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議事推舉

衆大臣跟着黃錦行入宮中,途經奉天殿。

只見大火依舊雄雄燃燒,許多兵馬司的兵丁,正提了水桶潑水。只是火勢極大,熱浪翻滾之間十數丈遠都近不了人。雖然有些兵頂着熱浪衝過去潑水,可是依舊不能讓火勢稍小。

那火焰躥起十幾丈高,照的諸臣臉上忽明忽暗,也看不出大家都是何表情。

繞過火場,衆人來到養心殿中。

只見養心殿中,已經有一貴婦人居中而坐,正在擦拭淚水。此貴婦正是景王生母,盧靖妃。

看到衆人前來,盧靖妃便立時起身,向着衆臣一禮。

“諸位大人,陛下今已大行。對本宮來說,實是晴天霹靂一般。”盧靖妃淚流不止道:“本宮一介婦人,並不知道國家大事。只知道陛下一但不在,這一家之主,一國之主,便不能空懸。請大家前來,便是議一議此事。”

嚴嵩咳了一聲,站出來拱手道:“靖妃娘娘還請節哀,朝中諸臣都已到來。如何來做,還請娘娘示下。我等身爲人臣,不好爲天家做主。”

盧靖妃掃視羣臣,發現大家都沒說話,都在看着她。

搖了搖頭,盧靖妃哀聲道:“本宮並無見識,還請諸位大人推舉爲是。”

呂本這時出列道:“爲臣以爲,陛下大行。諸皇子之中,裕王最長,可爲天下共主。”

他已經看出來,這個時候自己要是不推舉裕王朱載坖,怕是就沒機會了。嚴嵩父子是支持景王的,而只此時宮中主事之人,又是景王的生母盧靖妃。先推舉一下裕王朱載坖,看看衆人的反應。

徐階也在人羣之中,聽到呂本的話,便也注意衆臣的反應。張居正可是裕王的老師,可也是他的門生,其中有着足夠的厲害關係,由不得他不關注。

只是經過上次的京察,朝中重臣大多都是嚴嵩一黨,現在的情形對於裕王上位極爲不利。

“不妥。”吳鵬出列道:“裕王雖長,但是卻並不受陛下喜愛。且體弱多病,至今尚在城外皇莊養病。若是請裕王爲君,只怕不幾年又有變故。國事蜩螗政務繁重,案犢之間亦甚勞累,以裕王之病體,豈能當此大任。臣以爲,還是請立景王纔是。”

“豈有此理!”刑部主事張翀(chong1聲)站出來反駁道:“太祖所立祖制,父死子承,兄終弟及。既然裕王殿下尚在,便理應由裕王接掌大位。我等只是臣子,豈能隨意更改太祖所立的規矩。若非要改的話,又是何居心?”

歐陽必進面色一沉,“張翀,你不過是一個刑部主事,此地哪裡有你說話的份,還不退下!”

張翀卻毫無懼色,“我不過是盡一個臣子的本分,請衆位大人遵守太祖立下的規矩而已。若是連這話都不讓說,大家還議什麼。”

楊博此前已經被召回,再次成爲了兵部尚書,他出列道:“張翀所言有理,若是不能議事,有人豈不成了專權之臣。”

“依老夫只見,裕王並未犯過大錯,陛下也沒下旨貶斥裕王殿下。還是應以裕王爲共主,才能服衆,才能堵住天下悠悠衆口啊。”徐階也開口道。

禮部尚書吳山,此時也點頭附和道:“徐閣老說的不錯,如此才符合禮制。若立景王爲帝,恐將天下猶疑,而生亂象。如今陛下大行,南倭尚有王直,北虜俺答呈兇。若朝局不靖,恐有不測之禍將至。”

“吳尚書此言差矣,正是因爲如此,纔要推舉景王爲帝纔是。”吏部尚書吳鵬淡淡的道:“若無一位康健之體的君王,豈不是更易出亂子?勞累之下,裕王不堪重負而病倒,國事又如何處理,難道要請你吳山來作主嗎。”

“吳鵬,此事關乎大明天下億兆生民之福祉,你指責老夫所爲何來?難道老夫一個禮部尚書便可把持朝政不成。”吳山怒斥道:“倒是你,身爲吏部尚書任用私人,怕是纔有如此狼子野心。”

嚴嵩陰沉着臉,喝道:“你們都夠了,此時大家奉靖妃娘娘之命,在此議事,爾等成何體統!國不可一日無君,今晚就要在此定下此事。這樣吧,多說無益,大家各自表明自己推舉何人。推舉景王之人,站到東邊,推舉裕王之人,站到西邊。哪邊人多,便立所推舉的皇子爲君。我推舉景王爲大明之主,此爲老夫深思熟慮後所決定的。”

