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逢大事有靜氣

高拱這個想法,與朱載坖是不謀而和。

從這裡也能看出,高拱是實心實意的在輔佐朱載坖。

之所以說嘉靖會臉上無光,這是明擺着的事。因爲對天下治理不利,纔會有這許多流民產生,非是明君之象。而這麼多的流民,這麼大的亂子,卻被一個皇子幾句話就平息掉。兩下里一對比,豈不是顯得嘉靖這個皇帝還不如皇子。

如果造成了這種局面,嘉靖便會對朱載坖十分忌憚。皇家父子之間本就隔閡嚴重,再經有心人略微挑撥,朱載坖就離倒黴不遠了。

或許要不了多久,一個邀買人心意圖謀反篡位的罪名就會扣到頭上。別說什麼被立爲太子,只怕能圈禁終身都算是個最好結果。

“如此,還要老師多多費心。幫我起草一份本章,我抄寫一份送入宮中。”朱載坖拱手道。

“正有此意。”高拱也不放心朱載坖自己寫,他便斟酌着詞句寫了。

大意就是:兒子在通州被困城中,城外流民圍城,心中十分怕怕。原本母妃剛剛薨了,自己是個沒孃的孩子,這次又差一點追隨母妃而去,真是魂飛魄散。又聽說流民要破城搶掠,嚇得自己心肝亂顫屁滾尿流。自己爲何如此命苦啊,被父皇罰俸王府上下生活窘迫,做點生意也被斥責。聽了父皇的話,到通州讀書,又被流民所驚嚇。受了這許多磨難,還不如真的追隨母妃而去。

反正是怎麼慘怎麼寫,最後要求嘉靖皇帝給予一些補償,至少要讓裕王府有些收入保障。

朱載坖看了高拱的手稿,不由嘬牙花子,“老師,這麼寫會不會太過了些?”

高拱哈哈一笑,“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總比被人坑了要好的多。”

“只是今日之事想要遮掩,有些難度。”朱載坖猶豫道:“通州如此多人親眼所見,早晚會傳入父皇的耳中。”

“一定要想辦法將功勞讓出去。”高拱態度堅決道。

正在兩人想着如何將事情辦的穩妥之時,姜副將帶人前來。

“殿下,有幾個流民提着人頭吵鬧,說你許過他們做百戶。”姜副將一見朱載坖就開門見山道:“可有此事,若是沒有,我就要將這幾個鬧事的傢伙宰了震懾宵小。”

朱載坖忽的眼中一亮,對姜副將道:“正愁如何給姜副將報個頭功,正與這幾個流民有關。”

“啥?”姜副將久在京中,也不是那種頭腦簡單之人,“殿下有什麼安排,儘管說與我,姜某決不推辭。”

“今日平息亂局之時,爲了讓人殺掉這些流民的首領,便許了除奸者以百戶這個小官。如此,這場騷亂也才能如此快的平靜下來。”朱載坖對姜副將壓低聲音道:“你告訴這幾個除奸的流民,這是你許的諾,他們做百戶入軍籍的事,你也一併辦了,這場頭功就誰也搶不過你。”

“這、這怎麼好意思呢。”姜副將嘿嘿笑着謙讓道:“殿下出了力,卻讓下官來領功這有些……”

“好了,你要不領這功勞,那通州同知吳運久可眼巴巴的盯着這塊肥肉呢。”朱載坖一擺手,直接打斷對方的話。

姜一帆眉頭一挑,“他敢!殿下如此厚愛,下官就不矯情,日後殿下有所差遣,必不推辭!”

說完,生怕朱載坖改了主意,轉身便帶着那幾個流民跑遠了。

高拱哈哈大笑,很是爲自己這個學生驕傲。

通州發生這麼大的事,京城裡面也早就被驚動。內閣的三個閣老,都徹夜不眠的在等消息。

只是傳入京城的消息比較亂,通州同知報上來的摺子裡,將首功給了裕王,同知吳運久從旁極力輔佐也出了死力,僥天之倖又得皇恩感化,纔將這場變短消彌。

而京營副將也有摺子送來,卻是說副將姜一帆智勇雙全,用反間計在流民之中製造矛盾,一舉瓦解了流民之亂。

嘉靖與嚴嵩、徐階、呂本三位閣老大眼瞪小眼,卻不知道到底該信誰的。

“嚴閣老,平亂之功到底歸誰,你是如何看的。”嘉靖先問首輔嚴嵩。

“依老臣所見,這通州同知吳運久所言更加可靠一些。知府張京遁逃,吳運久能帶領全城官員抵抗亂民,足見氣節。因此,也更可信。”嚴嵩雖然上了年紀,但他一眼就看出來其中可操作之處,“老臣沒想到的是,裕王殿下有此才能,竟反手之間將這大禍消除,真是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啊!”

