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

隨着宰相王方慶步出班列,殿中羣臣紛紛收拾心情,並各自打起了精神。

大唐官員的待遇,大體分爲俸、祿、賜、會等四項內容,不獨種類方式不少,收入總量也是頗爲可觀。

四項收入中比較穩定的便是祿,祿主要分爲祿米與職田兩部分,祿米是依照官員本品、即就是散官品級給予發放,從正一品的七百石逐級降低到九品的五十石。

職田則是按照職事官品級配給,從一品的十二頃降低到九品的二頃五十畝,官員可以自遣家人耕作,又或者租佃給佃農耕種。

跟前代相比,大唐官員的祿給所出無疑是優厚得多。此前朝代或是給祿,或是給代祿田,然而大唐卻是兩者兼有。特別是隨職而給的祿田,無論是租是種,所得較之祿米都要豐厚得多。

只不過開元之後,官員的職田被廢除了。從行臺霸府時期開始,因爲東都官職田也多劃在關內,當時的行臺自然不甘心將這麼重要的土地資源分割出來,索性一應罷免,一直到了開元時期也沒有進行恢復。

大唐最初設立職田,是因爲開國初期府庫空竭,尚無力支付祿米,再加上爲了驅使地方上的望族入京安家,所以才以田代祿。

如今的朝局形勢已經不同,特別關中均田敗壞、土地肥力也下降嚴重,土地已經不宜輕授。像京司諸職官們,若是普授職田的話,起碼需要九千多頃良田。

但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職田的地塊只大不小,若真普授職田,實際上兩三萬頃都有可能打不住。而且官員在職纔有田,手中多少都具有一定的權力,難免會侵佔河谷航埭等便於澆灌耕作的土地,如此給關中耕地所造成的破壞,還要超過了職田本身。

與職田一同遭到限制的,還有封爵田邑。單單這兩項,就給關中擴增出了將近十萬頃的耕地面積。

官員們職田雖然沒有了,但份額還保留着。戶部與司農每年覈計關內諸州畝產均數,以此作爲標準,每歲給予數額相等的職田穀米。

以較低標準的畝產兩石來算,扣除糧種、勞作等成本,哪怕九品下官,一年也能領取到三百石上下的祿米。

不過,關中常年都是缺糧的狀態,需要從外州進行轉輸,祿米中的相當一部分都需要折錢糧發放。每年祿米發放約在百萬石左右,折錢的話通常在三到五十萬緡之間,一名九品官單單祿米所得便在百緡之間,一家溫飽綽綽有餘。

當然祿米的收入也是有所波動的,除了職田這一部分收入隨官職變動之外,一年到頭究竟拿到多少祿米,還與考課相關。

大唐官員考課分爲九等,考秩在中中等可以守本祿,足額拿到祿米。考秩升高一等則加給一季的祿米,一直到上上等直接加給一年。而考在下下品的話,不獨一年祿米全都扣光,還要遭受彈劾貶黜。

祿米事關考覈,所以朝廷的獎賞在這方面改動不大,只是遵循今年考秩的成績循例發給。有官員願意祿米折錢的話,則比市價浮給一成,既緩解漕運的壓力,也給官員們一定的實惠。

俸與祿的區別,不只在於發給的時間不同,內容也大不相同。祿是每季發放,俸則是逐月發放。俸的內容也更廣闊,大體分爲俸、料、課、雜等四類。

俸就是俸錢,從一品的一萬錢遞減到九品的一千錢,每月有給。料就比較複雜一些,包括有官員的食料、酒料到時服用料等等,凡所生活必需品,幾乎都涵蓋在當中。

課就是給奴,五品以上給親事、帳內,直至八九品,也都各給官奴二三使用。雜類則就是官員的生死嫁娶等諸事,甚至就連父母並本人的生日,也會發給一定的物料表示。

開元之後,朝廷諸司人力緊缺,所以在各種雜項福利上便進行了壓縮,相關福利同樣折錢發給。至於今次朝會上,則按照職事的閒劇不等,各賜三到六個月的俸錢。

同時使奴在原本的基礎上,五品以上加給僕員兩人,五品一下加給一人。畢竟青海一戰繳獲了太多的俘虜,這些蕃人本身又乏甚技藝才能,國家幹養着徒增開支,發給諸臣員家既能充當力役,興許還能調教出一些日常工計,役滿之後可以挪作他用。

