孝子們天天在這裡守孝。樑家滿門哭聲動天。

就要出殯了。太奶奶的孃家人來了,當然都是晚輩了,是太奶奶的孃家侄兒,跟樑潤昌一輩人,他來幹什麼?

這也是陝北風俗:因爲無論誰家,婆姨女人安葬的時候,都要有孃家家人在跟前看着,這是必須的:頭一天晚上,滿門人向孃家人“下話”的禮俗,即孝男孝女跪於地上,由孝子(一般爲長子)向娘人訴說死者生前病因、醫情及葬禮安排,孃家人聽後,有訓斥的、鞭策的,也誇讚、鼓勵

的。因此俗是對不孝子女教育的機會,故至今流傳,下話畢,纔算完了。此時的孃家厲害的很呢,如果那裡覺得不對,不好,不高興,就可以擋住,不讓下葬——那可就麻煩了!因爲舊時代,有許多兒媳生前受了許多氣,所以孃家藉機要爲自家的女子報仇雪恨!所以,爲此大打出手的不少!因此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爲難孃家的任何人。

但是這裡的樑家太奶奶是年紀大了,去世了,所以人家侄兒也不爲難,倒是很盡力幫忙,看着安葬老人呢。

出殯的頭天,要舉行“擺路燈”(俗稱“撒路燈”)儀式。三聲炮響,吹手前行,長子樑潤昌端亡者靈牌居中,孝男孝女手持哭喪棒躬身隨後,另有一人帶着醮油花籽或浸油玉米芯,沿出殯路線兩旁,一撮一撮撒下,點燃成一盞盞小燈,爲亡靈指路,路燈一般撒至村外向墳墓方位的路上或十字路口、河邊等。此意爲亡人“歸陰”時行於金銀之橋。

這個儀式現在還有呢,幾年前,我也見過,很好看的。

出殯俗稱“埋人”。出殯前,舉行“三獻禮”即孝子向亡者獻祭禮,過去叫“祭菜”,就是給香紙錢,侄兒向亡者獻祭禮,孝孫、女婿外甥親朋和不上山埋人者向亡者最後獻祭禮。行禮前禮生手拿爲文碟,每獻一次禮。

大聲宣讀他們的獻祭物品或錢數,稱爲祭文。行禮結束後,此人將棺材擡出靈堂,陰陽先生手持菜刀,猛叫一聲,用刀將紙灰碗打碎,謂之“起殃”。此時,衝炮,一種鳴響後,號炮齊鳴,孝子嚎哭,出殯起程,叫“出靈”。長孫扛着引魂杆前走,吹手奏哀樂,迎着亡人的牌位、棺材;孝男孝女拿着哭喪棒舉着花圈、紙火等及有關小輩至親排成兩行,哭哭啼啼緩緩前行。大門外或礆畔上打起篝火,將歲數紙、亡者生前的枕頭及靈堂所貼之物全部燒掉。路經家戶均點一堆火,防鬼魂

進宅。一路上有人不停地拋撒紙錢,謂“買路線”是給遊魂惡鬼的。出殯隊伍行至墓地,將棺材卸下由孝子推入墓窯,陰陽先生進窯用羅盤確定方位,擺正棺材,在墓窯內放一小桌,上擺長明燈、祭食罐,安墓磚(上書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放“五雷瓦”(一塊瓦上畫五雷咒符,上寫“動土大吉”、“入土爲安”)表示鎮風水保吉祥,接着有“嗆墓”習俗(即用熱麻油炸糕,糕即高,意爲吉祥高升,或者用燒熱的鐵杴澆上麻油冒起一股白煙嗆墓,然後人出時用穀草把腳印掃掉。蓋上墓門石,封縫埋坑。埋坑時不遞交工具,埋土者累了之後,將工具扔在地上,他人拾起接着填土,同時陰陽先生念安墓詞。墳堆好後在兩個禮生的指引下,再行“告墳”禮,同時除孝子孝女以外的縞帽等隨即脫去表示不在戴孝此事完畢。最後孝男孝女在墳前將紙火(即紙製金山、銀山、現代傢俱、童男童女、樓房、電器等等)燒盡以示孝心。

