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援軍入朝

從漢城逃走的李滉等人,一路上不敢耽擱直奔釜山。

等他們一到釜山,便可乘船出海,只要一天的時間就可抵達東瀛的對馬島。

當李滉與那些朝奸們剛剛逃至清州,便碰到了東瀛帶兵來援的瀧川一益。

織田信長回到東瀛之後,就立刻從各個大名的手中抽調兵馬,組成援軍派往朝鮮。

實際上,先期派往朝鮮的二十萬人馬中,只有兩萬是織田信長的本部兵馬。這次他回來又一次從大名的手中抽調兵馬,這些大名就有些不願意。

朝鮮戰事風起雲涌,東瀛倭軍打的朝鮮人馬一路奔逃,東瀛大名們對此都是十分支持的。但是織田信長所派的本部兵馬並不多,這讓一些大名顯得遲疑。只怕是織田信長用衆人的兵馬爲消耗,而保存自身的實力。

對此,織田信長也不解釋,只是告訴這些大名們,朝鮮利益出兵多者多得。而後,他便派了瀧川一益帶着自己手下的四萬倭軍渡海入朝。

到了這個時候,那些大名纔去掉了疑心,紛紛主動要求派出人馬跟隨。

就這樣,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東瀛竟又湊出來二十萬人馬。這個數量比織田信長所預估的人數,還要多了五六萬之多。加上之前的二十萬人馬,已經派出足有四十餘萬人之多。

李滉他們所碰到的瀧川一益,只是帶了四萬餘倭軍,這是織田信長本部的兵馬。

見到瀧川一益,李滉便將自己所掌握的消息一一告之,提醒對方小心應對。

當聽到柴田勝家居然一戰而歿,數萬倭軍被明軍趕兔子一樣剿滅,瀧川一益便暗暗心驚。

如此強悍的明軍,可是超出了他們的預料。主公回到東瀛之時,可沒聽到主公說明軍如此厲害。只是爲了謹慎應對,這才又回到東瀛募集兵馬徵調緩軍。

但是現在看來,調集援軍再戰這一步是走對了。

若非如此,怕是朝鮮再無幾名倭軍可用。從李滉口中得知明軍已經佔領了漢城,瀧川一益也不敢輕易冒進。他在清州這裡停了下來,並向釜山加急送去情報文書。

織田信長親率十六萬大軍,再次渡海而來。此時也已經到達釜山,只要略做休整,便可投入戰事之中。

對於與明軍作戰,織田信長極爲慎重。爲了萬無一失,他也帶來了數十門被東瀛稱爲國崩的火炮。有了這些火炮,想必對付明軍會輕鬆許多。

他這裡躊躇志滿,卻沒想到立刻就接到了瀧川一益送來的情報。

看完信中所說的情況,織田信長大驚失色。既驚於柴田勝家的不堪一擊,也心痛失去如此一員大將。

織田信長對於新柴田勝家十分信任,此人的戰陣才能不比自己低。而且柴田勝家在經驗上更加豐富一些,是織田信長非常倚重的臂助。

悲痛之中,織田信長卻又想起了羽柴秀吉,也有消息說是被明軍覆軍殺將,而如今柴田勝家也是如此。兩員大將都是如此,這明軍難道就這麼厲害?

當初不過是被一些流浪武士在沿海騷擾,便不得不傾舉國之力相抗的大明,如今難道有了變化不成?只是王直卻告訴自己,大明君臣昏聵,民不聊生烽煙四起。

可是自己兩員大將十多萬的倭軍,竟然就這麼連個水花都沒激起多少,就全部被明軍所滅。這種事交給誰,都是有點悚人聽聞的。既然明國如此差勁,爲何還如此能打?

想到這裡,織田信長爲了解開心中疑惑,便派人給王直送信,請其來朝一見。對於王直,織田信長並不曾懷疑過。因爲大明沒必要派王直專門扶持他織田信長,這對於大明沒有任何好處。何況王直還經常鼓動織田信長,請其帶兵攻明,這就更不可能是明國能做出來的事,那不是傻嗎。

將信件派人送走,而戰事也不是耽擱,他直接領着手下的十六萬倭軍,浩浩蕩蕩的直奔清州。

王直此時早就打着籌備物資的名義,遠離了朝鮮戰事。

因爲他已經得到了情報司的通知,明軍要入朝作戰。此時的王直,也已經到了濟州島,好就近獲取東瀛的情報。

許遠也在濟州島練兵,何時出兵的話,還要看王直的情報纔可自行決定。

島上的明軍足有六萬餘人,其中騎兵兩萬,炮隊兩千人,火銃兵四萬人。這些明軍在島上已經修養了近兩個月之久,實在是憋的狠了,天天有人向上面求戰。就連島上的兔子,都已經被明軍給打的死絕了。