說完這番話,嚴嵩便自行走到東邊站定。

其餘的大臣們,看到嚴嵩先表了態,便也各自選了方向站立。

徐階、呂本、吳山、楊博、刑部尚書鄭曉、左都御使周延、高拱、張居正等人,都選了西邊站立。

而東邊以嚴嵩爲首,吳鵬、歐陽必進等人都站到了一起,而在侍郎一級和主事一級,人數遠多於西邊的人數。

結果一目瞭然,衆大臣有三分之二,都是支持景王上位的。

前次京察的效果,在此時顯露無疑,嚴嵩一黨大佔上風。

盧靖妃眼中一亮,也顧不得再擦拭眼淚,起身道:“本宮身爲景王生母,本該避嫌。只是宮中無人,纔不得不出面主事。今衆臣擁戴景王,實爲本宮意外之喜。既如此,便即刻請皇兒入宮吧。”

徐階一方的衆人臉色陰沉,對於眼前的局面雖然有了一定的準備,可是事到臨頭還是無法接受。

吳山怒而出列道:“老夫不服!嚴嵩你把持朝政多年,結黨營私培植羽翼。對於今日怕是早有預謀,纔會如此推選,此次作不得數!”

“吳大人,這朝堂可非是老夫一人之朝堂,豈能容你兒戲。”嚴嵩淡淡的道:“若在此之前,吳大人反對,也還有些道理。如今已經有了結果,纔來反對,難不成是惱羞成怒,想存心抵賴不成。”

陸炳這時從外面進來,“衆位大人,本官蒙先帝不棄,身爲錦衣衛都督,便負有維持宮禁秩序之責。若有人心懷不軌,我必系之於詔獄,留待新君處置。”

他如此一說,大家便立時明白,陸炳也是支持嚴嵩一黨之人。形勢比人強,原本支持裕王的這些大臣,也不再多言。

此時說什麼也沒用了,只能任由嚴嵩等人把持大局。

嚴世藩匆匆進來,對着盧靖妃道:“景王殿下見宮中大火,擔心陛下與娘娘安危,此時人已經進宮了。”

第299章 莫庫總督第591章 當面之敵第4章 成國公世子第273章 東瀛攻略第584章 一支孤軍第269章 大明不可落後第451章 分道揚鑣第251章 巴里坤湖第505章 還不死心第258章 送君萬里西擊胡第533章 有所依仗第584章 一支孤軍第356章 還是算了吧第311章 春風般溫暖第484章 萬軍橫掃如卷席第254章 追擊和碩特第459章 天馬第136章 隨我發財去第190章 很是冷淡第48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215章 兵臨城下第109章 壯哉鐵嶺衛第218章 明鏡第258章 送君萬里西擊胡第155章 一頭冷汗第272章 重要的點第306章 天降大禮包第292章 大遷徙第583章 狡猾的李成樑第412章 放眼更大的天下第48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443章 良性循環第423章 歸來的阿克哈什第197章 你不用以爲第315章 大雕應是陛下的第555章 完全沒有可能第160章 相持不下第385章 明軍必不在話下第51章 銅不夠用第114章 殿下可要早拿主意第335章 兩相比較第397章 兵不血刃第338章 帶上幾百斤回去第39章 通州無戰事第318章 當場淚崩第343章 現在不殺你第117章 想要什麼公道第361章 當知因果第26章 大明病了第229章 濃煙烈火第453章 我要踩死他第533章 有所依仗第145章 重振朵顏衛第307章 大明的憧憬第333章 伺機而動第13章 船主第391章 再也沒有質疑第465章 圖馬之戰第281章 君王體面第334章 兵至孟養司第450章 雙重身份第135章 歷史真相第423章 歸來的阿克哈什第541章 倫敦陷落第381章 答案在書中第238章 已經見過了第370章 女真兵馬第538章 你便去做第151章 不勞而獲第415章 大勢已去第344章 暹羅再滅第445章 警惕的胡月鋒第123章 水轉大織機第79章 工匠還要讀書第583章 狡猾的李成樑第278章 建得小了第379章 有所期待第475章 一點心意第257章 增兵第251章 巴里坤湖第534章 東家看得很遠第343章 現在不殺你第359章 釜底抽薪第200章 摸索着來第453章 我要踩死他第230章 單方面的血戰第113章 這銀票有些不妥第353章 卿可自御之第514章 不得不防第61章 那是李神醫第92章 等於黑吃黑第131章 隨遇而安第195章 殿下所指第181章 張居正第88章 將來的軍官團第318章 當場淚崩第360章 不做白不做第308章 討要白象第101章 此書爲師要看第270章 米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