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此書爲師要看

能跟朱載坖這麼說話的,也就只有他的老師高拱了。

從師生關係上來說,高拱對於朱載坖還是很關心的。朱載坖生病在皇莊靜養後,他也有些日子沒有過來看這個學生。因爲朱載坖本就從小體弱多病,近來能得神醫李時珍開藥治病,自然就該好好調養一段時間。

但是朱載坖在皇莊之旁開了一家馬場,準備賭馬,並且大肆宣揚,這就有點讓高拱無法接受了。聽說還在這裡,養了十多條獵犬,這不就是聲色犬馬的生活嗎。

之後高拱本打算過來興師問罪,好好的說教朱載坖一頓,也叫了兩個翰林院的同僚一起勸說。但是正碰到賭馬場開業,景王上門約賭。之後就發生了這些事,高拱好心有好報,反而帶着同僚賺了一筆。

那兩位翰林院的同僚不再湊這熱鬧,已經先一步回去。雖然賺了銀子,可是高拱也沒忘了正事。他是朱載坖的正牌老師,卻不能就這麼走了。

交待陳洪照顧好西洋馬,朱載坖便請高拱與自己一同回皇莊。

許多事情朱載坖都並沒告訴高拱,因爲高拱除了是自己的老師,還是嘉靖的臣子。以高拱這種火爆脾氣人,弄不好會說漏嘴,還是知道的越少越好。

朱載坖這次面對高拱,並沒想着將自己所辦的事情和盤托出。

因此高拱進了皇莊,也只是在朱載坖的書房裡,考校朱載坖的功課。

別看朱載坖讓這個讀書,讓那個讀書,輪到他自己的時候,經義什麼的真是三瓜倆棗慘不忍睹。爲此高拱可是氣的吹鬍子瞪眼,卻又沒有什麼辦法。

“你在皇莊之中,難道就什麼也不做,整日都在睡大覺不成?”高拱指着朱載坖,手指都有些抖了。

“老師的教誨我一直記在心間,可是我看聖賢之書,往往流於泛泛。”朱載坖沒辦法,只得開始忽悠道:“學生讀論語,看到‘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可這說的也太簡練了,具體應該如何去做,卻沒有一點說明。而且後世的大儒雖有註解,也都是坐而論道,根本連一個舉出實例的都沒有。若是以政道,以什麼政治手段約束纔算對的?以刑齊,又是如何量刑才能輕重合適?這就象是蓋一座佛塔,只蓋最上面的一層是不可以的。學生讀書也要從最基本的讀起,有世情、有實例、有規律,三者俱全又是如何勾連,不可只知道大道理。”

論語之中,孔子的這句話本意:是說治國,要以政治約束百姓,用刑罰來規範秩序,百姓會想辦法規避而沒有羞恥的感覺;用道德教育啓發百姓的良心,用禮教來規範秩序,則百姓會既遵守秩序又知道羞恥。

高拱聽了朱載坖的這些話,有些沉默。

半晌纔對着朱載坖點頭,“是老師錯怪你了,不是你不讀書,而是你覺得這些書本上的治國道理,都講的並不透徹。或許你說的有些道理,可實際上並非如此。數十年前的王陽明,開知行合一之先河,與你所說有共通之處。但是有一點你要記住,知行合一不可事事合一,所謂‘良知’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有些事情平民百姓可做,你這皇子又怎麼能去做?正所謂勞心者制人,勞力者制於人。士農工商,本應各行其道,又豈能合一。求甚解是不錯,但是鑽牛角尖就不對了。”

朱載坖知道,高拱這麼說肯定是沒聽明白自己的意思。只當自己受了王陽明的心學影響,要講知行合一和良知學說。

“學生想知道的,並非是如此高深的學問。”朱載坖很是認真的道:“老師說的心學,我瞭解不多。但是我想,如果將什麼是政治完全闡述出來,爲何行此政道。什麼是刑法,爲何人之利益而設,爲何又施此刑罰。什麼是道德,難道只憑啓發就能讓人有道德良心。又有什麼是禮數,才能進退之間不卑不亢使人如沐春風。皆應一一規範明示,而不是隻言片語各自領悟。”

說完朱載坖從自己的書房裡找出一本小冊子,這是他自己編寫的政治學。雖然只是後世課本的一點皮毛,但在這個年代也能看到其中的價值。

高拱見到朱載坖遞來的小冊子,很是疑惑的看了他一眼,才接到手中。

封皮上兩個楷書大字,政治。

翻開第一頁,最上面便印着一行較粗的黑字: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高拱身爲翰林,也是博覽羣書之人,是個識貨的。他只看到這一句話,便如被雷霆擊中,腦子之中瞬間變的空白一片。

施政治國,是經世濟用全面複雜的表現啊,這話簡直太精闢了!

