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

過了一會兒,李昭德便在中官引領下行入了帳中,入帳後彎腰垂首並恭聲道:“臣昭德、拜見聖人,未知聖人夜中召見,有何垂問?”

“李相公不必多禮,暫且入席安坐。”

李潼在席中站起身來,對李昭德笑語說道,同時也仔細的觀察了一下這老臣,然後便察覺到李昭德鬚髮俱已染白,模樣看起來較之此前歸朝時還要更顯蒼老,心中不免更是一嘆。

久在權勢中人,一旦權勢不復而清閒下來,那就會蒼老得非常迅速。關於這一點,李潼在他奶奶、以及數名老臣身上都有所見,眼前的李昭德也未能免俗,可見生人際遇對人的形容氣質影響之大。

李昭德聞言後便也不再拘禮,入席中端坐下來,也並沒有再多說什麼,低眉順眼的樣子較之往年那一股張揚強勢更是判若兩人。

看到李昭德這副模樣,李潼又忍不住感慨道:“舊年少愚入世,常感情勢紛繁、應接不暇,戰戰兢兢,且學且行。李相公立朝忠骨、唐家老臣,竊有察顏觀色,與我更是人道良師。故事有喜有憾,唯念餘年仍長。卻不意今日再見,相公鶴髮霜濃,讓人陡生人事恐不相待之惶恐。爲君之道,我亦潛行,得治與否,尤需老臣端詳斧正,爲國爲我,還請李相公善待此身啊!”

李昭德聽到這一番話,臉色有了一番比較明顯的變化,忙不迭再從席中站起並垂首恭聲道:“聖人謬讚,昭德實在愧不敢當!雖食祿歲長,但愚計誤國、罪大難辭,能苟活人間,已是天恩寬恕,實在不敢有功德自詡之妄念……”

“匡正輔佐,是爲臣的本分,李相公行跡不可稱邪。唯繼統興邦,非庸俗能夠勝任,我也只是勉力行之。”

李昭德心中這一份挫敗與尷尬,李潼自然能夠有所體會。舊年神都革命,除了他這個恃着宗室身份反覆橫跳的傢伙之外,李昭德可謂是朝中撥亂反正的第一功臣,同時也曾是他四叔朝中的第一權臣。

也正因此,眼下的李昭德也更加的失落頹喪。除了權位不復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半生正色立朝、孤忠唐家的這一份苦心,隨着局勢的進一步演變,被事實所證明全無價值。跟其他唐家老臣相比,他所承受的可謂是雙重打擊,過往有多用心、努力,眼下則就有多失落、尷尬。

從感情上而言,李潼對李昭德眼下這份心境是頗有理解。但是身爲一個帝王,他看待問題的角度又要更加深刻,便覺得李昭德這種心態很有問題。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所以在稍作勸告勉勵後,他便又正色嚴肅的說道:“鳥獸魚蟲,各有所憂。生人立世,各有所慮。主婦憂於柴米,姬妾恐於色衰,各憂所業、各患所持,這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杞人憂天,因此傷神毀形,這既是一種徒勞,也是一份狂念,李相公敏銳練達,應知所指。”

李昭德聽到這話後,臉上的頹喪之色頓時有所收斂,側步於席外作拜道:“聖人警言如鞭,策臣頓悟。臣執迷於舊醜,幾至忘我,愚鈍自誤,誠是厭態可笑,大負聖人恩義所施……”

聽到李昭德的回答,李潼臉色才略有好轉。他的意思也很簡單,那就是他四叔當年上位自有其法禮依據所在,而絕非臣員們擁立推舉的結果。選擇了他當然更好,即便選擇了他四叔,也是恪守了臣節本分,算不上違背道義。

可若因此而過分的耿耿於懷,這種心態就不對了,你們只是唐家的臣員而已,天命在誰、並不由你們決定。可以維持一個謙恭知錯的態度,但如果將相王與相王朝廷當作畢生功業意義所在,那就不對了,相王代表不了社稷天命所歸,而相王的朝廷舊臣,也決定不了天下大勢走向!

李潼這麼想並這麼說,也並不是吹毛求疵,對於李昭德無論是重新啓用、還是繼續閒置,這樣的原則性問題一定要劃分清楚。若李昭德仍是一副哀莫大於心死的狀態,那李潼可能真的會讓他夙願達成。

李昭德的回答,李潼還算滿意,姑且不論是發自肺腑的真心話、還是言不由衷的乞命之辭,終究還是要通過後續的表現,才能決定君臣關係日後走向如何。

等到李昭德再次退回席中坐定,李潼才又繼續說道:“今夏會武於驪山,乃新朝以來所佈設之盛禮大事。所以使員騷擾,召李相公同來見證。今日相公亦在場觀詳,不知可有斧言相進?”

