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惺惺相惜

嘉靖停靈二十七天,大葬至早已修好的陵墓之中,是爲永陵。

這些日子當中,朱載坖的辦公之處便是西苑。

雖然是同一處地點,但是朱載坖與嘉靖完全不同。並非懶政之人。但朱載坖也不是事必躬親,而是適當的放權下去,給各部尚書相當大的權力。許多事情尚書自己便可作主,而後上報內閣再行補批。

這樣做的好處,便是不讓內閣專權。而爲了制衡尚書們亂用職權,又給予了閣臣們的制止之權力。

如此一來,內閣便可對於六部事物及時喊停,形成互相制約。若是雙方互不退讓,才由朱載坖出面決定。

除此之外,朱載坖還成立了兩大學院。一爲格物書院,由劉教諭爲山長,使之教授物理化學數學幾何等學科。其下,還設有航海書院,傳授航海的學問。

他還將劉教諭的品級提到了從四品,與國子監祭酒相同。

除了格物學院,朱載坖還建立了大明皇家軍事書院,親自爲第一任山長。

對於朱載坖的大辦教育,羣臣們倒是沒有一個說閒話的。雖然不是聖學,但也並沒動搖聖學的根基,科考依舊是以聖學爲主。

朱載坖還是皇子之時,只覺得這天下在自己手中的話,一定會百廢待興。可是等他真的坐上帝位,便覺得大明的事情千頭萬緒,簡直無從着手。

不過,這個時候最先要做的事情,便是穩固自己屁股下面的皇位寶座。對此朱載坖並不覺得有多難,自己強勢登基的那天起,便註定合理合法。除了四弟朱載圳有點閒話,別人基本上都沒什麼好說的。

朱載坖命人給王直傳了消息,令其獻土內附。這不但是王直的機會,也是朱載坖給自己身登大寶之後的,第一個開疆拓土之功。有了這個功勞打底,朝堂內外更是無人能對朱載坖有所違抗,這皇位便也更穩當。

王直能獻什麼土,當然只有東番島這座大明第二大島。大明的第一大島,則是奴兒干都司外海的苦兀島也就是後世的庫頁島,其上還有大明封賞的部族波羅河衛。

接到朱載坖的信後,王直激動的熱淚橫流。

“殿下真乃信人,這纔多久,便實現了對我的諾言,我王直沒有跟錯人!”王直痛哭流涕,對着身邊人道:“投誠不過是戴罪立功,然而獻土內附則是有大功。裡外對比,則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如此歸國上岸,又有誰敢在我王直的身後,戳我的脊樑骨。”

朱載坖下旨,大明報的沈一貫捉筆,將王直稱之爲孤懸海外對抗倭寇的義士。

此時朱載坖登基,大明報也不再低調,各種營銷手段都使了出來,一舉之間便成爲大明的官方喉舌。對於輿論宣傳,朱載坖非常重視。這東西用的好了利國利民,用的不好便是禍國殃民。

因此,在將大明報收歸官有之後,沈一貫也被朱載坖提拔爲新聞審查司的主事正三品,歸內閣直管。

在朱載坖的輿論造勢之下,王直一改多年的罵名,從渤海塘沽登陸,由禮部尚書吳山親自出迎。

這個禮遇不可謂不隆重,不過話說回來,這是獻土之功應得的待遇。

吳山在塘沽看到王直的船隊,數百條船擠滿了海面,密密麻麻的直排到天邊。如此規模的船隊,讓吳山都倒吸了一口涼氣。想想朝廷以往,還要剿滅王直,整個大明水師怕也沒有這麼多的海船。

張元德曾經從朝鮮帶走了數十條海船,實力並不比王直的船隊實力差,但那並沒公開,因此大明上下的官員們也並不知道。

看到王直的船隊,吳山所帶領的禮部官員除了震憾,更擔心對方帶着人馬直接殺奔京城。

王直卻根本就沒那個打算,對於朱載坖手中的實力他知道一些,遼東所發生的戰事瞞得了朝廷,但是瞞不了王直。加之他並沒有那個野心,所以並不敢也不想造次。

上岸見過吳山,接了旨之後便與禮部衆人一同進京。而他的那些手下,直接就交給了朱載坖派來的一隊親軍管束。

王直自己還是守規矩的,但是他的這些手下就不一定了。如果沒有強力的管理,只怕用不了幾天就將塘沽給掀翻了天。他們並沒有一下子打散,所有人都被重新安排了前途。青壯願意當兵的,便送入水師軍營。病弱願意回家的,便發給足夠買幾畝地的銀子。老當益壯的,也不願意回家的,便送到裕成商號海運船隊接着駕船。