老人去逝,將其穿過的衣服,用過的被褥,卷放於牆頭。在大門外掛出“歲數紙”,按歲數每歲一張紙剪成長條狀,紅長紙條圍捆成一束,向世人報喪。門上用白紙貼了門神,……

樑潤昌立馬請了陰陽先生看時辰定日子,一定要風風光光地安葬老人。

樑潤昌自己帶着樑家滿門孝子們,身着喪服——白紗布制的長褂,用麻繩繫腰,戴白紗布帽,穿白色鞋,手持喪棍,忙着料理老人後事。

……

人亡三日後入殮。入棺前棺底要鋪麻紙,孝子每人一份,放絲線或五色線,給亡人口中放銅錢,俗稱“口含錢”即意爲銜金、銀、玉。在棺底擺北斗七星圖案、撒柏樹葉等,將老人擡入棺內,頭、手腳、穿戴都得一一擺正,最後加蓋。

老人入棺後,在院內搭起帳逢,也就是靈堂,置棺材於兩條長凳上。

(本章完)

第一卷_第八十七節 神神和兵第一卷_第154節 地委書記第一卷_第210節 入土爲安第一卷_第333章 鬥爭經驗第一卷_第208節 婆婆兒媳第一卷_第210節 入土爲安第一卷_第173節 病情緊急第一卷_第五十二節 淚灑路燈第一卷_第230章 慷慨陳詞第一卷_第200節 堅壁清野第一卷_第148節 狄家認女第一卷_第353章 榆林解放第一卷_第176節 喊信天游第一卷_第186 戰友擊掌第一卷_第八十二節 將士出征第一卷_第207節 樑家被炸第一卷_第139節 春英成婚第一卷_第346章 懵懂雲山第一卷_第169節 路途遙遠第一卷_第十節 勤謹老人第一卷_第150節 國共鬥爭第一卷_第200節 堅壁清野第一卷_第143節 西路苦戰第一卷_第六十六節 狼嚎雪路第一卷_第348章 惱怒玉靜第一卷_第五十五節 新來小女第一卷_第180節 血灑山村第一卷_第125節 巧做軍鞋第一卷_第165節 體育運動第一卷_第六十四節 妻以子貴第一卷_第223章 兵荒馬亂第一卷_第四十八節 舊日婚姻第一卷_第八十六節 悲痛欲絕第一卷_第九十五節 亂成一堆第一卷_第113節 豪言雄傑第一卷_第154節 地委書記第一卷_第354章 榆林笑聲第一卷_第212節 血淚斑斑第一卷_第159節 革命生涯第一卷_第六十七節 親家孃家第一卷_第四十三節 PK升級第一卷_第197節 長門之家第一卷_第215節 羣衆歌謠第一卷_第四十八節 舊日婚姻第一卷_第170節 書生豪氣第一卷_第228章 糾正極左第一卷_第四十八節 舊日婚姻第一卷_第八十四節 全國抗戰第一卷_第167節 歡慶歌聲第一卷_第159節 革命生涯第一卷_第二十七節 正月新春第一卷_第二十三節 新媳展才第一卷_第二十三節 新媳展才第一卷_第八十三節 孤燈守候第一卷_第160節 解放婦女第一卷_第八十九節 學子奔忙第一卷_第146節 苦難歷程第一卷_第230章 慷慨陳詞第一卷_第四十九節 特大喪事第一卷_第211節 老人情懷第一卷_第七十節 玉靜戲婿第一卷_第231章 婆婆愛慕第一卷_第四十一節 舊習堪羞第一卷_第八十四節 全國抗戰第一卷_第六十五節 雪地孤影第一卷_第五十五節 新來小女第一卷_第七十一節 笑話滿篇第一卷_第164節 三十里鋪第一卷_第五節 廟會看戲第一卷_第215節 羣衆歌謠第一卷_第六十一節 關中後生第一卷_第六十六節 狼嚎雪路第一卷_第三十節 初聞戰歌第一卷_第147節 尋找紅軍第一卷_第151節 鋤奸擴大第一卷_第四十節 花心漢們第一卷_第136節 婚事新辦第一卷_第七十四節 玉靜待嫁第一卷_第四十二節 媳婦PK第一卷_第九十六節 學生運動第一卷_第八十五節 粉身碎骨第一卷_第149節 整風風起第一卷_第八十三節 孤燈守候第一卷_第四十四節 兩媳PK第一卷_第152節 通保醉罵第一卷_第123節 三邊戰局第一卷_第二十一節 洞房頭花第一卷_第132節 通保打架第一卷_第188節 戰爭初期第一卷_第七十五節 出閣成禮第一卷_第200節 堅壁清野第一卷_第339章 義合錯誤第一卷_第342章 苛捐雜稅第一卷_第189 潤昌長嘆第一卷_第六十七節 親家孃家第一卷_第112節 風雨古城第一卷_第七十五節 出閣成禮第一卷_第137節 恓惶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