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殿下高明啊

夫妻兩人,今日總算圓了房,替大明滿朝文武億兆百姓,灑下國本之種。

但是朱載坖不知道的是,在湖北的德安王府之中,景王朱載圳正與數十人宴飲。

這些景王的座上賓客,其中有致仕官員,也有荊襄大儒,更有被從軍中清除出來的武官。

“景王殿下,陛下身邊有小人!”一名白鬍子的老頭,喝的臉紅脖子粗,大聲道:“先帝在時,我大明何曾窮兵黷武,又何曾擅啓邊釁?雖有南倭北虜,也只不過是癬介之癢而已。可是看看如今的大明,不施仁義只知開疆拓土。豈不聞杜甫詩云: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這可要將大明二百年的國祚斷送了,殿下此時不可退縮,當振臂一呼天下景從。”

一名武官模樣的人,也站起來身來,對景王拱手道:“殿下不可猶豫,若再猶豫,這天下人便如墜深淵。這裡多少飽學之士,令我輩敬仰。可是陛下卻大力創辦格物之學,擅指格物之學亦爲儒學之基,簡直荒謬到了爪哇國去。”

“呵呵,你們當陛下沒有派人去爪哇嗎?”一名中年儒士輕蔑道:“我聽聞南直隸的摯友曾道,陛下在去歲便派英國公次子張元德去了爪哇,誓將弗朗機人趕出西洋。爲此,還將我大明屬國呂宋滅掉。想必爪哇、滿剌甲也逃不掉。這是不仁不義,塗炭生靈啊”

衆人你一句,我一句,都不停的往朱載坖的身上潑髒水。

更有一個老儒,起身兩手虛按,“諸位,當着景王殿下的面,老朽說幾句話。”

這老者名爲餘和,字令春,在荊湖一帶是位非常有名的大儒,也是一個致仕的官員。

“餘老先生請講。”景王急忙示意道。

餘和點點頭,纔開口道:“好,既然大家讓我說,那我就說。當今陛下不是仁義之君,而且亦無子嗣。聽京中的人說,陛下體弱多病,爲皇子之時,便於皇莊養病。現在雖然已登大位,可是其在位恐不會久。這便是上天平衡之道,以其不仁不義,而早有冥冥天道循環。殿下坐等即可,不出數年,便如先帝一般,會登上大位。”

這老傢伙所指的,便是嘉靖得以登基,是因爲正德皇帝並沒有子嗣。

如今朱載坖也是一樣沒有子嗣,只要景王在德安這裡等着,便會等到朱載坖病死的那一天。到時可以登上帝位的,便只有朱載圳一個人,纔有這個資格。

可這種話,讓在場的許多人都聽不進去。大家是爲了什麼,才聚到這裡的?餘和這老傢伙胡說一痛,反而要讓景王坐等。如果陛下活的好好的呢,豈不是坐失良機?

如今天下洶洶,各地的士紳都認爲陛下對待大家太過苛刻。連士紳們的賦稅都收,這成何體統,讀書人還要不要面子了。

朱載坖幾番改制下來,便得罪了許多人。軍中一批、讀書人一批、官紳一批,他們都有相當的勢力,與朝中官員的聯繫也是千絲萬縷。

一名士紳起身對着景王拱手道:“殿下,此事豈可猶豫,早日打出清君側的旗號便可。雖然餘老先生說的也有一定道理,可是終究不可錯失良機。陛下軍制一改,便使得軍中多數將官頗有微辭,這還罷了。朝中大臣們,又有誰家的田地,沒有被收取賦稅?還有那些讀書人,聖賢書讀的好好的,非要加什麼格物之學,這豈不是捨本而逐末?殿下,天下洶洶啊。”

“不錯,若是任由陛下亂搞下去,只怕大明便要天下大亂!”立時有人附和道。

朱載圳的眼中閃過掙扎之色,但是終不能敵自己的貪心與不甘。嘉靖駕崩之時,嚴嵩本已將他推上了帝位,可惜朱載坖適時帶兵殺到,將皇位搶走。

想到這裡,朱載圳的恨意更是悠長。那朱載坖說了什麼,他居然敢對自己說,讓自己反一個試試。

呵呵,朱載圳暗笑,你現在將大明搞的天怒人怨了,這真是活該。而對方所強加於自己的欺辱,自己也要百倍的回報過去。

“本王倒是想去清君側,可惜手中無兵馬,又怎麼可能?難道以大家這數十人,便可攻下京城嗎?”朱載圳激動的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總要有兵馬在手,纔可與朝廷周旋。”

“殿下,我有一計。”一名文官模樣的傢伙,站出來道:“德安此地,距武昌不遠。殿下可請武昌諸官前來,以議事爲由,將他們都控制起來。若是肯跟着殿下清君側,那便留下,若是不從,那可就不要客氣。到時武昌無人,殿下以親王之尊,誰敢不從?”

