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突襲就是這麼簡單

靜南片區域的五十多代表安排在大廳左下角的位置,舒經昆與魏家強兩人的坐席挨着,離主席臺有些遠,看不清主席團成員們的面孔,只看見耿一民、張權、向義山等人都不約而同的穿着藏青色的西服。舒經昆細細分辯主席臺上各人的坐姿,倒是微妙得很,耿一民、張權緊挨着,兩人的身子卻微微的各側向一邊,今天沒向義山什麼事,他輕鬆的靠着椅背,穿着黑亮皮鞋的腿前伸着,幾乎要頂出擋在主席臺前面的垂簾。

前面的議程結束之後,接下來的市長選舉說起來應該振奮人心,不過左右看看,忍不住擡手捂嘴打哈欠的人很多,連舒經昆都忍不住要打哈欠了,不過屬於張權嫡系的代表們卻無法鬆懈,他們目光有意無意的掠過左右的人。

舒經昆幾乎能想象出接下來的程序,他自從當市一中校長起,就連續當了四屆的代表,當工作人員將選票分放下來,魏家強將手裡的選票一揚,輕聲的笑着說:“還是畫圈圈啊。”

“靜海市選民代表大會…選舉委員會…選票……”舒經昆翻過來輕讀背面的“填寫選票說明”,“靜海市市長候選人共一名,應選一名,對候選人投贊成票的在候選人姓名上方空格畫‘○’,另選他人的在‘另選人姓名’欄內填寫另選人姓名,並在其姓名上方空格畫‘○’。”

打開選票,張權毫無意外的出現候選人一欄。

舒經昆不相信魏家強沒有注意到此次選舉的不同之處。

以往各屆選票,每一排坐席的兩側都會安排工作人員,說的好聽是隨時提供服務,其時是監視代表填寫選票的每一個過程。這次選舉沒有采取這種形式,不曉得是疏乎還是其他什麼原因。最重要的一點,選票的內容雖然沒有變化,但是形式稍變,填寫的內容在摺疊層裡。這樣一來,代表在投票時就不用擔心站在投票箱旁邊的工作人員會看見選票填寫的內容。

舒經昆擡頭看了看主席臺,上面的十幾張面孔都很模糊,猜不透這裡藏着什麼玄機,側頭看了魏家強一眼,這傢伙拿筆在選票上一圈,就迅速合上去,也猜不透他到底畫了沒有。想到這裡,舒經昆又注意到一個細節,平時與張權走得近的代表竟然都是分區域集中到一處,這點無疑縮小張權耳目監視的範圍,舒經昆心裡想:這是有意的安排嗎?其他人倒是有意避嫌,大都注視着前面人的背影,不斜視,以免干擾其他人填寫選票。

舒經昆嗅到不同的味道,相信很多人都嗅到了,不管如何,舒經昆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願,假裝在選票上畫了一個圈,就迅速將選票合上,靜待局勢的變化。

作爲主席團成員,又是惟一的候選人,張權緊隨耿一民走進會堂大廳時,耿一民回頭跟他說了一句話:“城商行的問題不該再拖下去了吧,張市長?”張權還等着要解釋一下,沒想到耿一民轉過頭去,就再也沒有正眼看過他。

張權細細琢磨耿一民這句話裡的意思,越琢磨味道越深,耿一民話裡的意思無疑也接受今天的選舉大局,但會借城商行的事情繼續施壓。城商行目前跟靜海建總牽扯很深,而靜海建總幾乎就是他張家的……張權琢磨着尋找怎樣的藉口去拖延否決對城商行的改制,分心之餘,一開始卻沒有注意到選舉會場的細節。

陳明行作爲工商界推選出來的代表之一,也坐在離主席臺稍遠的坐席上,左邊是顧曉玲、秦明,右邊是劉華東、孔立民,心裡暗歎一聲:太疏乎大意了,選舉形勢已經完全被耿一民控制了。

