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逃過這一劫

張經這話一放出來,便是絕了趙文華的念想。

趙文華的臉色鐵青,卻也只是陣陣冷笑。不只他的臉色難看,胡宗憲也是一樣。

“張經,本官也不與你爭。”趙文華壓下胸中怒火,反而坐了下來,“此次受陛下所託,特來杭州督戰。陛下委任你總督之職,也已經一年有餘。江南兵馬錢糧,盡歸你來調遣,可謂對你信任有加。但你看看你,又有何戰績?去年與徐海糾纏不休,軍民傷亡無算。數縣都被攻破,你是如何守土的?更不要提,今年正月之時嘉興城破,損失不下十萬兩銀子。至今已是數月,倭寇再次肆虐,東南半壁糜爛不堪。”

“倭寇狡猾,豈是短短時間便能消滅?”張經淡淡的道:“早在太祖洪武年間,這東西便時有倭寇劫掠。到如今也已經兩百年之久,若能剿滅早就滅了。”

趙文華嘿嘿怒笑,“那好,江南百姓不堪倭寇侵擾殺戮呼號求救,你身爲直浙總督,爲何不救?東南士紳,多有舉報於你的書信,這你總不能不承認吧。”

對於被士紳所舉報之事,張經心中只覺得憋悶無比。明明自己在盡心盡力的剿倭,可這些傢伙卻背後捅自己刀子。這些士紳與倭寇有沒有關係,還真不一定呢。

趙文華看到張經並不出聲,自以爲佔了上風,便賣弄口舌歷數張經的罪過,頤指氣使囂張之極。

這裡發生的事,胡宗憲都給朱載坖去了信。

等朱載坖知道這些事情的時候,官軍也已經在王江涇之地大敗倭寇,殺敵一千九百餘。大捷的消息,也已經快馬急送京城。

只是與朱載坖所猜測的相反,王江涇的大勝,居然是趙文華指揮若定,纔有此大捷。

從胡宗憲的來信之中,朱載坖便能看出來,趙文華只是個貪財的小人。這種人如果能指揮作戰,獲取如此大勝,朱載坖是根本不信的。

但是朝廷正式的捷報文書之上,卻清清楚楚寫着趙文華的名字。只能是一種情況,那就是趙文華冒功了,而且這也符合他無恥的性格。

朱載坖對於張經並無什麼印象,但是他知道張經屢立戰功,是能臣也是老將,這樣的人才應該是這場大捷的指揮者纔對。

沒過了數日,讓朱載坖更吃驚的事發生了。朝廷竟然下令捉拿張經進京,罪名便是糜費糧餉畏敵避戰。彈劾張經的人,自然是身負督戰之責的趙文華。

對於張經的遭遇,朱載坖很是同情。此人有功於國,若因不肯行賄,而被趙文華陷害至死,那就太可惜了。而且明明此次王江涇大捷,是張經一手策劃,卻被趙文華這無恥小人冒功,更是冤的很。

朝中並非無人替張經喊冤,只是趙文華與嚴嵩父子勢大,偶爾有一兩本喊冤奏摺也會石沉大海。

朱載坖不由得有些生氣,大明就是毀在這些貪瀆之人的手中。陷害功臣,還要一手遮天,這事情已經算得上天怒人怨了。

不能再讓這些混蛋折騰下去,否則不等自己掌握大權,便會鬧得大明混亂不堪。與其將來費大力氣撥亂反正,不如現在伸手救人。

張經是個武臣品級又高,如想救下張經,並非是件易事。

朱載坖想了半天,才琢磨出個主意。

但是出手救人的事情,他並不能出面,必須找個代理之人。

讓田義派人去請高拱,朱載坖能想起的,便只有這一個。

高拱很快就到了皇莊內,見到朱載坖,便開門見山道:“殿下急尋我有何事?”