許遠也沒辦法,時機不到絕不能輕易出兵,這也不是他自己可以決定的。

所以許遠也只能天天去找王直,每天都看最新的情報,以期從中找到一個可以滿足出兵的理由來。

但是讓許遠更焦心的是,他從這些情報之中看到的,都是方大偉與李軒兩人的戰績。

方大偉李軒兩人在建州老營大破七萬倭軍,陣斬倭軍將領羽柴秀吉。而後連戰連捷,方大偉光興裡一戰,打死打傷一萬餘倭軍。接着就是元山之戰,方大偉李軒兩人聯手,攻破元山嚇退柴田勝家。這還不算完,兩人抓住戰機,一路尾隨疲敵,使得柴田勝家全軍覆沒。

最近的一份戰報,則是李軒兵逼漢城,沒放一銃一炮而白撿了一座漢城。

看到這些戰報,許遠擡頭看看窗外的大海,不由的十分惆悵。難道這些倭軍就這麼不堪一擊,竟連讓自己入朝一戰都不可得嗎。

但這一日許遠再次來到王直這裡,便看到王直正拿着一封信在看。

王直哈哈一笑道:“軍國大事,我豈能騙你。就是開玩笑,也不能如此開啊。由於最近倭軍連敗,覆軍十四萬餘人,織田信長給我來信,問我明國近況如何。不過,這還是其次,其中織田信長說,他這次又調集了二十萬倭軍入朝。”

許遠眼中一亮,二十萬倭軍不是小數目。可是這對他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東瀛援軍入朝,他便可以出兵於倭軍背後。

第493章 伊凡的決心第388章 如遭雷擊第228章 一念之間第158章 給事中殷正茂第408章 不惜玉石俱焚第303章 烽火燎原第154章 王直的想法第334章 兵至孟養司第142章 非常及時第313章 攀比之心第464章 站穩腳跟第46章 銅鐵作坊第57章 三件事情第239章 大明皇家婦女會第68章 勉爲其難第523章 殺氣盈野第464章 站穩腳跟第305章 安南買糧第577章 不動如山第290章 如此纔對第363章 明軍必敗第125章 豈可輕動第410章 該換個主人了第313章 攀比之心第583章 狡猾的李成樑第20章 蠢萌至斯第441章 虛與委蛇第532章 一個都不能留第4章 成國公世子第305章 安南買糧第592章 位置互換第557章 重鎮失守第29章 李成樑,你這吃貨!第44章 景榮錢莊第94章 就這樣第66章 所謀者大第315章 大雕應是陛下的第520章 莫要自誤第526章 帕夏的話我會考慮第419章 運河難題第268章 畫了一個圈第307章 大明的憧憬第155章 一頭冷汗第509章 目標英格蘭第44章 景榮錢莊第52章 官錢私造第399章 草草稱王第501章 和平的意願第554章 華沙的使者第515章 偉大的事件第185章 在下就是王泉第40章 陛下臉上無光第567章 搶佔先機第50章 狼狽爲奸之樂第152章 兩個好處第423章 歸來的阿克哈什第328章 刀鋒穿顱第565章 很沒出息第149章 毫無痕跡第58章 環環相扣第249章 要修英烈壇第260章 老傢伙太缺德第58章 環環相扣第604章 我選前者第62章 怕你人單力薄第3章 脫貧致富第463章 第一次合作第355章 大師級的戲子第515章 偉大的事件第111章 何林重炮第424章 真是該死的第347章 還有一個效果第25章 如此店鋪第539章 他有嗎第315章 大雕應是陛下的第372章 真成了待宰羔羊第65章 這等魄力第223章 新年第一本第396章 無法改變結局第110章 這小子很坑啊第44章 景榮錢莊第133章 此以退爲進也第361章 當知因果第372章 真成了待宰羔羊第499章 分外刺眼第368章 不出兵不行第276章 海蔘建城第168章 主動出擊第169章 鑿穿第460章 心塞不已第199章 當仁不讓第464章 站穩腳跟第490章 天可汗長鞭第121章 軍國重器第151章 不勞而獲第26章 大明病了第407章 處境非常不好第205章 正副總兵第203章 整頓京營第556章 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