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一陣心慌

李軒的問話,讓尹元衡不好接話。

他總不能直接說,是朝鮮國王與大臣臨陣脫逃。而且朝鮮至少當時還有兩座大城,他們君臣便這麼棄國而逃入明境。

躊躇了一番,尹元衡才道:“此事一言難盡,倭人與女真人對我家大王的車駕前後夾擊,戰亂之中無處可逃,便只得逃入大明境內。這些日子以來,我等東躲西藏,才僥倖避過了兩方的追殺。還望將軍上報與大明皇帝陛下,請陛下爲我等做主。”

這事李軒也做不了主,只能將李峘與尹元衡等人送往遼東總兵趙國忠處。

而李峘一行人到了趙國忠所在的瀋陽,也沒等多久,便有專人護送他們君臣,一同去往大明京城。

朱載坖早就得到消息,說朝鮮國王一行從軍中逃脫。大明在朝鮮的情報司,也在多方打探。可是沒想到的是,情報司還沒有探聽到朝鮮國王李峘的消息,他們一行人就自己到了大明的遼東。

得知了這個消息,朱載坖又拿起了情報司送來的朝鮮戰報。

建州女真與倭軍大戰,損失了五千餘人馬。而倭軍更差,一點就損失了三四萬人之多。

將俞大猷與楊博、湯克寬、盧鏜請來,朱載坖就朝鮮戰事垂詢幾人。

現在他們這些老將,都調至國防部及其所轄的參謀部,不時的要接受朱載坖的召見。

“諸卿,你們看,朝鮮的戰事已經明朗。”朱載坖指着地圖道:“倭軍攻朝,可算是勢入破竹。朝鮮如今連平安道,也丟了大半。若不是女真人馬入朝,只怕朝鮮全境已爲倭軍佔領。不知道大家覺得,我遼東的明軍,何時入朝爲宜?”

在遼東,朱載坖早就將許遠,方大偉、李軒這三個自己的老部下調了過去編練新軍。如今一年多過去,新軍也可堪一用。駐紮在遼東的人馬總數,已經有二十餘萬人,其中新軍佔了大半。而作戰所需的糧草彈藥,也籌備充足,隨時都可開戰。

俞大猷躬身道:“陛下,我軍此時入朝爲時尚早,再等一些時日纔是。”

朱載坖笑道:“俞卿說說,爲何此時入朝不宜。”

“陛下,此時建州女真正與倭軍對峙,雖然雙方的損失不小,但是顯然還不算完。”俞大猷思索道:“若是我大明此時出兵,怕是會引起他們雙方的敵意,從而使得他們兩邊罷手,轉而對付我明軍。建州女真雖然爲我大明的部族,可是那王杲其人桀驁不遜。且建州女真實力較強,久有不臣之心。若是我明軍入朝,難免不會與倭軍聯手啊。”

“俞卿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建州女真也有可能會聽從明軍的安排,而與明軍一同剿滅倭軍。”朱載坖微微笑道:“畢竟建州女真是我大明的部族,若是與外人聯手,怕是他們內部也會有所分歧。”

楊博這時拱手冬:“陛下,我大明可是剛剛結束西南戰事。在建州女真與倭軍的眼中,我大明眼下實力空虛。他們與其等大明恢復,還不如挺而走險拼死一搏。若是將我大明擊敗,便可獲得厚利,甚至大片疆土。正因如此,他們纔會聯手。只是他們卻不知道,西南雖然有戰事,朝廷卻沒加稅加徵,只是靠着市舶銀子和商稅,便打下中南四省之地。既爲大明添加了一塊錢糧重地,也沒傷了我大明的筋骨。”

其餘三名老將看向楊博,這老傢伙馬屁功夫一流,值得學習啊。

朱載坖看向湯克寬與盧鏜兩人,“兩位卿家,可有什麼話要說嗎。”

湯克寬急忙道:“陛下,臣在東南久與倭寇交戰,相對於倭寇,倭軍的戰力應該還要強上一些。情報司所言,倭軍如今與我明軍相似,同樣裝備了大量火銃。而女真兵馬的戰力,看戰事結果,應略強於倭軍。所謂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也有點道理。這兩方都非弱旅,應謹慎對待。”

盧鏜點了點頭,“老臣也是這個意見,此時並非入朝良機。若是等建州女真與倭軍爭鬥出個高下,陛下再派軍入朝,纔是上策。”

朱載坖看着朝鮮地圖,沉思片刻,指了指朝鮮西南海上的濟州島,“若是此時,我們派船運送兩萬騎兵到島上,等派兵入朝之時,再送入朝鮮戰場。這樣做,是不是也能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幾員老將聽到這裡,不由得目瞪口呆。他們雖然在戰場之上出生入死若干年,但是何曾想過這麼大的戰略佈局?

