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

道塢城外,視野開闊,隨着郭元振等人殺至溪谷一側的營廄,哪怕沒有周遭哨望之人的示警,道塢城內外那些守卒們也都驚覺起來,並忙不迭的開始組織防禦。

但說是組織防禦,實則也是亂糟糟一通。儘管留守此境的蕃軍將士們前後奔走的做出指令,但大藏之地羌胡衆多,方言土語也是雜多。

蕃軍雖鎮守於此,但也不至於通曉百族聲言,陡遭敵襲,情況本就緊急,再加上言語不通,這就使得城外場面更加的混亂不堪。

滇馬腿短身矮,奔行之勢本就不夠強勁。數裡遠的路程,並不能一衝而過,郭元振他們一行從溪谷處策馬衝到城外平野,雖然速度較之奔走要快了一些,但也花了幾乎一刻鐘有餘。

突襲講究的就是出其不意,郭元振一行從山嶺殺出,奪馬而後飛奔至此,言則速度不慢,但實際用去的時間也幾乎是半個時辰。

在這種突襲戰鬥中,半個時辰的突襲過程簡直就是一個笑話,哪怕數萬大軍的龐大指揮量,有這樣一個應變緩衝的時間,也足以擺好陣伍迎接敵人。

但當郭元振一行人殺至道塢城外時,這些守卒們仍然亂糟糟的不成陣仗,由此可見其素質低劣。畢竟只是蕃軍就地徵召的一批土兵,本身已經不習陣仗演變之法,再加上言語的不通,以及這些土兵們各自惶恐驚悸,就造成了眼前這一幕奇景。

眼見敵人已經到了近前,不過只是尚且不足百人的陣仗,後路也沒有明顯的大隊隨行,負責防守道塢城的蕃軍將士們倒是鬆了一口氣,索性也不講戰陣集散,直接擂鼓並在後方驅令衆羌胡土兵們一擁而上。

區區幾十名來犯之敵,用人去堆都能直接堆死!

言語或是不通,但鞭杖落在身上的疼痛總是真實的。後方的羌胡土兵們遭到驅趕後,下意識便往前方衝來,前方的人衆遭到後方的推擠,雖然心中仍有遲疑,但也只能揮舞着手中簡陋的器杖壯膽、喊叫着擡腿向前方跑去。

率先迎接他們的,便是被郭元振等人一路驅趕至此的那百數匹馬。滇馬雖有韌性,但短途衝鋒實非所長,奔跑數里路程,到了這裡已經衝勢甚微。

但郭元振等人自不憐惜這些搶來的駑馬,紛紛抽刀直接砍在了馬臀上,馬匹受此疼痛恐嚇,自然爆發出強烈的求生欲,也不管前路是何景象,直接便悶頭向前衝去。

於是同樣被驅趕的羌胡卒衆們便毫無花俏的與那些奔馬迎頭撞上,一時間自然是人仰馬翻,一通亂象。

郭元振一行也並沒有趁勢繼續向前衝進,不是不想,實在是胯下代步的馬匹受此嘈雜環境的驚擾,乾脆就直接徘徊不前。

畢竟這些馬使用於山嶺,多是用作馱運,即便蕃軍是有着精銳合格的戰馬,也絕不會在大本營防務空虛的情況下仍放置在外圍。

雖然不能趁勢直衝向前,但郭元振等人也並沒有閒着,各提弓箭在手,頻向四方漫射,猶如天女散花,飛舞的箭矢不斷落向混亂的人羣。

這些羌胡土兵們,本就是被臨時召集起來,蕃軍自然也不可能像模像樣的將他們給進行武裝,各自手持竹杖木杆,能在前端捆上一段尖鐵便算是趁手的兵器了。至於甲具的防護,那更是完全沒有,中箭者無不哀號撲倒,無有幸免。

這樣的卒衆即便再多,也完全不成威脅,很快,郭元振等人身邊一遭便空無一人,再也沒有胡卒敢近身到射程之內。

這時候,郭元振等人代步的馬匹也都氣力將要耗盡,諸人索性直接下馬,也如此前那般驅趕,直接刀砍馬臀,讓馬奮起餘力繼續向道塢城方向衝擊。

下馬之後,郭元振等人行動更加靈活,區區五十人竟直接兵分三路,兩翼各伸出二十人的隊伍,直向混亂的胡卒人羣中橫裡殺去,剩下的則跟隨郭元振一同沿馬匹衝出的通道當中馳行。

他們甲堅刀銳,胡卒自非對手,照面之下,幾無一合之敵,手起刀落,便是血肉橫飛。分兵之後,屠殺的陣線拉長,在極短的時間內,便有一百多名全無甲護的胡卒喪命當場。

相對於胡卒多達兩千餘衆的規模,區區一百人的戰損實在算不了什麼。有經驗的卒衆能夠漠視生死,繼續對這小股來犯之敵進行圍殺。

可問題是這些胡卒根本就不是什麼有着豐富沙場經驗的老兵,眼見同伴肢體橫飛,乃至於被開膛破肚、心腸一股腦的噴涌出來,死狀一個比一個還要猙獰,不免便嚇破了膽,大凡靠近廝殺前線的胡卒,無不轉身便向後逃。

於是戰場上便出現這樣一幕奇景,區區五十甲衆,只憑步戰砍殺,便直接將千數人的龐大部伍殺得一路潰逃。

仍然留在峰嶺高處的郭萬鈞自然看到道塢城外這一幕畫面,一時間已經是驚訝得嘴巴大張,喉嚨裡發出嗬嗬的驚歎聲,對郭元振及其卒衆們的悍勇震驚的無以復加。

千數人的胡卒被驅趕衝鋒,結果短戰片刻,竟被敵人殺得直向城中潰逃而來。後方壓陣觀戰的蕃軍將士們自然看得氣急敗壞,自然大聲喝令着不準後逃,繼續殺敵。

然而恐慌就如瘟疫一般,人傳人的快速傳遍全場,不獨戰場上那些胡卒們惶恐得肝膽俱裂、只顧逃命。就連一些沒有被趕上戰場,據壘而守的胡卒們這會兒也都不再淡定,各自跳出垛壘,直往城內逃去。