沒有之乎者也,也沒有子曰詩云,如同街頭攤販報價,豬肉十文一斤般的明白,並無半句廢話。

與之相比,儒家經典雖也不錯,但就缺了這等直白簡明。

想必若是儒生做這賣肉的攤販,你若問價,他必先說此豬生來聰慧嬌生慣養,長而頑劣因此忍痛宰殺,天地同悲苦雨淋漓,血瀝既盡而肌理分明,未廢嬌養餘此肉身,小火長燉佐以椒姜,味香汁濃瓊皮顫顫,入口即化大塊朵頤。之後,纔會說五文錢斤之半矣。

文采是好,辭藻也華美,但是囉嗦不說,還總是賣弄不已亂人耳目,不能直指根本。

好在高拱也是有見識的人,失神也只是片刻而已。

但他對於這本政治書,卻是前所未有的重視,“殿下,你這本政治,從何而來?”

高拱當然不知道這是朱載坖自己寫的,只當是什麼世外的隱世學研所寫。

“這本政治,其實並不是咱們中華之物。是從西洋流傳過來,被滿剌加的明人譯成了漢字。”朱載坖只能接着編,他又道:“學生髮現,西洋人的學問,往往直指根本窮究其理。與我大明學問的大而化之相比,也是有其優點的。”

第166章 幸不辱命第70章 想到同一處第93章 掣電銃第545章 好幾個頭銜第485章 翻越崑崙第122章 遼東方略第147章 女真覺昌安第245章 國祚變短第302章 萬里洋行第278章 建得小了第331章 進退兩難第113章 這銀票有些不妥第478章 直布羅陀第7章 不敢多想第59章 全面鋪開第222章 獨斷乾綱第231章 天朝不能不管第31章 有信有義第215章 兵臨城下第238章 已經見過了第55章 穿山銃第407章 處境非常不好第207章 也唱一個第62章 怕你人單力薄第414章 替東瀛人口做貢獻第423章 歸來的阿克哈什第571章 不要輕易挑釁第215章 兵臨城下第492章 贖買升級第153章 決定力量第342章 中南風雲起第358章 不信明軍不可戰勝第461章 自豪之氣第207章 也唱一個第283章 瓦解軍戶制度第159章 終於來了第452章 兵臨城下第100章 你都在搞什麼鬼第299章 莫庫總督第278章 建得小了第240章 吐魯番汗國第571章 不要輕易挑釁第108章 此戰窩囊第213章 京營出兵第162章 要出大事了第304章 一亂才能一治第394章 滿滿載第216章 甕中之鱉第68章 勉爲其難第463章 第一次合作第284章 只能是等第311章 春風般溫暖第175章 接受招安第82章 我可捨不得殺你第578章 朕現在下旨第357章 升龍城破第28章 嗤之以鼻第439章 搞清他們是誰第160章 相持不下第541章 倫敦陷落第561章 伊凡面聖第406章 恭喜第287章 會見使節第256章 不要妄議復國第551章 庫爾蘭戰敗第253章 如此軍功第26章 大明病了第537章 閣下可以去大明第9章 你還嫩了點第236章 從京城開始第310章 繫於你一身第192章 臣應無罪第261章 北海子岸邊第155章 一頭冷汗第136章 隨我發財去第494章 賽因布拉特的算計第198章 謀反一次試試第290章 如此纔對第221章 恩威並施第201章 惺惺相惜第461章 自豪之氣第152章 兩個好處第493章 伊凡的決心第107章 不許放過一人第430章 你值多少第540章 最好的選擇第172章 王直那狗賊第77章 如此應該可行第296章 大明海之東第158章 給事中殷正茂第345章 氣氛冷硬如鐵第282章 全民衛生第443章 良性循環第42章 萬萬不夠第293章 內政教育第65章 這等魄力第126章 我要入股第53章 都給老子滾蛋第404章 此去東瀛又興風雨第126章 我要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