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

發生在尚賢坊宰相門前的這一樁事,最終是沒有傳揚出去。當然,一些風言風語總是免不了的。

畢竟狄仁傑眼下身當銓選重任,手握倫才大選、再塑朝綱的權力,本身就處於輿情物議的中心,一舉一動都頗受關注。這一段時間中,圍繞其人的各類傳言也都少不了。

所謂人紅是非多,但如果說堂堂宰相僅僅因爲一些財貨錢債的糾紛便逼殺一名閭里閒人,哪怕最苛刻嚴峻之人,都不會相信。

當然,這當中也有論者言及根本,那就是狄仁傑職權實在太重了,政務幾乎盡爲一統。無論狄仁傑節操值不值得相信,這樣的現象顯然是不正常的。

去年神都革命,亂後格局初成,政事堂中宰相足有十人之多。但眼下滿打滿算、過了不過一年的時間,政事堂便虛席過半。

這其中,與雍王交情匪淺的歐陽通、楊再思、陸元方與鄭杲,各自都以不同的理由與方式退出了政事堂。韋巨源與崔玄暐,也都在朝廷與雍王的觸碰當中先後罷相,特別是崔玄暐,罷相尚且不止,甚至還直接身死。

除此之外,李昭德以特進超遷離開政事堂,李道廣以疾病而罷。至此,原政事堂十名宰相,仍然在位者唯狄仁傑與薛稷而已。

這其中,薛稷以近臣榮寵拜相,本身並沒有太強的行政能力,這是不少人的共識。所以算起來,真正在政事堂能夠行使宰相權力的,唯狄仁傑一人而已。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政事堂中也有增補。其中御史中丞張柬之以門下侍郎而拜相,老臣王及善以尚書左僕射而拜相,原安西大都護王孝傑歸朝以兵部尚書而拜相。

除此之外,另有李唐宗室郇王房李思訓流落江南,日前以殿中少監受召歸都,據說是打算歸朝拜相。

但其實說實話,眼下的政事堂看似員衆不少,但這些宰相們不過具位而已,真正器量、資望都無可挑剔的,幾乎沒有。

這其中,張柬之雖然譽望極高,但年事同樣頗高。其人早年因爲曾爲蕭淑妃之子李素節王府僚佐而見惡於當時仍爲皇后的皇太后,以至於長久的沉寂下僚。

一直等到永昌年間,時過境遷,當時人物俱成故事,張柬之才得以歸都參加制舉並一鳴驚人,再次得以入朝。

重新入朝的張柬之已經是六十多歲的高齡,之後便一直在憲臺供事,擔任供奉官職。可以說其人全不具備主政一方的經歷與經驗,就連許多對張柬之評價極高的時流也不得不承認,張柬之壯在氣節,但卻施政草草。

如今隨着狄仁傑主持中書省事務,門下省兩名宰相分別爲薛稷與張柬之,但講到省務處理,甚至還不如此前楊再思在時。

如果說張柬之已經年事不低,那麼另一名宰相王及善則就可以直接稱以爲人瑞了。王及善已經是將近八十歲的高齡,此前擔任幷州大都督府長史,被武攸宜取代後便一直閒居都畿頤養天年,如今因爲朝中沒有重臣坐鎮不得不被重新搬出來。

雖然身登相位,但王及善的身體狀況和精力已經全不足以應付政事,以至於朝中不乏戲言,王及善這個宰相,壯時驅驢、老時熬藥,可謂得時、得勢。

相對於狄仁傑、張柬之與王及善這平均年齡已經超過七十歲的老年人天團,新進歸朝的王孝傑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年富力強的少壯代表。

可是王孝傑邊鎮出身,所稱者唯有戎事軍功而已,執政能力不提也罷。而且朝廷此次召王孝傑歸都,本意也不是讓其發揮什麼宰相職能,而是專用於禁軍的改革,僅僅只是清點諸州府府兵籍簿,已經讓他忙得不可開交,更加沒有精力過問其他。

至於那個將要歸都的李思訓,說實話只是大家給面子而已。皇帝大力擡舉宗室的意思很明顯,但宗室中可堪造就者實在不多。

諸如吳王李恪後代李千里之類,其人當年所獻祥瑞方物都還存在內外邸庫中,本身又無雍王那樣親近的血脈與撥亂反正、匡扶社稷之大功。無論怎麼說,也很難代表李家宗室們登堂拜相。

經過武週一朝風霜酷烈的打擊,如今還存留在世的李氏宗親們,不能說全然沒有人物可稱。畢竟單單雍王一人,就足以勝過其餘諸類,諸世道名門之中,誰家也不敢誇言能有子弟勝過雍王。

但也偏偏因爲雍王太過出色,映襯的其他李氏宗親黯淡無光。這個將要歸都拜相的李思訓,血脈已經疏遠,但險勝於名聲還算不差。

不過這所謂的不差,也不是說其人才具有多高,而是有眼色。早在皇太后還沒有大舉清洗李氏宗親之前,這李思訓便乾脆的棄官引退、遁世避禍,十幾年間幾無音訊。若非宗籍仍錄其名,只怕都沒人記得李家宗室中還有這樣一個人物。