朱載坖面色凝重道:“老師可知張經之事,他被趙文華誣告,現正被捉拿進京。”

對於張經,高拱當然有所耳聞,聽到這個消息也是吃了一驚。

“張大人乃是南京兵部尚書,又是總督南直隸與江浙的抗倭軍務。”高拱驚愕道:“如此重臣,若無真憑實據,豈能隨意捉拿。”

“那趙文華是嚴閣老的義子,嚴氏父子勢大,張尚書無反抗之力。學生請老師過來,便是想請老師上書,至少要救張尚書一條活命。”朱載坖接着道:“王江涇大捷,爲近年抗倭少有的大捷。以學生想來,定然不會是貪瀆卑鄙的趙文華所能做到。應是冒領搶了張尚書的功勞,反而倒打一耙彈劾張尚書。若是如此抗倭功臣,不但不封賞,還被治罪。只怕東南抗倭將士們心寒,大好的戰局一朝崩潰啊。”

高拱聽到此言,深以爲然,“此事義不容辭,我定會想辦法,救出張尚書。只是不可輕舉妄動,否則人沒救出來,還將自己也搭進去,可就不太好了。”

“學生已經爲老師備好兩萬兩銀票。”朱載坖對着田義示意,“這些銀票,就請老師拿去打點。張尚書脫罪怕是無望,但是隻要人沒事,將來便可有起復的機會。”

田義捧着一個小木盒,恭敬的送到了高拱的面前。

高拱並非迂腐之人,但是看到朱載坖隨隨便便就能取來兩萬兩銀票,也是有些不可思議。

“殿下讓我去送銀子給嚴嵩?”高拱取過木盒,打開看了看道。

“老師不必親爲,若有與嚴嵩相熟之人,可先請其上門試探。”朱載坖猶豫了一下道。

高拱哈哈一笑道:“這道不用,我與嚴嵩都是賈公南塢先生的門生,只不過不是同年而已。有了這層關係,我直接上門也並不突兀。”

“這倒也不失爲一個好辦法,只是遼東不毛之地,張尚書年紀不小,他到了那邊,怕是經受不住這等活罪。”高拱有些擔心道。

朱載坖卻不在意這些,“張尚書只要逃過這一劫,以他多年征戰的體魄,必能無事”

第122章 遼東方略第456章 艱難行軍第54章 不可揣測第514章 不得不防第168章 主動出擊第116章 捅了馬蜂窩第167章 草原局勢第297章 華夏苗裔第364章 騎兵出擊第317章 擡頭三尺有陛下第600章 耶路撒冷城下第382章 老營城破第89章 修馬場第27章 一片譁然第241章 其敢拒否第431章 新長安的孤軍第314章 老道也想去瀛洲第585章 同樣狡猾第196章 永定門破第568章 讓他好看第72章 浪費時間第240章 吐魯番汗國第451章 分道揚鑣第276章 海蔘建城第454章 互爲獵物第54章 不可揣測第361章 當知因果第363章 明軍必敗第41章 逢大事有靜氣第373章 江邊第584章 一支孤軍第250章 博貝密爾咱第156章 大明頂級代言第582章 戰勝明軍的希望第487章 昌迪加爾第373章 江邊第143章 真是可惜啊第98章 沙勿略第52章 官錢私造第554章 華沙的使者第381章 答案在書中第360章 不做白不做第187章 碰撞總是要來的第88章 將來的軍官團第433章 難以及時第279章 顧承光回京第174章 不會讓我入宮吧第238章 已經見過了第572章 有點傻眼第494章 賽因布拉特的算計第250章 博貝密爾咱第600章 耶路撒冷城下第399章 草草稱王第406章 恭喜第312章 塊壘盡去第411章 應該有的尊重第144章 怕打疼了他們第189章 以解困局第380章 很是意外第465章 圖馬之戰第264章 金殿傳臚海剛鋒第411章 應該有的尊重第436章 該動一動了第605章 盧布林城下第435章 不會漏網第550間 有過之無不及第122章 遼東方略第391章 再也沒有質疑第378章 用以屯兵第253章 如此軍功第168章 主動出擊第457章 給大明製造一些麻煩第496章 阿幹別伊的誤判第587章 選擇方案第235章 京城的豬第81章 不吝重賞第427章 張元德備戰第443章 良性循環第565章 很沒出息第377章 既有大棒又有甜棗第248章 皆不可取第179章 秘聞第148章 請朝廷定奪第521章 後悔了第32章 一條退路第319章 陛下好狠啊第201章 惺惺相惜第5章 求求你,買了我吧第437章 明軍就是弱雞第379章 有所期待第466章 兩敗俱傷的結果第117章 想要什麼公道第317章 擡頭三尺有陛下第4章 成國公世子第293章 內政教育第62章 怕你人單力薄第102章 送更多人過來第552章 還不算完第328章 刀鋒穿顱第486章 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