跟着王直進京的,就只有他的乾兒子毛海峰。

王直有心投誠,起因還是出於毛海峰。數年之前,胡宗憲便派人去勸說王直歸降接受招安。當時就是毛海峰送回去的使者,並被胡宗憲的誠意所折服。回到五峰島之後,才極力勸說王直接受招安。

只是後來王直與朱載坖相識,纔將此事一直推遲到現在。

一行人到了京城之時,便在城外遇到了前來迎接王直等人的胡宗憲。

“五峰先生,以往都是與君書信往來,直到今日才得一見啊。”胡宗憲見到毛海峰所跟隨的王直,首先開口笑道。

雖然沒有見過王直,但他認得毛海峰,能讓毛海峰畢恭畢敬的人就只有王直了。

胡宗憲這些天的日子也象怒海孤舟一樣,忽上忽下的。本來作爲嚴嵩一黨,他已經被錦衣衛鎖拿進京。但是剛剛送入詔獄,便被朱載坖下旨放了出來。旨意之中並沒說要讓胡宗憲官復原職,只是讓他等待王直一同進宮面聖。

“義父、胡總督,爲何陛下要讓你們二位一同面聖,是不是有其他的事情?”毛海峰年紀雖然並不大,但跟着王直讀書識字,並不象王直手下其他人那樣,是個莽漢。

第264章 金殿傳臚海剛鋒第431章 新長安的孤軍第388章 如遭雷擊第43章 你自己想辦法第559章 希望和平相處第536章 擒賊先擒王第270章 米格爾第469章 耶列茲城外第189章 以解困局第582章 戰勝明軍的希望第26章 大明病了第277章 威逼利誘第520章 莫要自誤第278章 建得小了第371章 一場亂戰第98章 沙勿略第139章 如此前後夾擊第229章 濃煙烈火第57章 三件事情第438章 目標彼爾姆第29章 李成樑,你這吃貨!第388章 如遭雷擊第296章 大明海之東第386章 壯士何所憾第443章 良性循環第382章 老營城破第319章 陛下好狠啊第10章 說的就是他們第15章 辦件大事第459章 天馬第397章 兵不血刃第300章 斯派克的主意第340章 發行紙幣第341章 勃固起義第12章 印畫紙第548章 明軍的態度第181章 張居正第419章 運河難題第504章 霍華德的判斷第73章 是個有野心的第198章 謀反一次試試第469章 耶列茲城外第587章 選擇方案第419章 運河難題第383章 不可逆第466章 兩敗俱傷的結果第168章 主動出擊第285章 黃金家族的血脈第446章 扇風點火架秧子第571章 不要輕易挑釁第140章 簡直是做夢第543章 小小的裂痕第373章 江邊第26章 大明病了第112章 此功賞誰第479章 大明工業第155章 一頭冷汗第75章 錢糧太多鬧的第544章 鷸蚌相爭第296章 大明海之東第397章 兵不血刃第131章 隨遇而安第201章 惺惺相惜第240章 吐魯番汗國第328章 刀鋒穿顱第76章 借重你的才能第317章 擡頭三尺有陛下第410章 該換個主人了第304章 一亂才能一治第484章 萬軍橫掃如卷席第135章 歷史真相第176章 溺水第402章 清州之戰第274章 幕後棋手第219章 召見李時珍第464章 站穩腳跟第322章 做官難道不好第352章 買賣的是國家第168章 主動出擊第528章 只不過是困獸第316章 透心涼第580章 全體投降第42章 萬萬不夠第486章 連鎖反應第307章 大明的憧憬第161章 暗藏機鋒第123章 水轉大織機第442章 豁然大開第558章 生存下去的根基第313章 攀比之心第113章 這銀票有些不妥第15章 辦件大事第182章 我也十九歲了第279章 顧承光回京第511章 對於大明的友誼第120章 樸在河第472章 慘敗和羞辱第191章 惶惶不安第442章 豁然大開第140章 簡直是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