“徐閣老、呂閣老,你們兩人又怎麼說?”嘉靖臉色毫無表情,但心裡怎麼想就沒人知道了。

徐階一拱手,“若真是裕王在通州指揮若定,老臣就要恭喜陛下。只是有些想不明白,裕王向來深居王府,少經歷練,如何會突然行事變的老練呢?只怕這位通州同知,想着將功勞讓與裕王,纔會故意如此上報。”

徐階雖與嚴嵩是親家,卻也有取而代之的心思。這次的事情有許多疑點,他不能說的很肯定,便只是將自己的猜測講出來罷了。

“老臣以爲,裕王的功勞也很不小。”呂本也跟着開口道:“否則,裕王殿下身爲千金之子豈能坐不垂堂,那不是以身犯險嗎。京城如此之近,若有風險,怕是早就應該回京。以皇子之貴重,而共守通州危城,實在是功不可沒。”

呂本是堅定的裕王支持者,他這麼說,就是要給裕王拉些功勞漲漲聲望,以便將來爲立儲加分。

“你們不用爭了,此次首功是京營副將姜一帆。不過裕王也有些微功勞,沒丟皇家的臉面。”嘉靖也沒將裕王的奏摺讓閣老們傳看,而是扣在手中,“擬旨,姜一帆克勤用命智勇兼備,戡亂於頃刻之間,官升一級,着爲京營總兵官。通州同知吳運久臨危不亂,理應有功,但奉迎媚上謊報軍功,功過相抵不予賞罰。裕王……呃,困於危城,而、而逢大事有靜氣,不失皇家體面,賞萬貫賜皇莊一座。”

第306章 天降大禮包第136章 隨我發財去第401章 對馬島陷落第125章 豈可輕動第320章 光榮之事第212章 全軍上馬第433章 難以及時第49章 心如撞鹿第437章 明軍就是弱雞第599章 約瑟夫一世第513章 他們意欲何爲第400章 你要明白第281章 君王體面第547章 不要刺激失敗者第217章 幾大好處第90章 越界了第467章 加強連接第535章 烏拉第142章 非常及時第514章 不得不防第208章 活着回來再說第599章 約瑟夫一世第136章 隨我發財去第253章 如此軍功第447章 結成盟約第298章 渤泥國財寶第382章 老營城破第461章 自豪之氣第209章 不可相提並論第55章 穿山銃第47章 衆人皆驚第319章 陛下好狠啊第340章 發行紙幣第532章 一個都不能留第399章 草草稱王第314章 老道也想去瀛洲第336章 弗朗機火銃兵出擊第127章 寶船圖紙與海圖第303章 烽火燎原第532章 一個都不能留第558章 生存下去的根基第69章 真乃明君也第342章 中南風雲起第592章 位置互換第540章 最好的選擇第262章 顧承光的壞主意第549章 這是不行的第588章 勝利嚮明軍傾斜第274章 幕後棋手第32章 一條退路第1章 我是裕王第172章 王直那狗賊第58章 環環相扣第181章 張居正第311章 春風般溫暖第176章 溺水第536章 擒賊先擒王第268章 畫了一個圈第564章 以利誘之第194章 議事推舉第63章 一套一套的第500章 勝利屬於我們第260章 老傢伙太缺德第127章 寶船圖紙與海圖第79章 工匠還要讀書第332章 京都落雪第223章 新年第一本第553章 不能接受訛詐第163章 養心殿裡不養心第297章 華夏苗裔第367章 劃分四省第11章 我有一計第271章 沒這麼折辱人的第91章 臣也附議第46章 銅鐵作坊第420章 囊中之物第67章 爲了國本之位!第38章 大亂將起第101章 此書爲師要看第398章 援軍入朝第122章 遼東方略第5章 求求你,買了我吧第215章 兵臨城下第480章 薩非王朝第559章 希望和平相處第7章 不敢多想第93章 掣電銃第414章 替東瀛人口做貢獻第32章 一條退路第398章 援軍入朝第536章 擒賊先擒王第536章 擒賊先擒王第551章 庫爾蘭戰敗第508章 不想太麻煩第354章 陶山書院第335章 兩相比較第374章 重臣的cosplay第397章 兵不血刃第154章 王直的想法第239章 大明皇家婦女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