“諸位,可將家丁編練爲軍。在場之人,家中怕是每家都有數百的家丁,聚在一起,便是一股不小的力量。”朱載圳盯着地圖,指着四百里外的襄陽道:“此地抱羣山而鄰漢水,西接秦嶺,北向南陽,實爲兵家必爭之地。若事有不諧,可帶兵退入秦嶺,逆漢水而上,直達漢中。足可與朝廷大軍周旋。若是不出意料,這天下便會大亂。待各地揭竿而起,本王麾下必定會有更多之人來投。”

朱載圳看向諸人道:“當然,這是最壞的打算。若是事情順利,本王奪下襄陽之後,便會揮師南陽。而後趁朝廷大軍前來圍剿之時,帶兵走商洛一線突襲西安。到時陝西便是我等休養生息之所,”

“殿下高明啊!”一位書生當即起身,走到了景王朱載圳的身旁道:“攻下襄陽南陽之後,反而虛晃一槍走小路奪西安。這等妙算,根本讓人防不勝防。等朝廷大軍到了南陽之時,纔會發現早已人去城空。而我等已經兵入西安城,轉頭可再奪函谷關。如此,便如當年七雄中的秦國。將朝廷兵馬拒之關外。”

第472章 慘敗和羞辱第170章 北遷第149章 毫無痕跡第29章 李成樑,你這吃貨!第581章 幾乎氣瘋第448章 打一場硬仗第226章 收回特權第334章 兵至孟養司第408章 不惜玉石俱焚第72章 浪費時間第552章 還不算完第496章 阿幹別伊的誤判第405章 王直的至友第150章 便爲殿下奔走了罷第473章 崩潰與毀滅的邊緣第247章 安得猛士第312章 塊壘盡去第321章 請大人孤身進城第321章 請大人孤身進城第532章 一個都不能留第593章 王者歸來第172章 王直那狗賊第89章 修馬場第218章 明鏡第426章 新長安第567章 搶佔先機第558章 生存下去的根基第210章 見聞第292章 大遷徙第242章 兵出西北第558章 生存下去的根基第22章 高人風範第213章 京營出兵第288章 暹羅差頌第45章 回京第299章 莫庫總督第386章 壯士何所憾第238章 已經見過了第538章 你便去做第263章 本末倒置第506章 逃離殺戮場第121章 軍國重器第216章 甕中之鱉第546章 這纔可怕第124章 極具扇動性第574章 自衛反擊第403章 退往報恩郡第522章 直至伏爾加河畔第545章 好幾個頭銜第178章 陛下是缺錢了第385章 明軍必不在話下第348章 相峙下來第551章 庫爾蘭戰敗第109章 壯哉鐵嶺衛第577章 不動如山第460章 心塞不已第78章 景王吐血第507章 武的不行來文的第576章 兩河的重要性第362章 徹頭徹尾的奸商第209章 不可相提並論第171章 實心的第265章 幸會幸會第115章 你就一點也不怕嗎第305章 安南買糧第283章 瓦解軍戶制度第147章 女真覺昌安第280章 秀女不選不行第338章 帶上幾百斤回去第123章 水轉大織機第178章 陛下是缺錢了第183章 清白人家第538章 你便去做第196章 永定門破第293章 內政教育第364章 騎兵出擊第55章 穿山銃第594章 新的成就第194章 議事推舉第403章 退往報恩郡第556章 責任重大第461章 自豪之氣第594章 新的成就第333章 伺機而動第241章 其敢拒否第355章 大師級的戲子第73章 是個有野心的第45章 回京第173章 陷入生死之戰第82章 我可捨不得殺你第256章 不要妄議復國第268章 畫了一個圈第3章 脫貧致富第376章 歸咎於大明第68章 勉爲其難第330章 分頭進擊第259章 李璣第297章 華夏苗裔第35章 先做好眼前事第149章 毫無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