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金殿傳臚海剛鋒

朱載坖對於科考形式本身,並沒什麼意見。後世考公務員,不也等於科考的形式嗎。

但是朱載坖對於科考的內容,還是有自己的看法的。經義主要是儒家的治國思想與道德思考,是籠統而不具體的。總結下來,無非就是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九字。

以這些爲準繩,來教育天下人的道德,使之成爲共有的品行。從而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理想的君子國度。

從德育入手,可以說儒家在起點上便已經非常高明,而且也符合歷代君主的統治需求。這一點,本來並沒有什麼可以詬病的。但是若將此等道德方面的東西,作爲世上唯一的學問,便有失偏頗了。

雖然是與李璣閒談,但是李璣不敢等閒視之。

“陛下,策論是實務不假,若是少了道德約束,豈非好事也會辦成壞事。”李璣一下子就抓到了關鍵,苦口婆心道:“道德爲基礎,若是爲官品行不嘉,便會魚肉地方作威作福。雖勝任實務,卻不可長治久安,實非良材也。”

朱載坖只是一笑,“李卿說的似乎有些道理,但是朕細想,卻覺得並非如此。我大明選士,皆是道德文章之士。可你也見到嚴嵩之勢,因其黨羽而大張。若有一比,朕倒覺得,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一句話很有道理,‘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若非名利,豈能如此趨之若鶩。”

“老臣以爲,君子取義,而小人取利也。”李璣還在掙扎着道。

“宋真宗的《勵學篇》中道: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其中既有千鍾粟,又有高樓,還有黃金屋、車馬多如簇,再加顏如玉,這些難道不是宋真宗以利誘之嗎。難道男兒平生之志,便是這些東西嗎。”朱載坖只是淡淡的兩句話,便將李璣駁的體無完膚。

李璣頭都大了,想說些辯解之辭,卻實在是臉疼。

最終只是陪笑道:“陛下智深如海,臣不如也。”

“李卿不必在意,此言不過是我你君臣閒聊而已。”朱載坖笑道:“朕所關心之事,無非官員任事之能。舉業的經義爲主不變,理應增加士人可勝任實務纔是啊。”

除了唯唯諾諾,李璣不敢再多說什麼了。

殿試只有策論,時間並不是那麼久。

新科進士們交了卷子,便回去等着結果。

此次的策論題,是朱載坖親自出的題。題目爲:論改土歸流。

這個題目可大可小,可古可今,並沒有具體的規定。但是隻要知道一些時事的人,便知道陛下出這個題目是什麼意思。

雖然有人判卷,可朱載坖卻都要簡略過目,他對策論關心是有原因的。這是一個觀察新科進士們的機會,藉由策論題,可以看出答卷之人對於改土歸流是用何方式來做。更可從中看出來,答卷之人的思想是否保守,其任事水平的高低。

這些新科進士,雖然有不少人的思想十分活躍,可在朱載坖看來,卻是有點異想天開。

更讓朱載坖沒想到的是,他居然看到一個十名熟悉的名字,海瑞。

這簡直就是一個大驚喜,朱載坖居然看到一個名人的名字。這傢伙太有名了,以至於朱載坖都知道海瑞好象連着兩次入京大比,都名藩孫山。後來心灰意冷,便不再參加京中大比,而是以舉人身份從一縣的教諭做起,一直到成爲右僉都御使。

可是這一次秋闈大比,海瑞爲何就參加了?朱載坖有點不明白。他當然可以將海瑞叫上來問問,但這無關緊要。朱載坖想了想便明白了,這傢伙肯定聽說此次大比要多錄取一倍的人數纔來碰運氣的。