孔立民眯着眼睛看陳明杭,只覺得有些看不透他這人,按道理,他看到這樣的局勢應該心神大亂纔是,卻端端看不見他眼裡的慌張。

五百多名代表將填寫的選票投入主席臺下面的八隻箱子裡,陳明行已經不指望張權的得票能超過半數,雖然一直都在說選舉要改成電子投票方式,五百多張選票的清點工作進行還算順利,靜海市建國以來,第一位市長候選人得票數未超半數,共五百一十六張選票,張權僅得一百六十七票,棄權票高達二百一十二張,推選“另選人”選票共計一百三十七票。

選票清計的整個過程,張權都無力的坐在主席臺上,他完全沒有預料到眼前的局勢,他沒有預料耿一民放棄市委選舉的機會,會在政斧換屆選舉上突然發難。整個選舉過程都是被耿一民牢牢控制住的。

耿一民並沒有意願要想去控制整個選舉過程,耿一民相信,張權的嫡系雖衆,但不能代表整個靜海市。他所需要做的只是將原選舉過程中不合理的因素(如監視代表選舉過程)給清理掉,給代表真正選舉的機會,使整個選舉過程變得更明煮。幾乎不用額外的安排,只需要在選舉開始前臨時決定就可以了,更不用秘密串聯或者做其他動作,張權能覺察出異常那才叫有鬼呢。

當主席團公佈選票清計結果,會堂裡一片嘈雜,議論紛紛。魏家強想起早上遇到林泉的事,雖然猜不到其中的詳細,有一點是肯定的,張權被突襲了個措手不及。主席團經過討論,決定下午將進行二次選舉,按照選舉法的條款,獲得十名代表聯名保薦的候選人都有資格參加下午的競選,與會的代表都被要求中午的用餐時間與休息時間都不得離開選舉會堂範圍。

中午用餐的時間,姜志明陪柳葉天到靜南區代表團來打招呼,魏家強、舒經昆才曉得柳葉天是被推出來跟張權爭市長之位的人選。看着姜志明又陪柳葉天到通南市代表團的區域去,魏家強心想:張權的大勢已去,下午就要進行二會選舉,留給他的時間太短,他根本沒有時間來扭轉劣勢。

張權卻沒有坐以待斃,目前串聯拉選票已經來不及,二百一十二張棄權票,表明他在靜海已經大失人心,但是他也不是完全沒有反擊的機會,張權堅持咬定:“選舉法明確規定,棄權票即放棄選舉權力,也就放棄二次參加選舉的權力,下午參加者二次選舉的代表要將這部分排除出去。”

投棄權票的選民或代表能不能繼續參加二次選舉,在國內的司法實踐中,採取摸棱兩可的態度,有的地方取消這些代表的二次投票權力,有些地方保留這些代表的二次投票權力。

將投棄權票的代表排除在外,推選“另選人”的代表才一百三十七人,還無法保證這些代表都會給柳葉天投贊同票,就算一次選舉中投贊同票的代表會重新考慮做出有利於柳葉天的決定,也無法保證勝勢。

耿一民沒有說話,眼睛注視向義山,問道:“向副書記怎麼說?”

向義山眯起眼睛,他與張權都脫不開身別行安排,僅以眼前的局勢判斷,耿一民敢這麼搞,一定是獲得省裡的支持。既然省裡有決心讓張權下來,向義山再支持張權,也只能保住一時,張權總歸要下來。但是省裡真支持耿一民的話,爲什麼不在市委選舉就表露明確的意圖呢?

向義山琢磨不透,出於本能,他沒敢得罪更爲強勢的耿一民,說道:“國內的實情就是這樣啊,很少有人會旗幟相明的投反對票,畢竟是人民內部矛盾。我以爲投棄權票的人等同於投了反對票,在許多地方的司機實踐中,也並不認爲投棄權票即放棄選舉權力,何況我們制定這次選舉議程時,並沒有將這一條款寫進去……”眼前的局勢是如此的明顯,支持耿一民,張權必敗,支持張權,卻未必能贏得了耿一民。何況在這次選舉中贏得耿一民又如何,耿一民始終代表靜海市,只要耿一民一天在任上,他就始終是靜海的天。

向義山已經無法判斷局勢的變化,不敢聯合張權與耿一民硬抗,但是他又有些不甘心,說道:“這種狀況,靜海建國後也是首次發生,是不是向省裡請示一下?”