立時四人一起圍了上去,看着濟州島,又看看代表明軍艦隊的小旗。

楊博吐了一口氣道:“陛下高瞻遠矚,非老臣所及。”

“陛下,以我大明艦隊的實力,當能截斷倭軍退回東瀛的退路。”俞大猷道:“陛下在此島上的落子,簡直是神來之筆。若是再送一些火銃兵上島,戰時一同送上朝鮮南端。前後夾擊之下,倭軍不堪一擊!”

“依老臣之見,多送一些火銃兵上島。”盧鏜跟着一指地圖道:“大家可看到東瀛的這座對馬島?此地對於倭軍定然十分重要。想必倭軍的糧草輜重,都在島上堆積如山。若是在戰時,派人佔了此島,倭軍不過是甕中之鱉罷了。”

朱載坖笑着點頭,他只不過是打開了幾員老將的思路。此次最大的收穫,不只是對於朝鮮戰局的把握,還有參謀部的眼界。

到這個時候,參謀部纔能有一個大的戰略觀。以大明的艦隊和軍隊的實力,登陸作戰並不是問題。

問題就是國防部的觀念要革新,參謀部的眼界要擴大。

過十幾日,李峘與自己的近臣都進了大明京城。他的護衛都被留在遼東,並沒跟着一起來。

“你們啊。”這外交部的官員搖了搖頭,“朝中諸臣並不支持入朝作戰,我大明剛剛結束西南戰事,消耗不小,此時入朝豈不是虛耗國力。若是能與倭國和談,大明決不會出兵。”

聽到大明外交官員的話,尹元衡一陣心慌,不好的預感十分強烈。

第171章 實心的第48章 治世良醫第360章 不做白不做第51章 銅不夠用第456章 艱難行軍第559章 希望和平相處第545章 好幾個頭銜第114章 殿下可要早拿主意第398章 援軍入朝第577章 不動如山第320章 光榮之事第17章 殿下真黑啊第231章 天朝不能不管第238章 已經見過了第514章 不得不防第59章 全面鋪開第495章 三方僵持第219章 召見李時珍第234章 動念微服第470章 圍追堵截第425章 沒有極限第347章 還有一個效果第417章 問題的關鍵第236章 從京城開始第439章 搞清他們是誰第269章 大明不可落後第534章 東家看得很遠第290章 如此纔對第81章 不吝重賞第370章 女真兵馬第416章 氣壞了第540章 最好的選擇第356章 還是算了吧第122章 遼東方略第176章 溺水第69章 真乃明君也第405章 王直的至友第66章 所謀者大第338章 帶上幾百斤回去第497章 扎哈羅沃第49章 心如撞鹿第105章 血肉四濺第216章 甕中之鱉第59章 全面鋪開第545章 好幾個頭銜第11章 我有一計第92章 等於黑吃黑第263章 本末倒置第551章 庫爾蘭戰敗第153章 決定力量第554章 華沙的使者第507章 武的不行來文的第466章 兩敗俱傷的結果第445章 警惕的胡月鋒第480章 薩非王朝第5章 求求你,買了我吧第489章 眼見得煙消雲散第381章 答案在書中第447章 結成盟約第331章 進退兩難第439章 搞清他們是誰第267章 脫木河之戰第73章 是個有野心的第238章 已經見過了第309章 靜待陛下主持公道第545章 好幾個頭銜第32章 一條退路第547章 不要刺激失敗者第434章 已經察覺第581章 幾乎氣瘋第426章 新長安第2章 本王瞧瞧第455章 形成對峙第250章 博貝密爾咱第179章 秘聞第580章 全體投降第567章 搶佔先機第114章 殿下可要早拿主意第282章 全民衛生第175章 接受招安第168章 主動出擊第68章 勉爲其難第249章 要修英烈壇第174章 不會讓我入宮吧第332章 京都落雪第166章 幸不辱命第466章 兩敗俱傷的結果第233章 擋了財路第233章 擋了財路第238章 已經見過了第279章 顧承光回京第356章 還是算了吧第396章 無法改變結局第560章 投靠奧斯曼第85章 大賺了一筆第451章 分道揚鑣第488章 亞穆納河邊第600章 耶路撒冷城下第307章 大明的憧憬第20章 蠢萌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