這樣也好,海瑞如果是進士出身,將來能發揮的作用更大。

看到海瑞的格物題,朱載坖更覺得海瑞不錯。此時的海瑞,怕是已經四十多歲了。可是他這格物題,答的很是踏實,既不誇張,也不流於表面。只這一點,便迎得了朱載坖不少好感。

閱卷結束之後,李璣與劉來兩人取出卷子,請朱載坖在其中選出狀元榜眼探花。

狀元丁士美,榜眼毛惇元,探花林士章,這是一甲。到二甲的時候,朱載坖便直接將海瑞定爲二甲之首傳臚,也就是第四名。

如此做,也朱載坖在保護海瑞。

歷朝歷代的科舉前三名都不見得能被重用,原因很複雜,但簡單來說就是遭人嫉妒。一般很早就會被人給坑了,或者被故意給按着不予晉升,都白白蹉跎許多年月。

給海瑞定了個傳臚,一是因爲海瑞是個認真的人,二是因爲這傢伙在歷史之中太有名了,第三,纔是因爲海瑞的策論做不錯。

海瑞考完殿試回到住處,他住在格物書院的宿舍之中,卻是省了不少的銀子。而且這格物書院,給他的感覺十分新奇。從未見過此等教授雜學的書院,竟是有許多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之科目。例如,化學、物理、生物這三門,更是讓海瑞大開眼界。

而且這裡所授的數術之學,更是使用一種奇怪卻簡捷到極點的數字,據說是傳自天竺的數字。

雖然殿試結果並不會讓海瑞被黜落,但也一樣讓他有點擔心。自己這把年紀,還如此不夠穩重,怕是不會給閱卷之人流下好印象吧。

然而到了第三天放榜的時候,海瑞正拿着一本機械學閱讀,便聽到外面一陣鬧騰。而後便聽到有人大聲報喜,隱約有提到自己。

“恭喜南海海瑞海剛鋒,殿試第四二甲頭名,金殿傳臚實至名歸!”海瑞剛剛出門,報喜的人便已經吆喝着到了。

第452章 兵臨城下第570章 一片血與火第254章 追擊和碩特第205章 正副總兵第272章 重要的點第10章 說的就是他們第315章 大雕應是陛下的第48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69章 絕望深谷第383章 不可逆第50章 狼狽爲奸之樂第176章 溺水第48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416章 氣壞了第337章 全都亂了第294章 擺駕坤寧宮第96章 真乃爽快人第252章 送入玉門關第243章 馬速的提議第142章 非常及時第65章 這等魄力第202章 靖海伯第15章 辦件大事第336章 弗朗機火銃兵出擊第546章 這纔可怕第174章 不會讓我入宮吧第407章 處境非常不好第513章 他們意欲何爲第121章 軍國重器第361章 當知因果第120章 樸在河第203章 整頓京營第295章 殿下高明啊第206章 兵至大同第284章 只能是等第300章 斯派克的主意第508章 不想太麻煩第8章 心選之人第40章 陛下臉上無光第512章 非常坦誠第94章 就這樣第52章 官錢私造第490章 天可汗長鞭第497章 扎哈羅沃第449章 最安全的第129章 只有景王第534章 東家看得很遠第120章 樸在河第106章 如斷山河第562章 你可記住了第524章 將其抹去第128章 航海書院第146章 人間地獄第443章 良性循環第239章 大明皇家婦女會第96章 真乃爽快人第304章 一亂才能一治第20章 蠢萌至斯第269章 大明不可落後第509章 目標英格蘭第106章 如斷山河第312章 塊壘盡去第440章 天大的玩笑第434章 已經察覺第580章 全體投降第90章 越界了第211章 是李總兵第64章 此人不可留第307章 大明的憧憬第574章 自衛反擊第293章 內政教育第490章 天可汗長鞭第223章 新年第一本第315章 大雕應是陛下的第115章 你就一點也不怕嗎第526章 帕夏的話我會考慮第258章 送君萬里西擊胡第499章 分外刺眼第99章 託兩位的福第462章 鎖鏈雛形第540章 最好的選擇第80章 無冕之王第323章 汗國使者第119章 不會虧待你們第488章 亞穆納河邊第532章 一個都不能留第509章 目標英格蘭第26章 大明病了第48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87章 退避三舍第183章 清白人家第182章 我也十九歲了第578章 朕現在下旨第542章 向您表示敬意第239章 大明皇家婦女會第432章 真是不一般第592章 位置互換第367章 劃分四省第338章 帶上幾百斤回去第212章 全軍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