所謂兩軍交戰、爭之以勢,說的就是人的從衆性。唐軍甲士們殺得興起,一往無前,而胡卒們潰勢已成,更加不理會蕃軍的喝令恐嚇,紛紛向城中蜂擁而去,甚至直接沖垮了已經在城門內擺好了迎敵陣仗的蕃軍陣線。

留守城中的蕃軍士卒不過兩百多人,再加上分散在其他地方的,城門處拒敵的不過百數人而已,受到潰卒的衝擊,完全不成陣勢,只能被裹挾着往城內倒卷而去。

郭元振一行人殺得酣暢,全無阻撓的便衝進了道塢城中,眼見潰卒沿街巷往內城匯聚而去,並沒有再繼續追殺,而是轉向城中存儲物資的區域衝去,留守此處或還有十幾員蕃卒,但這會兒也有些發懵,下意識迎拒上去,很快就被砍殺殆盡。

到了這時候,郭元振的部衆們也出現了一些傷損,但眼下並不是鬆懈的時機。一衆人繼續咬牙向前,衝進那些簡陋的倉舍中,取出一些火種便開始焚燒物資。

蕃軍這段時間在周邊境域中搜羅了許多的物貨,一些絹帛更是隨意堆放,這些物品自然沾火即染。一羣人放火之後,順便又抓起一些絹帛包裹在身上,稍微掩飾了一下甲衣上的血腥痕跡,當然是要小心避開飛竄的火勢。

燒了物資,接下來便是將城中各處關押的羌胡人衆放出來。

那些羌胡被從各自部族抓捕出來押到道塢城,本以爲此番必死無疑,卻沒想到還有這樣的生機出現,一待營柵被劈砍開,便也都紛紛蜂擁而出。

他們並不理會搭救他們的人是誰,倒是被那些渾身裹滿絹布的救星們所提醒,想起來他們各自財產還被搜刮到了道塢城中,一時間膽子小的還只顧逃命,膽子大的,便也直接開始進行哄搶。

於是道塢城中,新一輪的混亂便又開始了。

蕃軍久鎮此境,畢竟積威頗深。那些羌胡土兵們在城外戰場上被殺得潰逃入城後,隨着敵人不再繼續進行追殺,情緒倒也漸漸平復下來,再加上蕃軍刀鞭恐嚇的整合,一時間倒也恢復了幾分秩序。

得見城中濃煙升起,蕃軍將士們自然猜到發生了什麼事情,不免情急萬分,忙不迭再號令那些被整合起來的土兵繼續殺回。

可是當他們殺回外城區域的時候,局面卻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街頭巷尾到處都有人跡涌動,可不再是區區幾十敵軍。特別是這些人羣各自滿擁貨品的橫衝直撞,讓他們一時間根本就找不到敵人的蹤跡。

但那幾十個敵人眼下身在何處還是次要的,關鍵是要保護好這段時間所搜刮來的物資。

可是很快的,蕃軍士卒們便發現他們在這人民羣衆的海洋中實在是太微小了,根本就阻止不了外城區域已經蔓延開的哄搶局面,甚至剛剛被整合起來的羌胡土兵們在看到這熱火朝天的一幕後,也都各自忘記了使命,紛紛加入到了哄搶的隊伍中去。

外城局勢已經是一片混亂,但郭元振一行人則早在混亂徹底蔓延開之前便抽身而走,繼續向內城區域而去。其目的地,自然就是位於內城核心區域的附國王宮。

說是王宮,但其實不過只是一處規模頗大的莊園而已。附國國君雖然只是一個傀儡,但畢竟也是蕃國貴族們所扶立起來的,所以此前蕃軍還是在此留駐了幾十人,保護莊園的安全。

但眼下騷亂已經蔓延到全城,特別意識到堆放在城中的物資被焚燒之後,留守此地的蕃卒們哪裡還會關心那個傀儡國君的死活,紛紛離開此境,支援城中別處。

郭元振一行人殺至此處的時候,莊園大門以及左右角樓上,還有百十名國君護衛於此駐防。可當郭元振直入門前,用吐蕃語大聲叫嚷道“滾開”時,那些王國護衛也茫然了。

就是這一愣神的工夫,郭元振一行已經直入門前,用力衝撼開莊園那並不厚重的大門。

“城中賊情如火,你等速去支援,國君我來看護!”

郭元振繼續用吐蕃語迷惑那些忐忑惶恐的王國護衛,見他們稍有遲疑之色,揮刀便向近處之人劈砍。

那些王國護衛們眼見這一幕,便也不再分辨對方是真是假,鬨然散開,保命爲先。畢竟國君都已經沒有了筋骨,舉國送人,還能指望這些護衛們有幾分忠誠。

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241 秀姿動人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212 獨不見,自惶恐0229 心似雙絲網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321 來君珍重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009 聖心取捨0054 鎖喉之臣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115 倩女幽魂0072 天賦異稟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022 萬古愁難銷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152 潛龍怒音0398 狄公出手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052 大酺獻樂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0502 輕殺大將,軍心難定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089 賢賢易色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342 懷義說親,結怨於人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082 武氏諸衆0002 又一個才人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011 仁智院家人們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042 能奏《武媚娘》否0279 飛錢承兌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274 只待神都制命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279 飛錢承兌0025 不如降黃巢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456 誰沐代王恩威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