俸祿兩項因有定製,雖然也都略有增幅,但整體增加的幅度並不大。今次朝會上,賞賜力度最大的,還在於賜會。

這其中,三品及通貴賜物六種,分別是錢五十緡、絹百匹、雜彩五十端、金銀器八種、御馬一乘以及雜使物料二十鬥。雜使物料就包括香料、面脂口脂、承露囊以及醴泉佳釀等等。

五品以及於下,便循此標準逐級遞減,直至九品,仍有錢五千、絹十匹以及雜彩五端。

這些賜帛並物,還僅僅只是官員們自己能夠領取到的賞賜。除了他們各自本身之外,各家命婦在進拜皇后的時候,仍能獲得比例相當的賜物。

會這一項,朝廷自元月正日大朝之後便大酺五日,同時諸司各給公廨會錢以支所司職事官員宴會花銷,分別從三省的百緡遞降到諸分曹三十緡。

除了對官員的獎酬之外,兩京及天下諸州,凡所民戶足役足稅者,一概免除開元五年的戶稅,官府不得加徵。

凡所靖邊將士,在伍者諸營慰勞,列勳卸甲者,州縣遣員撫問,以九品禮賜給佳節用資。戶有高壽八十者,具禮賜物依此。戶有七十者賜民爵一等,戶丁免役一季。

羣臣們本來就已經在極盡暢想今年賜會將會怎樣的豐厚,但朝廷的豪邁仍然超出了他們的想象。這一系列的賞賜累加下來,幾乎已經超過了他們原本官職收入的一倍。

像是通貴以上的大臣,雖然直接的錢帛賞賜並不算太多。可是其他的雜彩錦緞、金銀器和雜使物料之類,累加起來價值足以達到數千緡,至於那御馬更是有價無市的珍物,誰也不會傻到當市售賣。

下品官員們雖然賜物不如長官那樣豐厚,但本身基數大,再加上俸錢這樣的基本收入的增加,收穫亦足可觀,起碼過上一個肥年是綽綽有餘。更不要說各司官署還有分發下來的公錢宴會,既能與同僚們有聯誼之好,還節省了家庭本身的開支。

須知下層官員每逢年節最大開支還是人情世故的往來,現在有各司官署提供宴會場合,只要不是醉心鑽營的求幸之徒,這一部分開支大可以節省出來。

李潼雖然愛好生財興利,但卻並不以囤聚爲樂。賺錢的最大意義,就在於把錢花出去,並且能花的高興。今年財政大收,當然是要與官民同樂。

王方慶所公佈的諸多賜會賞格看起來還不算如何驚人,但凡所賜授恩免,加起來卻已經達到了一千多萬緡之巨!基本上一場世博會舉行下來,稅錢的進項都在今日大朝上豪施出去。

即便如此,朝廷的財政盈餘仍有極大的富裕。不只民家戶主家財豐厚、當家爽快,作爲一個帝王同樣如此。

眼見到羣臣幾次在大殿中蹈舞謝恩,那羣魔亂舞的畫面雖然略顯滑稽,但這歡快的氛圍卻是分外的有感染力。

當然這樣優厚的賞格不可能成爲常例,今年除了財政豐收之外,也在於青海一場大勝證明了開元以來朝廷內外興治的碩果累累,是對過去數年內外努力用命臣員的一次集中賞賜犒勞!

賞格公佈完畢後,羣臣們興奮未已,接下來朝廷又進行了一番人事上的年終調整。

講到開元政治興盛有序,在朝衆宰相們自然功不可沒。所以自中書侍郎姚元崇以降,開元以來凡所擔任過宰相的官員,無論身在內外、在朝在野,俱加散官一級,就連已故宰相婁師德,都追贈司空。

除了散秩的調整,宰相們的實際官爵也進行了一番調整。這當中,自行臺年間便追隨聖人興治政務的姚元崇,受封樑國公、實封兩百戶,並位加特進、罷知政事,以集英館大學士待制內館、爲供奉班首,監修國史如故。

聽到有關姚元崇的官職調整,羣臣也都不免大感驚詫。雖然早有傳言猜測年前年後政事堂會有位置調整,但他們卻沒想到首先受到調整的會是姚元崇這個政事堂首相。

實在是早在開元之前,姚元崇便已經是行臺主政官員之一,開元之後一直擔任宰相至今,朝臣們都已經習慣政事堂有這樣一位宰相的存在。現在乍聞姚元崇將要被罷相,多多少少是感到有些無所適從。

其實不止朝臣們對此感到詫異,就連李潼自己對姚元崇的罷相也是頗感不適應。原本按照他的想法,是希望姚元崇能夠繼續留事政事堂兩到三年的時間,這樣高端行政人才的繼任順序恰好能夠理得順。