耿一民微微一笑,側過頭看張權:“張市長覺得呢?”

省裡能出面制止這出鬧劇,自然是再好不過,但是面對耿一明煮動遞過來的稻草,張權又猶豫了:省裡難道已經形成決議?難道萬副主任也給矇在鼓裡。的確,在張權的印象,從沒有想到耿一民會先斬後奏,沒有想到耿一民此時還沒得到顧憲章明確的表態。

耿一民見張權灰白的臉陷入遲疑之中,扭頭對主席團秘書長高鬆說道:“高秘書長,你將向靜海的情況向省裡彙報一下。”

(未完待續)

第四十二章 顧良宇的喬遷喜宴第二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二十六章 當代也有名妓第六章 再赴羅然第六章 少年爲何會心動第二十三章 總理要聽聯投發展史第二十三章 推翻你第十二章 嫖娼事件第十六章 張濤眼裡的官商第二章 激流開始勇退第八章 下一步的佈局第二十五章 意亂情迷第三十四章 車禍之後的紛亂第三十章 給歲月掩埋的真相第七章 樑岌的感受第二章 激流開始勇退第二十九章 釋怒第五章 陸一蔓第八章 下一步的佈局第六章 靜海的夜生活第三十一章 拐走孫菲菲第二十七章 陳然的壽宴第十章 威尼斯的相逢第二十三章 招聘第二十二章 相親記第十二章 你真是一個惡魔第十六章 出走第二章 密室裡的陰謀第九章 竟是跳樓自殺第二十九章 有錢哪能不騷包第十八章 掠奪與建設第十四章 再見耿一民第二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十一章 殘酷的真相第十章 槍擊案:驚天逆轉第十二章 前市委書記退體後的生活第二十六章 全民猜想第三十九章 城市的傷疤第三章 人生能有多少相逢第五章 南風的態度第一章 去通南度假第七章 檀山公寓第十七章 狐假市委威第十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第六章 少年爲何會心動第七章 包廂裡的詭計第三十五章 與方楠之間的尷尬第一章 去通南度假第二十八章 邵兵的心聲第四十一章 陳雨與陳晨第十三章 公益事業做到月球去第二十章 突然的柔情第二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三十九章 城市的傷疤第十章 威尼斯的相逢第八章 市委副秘書長第十三章 撬動地球的槓桿第十一章 那一瞬的柔情第三章 一萬元才起步第十三章 返回靜海第十四章 把你騙到靜海來第二十八章 小人之惶惶第二十六章 張楷明重返靜海第三十五章 銀行的態度第十章 威尼斯的相逢第十六章 碰瓷第五章 沈氏的混亂第十八章 轉移陣地第三十一章 拐走孫菲菲第十七章 姚溪炒房人第十六章 你有三個選擇第二十章 啓程第二十四章 林泉的良知第三十六章 只是有些思念第二十四章 開發商也可能破產第六章 銀行就是提款機第三十四章 錢要捏在自己手裡第十二章 敲山震虎第六章 靜海的夜生活第二十一章 小區一定要漂亮第七章 包廂裡的詭計第十三章 這是陷阱第二十三章 股戰第十九章 新博硅業第三十章 人總有失控的時候第三十五章 對惡人要橫第二十章 張楷明算個鳥蛋第二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八章 煞費心機的巧遇第二十五章 回來幫助我第十四章 天星湖創立大會第四章 張楷明之死第四十章 拜年是很累人的活第十一章 月牙湖小區的售樓小姐第二十章 招攬人才第十一章 月牙湖小區的售樓小姐第二十七章 成功悄然而至第十章 還是背影第十章 冷靜與冷漠第三章 鵬潤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