李昭德聽到這問題,臉上便流露出沉思之色,又過了一會兒,纔開口說道:“聖人立事,開創革新,臣久離京畿,不涉省要,所觀誠是雄闊,所見則難免淺薄,強論則流於偏頗……”

經過這數年的世事浮沉,李昭德性格的確改變了許多,若是往年面對這樣的問題,不論自己瞭解是否深入,開口便會陳述自己的看法。可如今,他變得沉穩起來,不再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更不覺得自己可以在任何事情上指指點點。

聽到李昭德如此回答,李潼不免又皺起了眉頭。

如今的李昭德雖然老態十足,但實際的年齡並不甚大,出身關隴名門,仕途可謂一路坦蕩,早在武週一朝跟武氏諸王鬥法的時候,也才四十多歲、年富力強。如今也是五十多歲,還未滿六十。

這也是李潼打算重新啓用李昭德的原因之一,類似魏元忠等年齡已經太大了,即便發揮餘熱,政治生命也已經將近尾聲。與其再將他們引入最高決策層中、接着便要面對老病等不可抗力給朝廷政治帶來的影響,不如讓年輕人提早上位,讓朝局變得穩定下來。

可現在李昭德的政治生命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且多年磨練、資歷深厚,無論用於內外,都能繼續爲社稷盡力許多年。

不過李昭德也並非完人,其人最大的缺點就是那過分強勢的性格。過於爭強好勝,不獨同僚們受不了,皇帝也受不了,而李昭德最終也是毀在這個性格上。無論是原本歷史上被處斬於南市,還是當下這時空裡被流放在嶺南,都不是什麼好下場。

不過這一次相見,李昭德性格改變許多,甚至可以說是走進了另一個極端,垂頭喪氣、全然沒有了往年的風采。

過於強硬誠然讓人有些受不了,不過眼下這幅近乎自暴自棄的樣子,也讓人擔心其人是否還能當大用。略作沉吟後,李潼才又開口說道:“新舊不同,大計確難深論。那就說一說時務幾樁,凉國公陡然辭世,朔方無有良臣當鎮,這也是眼下朝廷頗感困擾的人事問題,李相公於此可有什麼獻策?”

李昭德聽到這裡,身軀陡地一直,下意識的擡頭望向聖人,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其實今次被從邸中招至驪山,他已經隱隱猜到聖人可能有再將他重新啓用的意思,不過李昭德對此並沒有太強的熱心。

一則是舊事催磨、的確有些心灰意懶,二則他如此尷尬的身位處境,入朝之後難免會有許多人事糾紛纏身,特別如今相王喪期將要結束、諸子歸朝在即,自己於此時入朝,一旦在待人接物上稍失謹慎,便極有可能捲入更復雜兇險的糾紛中去,實在是禍福難料。

甚至李昭德不無憂悵的想到,聖人選擇在此時將他重新啓用,可能就存了一些不可道於外人的心計。所以入帳以來,他所擺出的這幅態度,也有幾分刻意的成分,也是不希望因自己一身而搞得朝局再次變得詭譎起來。

可現在聽到聖人直接向他發問朔方事務,李昭德才發現自己的想法有失偏頗,聖人非但沒有將他引入朝中作弄陰計的打算,而且還有意將他派駐外鎮、離開京畿這是非之地。

一念及此,李昭德整個人的氣質都發生了變化,身軀端坐起來正色說道:“朝廷近年所施邊計,臣亦多有閱得。舊用凉國公,才性之外,也頗有出身的借重。以夷制夷,雖能不失大體,但長久此用,也難免更縱胡性。

朔方本我大唐固有之領疆,太宗文皇帝、天皇仁恩推廣,所以圈地養胡,然我中國自有國情深在,士農工商井然有序,分土存立之民若不耕不工,或一時律令繩之,國強則無擾,但終究不能化於中國人情,久則必爲禍患。概其衣食料物,自有邪途尋得,日常感恩領惠、終究不出官門……”

剛纔一番接觸,李潼對李昭德已經隱隱有些失望,心裡打了一個叉號,隨口問上這麼一句,也沒有報太大的期望,只是人都來了,索性問上一句然後死心。

但當他問出這一問題後,旋即便發現李昭德彷彿換了一個人,對於朔方問題侃侃而談,許多觀點都紮實成熟,顯然不是片刻間能夠組織起來,可見相關的思路,必然已經在心裡醞釀思忖許久,而且許多想法都與自己不謀而合。

除了對李昭德態度轉變略感欣慰之外,對於其人能有這樣的見識,李潼也不感到意外。李昭德幾次拜相,更曾有過權傾朝野的風光時刻,而朔方作爲大唐最重要的邊防地區之一,其人對此有着通盤且深刻的瞭解也是理所當然。

至於李昭德態度的前後不同,略作思忖後,李潼便也有所瞭然。對此他倒也並不反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是人之常情,李昭德際遇跌宕此番,若還不能對人事心存敬畏,那也真是強直的近乎愚鈍了。

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265 順水推舟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016 大唐潑婦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173 算你跑得快0216 急流勇退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007 上陽宮官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905 聖人有愛,蕃人得幸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112 神都水深0852 取爾首級,彰我刑威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355 大河漕幫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117 權門惡事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137 好生是天德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939 黃泉路遠,情深不懼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087 蓮生獻經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069 大麴《萬象》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095 東宮舊人0269 西京此夜驚魂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326 幼宦可養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033 雕蟲與公賞0177 大王才思敏捷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004 醫博士沈南璆0279 飛錢承兌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050 太平公主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055 一人而敵一族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075 將軍跋扈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264 色是殺人刀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014 一窩小雞崽兒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439 踏破白馬寺0152 潛龍怒音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279 飛錢承兌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067 協律頌今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184 洛陽女兒行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032 君子滿朝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376 紈絝衛府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