而且對於究竟是否將這李思訓拜相,朝廷之內聲調也還沒有統一起來,仍是在議。畢竟其人眼下還在從江南返回神都的途中,倒也還有時間議論。

如此一個朝政班子,也的確是一言難盡。但之所以形成這樣的一個局面,原因又深刻的讓人不敢多說。

眼下朝野才士,遠不是無良才揀用的青黃不接。相反的,有很多賢遺待用,只是沒有機會和途徑入朝而已。或者說的更透徹一點,那就是其中相當一部分人,雖然有着足夠擔任宰相的才能和資望,但與雍王或多或少都有些牽連,所以不能入朝爲用。

這其中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魏元忠。魏元忠這個人,提起來真的是令人扼腕。且不說其人屢經沉浮的宦途經歷,無論才能、資歷還是聲望,俱不弱於狄仁傑,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超出。

而且眼下魏元忠也並未發配邊遠,所屈治的任城縣正位於都畿道內。如果朝廷有意起復任用,一紙敕書出都,甚至不需旬日,魏元忠即可入都,擔當大計。可偏偏朝廷沒有這樣的舉動,讓人好奇、讓人猜疑而又不敢多提。

且不說有關執政班子的討論,正當整個朝廷都在忙於各種軍政事務的改革調整時,陝西道大行臺一紙奏書入都,又讓這本就有些焦頭爛額的朝情變得更加焦灼起來。

大行臺所奏,自然就是川西歸屬的問題,並略言吐蕃媚求和親的詭計。

朝廷受到這一奏書,自然不敢怠慢,皇帝李旦即刻便召諸宰相入大內商討該要如何回覆大行臺此奏。

大內武成殿中,今日當值政事堂的狄仁傑先一步抵達,而後便是王孝傑與張柬之。于禁中殿內供奉備問的宰相薛稷與皇帝一同登殿。可就連皇帝都已經落座良久,老人瑞王及善才步履蹣跚的登堂而來。

皇帝李旦見一臉老人斑的王及善已是氣喘吁吁,忙不迭吩咐免禮就席。

同在殿中的王孝傑,則一臉體貼道:“王相公年高體弱難免,登殿就議尤其不易。之後再有此類事情,應該於殿中加設帷帳專席。”

王孝傑這個大老粗難得有此細膩一面,皇帝李旦聞言後便也笑着點頭道:“是朕疏忽了,快來人爲王相公加設帷帳以闢塵埃。”

見皇帝聽從自己的意見,王孝傑滿意的點點頭,並又說道:“臣等食祿領事,皇命所召自然無所禁忌。可若王相公居殿,天命何時來問,誠是莫測。設此專帳,可以讓陛下能免於直睹。”

聽到王孝傑這麼說,衆人臉色頓時一僵,本以爲王孝傑是體貼關照王及善,卻原來這傢伙是擔心王及善議事過程中直接死在殿上,衰敗死氣冒犯到皇帝陛下。

也幸虧王及善老眼昏花兼氣急耳背,還沒有從登殿疲累中緩過氣來,若真讓他聽到王孝傑這番話,可能當時就要氣得反眼蹬腿。

倒是皇帝李旦,這會兒則感覺尷尬不已,不知道該不該再繼續爲王及善加設帷帳。如果不加,命令都已經講出口了,總不好直接改口。如果加了,似乎真如王孝傑所言,是擔心王及善直接死在了殿中。

偏偏王孝傑這傢伙心機短淺,有什麼心思都寫在臉上,歸都時間不長,大家對其秉性也都有所瞭解。如果換了另一個人這麼說,多半要讓人懷疑是暗諷朝廷。但王孝傑這麼說,只能說其人是真的擔心王及善突然就死在殿中。

“今日陛下於殿中專待諸位相公,所爲正是陝西道大行臺所奏川西事宜。茲事體大,需謹慎以論。”

最終,還是門下侍郎薛稷開口,爲皇帝解決了尷尬。

皇帝李旦聞言後便也連忙點頭,再複述了一遍薛稷所言,不再糾結於該不該爲王及善加設帷帳。

但皇帝沒有新的指令,宮人們還是遵照前言,將這帷帳架了起來,於是衆人便不再能見王及善,只聽得到帷帳內呼哧呼哧的喘息聲,同時望向王孝傑的眼神也變得意味複雜:你怎麼就這麼心細?本來沒有意識到的事情,現在反而盤桓心頭不能忽略。

0223 軟飯香糯0260 分頭入洞房0376 紈絝衛府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002 又一個才人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242 蜀女有才0094 大酺禮畢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0381 媽寶裴光庭0062 禁中亡命徒0437 新授殿中監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263 娘子隨戲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156 武氏羣英會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038 水漲船高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001 大唐宗王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1016 逝者難追,頻念傷神0200 捐麻入社,義氣感召0070 頌聖臺閣體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038 水漲船高0146 好狗戀舊槽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180 豈能笑罵由人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225 無兒還有孫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206 一支穿雲箭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356 城南話別,著新寄意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033 雕蟲與公賞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036 身不由己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295 無妄之災0320 高句麗遺民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204 誰都別惹我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860勢有強弱,絕不待斃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