而且姚元崇在政事堂這些年,的確大大的爲他分擔了許多的壓力。不說開元政治這麼快便頗見起色,若非姚元崇坐鎮京畿,今年上半年他也不敢拍拍屁股便要御駕親征。

但是從年中他凱旋歸朝的時候,姚元崇便頻遞辭呈。也並非故作高風,實在是在這個位置上呆久了,姚元崇也確實頗有幾分高處不勝寒的感受。

他日常的言行舉動已經是羣臣矚目的焦點,就連兒子參銓的經歷過程也廣受時流的評議。眼下大體尚能維持得住,可若長此以往,未來未必不會從小處翻車。

見姚元崇請辭心切,李潼這才勉爲其難的答應下來。至於罷相之後該要如何安置,他也廢了一番思量。

如今的朝廷並沒有走中宗、睿宗的一番彎路,姚元崇雖已爲相數年,但眼下也只年方五十而已。這對高級的官員而言,正是壯仕之齡,政治生涯仍然富餘有加。

大唐宰相離開政事堂後,若年事已高,多數是轉移到都省或九寺擔任長官、虛事榮養,若仍年富力強,則出京主政一方。

姚元崇深諳政務,同時又有着極強的大局觀與應變能力。如果眼下青海問題還未解決的話,出任涼州都督是一個比較合適的位置。可現在若再放置地方,則就有些浪費才幹。

所以李潼乾脆繼續將之留在朝廷,備問參謀的同時,順便帶一帶集英館這個將參制敕的後備機構。同時明年新律的修訂,李潼也打算讓姚元崇領銜。未來中樞人員配給若有失衡,也可就近將姚元崇起復爲相。

除了姚元崇之外,另一名宰相的調整便是不出羣衆所料的劉幽求。劉幽求罷相之後,將會出任廣州都督並領五府經略,統籌管理嶺南道諸事,同時將廣州已經頗爲繁榮興盛的海路商貿也加以監管起來。

劉幽求作爲聖人潛邸故員,一路伴隨聖人的成長,但也因此履歷頗有欠缺,沒有在地方上主政一方的經驗。這一次前往廣州,既是對履歷的完善,也是將朝廷最新的政令調整傳播到嶺南。

除了這兩員罷相之外,禮部尚書王方慶進位中書侍郎,接替姚元崇。至於後補的宰相,則並不是羣臣所猜測因州吏大舉而舉用吏部官長,而是從別司進補,御史中丞朱敬則進位御史大夫、參知政事。

天意之所以難測,就在於彼此的身位不同。朝臣們以爲今年州吏大舉,所以來年朝廷可能要將政令的改革推行到地方,但事實上來年地方並無大動,而是以修正典律爲主。

至於另一名補位的宰相,同樣也是一個殊榮加給,但卻並不是幻想着一門三相的李敬一,而是已經數度爲相又幾遭罷相的李昭德。

李昭德進位尚書左僕射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同時加磧北道大總管。除了原本坐鎮朔方的職權之外,另外又新加了一個任務,那就是發募漠南諸胡,重修溝通大漠南北的參天可汗道。

參天可汗道是貞觀舊年太宗皇帝平滅東突厥頡利可汗之後,漠北羣胡所開闢用於參拜大唐聖人的馳道,從漠北的可汗牙帳一直延伸到河曲的秦直道古路並直通長安。

高宗後期,突厥死灰復燃,這一條溝通大漠南北的參天可汗道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開元以來,雖然三受降城的建立截斷了突厥默啜的南下之路,但大唐方面也並沒有繼續向大漠深處開闢。

如今青海收復,吐蕃的勢力退縮回了本土中,暫時已經不足爲患,那麼仍然盤踞漠北的突厥默啜自然成了下一個戰略打擊的目標。

朝廷任命李昭德爲宰相,並讓其收募漠南羣胡重修參天可汗道,一則是肅清漠南那些叛附不定的胡虜,二則就是爲了大唐軍隊遠出漠北、犁庭掃穴而作準備,同時也給方經大戰的唐軍兩到三年休整備戰的準備。

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076 祈求長生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102 少王神都行0075 將軍跋扈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002 又一個才人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005 再愛我一次0278 鉅富驚人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049 莫厭金盃酒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124 朔邊良才0089 賢賢易色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446 白刃不相饒0173 算你跑得快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075 將軍跋扈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248 太平積忿0054 鎖喉之臣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102 少王神都行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296 通泉縣大街痞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306 魏王不壽0245 曲江櫻桃園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062 禁中亡命徒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439 踏破白馬寺0095 東宮舊人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200 捐麻入社,義氣感召0260 分頭入洞房0064 薛師信義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707 命許社稷,半生兇橫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